0%
第五章

第五章

南通市由莫文隋現象到江海志願者活動,向人們傳達了雷鋒精神的不朽,講述了雷鋒精神怎樣走進南通的各條戰線,並怎樣紮根的故事。
南通工學院全書記說,莫文隋現象出在學院不是偶然的。學院辦學伊始就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把思想道德建設放在首位,全市教育口的學習雷鋒活動,大都是從這裏興起並形成亮點的。他說,學校領導認為,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湧動,這個時代更應該呼喚雷鋒,市場經濟時代不是雷鋒精神的終結,而是雷鋒精神的深化。為了證明這一點,全書記說,多年以前,他們曾在校報上發表一篇短評,題目叫《雷鋒精神永存》,幾天之後,《人民日報》也出了相同的短評,從標題名字到內容幾乎都一樣,這不是說學院黨委有多麼高明,多麼先知先覺,至少說明院黨委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把握思想脈搏的能力還是有一些的,由於有了這樣的引導,南通工學院的小氣候非常適合精神文明的生長,學院里湧現不少積極分子。後來,學院把原本個人化的向善活動又引入到集體機制中,學院成立了莫文隋基金會,有數百名志願者紛紛捐錢,存到基金會的賬戶上。基金會再對需要求助的學生實施救濟。這種做法,該院領導把它說成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精神努力,是對金錢至上世俗價值觀的反省。
南通市委領導同志聽取市委宣傳部長的彙報后,立即做出了在全市學習莫文隋的決定。雖然還不知道真實的莫文隋是誰,但這種精神的回歸,說明社會道德領域的一種渴望,應該把這個道德領域的典型援引到經濟領域中去,讓它在市場經濟和經濟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由於有了南通市委的介入,這個原本平常的新聞瞬間放大,成為南通全市人民普遍關注的話題,人們似乎睜大了雙眸,開始尋找誰是真正的莫文隋,並且引出了一系列美麗的枝蔓。莫文隋找到了。
他給張俊寫信說:
南通人又一次重提雷鋒精神,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如果說莫文隋現象是地下涌動的愛的泉水,那麼,這泉水匯聚就成了清澈的江河。
然而,南通的這個故事真正的深意在於當今雷鋒究竟有沒有價值,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雷鋒的存在究竟有沒有意義。
南通工學院創建在1912年,是清末張騫所建,那時學校的名字叫紡織專門學校,是國內最九九藏書早的一家紡織學校,後幾經變遷,幾次易名,遂於1975年定名為南通工學院。
范總是個敏銳的人。莫文隋顯然是莫問誰的意思,解讀該名,會體會出諸多況昧。眼下是市場經濟了,學雷鋒做好事似乎已隨計劃經濟時代飄然而逝,更有人認為雷鋒精神已經過時,它是當時政治的產物,而雷鋒身上所體現的諸如螺絲釘精神、一塊磚精神、甘當革命傻子的精神,似乎已從主流意識降格到被嘲弄的位置,一些青年人既不理解也不願追隨。加上人們對英模典型簡單詮釋強行灌輸公式化形式化宣傳,特別是文革之後人們對政治化的東西普遍冷淡,因此諸多因素加起來,反而在人民群眾的意識層面產生了巨大的真空,由於主流意識的減弱或者飄逝,實際就是懷疑、迷失及另類意識的反彈,當然,這種懷疑也不盡然全是壞事,它也存在著一種新觀念的重新體認。但總的來說,由於確實存在的一種總體失落的態勢,釀成了一種做好人難的不正常氛圍。而這個莫文隋無淪如何是一個值得深挖的新聞由頭。於是范計春就給記者布置採訪任務,一定要抓好找人這個線索,既找人又找精神,把曾經失落的雷鋒精神請回來,並大張旗鼓地進行宣揚。
莫文隋的單位在南通工學院。
香港人朱炳然很早就將雷鋒視為學習的榜樣,一直盼望有一張雷鋒的照片。當他聽說深圳要舉辦學習雷鋒圖片展時,兩次參觀展覽,並從攝影家張俊手裡購買了一張雷鋒的照片。
陳觀玉所關注的那些人就是一些殘疾人和弱勢人群。
泰國政府將雷鋒的事迹印刷成書,發送全體國民,讓人民學習雷鋒。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各大報刊都在頭版位置刊登了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毛澤東一生閱盡人間英模無數,也揮筆寫下過諸多題詞,但惟有這次題詞顯得格外重視。據在他身邊工作過的林克同志回憶,1963年2月22日午後,毛澤東小憩醒來,顯得神采飛揚。他並沒有換衣服,仍穿著寬大的白色睡衣,那睡衣的袖管處因常常伏案命筆磨得有些發舊。主席走到放有文房四寶的長桌前,拿起桌上林克秘書草擬的題詞,略微沉吟了一會兒,便提起筆架上的毛筆,蘸了墨汁,在印有8行紅九*九*藏*書色豎格的書箋上,一揮而就,寫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7個行草大字。
毛主席並沒用林克草擬的題詞,這條題詞是他自己擬就的。也可以說,這幅高度凝鍊概括的題詞,是他這些天看過雷鋒事迹之後的心得。據這個時期在他身邊工作過的機要秘書李靜同志回憶,毛主席幾次向她談起雷鋒。李靜說,他看到毛主席在看雷鋒事迹的報道時,眼圈都紅了。他充滿深情地對李靜說,雷鋒同志是個好同志,我們大家都要向他學習。一個普通的士兵能在領袖的心目中佔有如此崇高的位置,這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實屬罕見。應該說,首先把雷鋒精神推而廣之擴而廣之使之走向全國的是毛澤東,而真正深諳雷鋒並在精神層面與之發生共鳴併為之欣賞的也是毛澤東,毛澤東以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略胸襟溫暖著一個戰士的純潔靈魂。他覺得偌大的中國實際上就是一個虛擬然而又實際存在的棋盤。這是一個兩種思想的角力,即無產階級思想和非無產階級思想,它們就像是黑白分明的圍棋子,它們存在著鬥爭,並且從情勢上看還分不出誰勝誰負。毫無疑問,雷鋒就最能代表他理想中的思想人格和道德人格,這是一個完美的無產階級戰士的形象。而革命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那樣的戰士,需要雷鋒那樣白雲般的純潔靈魂去佔據中國遼闊的思想空間。他認為在思想和精神棋盤的意義上,倘若雷鋒這樣的白色棋子不迅速佔據思想陣地,那麼,那些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的黑色棋子就會充斥精神空間。如果是這樣的話,共產主義何以取得勝利?因此,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里,毛澤東以革命家的高度敏銳發現了一個戰士身上蘊涵的戰略意義。雷鋒精神確實成功地佔據了人們思想和信仰上的空間,並且迅速釀成時代的主流話語,成為共和國精神大廈一塊重要的基石,更主要的是,它是真正走進人民群眾心靈深處的英雄,雷鋒的行為模式,已經演化成人們日常化的道德形態。
當羅、林二人來到主席卧室時,三張題詞已經擺在他倆面前。兩個人都驚讚了一番,說概括得好,書法也好。
江海志願者廣集全市賢士3700人,設有一個總站和八個分站,每個志願者填有詳細檔案,通訊地址、呼機、電話,然後對全市的老弱病殘彤,婦女兒童、貧困學生等弱九九藏書勢群體進行了救助,真正做到了把雷鋒留在了南通,給雷鋒報了戶口安了家,使雷鋒成了南通弱勢群體的守護神和保護神。
3月5日,一個在共和國精神文明史上值得大書一筆的日子。1996年10月17日,江蘇南通市《江海日報》的編輯收到一封讀者來信,題目是《尋找莫文隋》。這封信很快就轉送到了該社總編范計春先生的案頭,作為一個有多年報齡的老報人,這個稿件的內容引起了他的興趣。寫信人是一個被自稱為莫文隋的人多年資助的學生,現在,這個受助人即將畢業,然而他迫切想知道這個莫文隋究竟是誰,有朝一日好登門言謝。
深圳沙頭角中英街上有一個陳觀玉,她在那樣一條熙攘來往皆為利的商品街上,竟然三十年如一日,以雷鋒精神作為自己思想的盾牌,保持著人生的操守。她曾用股票掙來的45萬元,拿出40萬元分別捐給殘疾人和希望工程。她的母親住在香港,生活也並不富裕。她有兩個女兒,還有老伴,家中並無積蓄。但陳觀玉卻不想自己,總想著集體和國家。她說,如果想想雷鋒,你就會看到哪些人更需要關心和愛護。
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考問,也是對雷鋒精神的又一次發揚光大!
寫畢,主席凝視良久,搖搖頭,抽出放在一邊,又寫了第二張。看看,還不滿意,緊接著他又寫了第三張,這一次,他頗感滿意,用欣賞的神情看了許久,才放下手中的筆,點了一支煙,坐定之後,才囑咐值班人員,請羅總長和林秘書過來一下。

採訪手記

羅瑞卿總長這些天一直為主席題詞的事情穿梭在三座門和中南海之間。幾天前,瀋陽軍區政治委員賴傳珠上將在軍委開會時,就代表軍區黨委向羅瑞卿大將提出讓毛主席為雷鋒題詞的請求,羅總長當即就答應了。羅總長一直關注雷鋒這個典型的宣傳,並且知道毛主席非常關注雷鋒同志的有關報道。他認為主席一定會為這個普通士兵題詞的,他有這個把握,所以他才爽快地答應了賴政委的請求。
一位美國西點軍校的學員給雷鋒當年輔導過的學生孫桂琴掛電話,詢問雷鋒為什麼贏得人們的喜愛,他說他想學雷鋒。孫桂琴現在供職于瀋陽軍區陸軍總醫院。她說,雷鋒的照片出現在西點軍校,成為一些美人的楷模,她從這個美人的口中得到證實。
九-九-藏-書知從何時何日起,學雷鋒做好事成了一種形式,只要3月5日這一天你做幾件好事,表示對雷鋒的敬意,於是一年就萬事大吉。外國人做了壞事,走進教堂懺悔還需假以許多時日,而我們則是一次性解決問題,一日聖潔,百日渾濁,似乎心安理得。
南通市團委書記陳曉冬和《江海日報》的總編范計春聯手把莫文隋現象從地下請到了地上,他們落實市委把根留住的指示,經過反覆磋商,決定開展江海志願者活動。
自去年在深圳學習雷鋒好榜樣圖片展覽活動分別以後,轉眼間幾個月了。雷鋒同志逝世那年,我在香港工作,對雷鋒生活、工作情況不清楚。後來聽一些前輩老人的介紹,看報紙、雜誌等介紹,才有了一點認識。雷鋒同志那種忠於黨的事業,不為名、不為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祖國開放改革20年,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事物中,中國的作用舉足輕重。但是,在另一方面,今天的社會上,出現一些問題,有些人過去在戰場上飛機大炮都不能把他們打倒,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卻頂不住物質和金錢的誘惑,倒下去了。一些老百姓幹些破壞社會治安的事情,喪失了道德水準,這些人如果學習雷鋒精神該多好!
如今,30年過去,我們仍然可以從林克等人的回憶中證實毛澤東對雷鋒這個普通戰士的一片深情。
莫文隋出在南通工學院,但真要解決問題,還要依靠社會力量。
然而此時的雷鋒卻漂洋過海,走出了疆域,在世界38個國家和地區紮下根來。
採訪時,筆者見到了該校的黨委書記和院長等人,還有部、系領導及一些被莫文隋資助過的學生代表。
南通市委主要領導召集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團市委、《江海日報》社等新聞單位,提出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命題:雷鋒三月來四月走,能否把根留住?
南通濱江臨海,這個頗具特色的地理現象,讓人聯想起一出著名的舞劇《小溪江河大海》,編舞者從江河匯聚奔流人海得到啟示,表現了時代大潮浩蕩向前的大勢。而南通人的江海志願者活動,其發展歷程恰恰如江河的發展史,開始時如泉水叮咚,繼而清泉流瀉,再之如清流映帶,後來如大江東去,最後匯人大海,成為一種永恆。
這時,羅瑞卿總參謀長也進屋了,毛主https://read.99csw.com席請羅總長坐在他身旁的藤椅上,將寫好的三張題詞遞給他看,指著第三張說:就用這一張,你看可以嗎?
於是,1963年3月5日這天《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各大報刊都在頭版頭條上刊登了毛主席為雷鋒同志題詞的手跡。
莫文隋是該院的一位領導幹部,由於他堅不允准在報章上發表他的名字,所以筆者就要遵從他的意見,還叫他莫文隋。
2002年6月7日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報道了珠海市警備區戰士陸軍入伍幾年來,拿出1.7萬元資助貧困學生幾十名的感人故事,在他的帶動下,陸軍所在部隊的戰士們自發組織起來專門建立了扶困助學基金。幾年前,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就開辦了宏志班,專門救助市內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新疆烏魯木齊中也開辦了助學宏志班。威海市宣傳部文明辦倡導本市文明單位資助本市考入高校而因家庭困難無法完成學業的大學生。浙江省委承諾,不讓全省有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輟學……這些事例既說明了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也是雷鋒精神在今天發揚光大的證明。
美國有專門成立的學雷鋒研究會。
果然,毛澤東很快就將題詞應允下來。
化工系黨總支副書記魏偉幾年前曾是學院工辦主任,有一次開會時,接到轉來的一封信。大意是院里一些從蘇北地區新來的學生,家庭比較貧寒,寫信者願意每學期拿出1000元錢,資助其中兩個最困難的學生。寫信者就是學院的人。記得一個叫石紅英的女同學,父親突然去世,家庭比較困難,入學一年多沒見她笑過。於是就資助了她和另外一個同學。莫文隋現象在報章上報道后,各系紛紛響應,學生和教師都拿出錢來資助貧困生。但是,我們統計了一下,貧困生的比例競達10%15%,這樣高的比例,即使學校動員所有力量,也難以解決,還必須通過社會救助才能完成。
還沒等羅總長回答,毛主席又繼續說:我看了報紙上有關雷鋒的報道和日記,雷鋒值得學習。毛主席指著題詞手跡說:向雷鋒同志學習,也包括我自己,我也要向雷鋒同志學習嘛!
羅總長一行拿著題詞趕回軍委三座門,等翻拍完畢,已是午夜。原打算3月4日見報,因各報早已排好版面,來不及撤換,於是,羅總長就決定改在3月5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