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1931——東亞歷史的分水嶺 東北之殤

第一章 1931——東亞歷史的分水嶺

東北之殤

1990年,事隔59年以後,年近90歲的張學良在接受日本NHK電視台記者採訪時承認自己當年判斷錯誤。事變發生時,他認為戰爭不合乎日本的利益,日本政府是不會贊成出兵入侵中國的,事件僅為日本軍部和關東軍的一部分野心家所為。基於這個判斷,他認為日本政府必會約束關東軍的侵略行徑;若他屬下的東北軍不抵抗,避免衝突,則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張學良如果能及早發覺日軍發動的「九一八」事變並非九*九*藏*書「尋常之事」,而是要并吞整個東北,他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選擇。但他最初的判斷顯然有誤。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蔣介石並不在南京。當晚,他乘永綏號軍艦沿長江而上,正在由南京赴江西南昌督剿紅軍途中。第二天凌晨,他在南昌接到南京轉來的張學良的電報,報告日軍已佔領瀋陽。21日下午兩點,他乘飛機趕回南京,處理危局。此刻他心中已經升騰起不祥的預感,他在私九*九*藏*書人日記中留下了「心神不寧,如喪考妣」的字樣。23日,國民政府發表文告,向國民通報東北發生的嚴重危機:「此次日本軍隊在東省之暴行,其性質之嚴重,為空前所未有。此種事變,實於我國全國之存亡有莫大之關係。」
張學良是直接下令和堅決執行不抵抗政策的。「不抵抗將軍」的惡名,他背負了好幾年。這個悲慘的事件影響了他整整一生。他常面對自己和別人無數的追問:為什麼不抵抗?為什麼要做出「https://read•99csw.com不抵抗」這不名譽、可怕而又愚蠢的決策呢?
但不管真相如何,有一點是沒有疑問的,和張學良一樣,蔣介石一開始就決定避免武力抵抗,防止事態擴大。按照蔣介石自己的說法:「當時之國力不足抗日,果若引起大戰,必遭亡國之禍,故忍辱而避戰。」他甚至後來更聳人聽聞地警告國人,中國抵抗三日就會亡國。
誰丟失了東北?蔣介石,張學良,或者是另有其人。這是一個頗為折磨人的追問,這成了張學良一生read•99csw.com的心結,蔣介石也始終難脫干係。
關於不抵抗的命令是誰先下達的,到現在依然有許多爭論。目前還沒有查到蔣介石下達命令的證據。據說那個電令保存在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手上,作為為張學良洗刷責任的有力證據,但一直沒有人看到過,而且當天晚上蔣介石沒有及時得到情報。
張學良最初所作的判斷有他的經驗和理由。1928年,他遇到過性質更加嚴重的危機。那年6月,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佐在皇姑屯製造爆炸案,謀害了他read.99csw.com的父親張作霖,想乘亂佔領東北。那個喪父的危機時刻,他從容應對了過去,並很快成功接管了東北的最高統治權。他堅持東北易幟,統一國家,中間也經歷了日本人的種種挑釁。上述兩個空前的危機,他都憑藉自己的機警而緩和了危險的事態。「九一八」事件時,他沒有想到日本敢公然武力佔據東北,仍想和以前一樣息事寧人,結果釀成東北快速淪陷的國難。
「不抵抗」三字以後如同沉重的十字架,由張學良背負著。直到西安事變,才扭轉了他在國民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