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1939——積小勝為大勝 本年大勢

第九章 1939——積小勝為大勝

本年大勢

第三是在頂住日軍長時間的進攻以後,對日軍的恐懼減少。所以從南嶽會議開始,蔣介石就認為中國軍隊已開始進入了轉守為攻的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判斷,國際形勢對中國日趨有利,「各友邦援助物資益見積極,而英、美、法對倭之聯合制裁則更日見具體化」。因而軍事委員會先後指示各戰區抽調部分兵力發動1939年的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這種有限度的主動出擊的戰略指導是武漢棄守前未曾見過的。在這方面,毛澤東比蔣介石冷靜得多,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已經明白無誤地預見到武漢失守以後,戰爭將進入漫長而艱苦的相持階段。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經濟在1939年運行良好,因為戰爭和日軍的封鎖,一直在中國傾銷的外國商品無法進入,這難得的機會大大刺|激了後方的工業生產,手工業更是大行其道。這年的糧食也是個豐收年,平穩的經濟和物價有力地支撐了戰爭。
1938年底,廣州、武read.99csw.com漢的失守,長沙大火及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離開重慶出走越南河內,給人們的心理留下了深深的陰影。正面作戰的中國野戰軍戰鬥力嚴重損耗,只是這種損耗遠不如1937年底那般嚴重。就戰爭的大局而言,中國抗戰已經出現了轉好的跡象。
於是,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階段結束,相持階段開始,戰爭雙方的戰線相對穩定,戰事已經從平原作戰轉變為山地丘陵地帶作戰。
1939年6月,日本正式封鎖天津英國租界,搜查所有進出租界的人員,侮辱英國男女僑民,干擾他們的商業活動。英國政府對日本的挑釁感到憤怒,但面對強大的對手,卻可恥地採用了以犧牲中國為代價的對日綏靖政策,7月間與日本簽訂了《有田一克萊琪協定》,承認日本侵略中國的合法性,要求英國在華人員不要做任何有損於日本軍隊的行動。中國輿論將這個協定稱為另一個慕尼黑協定,受到國、共兩黨的共同抨擊https://read.99csw.com
其後,國民政府統帥部同時抓緊整訓部隊,培育新的有生力量,將正面戰場上的部隊化成小單位行動,不斷發動有限攻勢。從春季攻勢開始,經歷夏季、秋季攻勢,而達到冬季攻勢的高潮。
第一是蘇聯的支持仍然很堅定,不僅有武器、作戰志願人員的輸送,而且還派來了許多軍事顧問。
從低調悲觀開始,卻以高調樂觀結束,1939年蔣介石的內心畫出的是這樣一條略有波動的上升曲線。
日本戰略的調整,給了重慶方面喘息的機會。國民政府軍事統帥部在南嶽、西安等地召開軍事會議,在會議上提出遊擊戰重於正規戰、政治重於軍事、敵後方重於前方、訓練重於作戰等。國民政府決定將全國三分之一兵力配置於游擊區域,還在敵後設立了蘇魯與冀察兩個戰區,司令長官分別是鹿鍾麟與于學忠,大批部隊重新進入敵後作戰。
第二是共產黨的軍隊開始在敵後紮下了根,致使日軍深感佔領區的「治安九_九_藏_書」大成問題,這就使日軍繼續向前進攻有了後顧之憂。共產黨軍隊的壯大對國民黨開始是喜,稍後是憂喜參半。但從1939年開始,隨著八路軍逸出山西向整個華北平原展開,蔣介石等的感受已經是憂大於喜了。國、共兩黨合作中的隱患,兩年以後通過皖南事變而為全世界所知曉。
這一年,共產黨的方針是明確的,就是繼續向華北和華中滲透和發展,「東進」是這一年的主旋律。第一一五師在羅榮桓的帶領下挺進山東,八路軍已經成功地從荒涼的內陸踏上了富庶的沿海土地。經過1938、1939年兩年的快速布點做眼,中共敵後武裝在中國北部的根基已經奠定,而在華中地區也建立起了基礎。
1939年秋,第一次長沙會戰以日軍撤退回原防而告終。蔣介石及統帥部的幕僚們為此而滋生了一種樂觀情緒,以為日軍已喪失了實施大規模進攻的能力。中國第二期軍隊整訓工作則大體完成,部隊實力得到恢復和增強。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支撐read.99csw.com了這種樂觀情緒,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3日,波蘭的盟國英國與法國正式對德國宣戰,歐洲陷於全面戰爭狀態。反法西斯陣營與法西斯陣營之間已是界限分明,中國的抗戰已與歐洲的戰事連接起來,因此,中國應乘此絕好機會組織大規模的反攻,「企圖奪回重要據點,樹立最後勝利之根基」。但是煞費苦心組織的冬季攻勢有聲勢而少實質性的戰績,這次規模很大的進攻戰役反而暴露了國民政府軍隊的固有缺點:缺乏戰略戰術配合,各處進攻力量分散,成效有限。雖然有崑崙關大捷,但緊跟著就發生賓陽的慘敗。當發現延伸到1940年初的冬季攻勢效果不彰以後,蔣介石對他的軍隊進攻能力已經無法再抱有幻想。這也是1940年以後,正面戰場開始變得有些沉寂的重要原因。
攻佔廣州、武漢以後,日軍失去了方向感,它也得考慮蘇聯等國的軍力。兵力不足、供應線過長是它的read•99csw•com軟肋。儘管日軍還可以用重拳揮擊中國殘破的軍隊,但權衡利弊,它決定還是穩妥地打持久戰了。它先鞏固佔領地,同時在武漢留下一支精銳的野戰軍不斷進攻正面戰場上的中國軍隊,實行反消耗作戰。而決定打持久戰就已經落入了中國的步調。
1938年11月,日本近衛首相發表第二次近衛聲明,宣布以日、「滿」、華三國合作建立「東亞新秩序」,公開表明不再尊重列強在華權益。日本全面侵華漸漸引起英美等國的不安。1938年12月,美國宣布給中國2500萬美元的信貸借款。隨後,英國也對華提供550萬英鎊的援助,這些援助對中國的抗戰來說雖然只是杯水車薪,但鼓舞了中國民眾抗戰的信心,表明中國以頑強的戰鬥逐漸贏得了美、英等國的尊重與支持。
蔣介石在淪陷區與戰區均將共產黨軍隊、地方軍隊及非嫡系部隊配置於前方,一方面藉以削弱日軍戰鬥力,一方面則保持效忠於他的嫡系部隊對共產黨軍隊、地方軍隊及非嫡系部隊的實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