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引言

——尼爾·弗格森(「中美國」(Chimerica)一詞創造者,哈佛大學著名經濟史教授)
不管人們是否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中美兩國的經濟融合正在改變著世界的面貌。在過去10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沒有什麼比中美融合更有意義了。現實並沒有按照人們的預期發展,幾乎沒有人能夠對現實狀況作出準確的判斷。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讓很多人開始懷疑各種經濟預測工具和模型的可信度,因為它們並沒有預測到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但是,問題並不只是出在這些定量模型上,也出在我們對經濟體系職能的基本認識上。很多國家的政府,特別是那些實力強大且經濟繁榮的國家的政府,仍然繼續按照自己的傳統做法行事,即使是在其所採取的經濟措施已經日益依賴於其控制之外的外部力量的情況下,也認為國內經濟政策完全是其主權範圍內的事情。但是,如果中國不願意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政府斥資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就不可能施行。如果在過去的20年中,美國消費者沒有購買大量的中國商品,中國沒有從在華經營的美國和各國公司那裡獲得大量經驗,中國也不可能從對美貿易中獲得大量盈餘。
這是美國面臨的根本問題。儘管巴拉克·奧巴馬當選總統意味著美國人已經回歸到一種更為務實的立場上來處理國際問題,並且更為明智地認識到了美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局限,但是,很多美國人還是固守著傳統的思想,認為美國只有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強大,才能稱得上是一個超級大國。這可能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呢?
然而,現在美國有一個「中國問題」。這個問題並不像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是應對中國經濟崛起所帶來的挑戰,而是正視中國力量的問題。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美國一直致力於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構建。然而現在,當這樣一個體系已經建立起來的時候,美國卻似乎忘記了一點:資本主義意味著風險,有時還意味著混亂,美國的全球地位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如果有人想要把16世紀歐洲社會面臨的基本問題強加到20世紀末的世界,討論宗教改革,討論君權神授,討論地球到底是圓的還是方的,其結果將是可悲、荒謬和滑稽的。技術發展加速了世界的變化,變化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發生著,人類創造的這個世界將是與眾不同的世界、全新的世界、讓人驚訝的世界。我們總是因為相信未來會面臨和現在相似的挑戰而自食惡果;我們總是以為正在進行的戰爭就是最後一場戰爭,沒有預見到新戰爭還會爆發。不管我們稱這些為「舊觀念的牢籠」,還是「黑天鵝危險」,或是簡單地理解為「人類應對未知的無力」,都是我們持續面臨的挑戰。
過去,一個國家在與世界其他國家接觸的時候常常抱有「我們對他們」的態https://read•99csw•com度,認為國家之間的關係總是分開的、對立的。現在,這樣的觀點不僅已經過時,而且堅持這樣的觀點還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大部分都是負面的。當前的全球經濟體系與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同。國家經濟數據沒有反映出國家間的相互依賴,卻誇大了每個國家在經濟上都是獨立的這樣一種古怪和錯誤的觀點。美國人堅持舊理論和舊方法的時間越長,搞清當前狀況所需要的時間也就越長。在對未來的預測上,中美兩國的融合比過去一個世紀中引導著政府、學術界和商界領導人的大多數經濟理論和政治理論都更重要。
如果沒有中美兩國的相互依賴,今天世界經濟動蕩的局面還會更加嚴重。儘管美國人對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有著諸多憂慮,但當美國的金融體系幾乎要因為信貸危機的爆發而崩潰的時候,是中國從對美貿易中獲得的數萬億美元盈餘為其提供了後盾,這對美國的經濟復甦起到了關鍵作用。美國歷史上曾經遭遇過很多次災難。自從美國建國以來,經濟危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次。但是,當下的這場危機有一個顯著特徵,那就是全球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相互依賴。這兩大經濟體都是經濟上的超級大國,因此,它們的融合是一種超級融合。理解這種超級融合不僅是我們判斷未來的基礎,也是我們解決當下問題的基礎。
對於中美融合及其所帶來的影響,是接受還是拒絕呢?
經濟危機導致的經濟陣痛引發了人們對於全球金融體系的強烈質疑。全球金融體系由美國創建,也因美國而出現問題。很多人開始重新思考美國的全球地位,想知道這場危機是否標志著美國實力的衰退。但有一點是大多數人仍然堅信的,那就是當今世界仍然是國家、市場和公司的聯合體。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事實確實如此。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中國的崛起實際上已經改變了這一點。人們仍舊沒有講清楚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簡而言之,在過去的20年裡,中美兩國已經成為一個相互交織、相互融合的超級經濟體——「中美國」。
就像美國需要認識到以往那種「我們對他們」的思維模式在當今世界已經不再適用一樣,中國也需要改變對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的認識——中國不能再固守傳統的自我認識,不能再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剛剛開始躋身於世界主要國家之列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全球體系中的地位要比中國所認為的更為核心。中國今天的地位正是源於中美融合。2009年春,中國領導人表示想要降低對美元的依賴程度。這樣做是有道理的。但與此同時,中國還在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並向美國提供貸款。中國對自主權的渴望與中美兩國相互依賴的現實產生了矛盾。「中美國」這一現實給中國九*九*藏*書帶來的改變要比其對美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改變更大。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經濟的現代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從這個階段開始,美國文化已經開始在中國產生影響。肯德基創始人山德士上校那張慈祥的笑臉,就是在中國人的頭腦中產生影響的美國文化標誌之一。
這是一本關於中美經濟融合的書,本書講述了當今世界上最具實力的兩大經濟體是如何超越傳統智慧重塑全球體系的。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突顯了中美融合的重要性。中美融合不僅對中美兩國的繁榮十分重要,對整個世界的繁榮也非常重要。隨著世界開始從危機中復甦、走向未來,中美關係將決定今後幾十年全球經濟是不斷走向繁榮,還是陷入不穩定增長之中。
美國企業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得了驚人的利潤,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曾經有5年多的時間,我負責管理一家投資基金公司,該基金公司持有的大都是從中國獲益的中國企業、美國企業和跨國公司的股票。後來,在近7年的時間里,我還幫助管理過紐約的一家資產管理公司。而在涉足金融業之前,我還曾多年從事國際關係研究和教學。這些經歷幫助我形成了自己的觀點。不管人們是否希望看到中國崛起,中國崛起都是一個事實。中美兩國以及國際體系中的其他重要成員對待中國崛起的方式將會決定21世紀世界的發展軌跡。
肯德基在20世紀80年代末進入中國市場,很快就成為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得到了廣泛認可。這種喜愛和認可並非真正源於肯德基的食品本身,而是源於渴望和夢想。美國炸雞在中國市場上受到的歡迎,象徵著中國人對市場和全球經濟的接納,象徵著財富和繁榮的希望,這意味著經濟開放將影響中國的未來。
因為企業長期以來一直是中美超級融合中最明顯的受益者,所以人們很容易把中美融合簡單地作為資本主義和企業滿足少數人利益而忽視大多數人利益的又一例證。普通民眾對華爾街和貪婪的企業感到憤怒,因為他們會認為華爾街和這些企業從中美融合中獲取了驚人的利潤,而大多數普通人卻面臨著收入降低、購買力下降的壓力。並且,事實證明,這些企業不僅貪財,而且無能,導致整個金融體系岌岌可危。
2008年,全球金融體系幾近崩潰,其影響持續到了2009年。以此為背景,中美兩國的獨特關係成了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美國急需資金來修復因信貸和房地產泡沫而受損的經濟。而兩國之間的關係比這要複雜得多,涉及更多的層面。中國的貸款和美國的支出構成了兩國互動的一個層面。通過這種互動,美國公司可以重整旗鼓,打開中國市場;美國工廠也因為中國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購買需求而興旺起來。從利率到通貨膨脹,再到全球實力均衡,中美之間的這種互動出乎九九藏書人們的意料且又難以預知,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中美兩國共同塑造著世界經濟的格局。
中美經濟共同體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真正的動力源泉,中美兩國已走入共生時代,當中美經濟共同體的時代結束后,中國會在20年內超越美國。其後在中國的領導下,世界將維持和平,並出現中國的經濟霸權時代。
理解中美兩國的獨特融合是我們理解當今世界所必需的。我們對待中美融合的方式將會決定未來世界是否還能持續過去20年來的繁榮,決定曾經給中美兩國及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福音的中美關係是否能夠繼續向前發展並帶來更多的福祉。中美融合的意義是非凡的,如果我們想要成功應對當前面臨的挑戰,我們就要對今天的潮流有更清晰的認識。「中美國」是一個新現象,但它並不是才開始出現。在放眼未來之前,我們先要回溯歷史,了解中美融合的開始。
人們很容易把中國崛起歸因於中國領導人非凡的智慧和遠見,認為中國領導人吸取了幾千年歷史興衰沉浮的經驗教訓,並將其中的精華髮展成了實用的唯物主義政策。他們尊重現實,並以此作為防止混亂的必要手段。同時,他們承認改革的必要性,承認改革是根本穩定的唯一出路。中國領導人確實從中國的歷史、從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中吸取了教訓。他們一直在努力管理著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龐大國家,並且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就。雖然美國人不能因為這些成功而否認中國還面臨著很多挑戰,但是中國領導人畢竟帶領億萬人民擺脫了貧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並且在幾乎是白手起家的情況下,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建立起了中國的工業經濟。不管美國人是否願意看到中國的成功,中國的成功都是事實,就像太陽總會升起一樣。
近20年的發展造就了「中美國」。現在的問題是:未來美國的路在何方?美國衰落,中國崛起?西方衰落,東方崛起?美國人對此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認識程度。中國資本充足,有兩萬億美元的儲備;美國資本匱乏,為擺脫困境,債務不斷增加。儘管曾經的大英帝國已經衰落,羅馬帝國盛極一時后也走向了滅亡,但是,我們並不能由此就預測出美國或中國未來的命運。由中國來領導世界的道路,可能並不像歷史所預示的那樣平坦,並不會完全如人們所料。如果「中美國」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那麼我們就應該明白,未來還可能讓我們感到意外,這才是比較明智的預測。

拒絕,還是接受?

即使已經承認了兩國之間相互依賴的事實,中國人和美國人仍然視彼此為強大的競爭對手。2009年,中國並沒有掩飾其對華爾街的指責,將經濟危機的原因歸咎於美國。但是,中國也應該在全球經濟中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美國也有自己的盲點。2008年,美國情報界在其年度全球威脅評估read.99csw.com中強調,中國的實力正在上升,中國有可能利用經濟槓桿實現領導全球的目的。2009年初,五角大樓也警告說,中國正在研發新武器,以在太平洋地區同美國進行軍事對抗。
2009年前幾個月,為了刺|激垂死的經濟,美國政府投入了1萬多億美元,並採取了減稅措施。美國政府投入的資金來源並沒有引起相當大的關注。同樣是在這幾個月當中,為保障政府各項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美國財政部發行了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新債券。和每次債券發行一樣,這一次也是悄無聲息的,幾乎沒有引起媒體的注意。但是,沒有關注並不代表這次債券的發行不重要。美國人並不是主要的買家,美國企業缺少現金,美國消費者也因為忙於償還貸款而無力購買政府債券。2007年,危機尚未爆發但陰雲卻開始積聚的時候,美國債券的主要買家是中國;2008年,全球信貸危機爆發,美國債券的主要買家還是中國;2009年,和前兩年一樣,美國債券最重要的買家當然也是中國。

未來路在何方?

像肯德基這樣的公司不僅在中國實現了其美國經營模式的推廣,同時也改變了全球經濟體系,這是過去20年裡沒有被寫成文字的歷史。跨國公司和中國市場的聯繫本來有些奇怪,但是,歷史在很多時間段內的內容都是由那些超乎尋常的和意料之外的聯盟寫就的。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寶潔、肯德基、雅芳、耐克、通用電氣、西門子和IBM等公司相繼來到中國,它們建立起了一個全新的國際貿易、產品和資本流動體系。不錯,美國和歐洲是購買了中國製造的廉價零售商品,而中國本身也是外國進口產品和服務(尤其是知識)的巨大消費市場。這一點引起的關注相對較少,但卻同樣重要。
未來至少有兩種可能。要麼美國(在某種程度上還有歐洲)同中國合作,完善並發展這一體系,以實現雙方的共同利益;要麼回到過去的老路上,把「他們」的每一分所得都視為「我們」的所失。對於美國來說,如果選擇接受與中國相互依賴,那麼美國就不僅有希望戰勝當前的挑戰並保持繁榮,還可以在未來幾十年內極大地增進繁榮。儘管這可能意味著美國全球地位的相對變化,但美國獲得的利益要遠大於其所付出的成本。
結果就是美國人沒有意識到這種傳統思維框架的缺陷,而是繼續著老舊的思維模式,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與其不斷競爭。這樣的結果是不好的。美國最終制約的不是中國的發展,而是美國自身的發展。作為回應,中國會與世界上更樂於與其合作的其他國家和機構建立起合作夥伴關係,其中就包括美國的企業。這會減弱美國企業與美國的聯繫,並遲早會使這種聯繫僅停留在名義上,甚至還不止於此。美國想要阻止中國取代其全球地位,結果卻是自己削弱了自己的地位。
封面語九九藏書
然而,現在必須清楚的一點是,想阻擋變化的腳步只能是徒勞。美國的全球地位和作用正在發生變化,沒有人知道這種變化是好是壞。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的一個核心國家,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一個國家的崛起是否就一定意味著另一個國家的衰落?未來世界是否總是由經濟獨立的民族國家構成?這些問題的答案就不那麼肯定了。相反,如果21世紀中葉的世界還和20世紀中葉的世界一樣,如果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化,那倒會令人感到驚訝。

「中美國」將改變世界

儘管中美兩國是這一新體系的主要成員,但是在這一體系中發揮作用的並不僅僅是它們。很多歐洲公司扮演著重要角色,從拉美國家到澳大利亞和俄羅斯,很多資源豐富的國家的企業也在發揮著重要影響。中美兩國為「中美國」提供了最大的支撐,但「中美國」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現象,其影響遍及世界各地。印度也在走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並且最終可能會對世界產生同今天的「中美國」一樣的影響,但目前,這還沒有成為現實。
在21世紀頭1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應對恐怖主義威脅、應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兩場戰爭,以及處理穆斯林世界的部分地區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上了。美國當然注意到了中國作為經濟強國的崛起,但是,美國對其關注的緊迫程度與其重要性並不相稱。然而,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如何崛起,對中美兩國以至整個全球體系來說,都是未來的支點。國際社會可能會繼續面臨恐怖主義的威脅,但中美關係才是21世紀最重要的問題。中美關係的利害攸關之處在經濟領域,不在軍事領域。這和美國在巴基斯坦的深山裡與基地組織作戰相比,中美關係對美國俄亥俄州或中國深圳的普通工人的生活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本書將追溯「中美國」形成的軌跡,講述兩個曾經對立的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相互依賴並在21世紀頭10年實現融合的歷程。
「中美國」這樣的體系幾乎沒有先例,唯一可以與之相比的就是歐盟。兩者的區別在於,歐盟的成立是其成員國幾代領導人精心努力的結果,而「中美國」的發展則完全是無意而為之。中美兩國政府實行的政策實際上並不利於「中美國」的形成。「中美國」影響著兩國人民的生活,而從兩國的民意來看,「中美國」的形成並不是兩國民眾願意看到的。「中美國」還沒有被廣泛認識到,沒有得到認可和承認,也並非人們希望出現的。
在世界各地,這一體系所帶來的影響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在美國和歐洲,人們把失業的原因歸咎於中國。2008年和2009年的經濟危機更讓美國人覺得美國的經濟主權已經受到嚴重侵蝕,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大幅上升。中國人的看法較為樂觀,但是,人們也對與西方和美國更為緊密的合作表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