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篇 向南防禦,向北發展 第二章 三國四方

第一篇 向南防禦,向北發展

第二章 三國四方

「最偉大的」美國人來了

大使批評延安考慮問題只想到了重慶,而沒有想到還有大洋彼岸的「山姆大叔」。美國的政策就是想解除中共的武裝,變中共為一個社會民主黨。他們一定會幫助蔣軍進入東北,從而將蘇聯勢力擠走。你們獨佔東北已經不可能了。
此次戰鬥,斃傷敵600餘人,而4縱竟傷亡達2000餘人。戰後,有一首歌在4縱唱開了:「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軍……」可見4縱已發誓要找新6軍報仇雪恨。
蔣介石利用停戰之機,加緊向東北調派軍隊,1946年2月上旬,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新編第6軍在秦皇島登陸,隨即經北寧路抵達錦州。因腎病疼得直不起腰的杜聿明精神為之一振,決定恢復停頓了20多天的攻勢。
「山海關是我們從日寇手裡解放的,你們沒有權力派兵來。」
為了平息國際輿論,11月19日,蘇軍通知東北局:「長春路沿線及城市全部交給蔣軍,有紅軍之處,不準與蔣軍作戰。中共軍隊必須退出鐵路線10里以外,以便蔣軍能順利接收。」
張治中連忙道:「時間不早了,據機場方面報告,10點後天氣轉陰,有帶電雲層,會影響起飛。」
那位「最偉大的」美國人——陸軍五星上將馬歇爾於12月20日飛抵上海。後來的西方史學家普遍認為這是挽救蔣介石政府的最後一次機會,可是蔣介石卻認識不到這一點,他的盲目自信既葬送了和平也葬送了他的王朝。
「毛澤東聲稱有60萬,蔣介石聲稱有150萬。」
斯大林如此抬高馬歇爾,一是因為杜魯門總統已經公開發表聲明要派遣馬歇爾赴中國去調解國共關係;二是因為馬歇爾的確是位非凡的人物。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方面最偉大的戰略家,當時的美國媒體普遍認為他是美國自林肯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11月13日:……晨間××來,謂×有電至,言長春鐵道、電訊,暫不宜接,想系必有新方針之決定。唯俄方則催我速接,用意似在推諉責任也。彼在我無人無兵之哈爾濱,雲給我槍支三千備用,而在長春則不肯撥給一槍一械。彼雲所繳日本武器,已悉數運回俄國;而所謂自衛隊及共軍,而限制行營一人不能外出,一兵不能招編。凡此實情,人所共見;而俄方負責人員又避不會面,則交涉已成空談矣……昔在列寧格勒求學時,俄人曾評余「過於天真」,及今思之,更有深意。目前解決東北問題,僅有二途:一為中央接收人員全部撤回,並作嚴正之表示;二為空運少數部隊控制長春,行營繼續存在,派主席至各處接事,編練地方團隊,擴大政治影響,務使先有對付共黨之力量存於東北,然後逐步增強政府力量,使東北進入正軌。以上二途,應以後者為宜,因大問題之處理,既不可意氣用事,亦不可專講面子,而必須走一步是一步,爭一點是一點也。
黃師、梁師應即自現地出發,向義院口、駐操營前進,向敵之左背進攻,務須消滅其一部,遲滯其前進。黃、梁兩師在戰鬥中統一為黃指揮。為執行上項任務,故該兩師暫勿向錦、義前進。
11月3日,杜聿明與巴貝一同乘坐美艦「脫羅爾」號由秦皇島起錨,開赴營口。這艘龐大的軍艦無法靠岸,他們只好用一艘小汽艇,載著兩名蔣軍參謀和四個美國大兵駛向碼頭。巴貝與杜聿明在艦橋上用望遠鏡望了望。
彭真為難地說:「國民黨軍肯定是要打進來的。我們的部隊裝備差,沒有炮,跟美械裝備的蔣軍硬拼是不行的。」
「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人民自治軍。」大漢板起面孔教訓,「東北自治了,我們不歡迎美帝國主義和它的走狗!」
斗轉星移,中國出了毛澤東,張團長和他的部隊不僅未受「嚴懲」,反而受到了中央的表揚。延安電台向美國提出抗議。佔領秦皇島的美軍最後被迫承認錯誤,才准許領回俘虜和屍體。
他明白杜聿明絕不會甘心,一定會前來報復,於是下令立即撤離戰場。他和李作鵬同乘一輛美式吉普車興沖沖地離開了秀水河子。在車上,林彪口授了一份致中央和東北局的電文:
10月11日,毛澤東從重慶返回延安,爭奪東北是他最牽挂的事情,一下飛機就讓書記處的同志彙報。劉少奇將10月3日以來東北局發來的電報交給毛澤東,並詳細彙報了中央的部署。
11月7日:……現距俄軍由東北開始撤退之期僅有三日,即距撤退瀋陽、長春俄軍之期亦不到兩周,行營本應積極展開工作,但工作人員多而且閑,×個人又無把握,故仍無所事事……晚歸寓所,分析目前環境之嚴重性,實有增而無減。一切變化,必決定於國際國內之大局,但行營本身不健全,轉而影響環境之惡化者,亦復有之。行營決定派××、×××、×××,分赴各地編組部隊,以此等人任此艱巨工作,勢將闖下大禍,余只有為國家流淚而已。余已一再向×言之而終無效也。
彭真等人當然不能指責老大哥出爾反爾,只說了一番表示理解的話。
9月30日,美軍在天津登陸;
「滾!美國佬和走狗快滾蛋!」
11月13日晨,杜聿明集合第13軍團以上軍官,讓那個連長帶路,去戰地考察。
此時山海關之戰已經打響,美、蔣軍的幾次試探性進攻均遭失敗,因過高估計了八路軍在山海關的實力,未敢發動大規模進攻。沿平漢線北犯的蔣軍在邯鄲附近遭到毀滅性打擊,高樹勛率兩個師起義。八路軍劉伯承部一舉殲敵萬餘人。國民黨軍沿平漢、津浦兩線北上的企圖基本破產了。
莫洛托夫反唇相譏:「是呀!如果你們不用飛機、艦船輸送重慶軍隊,南滿也不會變成一片戰火。」
11月10日:……俄方對我備忘錄尚未正式答覆,巴某則對空運事通知如下:我空運部隊可自十七日起在瀋陽機場,自二十日起在長春機場降落,設備由俄方負責,每次只可降落一架,駐地須由俄方指定云云。彼方如此決定,顯在限制空運,但如不發生意外,則五日之內國軍亦可控制長春矣。至瀋陽方面可否開運,尚待考慮,因該處已為五萬共軍盤踞也。
斯大林顯然對數字很感興趣,於是問:「那個地方中共軍隊和政府軍有多少?」
洛克欣然允諾,並說:「艦隊司令官金凱德將軍已回國,代理司令巴貝將軍正乘艦赴秦皇島,你去與他交涉去營口的事。」
果然,預備隊一出動,自治軍便放棄陣地主動撤退了。
在上述情況下,我軍目前由原定之創造根據地、準備應付明年的繼續內戰,現決改為以精銳部隊向敵之後尾攻擊,求得堅決的各個擊破敵人,以保衛承德和壓倒敵人在東北的影響。
毛澤東聞此言,露出了一個高深莫測的微笑。爭了43天,才有「雙十協定」,該讓步的早就讓了,不該讓的就是「坐班房」也不會讓。
熊式輝、蔣經國聞此答覆,大失所望。
毛澤東走了,蔣介石的心情顯得格外沉重。軍統特務頭子戴笠沒少勸他「當機立斷」,阻止毛澤東離渝,並私下發牢騷說:「奪蔣主席天下者,必此人也!」但蔣介石一再警告戴笠:「嚴束部下,誰捅的婁子拿誰的命去堵!」蔣介石何以突然心軟了?其原因之一是國際壓力;之二是東北問題牽住了他的手腳,他害怕蘇聯將東北交給中共。當時,在重慶有一個流行的說法:「得東北者得天下!」
杜聿明急忙趕上前去,見石覺正指揮部隊向綏中西關一個高地進攻。
杜聿明不滿地掃了石覺一眼,他本想當眾訓斥第54師未按計劃到達指定地點,並指責第13軍各師未執行追擊命令,可是責任在軍長石覺,他不能當著眾多部下的面訓斥軍長,只好強壓怒火,當眾表揚了那個連長。他作了簡短的動員,隨即下令用汽車送軍官們追趕行軍隊伍。
那位代表又說:「蘇方希望你們對敢於進入東北的敵人予以殲滅性打擊。為了放手讓你們去干,蘇軍將立即撤離營口和葫蘆島。」
29日,杜聿明飛離長春,次日經北平轉飛重慶。對外交一竅不通的杜聿明喜氣洋洋地向蔣介石彙報了與美蘇交涉的情況。蔣介石看到馬利諾夫斯基送的那幅地圖也甚感意外,還以為是美國施壓的結果。
當天下午馬利諾夫斯基元帥親自設宴招待,這位酒量大得驚人的元帥將熊式輝等人灌得暈頭轉向。席間,元帥頻頻提議:「為蔣介石委員長和斯大林大元帥的健康乾杯!」
24日,杜聿明揮師向錦州進攻。
而杜聿明佔領錦州后,由於蔣介石命令他到此為止,不準繼續北進,也只得罷兵息戰,養精蓄銳以待時機。
熟悉中國近百年歷史的人都清楚,打死洋人就意味著一次涉外戰爭,到頭來免不了割地賠款,受盡屈辱。從道光皇帝到蔣介石,中國的當權者對此類事件的處理都是一個模式—不論是非曲直,嚴懲肇事者以息洋人之怒。
來客連連搖頭:「這樣部署不好,還沒有脫離你們過去的游擊主義。你們應該在山海關一帶部署15萬主力部隊,在瀋陽一帶部署10萬兵力。只要把南面堵住了,東北就都是你們的啦。東北的人口、財富主要集中在南面,你們要分清主次關係。」
吉普車一停,一個連長立即跑步過來,舉手行禮。
此時,他通過各種渠道得知中共武裝已大量擁入東北。「雙十協定」簽字的當天,他遣熊式輝、蔣經國等人乘機離渝,飛赴長春,開始與蘇軍交涉接收東北。當然,他沒有心存幻想,奢望蘇聯人會按照協定將東北順順利利地交給他,所以,他也準備派兵去「搶」。

初戰山海關

杜聿明是個非常精明的人,立即悟出此中三昧:「因為西南的部隊大多裝備美械,有美軍顧問技術指導,我明白啦!」
2月16日,正月十五元宵之夜,進至沙嶺「掃蕩」的新6軍第22師一部2000餘人,突然陷入重圍。民主聯軍第4縱隊吳克華部踏著皚皚白雪發起猛烈攻勢。新6軍是蔣介石手裡的五張王牌之一,全套美械裝備,抗戰時參加過遠征軍,具有很強的戰鬥力和豐富的實戰經驗。
杜聿明見石覺自負的模樣,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於是將昨天遇到的那個連長喚出隊列,說:「你講一講你連在三里堡一帶的情況。」
11月9日:……下午五時,行營宴馬林斯基(馬利諾夫斯基),我曾起立致辭,說明中蘇關係應建立於相互認識之基礎上。馬則通知,接其政府指示:可將全部郵電交給我方,並將多餘武器交給我國政府,然此尚不能遽謂為其政策之轉變也。
這時陸軍參謀長蕭毅肅持一份公文進來:「光亭(杜聿明),你才來呀!東北的事情好棘手喲,晚了就成共軍的天下啦!」
目前山海關作戰並非真面目戰鬥。我黃、梁兩部四萬二千遠道新到,官兵疲勞,地形不熟,目前開至義院口、駐操營,必無好仗可打,即使殲敵一部,不過戰術勝利,而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勢將處於被動。為避免此種缺陷,謹慎使用主力,求于將來決戰時一戰解決問題,應令李運昌、楊國夫兩部堅持山海關、綏中之線,節節抗擊,消耗疲憊敵人,而令黃、梁兩部從冷口、界嶺口分路隱蔽開至錦州、錦西、興城三角地區,處於內線,休整部隊,恢復疲勞,補充槍彈,熟悉地理民情,創造戰場,演習夜戰,俟敵進至綏中地區或興城地區業已疲勞消耗至相當程度,我則可集中最大兵力,計黃克誠三萬五千,梁興初七千,楊國夫七千,李運昌、沙克在盤山、錦州至山海關一帶者至少二萬(新部隊可以參戰作為輔助兵力),共約七萬人,于最有利之時機地點,由林彪或榮桓親去指揮,舉行反攻,分作幾處戰鬥,每次殲滅其二三個師,最後全部殲滅三個軍,即能從戰略上解決問題。
「10個軍調不出,你先帶兩個軍從山海關打進去。」蔣介石話一出口,又覺沒有把握,「你去軍令部同他們研究一個方案再說。」
誰說中國的事情難辦呢?馬歇爾為事情出乎意料之順利而欣喜若狂。
「不,」石覺道,「我認為共軍會死守綏中。」
美國人揚言要視察山海關。八路軍說美國人可以過來,後面的國民黨軍必須回去。蠻橫的美國大兵端著湯姆槍,一定要堅持和國民黨軍一起去。
上午7時,杜聿明發現擔任右翼主攻的第4師仍在原地未動。他找到軍長石覺,生氣地說:「進攻時間過了兩個多小時,第4師為什麼還在原地?」
關內的八路軍、新四軍武器裝備落後,彈藥缺乏。為了阻止蔣軍北進,劉少奇在上述電報中提出請蘇軍從張家口、綏遠方面提供援助。
這次意外的會面令彭真等東北局領導人喜出望外,他們立即將此喜訊電告延安。
遠征軍杜聿明部是蔣介石手中的王牌,他準備用這張王牌去爭奪沃野千里的滿洲。當中共軍隊「萬萬火急」湧向滿洲時,杜聿明部卻在昆明駐地為解決「雲南王」龍雲而煞費苦心,等他徹底將龍雲解決並平息事態已是10月中旬。
「如閣下所言,滿洲恐怕就成了第十八集團軍的天下,那麼蘇聯將如何履行《雅爾塔協定》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相關條款?」
「報告杜長官,前面發生激戰,軍長令軍部後撤5里宿營。」
「僅天津地區就有32.5萬日軍,而有大批中共軍隊阻止政府軍去受降,所以蔣介石只好請求美軍幫助。」
26日,杜聿明順利進佔錦州,這又是一個意外的收穫,幾乎未遇任何有力的抵抗。他在驚喜之餘內心也蒙上了一重陰影,因為他的計劃不僅僅是攻城略地,還要消滅共軍主力,而他的對手卻總不與他交手。
林彪本以為秀水河子一戰足以消除人們對他的懷疑,事實上並沒有這樣簡單。因為在他麾下有無數打過大勝仗的戰將,相比之下秀水河子之戰的確顯得「太小氣」了。
石覺背著手,若無其事地說:「共軍早已脫離戰場,恐怕追不上,所以未令各師追擊。」
毛澤東不同意這一方案,於15日回電說:
於是,在美軍登陸秦皇島的兩天後,即10月3日,一位來自莫斯科的神秘人物到瀋陽張作霖的大帥府,找到中共東北局書記彭真。對方不肯透露真實姓名,只亮出蘇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從陪同他前來的克拉夫欽科大將、圖馬尼揚中將的表情上,不難看出那位中央軍委委員絕非等閑之輩。
彭真進一步介紹說:「我們準備在必要時讓開南滿,而佔領東、西、北滿,背靠蘇、蒙、朝……」
「你們團長、師長在什麼地方?」
杜聿明決定繼續乘吉普車向北巡視戰況,奇怪的是走了幾十公里仍未發現第13軍的部隊。行至三里堡附近,才見到第54師有一個連正在公路邊準備宿營。
此時,山海關方面又接連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情況。美軍在秦皇島登陸后,以武力為後盾強行修通了秦皇島至山海關的鐵路,並派兵護路。隨後又以鐵路線為軸心不斷侵吞地盤。其陸戰第1師先後佔領了昌黎縣的灤河、撫寧縣的榆關、臨榆縣的海陽等城鎮,不斷挑釁當地的八路軍和地方武裝。八路軍奉令避免與美軍發生武裝衝突,而美軍卻得寸進尺,狂妄無比,竟將海陽地區的一個區小隊18人解除武裝。美軍飛機不斷飛臨山海關上空,進行騷擾恫嚇,多則40餘架,少則10餘架,低空掠過關城,巨大的噪音搞得居民不得安寧。在秦皇島海面集結的美軍艦船越來越多,夜晚看上read.99csw.com去燈火星羅棋布如一座海上城市。
經過整整一天的思索,他認為此次停戰只局限於關內,而關外是不可能平靜的。國民黨軍要接收東北各地,就不可避免要與已在當地的中共力量發生衝突。他怕和平的空氣會麻痹官兵們的意志,又於前電發出三小時后,再向各部下達如下指令:「對於和平問題,切勿向下級指戰員散布和平空氣,以免解除精神武裝、渙散軍心民心,故只應鼓勵為和平而戰,為停止敵之進攻而戰。」
餐后,蔣介石臉上的洋洋喜氣蕩然無存,又恢復了談判桌前的尊容。他最後一次警告毛澤東:「中共必須取消『解放區』,否則國家統一便成了空話。這一問題,政府絕不能遷就!」
一時國際輿論大嘩,指責蘇聯違背了《雅爾塔協定》。美國將軍艦開往旅順、大連海面示威。蘇聯害怕美軍藉機登陸,使他們在雅爾塔會議上撈到的實惠丟掉了,連忙向大連空降了一個師的兵力,還向瀋陽增派了坦克部隊和炮兵。這樣一來不僅兵撤不了,反而還要增兵。莫斯科在外交上的麻煩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天,蘇軍通知東北局:「願意把保存在瀋陽、本溪、四平、吉林、長春、安東、哈爾濱和齊齊哈爾的繳獲日本關東軍的武器彈藥和軍事裝備全部轉交中共接收。說是主要的武器庫在北面,至少可以裝備幾十萬人。」
杜聿明一看,是手榴彈的痕迹。他轉身對軍官們說:「你們都看到了,沙河戰鬥,共軍並無炮火,只有手榴彈。這個連長謊報軍情,交軍法處嚴懲!」
一個參謀想當然地說:「新式武器,大概是火箭炮。」
散會後,劉少奇根據會議精神起草了一份致東北局的電文。毛澤東在簽發時又加上了如下一段文字:「我黨方針是集中主力于錦州、營口、瀋陽之線,次要力量于庄河、安東之線,堅決拒止蔣軍登陸及殲滅其一切可能的進攻,首先保衛遼寧、安東,然後掌握全東北,改變過去分散的方針。」
在外交場上的角逐,貝爾納斯的確不是莫洛托夫的對手。蘇聯外長的強硬和冷酷無情是出了名的,只有納粹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才可與他一較高下。煩透了的貝爾納斯只好求見斯大林。令國務卿意外的是,威風八面的大元帥卻顯得溫文爾雅、和藹可親。
杜聿明當即判斷,共軍主力正從熱河向興城附近運動。他決心在共軍主力未集結之前,迅速攻佔興城、錦西和葫蘆島,向錦州前進。
貝爾納斯誠實地說:「駐華北的美軍的確沒有發現多少政府軍。」
二、東北各地抗日武裝和民主政權,均系東北人民所建立,與蘇軍無關。關於蘇軍將軍火庫移交中共之說純屬謠言。
蔣介石並非沒有戰略眼光,他早就認識到了東北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可是東北在蘇軍的控制之下,若沒有蘇聯的合作,要想接收東北主權就無異於做夢。那時,蔣介石還沒有認識到他的最大對手其實並非斯大林,而是毛澤東。他對延安力量的估計甚至還不如美國總統杜魯門的估計準確。其實,美國人反對中國內戰,是看清了蔣介石根本就沒有能力用武力征服中共。而蔣介石卻有此自信,所以總是極力破壞和平,挑起戰火。後來馬歇爾來華調停,他竟看不出馬歇爾是在幫他,反倒把那位世界級的戰略家氣得灰溜溜地回國了。
杜聿明乘吉普車隨軍行動。下午3時,行至綏中以西前所附近。他發現第13軍軍部直屬隊忽然掉頭往後跑。
「你們為什麼後退?」
彭真介紹了中共中央爭奪東北的決心和部署。
「你們在這裏幹什麼?為什麼不追擊?」
明日各部在原地進行作戰之準備,電台隨時保持聯絡。各部須振奮精神,排除百般困難,不惜任何犧牲,勇敢頑強的進攻敵人,一定要爭取勝利,以造成今後我在東北有利形勢。
次日,中央對林彪15日電答覆如下:
此時,毛澤東的病情有所好轉,但仍處於半工作半休養的狀態,中央日常工作由劉少奇主持。劉少奇見林彪對1月3日的電報表示懷疑,於是在1月6日回電:林彪並告東北局:
彭真等人也明白形勢非常嚴峻,於是要求蘇軍延緩撤軍時間一兩個月。
1945年10月11日,「雙十協定」簽字的第二天,蔣介石在重慶山洞林園官邸約請毛澤東共進早餐,這也是兩位歷史巨人之間的最後一次會面。雖是早餐,亦不失奢華。席間雙方頻頻舉杯,儘是溢美之詞。氣氛之熱烈讓人絲毫看不出這是一對不共戴天的冤家。毛澤東興緻頗高,發了一通感慨,說他一生過的儘是清貧的日子,在重慶才開了眼界,體會到什麼叫「天上人間」。
「你們氣魄很大!」來客讚許道。
這無異於天上掉餡餅!可東北局一時還沒有這麼大的胃口。彭真面有憂色:「我的人馬主要在南面,北面沒有多大力量,恐怕一時接收不了那麼多武器。」
就在林彪發出這份要求「避戰」的電報之時,杜聿明卻打上門來了。本來杜聿明不了解對手的實力及情況,誰料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他決心抓住戰機揮師北上。梁興初師途經綏中西北的一個鎮子時,不知楊國夫師已經放棄綏中,有人利用民用電話線將電話打進綏中電話局了解情況。杜聿明手下有個叫吳寶榮的情報參謀正在電話局監聽,他冒充是八路軍楊師的偵察員,於是獲得了梁師正向興城運動的情報。
誰料馬歇爾在重慶把橄欖枝一搖,一切都變了。蔣介石會接受和平?林彪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央1月3日的電報一來,林彪就表示懷疑。1月5日,他致電中央:
「先將天津以東劃歸東北行營作戰境地,」蔣介石權衡再三,的確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於是說,「你先指揮第13軍、第52軍和第94軍打下山海關再說。」
當時,杜聿明還不知道對手的名字叫林彪,也是一位出身黃埔的抗戰名將。
杜聿明從清晨進入錦州城后,心裏就不踏實,總感覺這天晚上會出事。果然,黃昏后槍炮聲隱隱傳來,據報是「共軍開始反擊」。錦州城內的第13軍頗為混亂。杜聿明來到作戰室,參謀們立即將戰況向他彙報。千軍寨第89師陣地已大部失守,該師師長及石覺軍長先後告急。杜聿明急令駐錦西的第195師北上增援,並令第54師自錦州南下,南北夾擊錦州南面之敵。
「打啦!打得好厲害呀!」老農民像是見過不少世面,一點兒都不膽怯,「八路軍一來就把村莊包圍了,你們老總慌忙跑出去,被手榴彈炸死幾個人,其餘的都繳槍了。八路軍可厲害哩,從前日本鬼子的大炮機關槍都打不過他們。」
「碼頭上怎麼沒有蘇聯旗子?」杜聿明驚奇地問,「那面紅旗怎麼沒有任何標誌?」
林彪見過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戰後,他才從俘虜嘴裏了解到這是120毫米迫擊炮施放的燃燒彈。那個俘虜還說有一種更厲害的武器叫作火焰噴射器,但他們第13軍沒有裝備。林彪詳細地詢問了火焰噴射器的威力及性能,問哪些部隊裝備了這種武器。俘虜說詳細情況不清楚,估計新6軍有。林彪連忙讓李作鵬注意與新6軍作戰時提防火焰噴射器。
熊式輝、蔣經國根據所掌握的情況,開始與蘇軍交涉。他們的談判要點有三個:
戰鬥一直進行到14日清晨7時,秀水河子守敵1500人被全殲。這是民主聯軍取得的第一個殲滅戰的勝利。
如果不把「大衛」和「歌利亞」拉開,毫無疑問巨人歌利亞將會倒在血泊中,這是美國人最不願看到的。於是,他們將馬歇爾這位「最偉大的人物」派來了。
三、要求蘇軍協助國民政府行政接收東北。
12月28日,美、英、蘇三國外長發表莫斯科聲明:
杜聿明當即去軍令部,那些高參們聽說用兩個軍進攻山海關紛紛搖頭。他們根據情報判斷,山海關附近有共軍近十萬人。杜聿明說:「我剛從秦皇島來,據我偵察共軍只有五萬人。」其實,當時山海關附近只有八路軍李運昌部約三萬人。
10月27日,杜聿明飛抵北平,次日轉飛長春。當晚會見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更令人意外的是元帥的熱情甚至超過了金凱德,他說:「我們蘇聯始終同中國人民友好,這種友好局面是由孫中山和列寧開創的,本人深信中蘇友誼是永恆的。杜將軍率部接收東北領土主權,蘇軍很歡迎。無論你們從海路來還是從陸路來,我都表示歡迎!」
13日22時,月光照著皚皚白雪,秀水河子的敵陣地輪廓分明。前線總指揮新四軍第3師第7旅旅長彭明治與梁興初、梁必業和李作鵬的目光一齊從鬧鐘上移開,火光從炮兵陣地開始閃現,隨即傳來隆隆轟響,秀水河子敵軍陣地頓時火光衝天。炮擊之後,民主聯軍戰士在軍號聲中發起了衝鋒。
東北解放戰爭的第一槍是10月25日打響的。當時,還不能算是純粹的中國內戰,因為最初的幾次戰鬥都有美國人參與。規模不大,雙方都未敢放開手腳大打。
石覺說:「共軍很頑強,恐怕今天拿不下綏中城。」
11月15日拂曉,杜聿明指揮第13軍、第52軍三萬餘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山海關發起大規模攻勢。杜聿明用兵擅長出奇制勝,他以一部兵力正面進攻,而以主力實施左翼迂迴,企圖將山海關守軍壓迫於渤海之濱。當日下午1時,杜聿明親自督率第13軍第89師佔領山海關西北長城九門口要塞。第52軍第25師亦於當晚攻佔義院口。
這樣一來,接收東北問題演變為一樁舉世矚目的重大外交糾紛。英美兩國也不得不出面了。
由於美軍艦船幫助蔣軍運兵,準備進攻東北,秦皇島集結的蔣軍已達數萬人,而且新的部隊仍在源源不斷地開來。蘇聯方面原定11月15日開始撤離東北,毫無疑問,在蘇軍撤離后一場大規模的內戰肯定要在東北爆發,時間已經非常緊迫了。10月25日,蘇軍代表通知東北局:「如果說過去需要謹慎些的話,那麼從現在起你們應該以東北的主人自居,放手去干。」
最典型的一例是10月28日的那次戰鬥。上午9時,幾個美國兵開著一輛吉普車,後面跟著幾百名蔣軍,成四路縱隊向山海關方向運動。行至西羅城大石河附近,與八路軍山海關守軍遭遇。
日記從1945年10月25日寫至11月14日,共21天,504個小時,毫無疑問。出版時作者進行了精心剪裁潤色,其間提供的史實未必準確,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當時蔣經國的心態。
這天晚上,蕭毅肅宴請杜聿明,席間談到國共雙方爭奪天下的戰略態勢,二人都唏噓不已。蕭毅肅抱怨說:「美國人也幫了不少倒忙。當初何總司令曾擬一接收計劃,令各鄰近部隊就近受降。美國人堅決反對,他們要包攬受降權,只同意空運西南的部隊去戰略要地受降。當時顧祝同部在浙江,要求去京滬一帶受降,美國人不同意。」
巴貝安慰道:「蘇聯人從來就不講信用,杜將軍不必生氣,有強大的美國作後盾,你可以指揮軍隊打進去!」
馬歇爾在大戰期間,調解了無數難以解決的糾紛,曾使許多勢不兩立的人握手言和。許多桀驁不馴的武夫,如巴頓、麥克阿瑟、蒙哥馬利和戴高樂等都乖乖聽他的話。杜魯門總統寄希望於他能在中國創造奇迹,使蔣介石與毛澤東化干戈為玉帛。
10月27日,兩艘美艦載運蔣軍登陸葫蘆島,遭八路軍李運昌部第31團的武力抵抗,未能得逞。因當時該島駐有蘇軍,這一事件被莫斯科看作一個危險信號。克里姆林宮的主人又縮手縮腳了,他不想與美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
其實,蘇軍代表的話就像醉漢的誇口,當不得真,東北局領導人只能將信將疑,將此情況迅速通報延安。
蔣介石沉吟半晌,說:「你先到長春見了馬利諾夫斯基之後再說。根據協議他們應負掩護之責。當然,我們對此不抱幻想。」
林彪很失望,他碰到的第一支部隊暫時無法投入正規戰鬥,只好令他們繼續後撤休整。次日,梁興初、梁必業率領的山東一師趕到了興城。林彪見到二梁自然十分高興,因為他們的部隊是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第686團發展起來的,參加過平型關戰鬥。
毛澤東的見解果然與眾不同,他反對分散部署,主張按蘇聯方面的建議,集結重兵在南滿一帶防堵蔣軍進入東北。
這次事件之後,美國人得到了教訓,中國人歷史上的「恐洋症」到此為止了。他們再也沒有膽子冒這種風險了。其後的戰鬥美國人除派飛機支援外,再無地面戰鬥人員參与。這種試探性的進攻,到杜聿明11月8日抵秦皇島時已演化為頗具規模的攻勢。
11月3日:余更對俄方代表聲明:「我們自己承認是一個弱國,但國家決策及待人態度,一是正義為本,我們不做不可告人之事,事事要放在桌上明談。」……行營接軍委會電報,謂有美軍部代表,由美經日、韓前來東北,行營應設法招待。行營為慎重起見,將此事通知俄方;而俄方則誤會,以為行營要求准美機來長,下午即提抗議,經解釋后始無問題。即此小事,亦可知美俄關係之惡劣矣。
「石軍長,趕快下令各師追擊,」杜聿明說,「我判斷共軍將利用夜幕掩護退出綏中。」
巴貝對岸上的紅旗疑惑不解:「那不像是正規的軍旗和國旗,大概是紅色桌布之類的替代品。」
「找蘇軍警備司令?」大漢笑道,「早撤走啦,現在這裏沒有一個蘇聯兵。」
蔣介石最怕惹惱蘇聯人,一紙電令,齊世英便丟了「東北接收大員」的美差,灰溜溜回重慶去了。
金凱德慷慨地說:「我的艦隊到中國來,就是為了支援中國政府接收完整的領土主權。運輸艦、登陸艇都已準備就緒,只要一聲令下,即可起錨。」
蘇軍代表連連搖頭:「延緩撤軍,將會引起極大的外交糾紛,這是行不通的。」他抱怨說:「你們犯了戰略錯誤,既然你們有超過50萬人的主力部隊,為什麼不早點調來?現在你們的部隊大多在路上,而蔣軍已經打上門來了。戰機已失,多麼令人惋惜啊!現在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繼續移交軍火庫,延緩撤軍是不可能的。」
11月7日,毛澤東回電周恩來:「美國政策深堪注意,友人(指蘇聯大使)意見值得考慮。」
美軍節節迫近東北,不能不引起蘇聯的警覺。莫斯科判斷山姆大叔要染指中國東北。此時,離蘇軍撤離的日子不遠了,蘇聯自然要抓緊有限的時間,找美國人及其代理人蔣介石的麻煩。最令對方頭痛的莫過於支持中共進入東北。
「是哪個村莊被共軍摧毀了?」杜聿明問。

蔣經國的「五百零四小時」

他不得不趕快將他的王牌打出去。於是,杜聿明成了蔣介石武力爭奪東北的急先鋒。
石覺部署完畢,跑到秦皇島去見杜聿明,建議第52軍也採納他的辦法,並對杜聿明攻擊山海關的計劃提出疑慮。
杜聿明點頭道:「你擬一個電報,向委座申述,以秀水河子之戰看來,共軍日益強大,戰略戰術非常機動神速,勢非增加兵力不可……」
形勢一片大好,這使毛澤東極為振奮,11月3日,他致電重慶的周恩來等人,要求中共代表團向國民黨提出:
第89師師長萬宅仁引這個連長去見軍長石覺。石覺聽了那個連長的鬼話,頗為緊張,立即召開全軍緊急會議。
軍令部對杜聿明的意見不置可否,讓他再去請示蔣介石。
杜聿明躺在錦州的九_九_藏_書病床上閱看第13軍的戰報,當知一個整團被殲滅于秀水河子地區時,他驚出一身冷汗。他對趙家驤說:「第13軍戰鬥力弱,長官指揮無能,讓共軍鑽了空子。」
汽艇靠岸后,兩名蔣軍參謀在美國大兵的護衛下進了營口市區,發現大街上儘是全副武裝的中國軍人,一個大鼻子蘇聯人都見不著。他們按馬利諾夫斯基標在地圖上的位置去找蘇聯軍營,結果碰到了大批的中國軍人。那些中國軍人見到高鼻子美國大兵,立即圍上來看「西洋景」。
杜聿明領令飛往北平,剛下飛機便接到何應欽的電報,令其率第13軍、第52軍、第92軍及第90軍先向熱河進攻,收復承德。杜聿明對何應欽的電令不予理睬,決定執行蔣介石的指示先打山海關。此時,熊式輝命令空運第94軍第5師到長春。第94軍駐天津以東,本歸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節制,將其劃歸東北行營的決定引起了李宗仁的不滿。李、熊二人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結果還是桂系首領李宗仁佔了上風,第5師仍駐原地。熊式輝只好將收編的偽軍姜鵬飛部兩個總隊空運長春。
「是,長官!」那位團長的回答仍無多少自信。
「美軍是應中國政府的請求而去那裡幫助他們解除日軍的武裝。一旦這一使命完成,美軍將撤離。」
「看來只能使用武力啦!」杜聿明將牙齒咬得咯咯響。
事實上是三萬,但杜聿明比石覺的判斷的確高明些。石覺頗不服氣,拿出那個連長的報告為自己辯護。
第4師一個團長為難地說:「共軍機槍陣地還沒有摧毀呀!」
事實上,蘇聯對中共的支持遠不如蔣經國想象的那樣—鼎力相助。延安與莫斯科的關係也是陰晴無常,一波三折。蘇軍對中共在東北的活動由適度限制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又到暗中幫助,再到大力支持;在最初階段是逐漸升溫的。這與華盛頓的所作所為有很大關係。
10月28日:……下午,約巴會面,而俄方聯絡官,則謂不知巴在何處;余深受刺|激,但為國家而忍氣,固所宜也。馬林斯基(馬利諾夫斯基)對×亦避不見面,此或俄方作政策轉變之準備耶。寓居無聊,午後與世傑街頭散步。晚睡前,小立陽台,人初靜,風乍起,東望明月上升,樹枝搖曳窗前,心中不知所思。國家無實力,不得不動心忍性也。
但蔣介石在爭奪東北這一關鍵環節上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棋緩一著。
「這是怎麼回事?」林彪驚詫地問。
杜聿明聽了參謀的報告,氣得臉色鐵青。他想起馬利諾夫斯基在長春的表演,不禁怒火中燒:「蘇聯人真敢開國際玩笑!」
毛澤東也於此時病倒了,自11月16日至12月15日,整整一個月,他沒有起草一份文電,這對日理萬機的毛澤東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斯大林聞訊后,從莫斯科派了兩名醫術高超的大夫飛抵延安。延安與莫斯科關係之微妙,於此可見一斑。
二、抗議蘇軍支持中共在東北建立政權和發展武裝,並將日偽軍火庫中的軍械轉交給了中共,這違背了協定中關於「只支持國民政府」的原則。
杜聿明惱怒異常,對身旁的趙家驤說:「石覺、史松泉未照我的命令執行,新月形包圍圈未合攏,共軍就全溜了。」
10月12日,熊式輝、蔣經國等40餘人分乘兩架專機抵達長春。蘇軍派諾夫斯基中將、卡里羅夫少將等到機場迎接。熊、蔣二人都參加過莫斯科的談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字時的熱烈場面仍在腦中不斷閃現。他們顯然沒有蔣介石那麼悲觀,對蘇聯人還抱有某種幻想。
可是了解內情的美國軍方和政府人士明白,應該阻止蔣介石的盲動。他們用一個《聖經》故事來形容中國內戰的前景:童年的大衛殺死了巨人歌利亞。蔣介石就是那位貌似強大的歌利亞。馬歇爾不止一次聽到杜魯門發牢騷,說蔣介石的軍隊被美械裝備壓得直不起腰來了。在抗戰期間,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多次向國內打報告,說蔣介石指示其軍隊避免與日軍作戰,等戰爭結束後用美援物資去打共產黨。報告指出蔣軍確實奉令避免與日軍作戰,可他們同時連起碼的軍事訓練也不搞了,官兵養了一身肥膘而不是肌肉,尚武精神被貪得無厭的腐敗思想所取代。相反,中共軍隊雖然缺衣少食、武器低劣,卻一直在與日軍打游擊,「他們矮小而精幹,躍躍欲試,正如童年的大衛一樣無畏」。
那個團長硬著頭皮率部徒涉冰冷的沙河,可是對面僅有零星的槍聲,根本未遇強有力的抵抗。
斯大林哈哈大笑,說:「蔣介石的150萬軍隊在哪裡?你們美軍見過沒有?」
中國軍人一起吼叫起來,嚇得那四名美國兵撥開人群奪路而逃。兩名蔣軍參謀見勢不妙也跟在後面跑,軍帽掉了也顧不得撿。

國際玩笑

11月4日:下午三時遇巴某,討論接收行政有關問題后,彼向餘聲明:「一、國民黨有秘密武裝人員,埋伏各地,破壞俄軍,希行營注意,不可在俄軍撤退前組織地方團隊。二、營口發現十八集團軍部隊,目前該處情況不明。念行營來此之後,極願與俄建立關係,而俄方則處處為難,誠屬可憂……奉領袖諭,益知國際情勢之嚴重,及東北問題之複雜,但吾人唯有竭盡能力,為國家努力到底耳。現日日注意變化,而似變向不吉之處為多。爰將今日與俄方談話經過報告政府。復為×擬明見馬林斯基(馬利諾夫斯基)講話內容,計分三點:一、編部隊事,二、營口登陸事,三、維持東北治安之責任……因念共軍之挑戰,實與蘇俄在東北布置有關;吾人對各問題看法,實不可絲毫大意。」
「旅順、大連地區不是我的轄區。」馬利諾夫斯基展開一份地圖,說,「我軍解除日軍武裝后即將撤退回國,現在山海關、葫蘆島已經沒有蘇軍,營口有少量蘇軍。」
杜聿明不想讓山海關守軍跑掉,於是對石覺說:「石軍長,趕快下令各師追擊,與迂迴部隊會師圍殲共軍。」
11月11日:余住宅中之俄方警衛,今晨撤離,而代以警察。彼等臨行時索錢酒,即此可知俄軍真面目。住宅兩旁之俄軍亦皆撤離,頓顯寂寥之象。而所有房舍,均已拆毀破壞,此即所謂「戰爭」歟!……今共黨反中央之宣傳工作,業已積極展開,其所控制之武力亦作有計劃之布置,吾人確應加倍警惕……俄方今允協助我空運,又雲哈爾濱有槍三千交行營。我方在哈無人無兵,以此為言,其非開玩笑乎?彼之用意何在,殊難揣測,要在此時加強警惕而已。
三國外長就中國時局交換了意見。他們一致認為,有必要在國民政府領導下建立一個統一和民主的中國,有必要讓民主人士廣泛參加國民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有必要停止內戰。他們重申堅持不干涉中國內政的政策……美、蘇兩國外長一致認為,蘇、美軍隊在一個儘可能早的、切實可行的、與他們所履行的義務和職責相適應的時候撤出中國,是可取的。
駐華美軍司令魏德邁只好下令艦隊撤離,尋求解決問題的其他途徑。他對蔣介石政府及其軍隊的了解是非常透徹的,如果硬逼著蘇聯從滿洲迅速撤軍,蔣介石將吃更大的虧。中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而蔣軍則鞭長莫及。他想到了一個權宜之計,就是由《雅爾塔協定》簽字國英、美、蘇三國共同託管滿洲。蔣介石可集中兵力先控制華北,待時機成熟再通過外交途徑與美、英、蘇三國交涉接收東北主權。蔣介石一聽此計覺得有道理,可他一想起國內輿論便連連搖頭:「滿洲再也丟不起了,否則中央政府將威信掃地。現在重慶流傳著一句口號:沒有東北,就沒有中國。」
神秘來客首先轉達了斯大林的話:「斯大林同志稱讚你們黨是勇敢、聰明和成熟的馬列主義黨,他本人對貴黨很有信心。我們很想了解中國黨在東北問題上的戰略。」
此時山海關戰火已向東北腹地蔓延,杜聿明於16日佔領了山海關,並揮師北上,與他的對手林彪進行第一個回合的較量。
國內和平是否完全可靠?如完全可靠,則我在東北部隊目前應集中力量作最後一戰。如不可靠則仍分散建立根據地,準備應付敵明年之進攻。盼復。
杜聿明分兵冒進使其兵力處處薄弱,這是林彪早就盼望的局面。林彪在彰武附近的一所農家小院中又在面壁打坐,面對牆上的軍用地圖沉思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課。杜聿明已經破綻百出,戰機的確太誘人了,這對一直高掛「免戰牌」的林彪來說,有如壓到極限的彈簧充滿了反彈的慾望。可是恰在此時停戰令下達了,他好似被突然戴上了金箍,萬分痛苦。中央13日18時的電文讓他更加痛苦,電文中說:「國民黨拒絕與我談判東北問題,國民黨軍隊進入東北后要向我們進攻是不能避免的……」林彪感到這次停戰是蔣介石玩弄的陰謀,按照停戰令,蔣軍仍可以接收主權為名調入東北,而民主聯軍方面既不能主動進攻又不能破壞交通,一旦蔣軍在東北積蓄了足夠的力量,隨時都可挑起戰火,到那時一切都晚了。
11月5日,杜聿明飛抵重慶向蔣介石報告。蔣介石大罵一通蘇聯人之後,說:「一定要打進東北!光亭,你有把握率國軍武力接收東北主權嗎?」
毛澤東一行匆匆告辭,直奔九龍坡機場。9時45分,C-47型運輸機載著如釋重負的毛澤東飛向自由的天空。
蘇軍代表爽快地說:「既然如此,南面的你們儘管拿,北面的由我們代管一個月。」
太子回首九年前那段「對國家命運有重大關係」的往事,一時百感交集,難以入眠。就是在這個不眠之夜,太子決定將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冬季在長春寫的日記公開出版,定名為《五百零四小時》。
東北局領導人立即電告中央,並建議抓住此千載難逢之機:「下最大決心,立即從各區抽調三十萬主力,於一個月內趕到,用盡一切方法控制此間。這是決定全局的一環,為了爭取這一環,寧肯犧牲其他地區,即使化為游擊區,即使是暫時的喪失都值得。」
兩人爭執不下,最後決定派先遣部隊作試探性進攻。此時天色已晚,各師皆主動宿營。杜聿明在一所民宅中住下,他下令將電話接通先遣團。剛一接通,他便問:「綏中情況偵察清楚沒有?」
馬歇爾將參加重慶國共談判。關於立即停止內戰有可能在不日實現。國民黨企圖在停戰前佔領熱河,因此,熱河的命運可能在最近決定。如我們能給蔣軍以打擊,遲滯蔣軍前進,保住承德及其他要點在我手中,則我在熱河仍可佔優勢地位;如我不能保住承德,則我在熱河至多隻能佔領鄉村。因此,最近數星期是決定熱河命運的關鍵時刻,我能否控制熱河對全國戰略意義及我黨在全國的地位均有極大關係,也是決定我黨在今後整個階段中的地位問題。望你們迅速集中熱東及楊、蘇等主力,不惜一切犧牲,堅決打擊進攻熱河之蔣軍,保衛承德。只要你們能支持數星期的時間,對重慶談判就有極大關係,望盡一切努力達成任務。
趙家驤展開地圖指點說:「現在只有第25師孤軍冒進,有被共軍吃掉的危險。」
蘇軍將他們安排在豪華公館內,並派女兵服務、男兵警衛,還配有小汽車。
杜聿明想石覺的部下都謹慎有餘,勇氣不足,於是道:「你這個團今晚進了綏中城,我給重賞!」
林彪於1月15日致電中央和東北局:
杜聿明參加過遠征軍,與美國人沒少打交道,他曾違抗過史迪威的命令。那位性格倔犟的美國將軍連蔣介石都不放在眼裡,可是杜聿明居然敢頂撞他。這件事可反映杜聿明性格的一個側面。杜聿明率殘部九死一生敗退回國後主動「請求校長處分」,蔣介石反而升了他的官。蔣介石與史迪威是一對冤家,也許這是杜聿明因禍得福的原因。史迪威最終也沒斗過蔣介石,被解職回國。新來的美軍司令魏德邁與杜聿明關係不錯。
林彪接此電令,只能放棄主動攻擊杜聿明的計劃。1月17日,他率前指移駐秀水河子,他騎著戰馬在冰天雪地中緩緩前行,依然顯得那樣沉靜。此時,部隊中已經有人在散布「林總畏戰」的謠言。沒有人知道他為了抑制心中那隻好戰的猛禽需要多大的毅力。自1937年平型關、廣陽兩次大捷至今,他已經整整八年沒有嘗過打勝仗的滋味了。
17日清晨6時,各部奉令出發。杜聿明在山海關東北10公里處向第13軍連以上軍官訓話。他首先詢問第4師昨天追擊的情況,都說按期攻佔了共軍陣地,繳獲了一些武器。杜聿明問:「為什麼不乘勝追擊?」軍官們都看著軍長石覺,無人敢答話。
「八路軍打炮了嗎?」杜聿明問。
一直高掛「免戰牌」的林彪,在遼西的冰天雪地里度過了1945年的最後幾天。馬歇爾來華和國共談判的消息絲毫沒有影響他的戰略思想。他不相信和平會實現,認準了要與國民黨在東北作長期鬥爭。此時關內擁入東北的部隊相繼到達,他命令那些部隊立即分散去建立根據地,根本就沒想過要集結兵力與杜聿明一決高低。
「團部離這裏大約3里路,師部還在九門口,離這裡有幾十里。」
那個逃回去的連長為了開脫罪責,竟謊報軍情,說:「共軍炮火太猛了,十幾分鐘就將我們在村裡的房屋工事轟平了,全連官兵都被炮彈炸死啦!」
周恩來摸清了蘇聯的底牌,於是回電延安,對毛澤東11月3日電文的主張表示有疑慮。
次日,熊式輝召集全體人員開會,布置分頭打探各方情報,為談判作依據。會議指定莫德惠負責政治,張嘉敖負責經濟,金鎮、董彥平負責軍事,齊世英負責文化教育,並規定每日上午9時碰頭交換情報。
美、英、蘇三國外長在莫斯科的圓桌旁又周旋開了。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要求將滿洲主權移交問題納入議程。莫洛托夫反對道:「蘇中兩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分歧,蘇軍早已撤離南滿,而且,要不是中國政府自己要求推遲一個月再撤出的話,蘇軍也早已撤離北滿。」
經過八年游擊戰的八路軍戰術之靈活是蔣軍望塵莫及的。蔣軍始終沒有摸清山海關守軍的虛實,每次戰鬥都吃虧。當問起山海關共軍的實力時,第13軍軍長石覺無法準確回答,支吾了半天,說大約十萬人。
杜聿明穿過炮兵陣地,舉起望遠鏡,發現山海關以南的八路軍陣地僅有少數機槍掩體,並無炮火射出。於是命令第4師督促第一線部隊前進。
蔣介石當然不會示弱,迅速部署新一輪更大規模的進攻。美軍的飛機、艦船幫助蔣軍運輸,忙得不亦樂乎。11月上旬陸續運抵秦皇島一帶的蔣軍已達8萬人。山海關之戰形勢已逆轉。
指揮戰鬥的八路軍團長張智魁以為「闖了大禍」,立即將情況上報遼西軍區。打死了美國兵,軍區也不知所措,不斷打電話向張團長詢問情況。

第一個殲滅戰

連長說:「我連昨天中午進至三里堡附近,繳了共軍幾十支槍,當時附近村莊有許多共軍,我連兵力單薄未敢進攻,後來他們就全撤走啦!」
當蘇軍答覆關內援助有困難時,劉少奇迅速冷靜下來了,他認為獨霸東北在現階段是不實際的,應作長期打算。10月9日,他致電東北局重申既定戰略:「部隊必須迅速擺開分散,每縣一連一排。迅速發展擴大,收編改造偽軍偽警,在目前絕不應集中部署,不要怕人家譏https://read.99csw.com笑我未脫離游擊概念,因我無飛機大炮,游擊概念絕不能脫離,否則將遭滅亡。在將來適當時機,部隊即須集中整訓和作戰,但這是下一時期要做的。只有在目前高度分散發展之後,下一時期才有大量部隊集中作戰。將來作戰即使採取抵住蔣軍進入東北方針,山海關至錦州一線以及沿海地帶亦完全可能被蔣軍佔領,我不能在沿海到處抵住蔣軍,我只有吸引蔣軍深入內地一二百里之後,才能進行主力決戰殲滅之,不可做到處防禦的想法。」
蔣介石在抗戰結束時的心態,是「老子天下第一」。即使敗退到台灣之後似乎也沒有醒悟,他寫了一本《蘇俄在中國》,仍把丟了大陸的主要「仇恨」算在蘇聯的賬上。
「杜長官,共軍頑強得很,打到現在陣地毫不動搖。」石覺解釋說。
魏德邁用同情的目光望著猶豫不決的蔣介石,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既然委員長不同意我的建議,只好讓外交官們到莫斯科去爭論了!」
此時毛澤東的想法仍是「獨霸東北」,他比林彪高明之處在於不死守山海關,而主張將敵放進內線,尋機殲滅。但是,毛澤東和林彪都沒料到局勢變化如此之快。16日,山海關已經失守,17日綏中也落於杜聿明之手。更要命的是,這一天國民黨東北行營自長春總撤退,東北問題已上升為舉世矚目的國際糾紛。蘇聯迫於美國的壓力,決定限制中共在東北的活動,並向國民黨作出重大的讓步。
此時,林彪在彰武一帶手握梁興初師和彭明治旅,密切關注著1946年新年後戰局的演變。1月3日,他接到中央電令:
「我看用兩個軍進攻山海關沒多大問題,」杜聿明說,「不過,必須增加後續部隊,否則無法向東北腹地挺進。」
杜聿明因此而名揚海內,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抗日名將。1942年初杜聿明率第5軍遠征緬甸,雖然最終敗退回國,但獲得了國際聲譽。他率領的部隊是中國最早的機械化部隊,又經過遠征緬甸的磨鍊,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為當時蔣軍中的精銳。
此時,龍雲已經被迫離開了盤踞十幾年的雲南老巢,忍氣吞聲地到重慶就任「軍事參議院院長」的虛職。蔣介石去了一樁心事,卻被熊式輝帶來的消息驚得目瞪口呆——中共已經捷足先登,進入滿洲!
杜聿明聽說外交部與蘇聯駐華大使交涉接收東北沒有結果,熊式輝在長春也碰了壁,而且傳聞八路軍從海陸兩路進了東北。他頗為擔心地說:「假如共軍確已先入東北,蘇軍又不承擔掩護之責,我軍如何登陸?」
「傳言共軍在東北接收了日本關東軍的新式武器,現在已經得到證實。」石覺向全軍下令,「為了避免共軍炮火殺傷,部隊一律離開村莊,構築散兵坑陣地。」

一波三折

蘇聯人反覆無常,這不能不令彭真等人惱怒不已,他們據理力爭。蘇軍代表說:「我個人對你們的處境深表同情,但命令來自莫斯科,沒有商量的餘地。」
11月11日深夜,山海關守軍派小分隊偷襲沙河西岸的一個村莊,在該村宿營的國民黨軍一個連被消滅,唯獨連長命大,隻身逃走了。小分隊又乘勝深入第13軍陣地,胡亂放一陣槍就溜走了,這種麻雀戰術是他們打日寇時練熟的。蔣軍沒經驗,以為八路軍打上門來了,拉開架勢就大打出手,美式裝備果然不一般,火力比日本人還要猛。東邊打西邊,西邊也不示弱,雙方混戰至天明,才知是大水沖了龍王廟。東邊的是第89師,西邊的是第54師,死了不少人,卻沒有清查出一具八路軍的屍體。
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是國軍中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1939年11月,號稱「鋼軍」的日軍第5師團第12旅團自北部灣登陸,長驅直入,攻陷南寧,旋又奪取桂南戰略要地——崑崙關。12月中旬,杜聿明率國軍最早的機械化部隊第5軍迎敵,激戰18天,斃敵旅團長以下4000餘人,取得崑崙關大捷。敵旅團長中村正雄在日記中寫道:「帝國皇軍第5師團第12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那是因為我軍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國人更強的軍隊。」
杜聿明告別時,元帥滿面笑容,說下次來長春一定要好好乾幾杯。
當天下午,杜聿明召集第13軍營以上軍官開會,以上午的戰地考察為例,警告各級軍官不要被自己製造的謊言嚇破了膽。他說:「共軍的戰力火力均不及你們,第13軍是全部美械裝備,我不敢誇口說是全世界最先進的,但我敢說在中國是一流的!」
林彪率梁師只好再次「避戰」撤離錦州。25日,林彪的電台截獲了一個強勁的電磁信號,機要人員當即判斷黃克誠師已經到了附近。可是誰也弄不懂那嘀嘀嗒嗒的聲音是什麼意思。當時,經過長途跋涉的新四軍第3師3.2萬人,在黃克誠的率領下已經抵達錦州附近的江家屯。由於通信聯絡不統一,林彪無法與黃師溝通聯繫。林彪的電台只能與延安的中央軍委和瀋陽的東北局聯繫,再通過延安和瀋陽的電台轉達指示。這在軍事上既犯了貽誤戰機的大忌,又使命令程序複雜化,本來是向下級下達指令,卻變成了與上級協商。由此看來林彪到此時仍然未進入情況,他總司令的職權不比梁興初這個七千人的師長大。
這份電報使林彪疑惑不解,毛澤東在不久前(12月28日)的電報中指示:要經過三四年的艱苦奮鬥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建立鞏固根據地的地方是距離國民黨佔領中心較遠的城市和廣大鄉村。目前,應當確定這種地區以便部署力量,引導全黨向此目標前進」。實際上,在毛澤東此電發出前,林彪就是按照「分散兵力創建根據地」的思路部署兵力的。毛澤東的指示正是綜合林彪、陳雲、羅榮桓、黃克誠等人的意見而確定的。
次日,還是那位蘇軍代表又來到大帥府,通知彭真等東北局領導:莫斯科最新指示,蘇軍不能與美軍發生直接衝突,如果美軍與蔣軍一同登陸進攻,蘇軍將主動撤退避免衝突。
華北、東北、蘇北、皖北及邊區全部歸人民自治(孫中山主張),僅平、津、青三地可暫時駐一小部分中央軍,將來亦須退出。其他各地中央軍已到者須退出,未到者停止前進。閻錫山、傅作義須免職,民選各省省政府;華北、東北各設政治委員會統一管各省,中央政府不得違背自治原則派遣官吏,已派者須取消。東北問題現在就應提出,華北各地敵偽受降全部歸我……東北由東北人民自治軍保護治安,中央軍不得開入,否則,引起內戰由彼負責。
12月22日,馬歇爾飛抵重慶,當即受到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熱情款待。出乎馬歇爾意料的是,蔣氏夫婦對美國的和平方案表示完全贊同。宋美齡一直在國際社會扮演中國第一夫人的角色,她是社交場合的老手,但在馬歇爾面前卻裝成一位涉世不深、崇拜名流的淑女。她自幼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又儼然是東方帝國的「王后」,這朵嬌艷而妖冶的奇葩正是東西文化合璧的產物。「最偉大的美國人」很快就暈頭轉向失去了正確的判斷能力。看來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半,他決定去找周恩來解決另一半。
「打啦!在東邊牆上打了幾炮,沒打進院子里來。」
「前天晚上這裏打仗了嗎?」杜聿明問。
上午與××會商馬林斯基(馬利諾夫斯基)談話內容。×得共軍在長春活動之情報,兼以其他刺|激,決意與俄方會談,抱有必要時可以破裂之態度;×則認為局勢如再惡化,則行營可向中央提出撤退之建議;余則認為情況雖屬緊張,尚非破裂時候,吾人絕不可輕易放棄東北;最後決定以營口可否登陸為會談中心。下午一時會見馬利諾夫斯基,彼正式通知營口已為「十八集團軍」佔領,俄方不能負我軍登陸該處之安全責任。此外復談及空運行政問題,但皆未允與我方以應得之方便。此實為險象之開始,尤其俄方不負營口登陸安全之責,更為其不願我方軍運東北之證明。×在談話中,曾提及東北問題不能順利解決,應由俄方負責,俄方當即提出抗議,幾成僵局。余則從中轉彎,緩和空氣,因外交會談,要「態度方而正,語氣圓而和」也。會談達三個小時之久,最感困難者,即對方開始承認,旋復否認,確難解決問題。但蘇俄真面目本來如此,故亦不足為奇。余意此時中央應從外交、內戰作整個之籌劃,而在東北方面,仍應竭力布置,盡心交涉,以解決接收及運兵諸問題也……長春日有變化,日向不安處演變,一切均在醞釀劇變之中……
「特別是中共決心在蔣主席的領導下,建設自由民主的三民主義的新中國。」張治中插話道,「這是此次談判的最大收穫。」
東北局的這一主張其實就是重複毛澤東在「七大」的那次講話:「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蘇軍在東北的高級將領都參加過反法西斯戰爭,都是圖上作業的高手,經過一番沙盤推演,立即就泄了氣。他們把東北局領導請來,將圖上演習的結果述說一遍。
18日,杜聿明率部進佔綏中,由於對東北人民自治軍的情況未摸清,未敢貿然進攻。他一面下令部隊休整,一面令人偵察,在綏中休整了四天。
11月15日,如坐針氈的蔣經國沒有寫日記。他已經接到他父親的電令:「與蘇聯人攤牌,在長春的所有行營要員全部撤回關內。」
10月21日,熊式輝只好飛回重慶,親自向蔣介石請教對策。
11月5日:昨天未能安睡,門外槍聲、車聲不絕於耳,此東北不安之象也。東方發白,余于床上綜憶交涉經過,計十三項:一、俄方反對我軍在大連登陸,並已正式提出聲明。二、俄方雖允許我軍在葫蘆島、營口登陸,但既不願對葫蘆島登陸國軍負安全之責,又忽稱營口發現共軍,意亦在於不負安全責任。三、俄方本允修理北寧路,以便我軍運輸,后又謂自錦州至山海關一段,因有共軍而情況不明,彼不願作任何處置。四、俄方本允修理瀋陽至古北口之鐵路,並設法使其通車,反覆謂該地發生匪患,不能負鐵路運輸安全之責。五、行營要求編組地方部隊,業被俄方拒絕。六、俄方本已允諾:除大連外,行營視察員可赴各地視察,后又借口地方不安,撤銷允諾。即我方往熱河購軍用皮衣者,俄方亦不準通行。七、俄方本謂電報郵政,我方可派員接收整理,后遭拒絕。八、我方請俄方在營口、錦州等地準備火車,以作運兵之用,亦遭拒絕。九、我方要求空運部隊能在俄方撤退一星期前降落,俄方只允在四天之前;即此有無變化,尚待注意。十、俄方對我行政人員分赴各地接事,表面允可,實際上則不協助交通工具。十一、我方向俄借用汽車、輪船、飛機,皆遭拒絕。十二、因飛機之飛行手續未清,俄方已向我方抗議二次。十三、俄方謂各地反俄言論,皆在行營到后發生,提出無理警告;后復謂行營對中國國民黨反俄言行,應負責任。
「美軍要駐留中國,我不反對。」斯大林說,「不過,蔣介石總依賴外國軍隊恐怕會失去威信,中國人民會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日軍宣布投降了,他卻沒有能力去解除武裝,反而要外國軍隊幫助!」
熊式輝、蔣經國回到重慶,也就意味著蔣介石徹底攤牌了。美國人同樣怒火萬丈,第7艦隊駛往大連海面示威。毫無準備的蘇聯海軍發現那支龐大的艦隊突然撞到了眼皮底下,驚得目瞪口呆。他們驚慌失措地登上海岸炮台,緊張地注視著美國艦隊的動向。
國內和平有希望,保衛熱河的戰鬥是帶決定性的,在目前階段也可能是最後的一戰。決戰方面將由程(子華)、蕭(克)部隊擔任,你們在阜新、義縣方面雖起鉗製作用,但要求你們須作有力之鉗制。為此,你們應集中適當的兵力(可約兩個旅)積極向義縣、阜新間動作,求得消滅敵人一部,拖住敵人不能放膽西進,以幫助程、蕭決戰方面爭取時間集中兵力打擊敵人。東北其他方面部隊仍執行分散建立根據地之任務。
林彪聽完彙報,心中默念:「古人云:敵死三千,我亡八百為勝仗。現我損失近八百,而殲敵只有千余,看來此戰只算小勝。」
貝爾納斯不滿蘇聯外長得意揚揚的樣子,說:「南滿已是一片戰火,如果你們及時阻止延安軍隊進入滿洲,怎麼會有如此糟糕之局面呢?」
「部隊正在吃飯,飯後即向綏中搜索前進。」團長說,「綏中情況還不清楚。」
國際上普遍認為從軍事實力上講,國民黨佔有壓倒一切的優勢,欲戰勝軍隊數量和武器裝備遠不如自己的共產黨應該不成問題。共產黨挑起戰爭顯然是不明智的,因此判斷中國內戰的責任主要在蔣介石。
毛澤東的打算顯然是「拒止蔣軍,獨霸東北」。
天亮了,槍聲也漸漸消失了。林彪從雪地上爬起,用力拍打身上的雪屑:「真冷啊!」他長長地哈了一口氣。
林彪事隔七年之後,重披戰袍,誰料初次作戰竟如此窩囊。由於通信不暢,參戰部隊不能協同作戰,只有少數部隊按計劃攻擊敵人,而大部分部隊卻因未接到命令而按兵不動。——這支部隊已因彈藥告罄退出戰鬥,而那支部隊才剛接到命令開始出擊。林彪在12月2日晚致軍委和彭、羅的電報中用了「此起彼伏」一詞形容戰況,並說:
「給我10個軍,我一定將東北共軍全部消滅,恢復東北主權。」
11月14日:長春情況似在突變中。俄方今催行營接收電報電話,並聲明其對我行政人員蒞任事從無異議,俄軍衛戍司令部派共黨金某為長春市長,亦於今日接事。共黨昨日開始出版《光明日報》,集中目標攻擊中央。聞其將於日內,在沈召開所謂東北九省人民自治政府,此即所為民意耶?吾不知東北人民聞之作何感想也!
我們在月初及以前時期能給杜以沉重打擊,推動全國停戰,保障和平,提高我在東北及國內國外地位是有利的。而在停戰命令公布以後情況起了變化,杜聿明部又未繼續進攻承德,我如主動向杜部進攻,將受到國內國外輿論的嚴重責備。蔣頑發動內戰的責任將推在我們肩上,人民是不容易了解的,這於我是不利的。因此,目前可能取得局部的軍事勝利(你們來電所說杜部分散),也只有暫時放棄,不向杜部進攻,以服從目前全局的政治形勢。
林彪發完此電,隨即向各部隊下達了一份指令:時局尚在動蕩中,各部須嚴整戰備,只有戰爭才能爭取和平。
「你們是哪部分的?」蔣軍參謀問。
當杜聿明將中共軍隊海陸兩路開入東北一事向美國盟友傾訴時,金凱德很義氣地大罵蘇聯人不遵守協定,發誓要報復。
何應欽在那份嚴令國軍將領迅速打通交通線的公文上簽名。蕭毅肅建議再發一項通令對行動遲緩的將領予以懲戒。何應欽面有難色,沉默不語。杜聿明心裏清楚,何應欽是有職無權,那些擁兵自重、驕奢淫逸的都是蔣委員長的愛將。
「我們是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將軍的代表,找蘇軍警備司令公幹。」
依照中央13日18時電看來,此次和平協定的實質為蔣之一重大陰謀。這一陰謀是對我黨力量採取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方針。目前以口頭上的民主諾言欺騙全國人民,以有名無實的和平空談代替它的軍隊鉗制我在華北的真實力量,從而束縛我之手腳,避免彼方在經過我八年創造之不可征服的群眾戰場與我作戰,以便抽出主要力量,首先向我最薄弱之一環——東北進攻。而後再以東北為依託,向我華北根據地南北夾擊。以目前所知的條件看來,則我此次和平的前途較之繼續戰爭的前途更壞。我入東北部隊目前完全處於無根據地狀況,與我軍脫離中央蘇區以後到陝北以前的狀況大體相同(指無根據地條件),如敵調全國兵力,向我到處進攻,則對我甚為不利。因此,我意必須堅持彼在東北不停戰則我在華北、華中也不停戰。我們須深信而且具體想到敵進入我華北、華中無論多少,在我堅壁清野、民兵到處放地雷封鎖擾亂的情況下,再加以主力作主動有準備的進攻,則敵無論如何也必定會被消滅的。在我新的技術條件下,堡壘已可擊破,因此,華北、華中將成為我消滅蔣軍之大切肉機,如我在這方面停戰,而讓敵自由攻擊東北,則對我黨的後果是很不利的,華北之暫安局面也絕不會長久的,因此我們對現在所謂和平的實際收穫,須清醒的考慮之。九九藏書
第13軍在抗戰時隸屬湯恩伯部,為了保存實力,湯從不與日軍認真作戰,日軍一來,便望風而逃。經過八年抗戰,實力是保存下來了,可士氣一直不振。杜聿明不得不費很多口舌為他們打氣。
杜聿明說:「好吧,學生只好試探一回。」
「報告長官,今天中午我們在這裏繳了共軍幾十支槍,附近幾個村落都有共軍,他們當時正在撤退。我報告團長要求前進,團長說奉師長命令就在這裏警戒待命。」
31日,杜聿明率參謀人員飛往北平,次日抵天津,會見了美軍駐天津第3陸戰隊司令洛克。
杜聿明冷笑道:「石軍長,本人獲得的情報恰恰相反,山海關共軍武器破爛,沒有炮火!他們的實力也不是十萬,而是五萬。」
16日拂曉,佔領九門口和義院口的蔣軍按計劃向東迂迴,以截斷八路軍山海關守軍北撤的路線。杜聿明乘坐吉普車隨第13軍軍部行動,他對自己的軍事計劃十分得意。參謀長趙家驤提醒道:「長官的計劃雖然嚴密,但部隊執行起來恐怕會打折扣,第13軍這樣的部隊必須緊盯後腦勺,並不時踹他們的屁股才行。」
莫德惠曾在東北軍中供職多年,與許多偽滿軍政要人較熟,他在長春一亮出「東北宣慰使」的招牌,頓時賓客盈門。各地偽滿軍政人員和一心要投「正統」中央軍的綠林好漢紛紛拜在他的門下,被他一一引見給熊式輝。真是一登龍門身價百倍,那些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響馬」立刻搖身一變成了國軍的司令、總指揮之類的高級軍官。
此時關內已烽煙四起,劉少奇回電說:「三十萬辦不到,一個月可有十萬到達冀東和東北,本月底可再出動五萬到八萬。現因國民黨有將近五十萬大軍從平綏、同蒲、平漢、津浦向平津、東北前進,我冀魯豫、太行、五台等區部隊均不能抽調,必須阻止頑軍北進,並消滅其一部,才能掩護我出動三十萬到達目的地。」
抗日戰爭時期,林彪只有半年的作戰經歷,而民主聯軍大多數將領都有整整八年的實戰經驗,有不少人指揮過對日大反攻和大規模反頑作戰。要想讓那些身經百戰的名將們折服,林彪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
11月1日:×于夜晚得一消息,謂長春城內共軍活動積極,公安局亦將擴大,因又焦急萬分,深夜約余往商。
來客大笑起來:「你是說沒有炮嗎?哦!現在就有了,我們可以給你們呀!」
2月9日,蔣軍兵分三路向北寧路兩側地區的民主聯軍進攻。其中南路「掃蕩」隊新6軍第22師向盤山、台安、遼中等縣「掃蕩」;中路「掃蕩」隊第52軍第2師向新民以東「掃蕩」;北路「掃蕩」隊第13軍第89師向公主屯、秀水河子、鶩歡池等地「掃蕩」。
10月26日:下午,俄顧問巴某來見,彼代表馬林斯基(馬利諾夫斯基)正式向我方說明,謂自我行營人員來長春后,各地多發生反俄行動,並聲明不准我行營人員外出視察。巴某語意,似指所謂反俄行動,間接與行營有關;而其語氣與態度則完全帶有恐嚇性與警告性,確實使人難受……長春警察局長易人,聞由共軍派人擔任,此事極可重視。近日于煩悶時,每作兒戲之談答;當時差可解憂,事後轉增煩悶。忠厚如余者,絕非辦事外交之人員也。
鑒於美軍的不斷挑釁,10月24日,八路軍派陳東、安石等六位代表前往秦皇島與美軍交涉。美方先是拒絕會見,後來發展到要扣押談判代表。驕橫霸道的美軍最後放回代表,並揚言:「要用飛機大炮對付八路軍。」
美軍在山海關的違規行為惹惱了蘇軍。這就是蘇軍在長春不斷給熊式輝、蔣經國製造麻煩的原因。
11月12日:行營要求俄方撥吉普卡車各二輛,俄方則謂我可由飛機運來此,俄人小氣一至於此。長春市已成立治安機關咨議會,聞其昨日開會決定:要求組織自治政府,並定期向行營請願。昨有匪五百餘人由煙台抵此,今日下午又有裝備完整之兩千共軍抵長春城內。城外二十里地,亦集中有該軍一千五百人,機場附近彼等已布置齊全。則共軍已開始集中兵力,對長春作包圍態勢矣。而交涉已不能生效,我空運部隊縱能降落,亦將難免開火,事態必至擴大,實有再加研究之必要。午約知友數人小食于「菜根香」,意在遣煩,而不知悲痛心情已隨凄涼景象而俱至也。
梁師、彭旅和我們明日自康平、法庫之線輕裝向新立屯方向前進,並已令羅舜初、吳克華兩部向黑山、北鎮之線前進,並令第10旅襲擊由阜新西進之敵。
到下午4時,杜聿明說:「我估計追擊部隊與迂迴部隊已在山海關以東10公里處會師了。」
「蔣委員長讓我代表他本人和國民政府向駐津美軍官兵表示慰問。」杜聿明將一份外交公文遞給洛克,「希望美軍維持天津至秦皇島段鐵路的安全,以保證國軍順利接收東北。」
杜聿明說:「國軍將從海路來,請蘇軍承擔各港口掩護之責。」
當晚12時,那個團長報告該團已進入綏中,共軍已於黃昏後撤退。
此時,林彪率梁師和彭旅正在秀水河子一帶休整練兵,敵人打上門來的消息使這位一向沉靜的民主聯軍統帥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當作戰處長李作鵬將敵情標在牆上的地圖上時,林彪的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一句諺語差點兒脫口而出:「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一、凡屬於蘇軍佔領區內日軍所使用的一切物件,均為蘇軍合法的戰利品。
1月1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為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任總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羅榮桓任第二政委,呂正操、周保中、肖勁光為副司令,肖勁光兼參謀長,伍修權為第二參謀長,陳正人為政治部主任,周桓為副主任,葉季壯為前方後勤部部長,吳溉之為後方後勤部部長;下轄北滿、西滿、南滿、東滿4個軍區。
石覺的話使杜聿明很不滿意,他只得親自部署偵察活動,以摸清對手的實力。
2月12日,蔣介石出現在長春機場,這一爆炸性新聞預示著莫斯科與重慶之間的關係再度升溫。被迫從瀋陽遷往本溪的東北局領導人的心情正如當時的天氣一樣涼透了。林彪在及膝深的雪地上興緻勃勃地布置他的戰場,他舉起望遠鏡仔細察看四周地形,參謀人員按他的指令在地圖上圈圈點點,一個周密的作戰方案便產生了。
莫洛托夫不滿地說:「中國政府總是要求別人為他們效勞,我們反對外國軍隊以幫助解除日軍武裝的名義駐留中國。我提議蘇軍和美軍最遲不超過1946年1月中旬同時從中國撤離。」
10月1日,美軍在秦皇島登陸,並搶修秦皇島至山海關間的鐵路和公路。
中央的電報口氣如此堅決,不容林彪有絲毫懷疑,他只好集結兵力準備「最後一戰」。1月6日20時,即接中央來電幾小時后,他致電黃克誠、梁興初、彭明治三將領:
正在林彪積極做戰前準備之時,國共雙方於1月10日在重慶簽署了停戰令,此令於1月13日午夜正式生效。而蔣介石密令杜聿明「停戰令即將下,於13日午夜生效,著令各將領督率所部星夜攻擊前進」,以爭取在停戰前奪得更多的戰略要點。杜聿明孤注一擲,將他手裡的6個師全部撒出去,分兵冒進。當蘇軍同意1月15日蔣軍接收瀋陽時,杜聿明已無兵力去瀋陽,只得於13日清晨將佔領營口的兵力調往瀋陽,這樣一來,駐守營口的兵力只剩1個加強營。東北人民自治軍吳克華部隨即展開反攻。戰至午夜12時,吳克華按上級指示停火。此時,蔣軍在營口市區只剩3個據點,已陷於重重包圍。蔣軍趁此機會想利用突然襲擊手段殺出重圍,這樣一來就註定了覆沒的下場。到14日凌晨5時,營口市區的槍聲歸於沉寂,這座遼東地區的重要港口城市又回到了人民手裡。
面對民主聯軍的月夜攻勢,新6軍一面利用優勢火力頑強阻擊,一面構築防禦工事。工事構築完畢,便龜縮一團,固守待援。戰鬥一直進行到18日深夜,民主聯軍硬是沒能啃下這塊硬骨頭。次日晨,敵援軍至,吳克華不得不下令撤退。
12月23日,馬歇爾與周恩來在重慶會談的當天,杜聿明按蔣氏密電督師冒雪出擊,先後攻佔了北鎮、黑山、阜新、營口等地。前鋒與瀋陽西郊的蘇軍取得了聯繫,準備待蘇軍撤離時能立即進佔瀋陽。
蔣經國在長春的「五百零四小時」,是否真如其日記中敘述的那樣恐怖呢?其實有很多事情是他的誤解造成的。如導致熊式輝的東北行營決定從長春「總撤退」跟蘇聯人攤牌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共軍隊開進了長春。蔣經國在11月12日的日記中對此有相當悲觀的描述。事實與此恰恰相反,當時,中共軍隊受蘇軍壓力正從長春撤離。本來,蔣經國等人並不知道長春市內及機場附近有大量中共軍隊,誰料蘇聯人到最後卻弄巧成拙。他們準備按協定將長春移交國民黨「接收」。於是要求在市區潛伏的中共部隊通通開往郊區。中共軍隊被迫集結開拔,這樣一來,動靜就大了,自然驚動了蔣經國等人。蔣經國弄不清這些部隊是出城的,反倒以為長春市區突然擁來了大批中共軍隊。
所以,蔣介石只能靜觀熊式輝、蔣經國等人去長春碰運氣了。
「應將長江以南國軍主力調往華北,火速打通平漢、津浦鐵路,否則華北地區就難以控制,東北地區的主權接收也將化為泡影,若共黨據東北、華北,後果將不堪設想。」杜聿明在昆明為扳倒龍雲煞費苦心,沒料到局勢竟如此糟糕,頓時感到蔣介石扳倒龍雲真是貽誤戰機,得不償失。
「本人奉蔣委員長之命,特來請求貴司令派艦船幫助國軍運輸軍隊去東北。」
蘇軍將領顯得相當熱情,張開雙臂像擁抱「情人」一樣,將這伙未來的滿洲統治者抱了個遍。記者們的鎂光燈閃爍不停,毫無疑問,不出24小時這個熱烈感人的場面就會通過新聞媒體傳遍全世界。
連長說北邊那個。進村一看,沒有一間房被毀。連長又說是中間那個村莊。進村后,發現所有房屋同樣完好無損。杜聿明走進一所農家小院,一位穿黑棉襖的老農民袖著手奇怪地看著他們這群威風的軍官。
周恩來不斷抬腕看表,想儘快結束這次會談。9點剛到,便提醒張治中:「機場還有很多人等在那裡。」
美、蘇外長爭論不休,英國外長只作壁上觀,在一旁饒有興趣地品嘗蘇聯飲料。
張治中害怕話不投機,壞了「席間不言政治」的規矩,連忙舉杯敬酒,岔開了話題。於是宴會又回到了「祝蔣先生健康」「祝毛先生一路順風」的話題上。
部隊給養被服、鞋襪皆缺,體力疲勞,希望休息,子彈、炸藥、槍械皆不足,極盼補充,部隊情緒表現疲憊而不活躍。我傷兵無法安置,土匪擾亂。在江家屯之傷兵百餘人,可能被國民黨搞去。由於以上諸故及敵人採取以三個師為第一線,而以三個師跟進的情況下,我黃、梁、楊三部共亦不過五個旅及一新兵旅,兵力並非絕對優勢,目前我如繼續集中大而疲且行動遲笨的兵力作戰,則仍易打成擊潰戰,尤易成為對峙戰,而甚難取得各個擊破敵人之包圍殲滅戰,此種作戰既無把握達到保守城市之目的,又反使部隊力量遭受挫折。故目前我擬將部隊暫避免與敵之大部隊作戰,首先求得補充休整和進行群眾工作,以旅為單位分散行動,各旅則以營為單位分散打匪、做群眾工作及擴軍,只擬控制兩三個旅的兵力作為機動作戰的部隊,較輕快靈活的打擊敵一師以下的放肆行動。此意見盼軍委考慮,並請東北局指示各部分兵地區。
張嘉敖則積極與大資本家聯絡,調查東北經濟現狀。接收敵偽財產,從中漁利,是關內接收大員暴富的秘訣,他們早就眼紅了。本以為東北經濟遠甚於關內,可大撈一把,誰料各方傳來的消息氣得他們發瘋!蘇聯人將東北的工業設備、糧食、貨物、交通工具等均視為戰利品,像螞蟻搬家一樣通過火車、汽車、輪船晝夜不停地往他們國內運。蘇軍將日偽銀行中的黃金洗劫一空,現鈔被整車整車地提取。
杜聿明與林彪爭鬥的第一回合就此結束了。
齊世英則拚命發展國民黨的組織,進行反蘇、反共活動。他公開宣稱:「過去我們的敵人,第一是日寇,第二是漢奸。現在我們東北的敵人則變為:第一是蘇聯,第二是共產黨,第三是日寇,第四是漢奸。」他的話很快就被蘇軍知悉。蘇軍代表向蔣經國提出嚴重抗議,嚇得蔣經國連忙向蔣介石報告。
當周恩來微笑著與他握手時,馬歇爾耳畔還回蕩著宋美齡的聲音:「和平的阻力來自中共。」可是會談的結果簡直不可思議,周恩來對美國方案表示贊同!
「你先到南京見何應欽總司令問問他的意見,再去上海見美軍第7艦隊司令金凱德,問問他美軍一次能運輸多少國軍,可否掩護國軍登陸。第二步計劃等你從長春回來后再說。」
杜聿明當即表示準備從營口登陸。馬利諾夫斯基順手拿起鉛筆,在地圖上標明蘇軍的位置,將蘇軍營口警備司令的姓名也標在了地圖上。最後,元帥捲起地圖親手交給杜聿明,笑道:「蘇軍將在營口迎接你的軍隊。祝杜將軍好運!」
這天的戰鬥之順利令杜聿明頗感意外,錦西、葫蘆島也幾乎沒有費勁就奪取了。進佔錦西的第2師師長劉玉章報告,該城工廠甚多,大部分完整,葫蘆島的碼頭也完好無損。這為以後通過海運兵力進攻東北腹地提供了便利條件。
現在他只有等待杜聿明新的一輪進攻,從而為他創造戰機,讓他在自衛反擊中將那隻躁動不安的猛禽放縱于萬里雲空。
上午10時,林彪在一大堆戰利品中聽李作鵬彙報戰果:「林總,此次戰鬥斃傷敵500多人,俘敵800多人;繳獲火炮38門,各種槍890餘支,彈藥7萬余發,汽車32輛,電台2部。我傷亡771人。」
「報告長官,這裏只有我一個連,沒看到其他部隊。」
9月13日,美軍在青島登陸;
一、抗議蘇軍運走了大量工業設備、學校實驗室器材、醫療器械和交通工具,要求蘇軍停止這種行動。
10月24日,杜聿明飛抵南京,拜訪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那時何應欽正焦頭爛額,一見杜聿明便將地圖前的黑簾刷地read•99csw.com扯開。
「我們跟赫爾利和魏德邁交涉好了,由美艦運輸第13軍和第52軍到營口登陸,現第13軍已運至秦皇島,第52軍將從越南起運。」蔣介石說,「你迅速到秦皇島乘美國軍艦赴營口與蘇軍交涉登陸事宜。」
第13軍就這樣忙開了,部隊離開村莊,到野地挖坑。當時氣溫已降到冰點,士兵們在寒風中構築土木工事叫苦不迭。日本人猖獗時他們也沒吃過這種苦,日本人敗了反而遭這份罪。
22日晨,杜聿明揮師向興城進擊。上午9時,正是林彪發電要求撤離興城之時,杜聿明的吉普車距興城只有20餘里了。第13軍的先頭部隊卻在城郊畏縮不前,這為林彪率梁師撤離興城贏得了寶貴的一個小時。當杜聿明驅車趕到前衛部隊,督促該部攻擊時,興城已成一座空城。
在美、蔣氣焰日熾,大戰看似一觸即發之時,蘇聯方面又退縮了。11月10日,蘇軍代表通知東北局,準備將東北各大城市交國民黨接收,中共武裝必須在蘇軍撤離五天前撤出瀋陽、長春等大城市,封鎖各機場的部隊也必須離開。
連日我在興城、錦西一帶所見所聞,我部隊已參加作戰者皆極疲憊渙散,戰鬥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訓練。梁師剛到,黃師尚未到,遠落敵後,各部皆疲勞,武器彈藥不足而未得到補充,衣鞋缺乏,不慣吃高粱,缺少用費。此外,自總部起各級缺乏地圖,對地理形勢常不了解,通信聯絡至今混亂,未能暢通。地方群眾則尚未發動,土匪甚多,敵迂迴包圍時,無從知道。敵人利用我以上弱點向我疾進,並採取包圍迂迴。依據以上情況,我有一個根本意見,即目前我軍應避免倉皇應戰,被敵各個擊破,應準備放棄錦州及以北二三百里,讓敵拉長分散后再選弱點突擊。因此,在瀋陽及營口各地之我軍,不必趕來增援,應就地進行裝備與充分訓練,養精蓄銳,特別加強對炮兵的建設,以待以後之作戰。目前黃、梁兩師由我親自指揮,極力尋求戰機,如能求得有利作戰時,即進行側面的殲滅戰,此可能性仍很大,但亦不擬輕易投入戰鬥。並擬以義縣為後方,對敵正面與後面,仍以現有部隊與敵糾纏扭打。部隊亟須補充棉衣棉鞋及大衣,望大量籌劃,並望迅速大量翻印地圖。以上意見,望軍委考慮決定指示我們與各兵團,我與各部不能暢通電報。
石覺說:「尚未接到報告。」
林彪自錦州下了火車,又率他那個精幹的指揮所騎馬往南趕。在興城附近碰到了從綏中撤下來的楊國夫師。他發現這支從山東趕來,又參加了山海關保衛戰的部隊情況不妙。當天他致電彭真、羅榮桓,說楊師傷亡失散千餘人,極疲憊,無棉褲,許多人沒鞋穿,赤腳戰鬥,情緒不高。
11月8日:……上午與××商談甚久,兩意頗合。×怕負責任,怕有責任,對大問題又皆無決斷。彼今日決定所有主席、市長均應到任,余則不同意,因目前情況實有重大考慮之必要,吾人應不怕危險,但不可亂步驟也。下午獨居卧室中,念國家之多難,不覺悲痛淚下,悶坐達三小時之久。
交涉如此順利,杜聿明大感意外,當即將「佳音」電告重慶的「校長」。
1946年1月5日,國共雙方達成了停止軍事衝突的協議。10日,蔣介石和毛澤東分別向各自軍隊下達停戰令。
這位代表甚至宣稱要將兵工廠、軍火庫和工業中心統統交給中共,他要求中共派兵準備封鎖瀋陽、長春等機場。代表的話越說越令人吃驚,他說:「在11月15日蘇軍撤離之前,如果美蔣軍隊進攻你們,蘇軍將協同作戰。」
「是呀!美國人捨近求遠的主意何總司令很不滿意,可是他們態度強硬,以拒絕幫助運輸相威脅,我們也無可奈何。」蕭毅肅嘆了一口氣,「京滬地區好辦,可是平津和東北地區我們是鞭長莫及,沒美國人的幫助運輸就只能全丟給共產黨,所以委座和何總司令最終只能聽美國人的。」

戰爭與和平

原來八路軍主力早已撤退。
金鎮乘坐蘇軍的吉普車到處亂竄,他得到的情報令熊式輝更為震驚。情報中說中共改編了大量偽滿軍警,並利用蘇軍移交的日偽軍械到處招兵買馬,目前東北九省都有中共武裝和組織。

「接收大員」到長春

熊式輝的腳一踏入東北大地,更頓時有了當年張作霖的感覺,在中國人眼裡他是「東北王」,同時又受制於外國佔領軍,要想在東北立足,必須與外國佔領軍搞好關係。他慶幸的是蘇軍在東北的法定日子只有幾十天了,熬過這幾十天,他就比張作霖還要威風啦!蔣介石給他的頭銜是委員長東北行營主任兼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從蘇軍手中「行政接收」主權並總攬一切軍政大權。蔣經國的頭銜是外交特派員,負責與蘇軍交涉。他們按偽滿時的行政區劃東北為九省,同行的人中當然就少不了省主席、市長一類的角色了。這些東北的「父母官」們此時志得意滿,都以為從此踏上了錦繡前程。
奇怪的是錦州北面的槍聲突然停止了,東北人民自治軍又不知去向。南面的戰鬥斷斷續續打了幾天,直到12月1日才平息。杜聿明始終沒有摸清對手的底細,這種外行的戰法更讓他莫名其妙。
11月6日:……共黨已公開活動,到處張貼標語,反抗中央。俄方則以不干涉我內政為辭,熟視無睹……上午在×處談接收問題,彼辭色之間,顯示對接收已無把握;復以長春萬一有變則將如何自處為念……
……此次戰鬥,數月來戰略戰術思想上的懷疑,均取得不約而同的一致認識,證明過去敵集中兵力攻錦州及阜新時我不與敵決戰是一個無形的重大勝利,否則今日局面甚狼狽與困難,更加確定了在戰役上仍應採取待敵分散、以多勝少的原則,在戰術上更確定了夜戰的原則。不過,經過此次勝利后,敵士氣下降及我本身條件逐漸改善,故今後打仗是可以較過去放手一點了。同時對非美械師及較弱的部隊的打法應放手些,但在目前階段上仍以穩打為主。以上經驗教訓待報。
林彪轉念一想,覺得秀水河子之戰意義頗大,數月來不少人對他的戰略思想不理解,認為他「一味避戰」是「畏敵表現」。他掃視著幾十輛繳獲的汽車和車后拖掛的大炮,心想:那些懷疑他的人該無話可說了。
戰鬥一打響,林彪便鑽出了指揮所用望遠鏡觀察戰況。這是幾個月來他第一次心甘情願的戰鬥,彭旅和梁師的部隊打得非常英勇,也很有經驗,這讓他想起了以前的八路軍115師和紅1軍團。他的部隊自井岡山以來一直是主力中的精銳。
重慶談判在馬歇爾親自參加下,已準備在最近即正式停戰。但蔣頑想在停戰前搶奪承德,以隔斷東北與華北之聯繫。中央已令熱河我軍不惜任何重大的傷亡犧牲,集中兵力于平泉方面準備與敵決戰,並令我西滿部隊參加此決戰。
後來有人抱怨:「林總吃了幾年洋麵包,連仗都不會打了。」
10月22日,蔣介石召見杜聿明,說:「你到長春去與蘇軍接洽,要他們根據中蘇條約,掩護國軍在東北各港口登陸,接收領土主權。」

戰機不利

「哪裡是批評?」毛澤東朝周恩來暗暗使了一個眼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是羡慕喲!」
杜聿明看完那份報告,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明天我要親自去查看現場。」
次日,杜聿明到上海見了美軍第7艦隊司令金凱德。此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已下了全力支持蔣介石的決心。美、蘇兩國在中國問題上陷入了一個怪圈。最初他們有一默契,即美國承認蘇聯在東北的特權,蘇聯承認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美蘇共同促使中國對立雙方和談。一旦中國和平局面實現,必定會出現這樣一個前景——蘇聯擁有東北的經濟特權,而美國擁有關內的經濟特權。出現這一局面必須有一個前提,即美國對蔣介石、蘇聯對中共具有絕對的控制權。在《雅爾塔協定》簽字的時候,羅斯福和斯大林都有這個自信。可是戰後的事實證明,無論是美國人還是蘇聯人,他們都錯了。他們對中國各自支持的那一方都只有影響力而無控制權。這樣一來平衡就永遠不會實現,首先是「在蔣介石領導下統一中國」的願景無法實現,美國就懷疑蘇聯未按協定壓迫中共就範,甚至反而暗中支持中共,於是就以幫助解除日偽武裝為名直接介入中國內部事務。美國海、空力量在中國的出現,犯了一個大忌。斯大林曾警告過蔣經國:「只要有一個美國兵到中國來,一切就都難辦了。」於是,蘇聯在東北問題上自然要讓蔣介石難堪。各方的利益交織成一團亂麻,越扯越亂,最後各方只能各行其是,誰也不信任誰。
這就是後來杜聿明營口碰壁的原因。
太子驚奇地發現,他們大多在抗戰後到過東北,與共軍作過無數激戰,還有負傷多次的。他們談到東北戰事都有說不完的話題,直至深夜才散。
杜聿明問:「你看到第4師和第89師的部隊沒有?」
可是二梁的部隊甚至比楊國夫師情況更糟,不僅缺衣少食,甚至連武器都沒有配齊。林彪於11月22日9時致電軍委及彭真、羅榮桓:
「東北的事情,你以後直接向委員長請示,據報共軍從山東和山海關水陸並進,正源源不斷開入東北。老弟你的差事也不簡單啦!」何應欽又憤憤不平地說,「接收江南的國軍將領貪污腐化,借接收敵偽財產之機,中飽私囊,都成暴發戶啦,哪裡還有心思憂國憂民?時機就是被他們耽誤的,否則,共產黨也不會在華北處處佔有先機。」
杜聿明仔細觀察東北人民自治軍陣地,說:「共軍最怕被包圍,你令預備隊左翼迂迴,抄他們的後路。」
周恩來在接到毛澤東的那份過於樂觀的電報后,心裏沒底,他沒有貿然按電報指示向蔣介石「獅子大開口」,而是首先去蘇聯大使館徵求彼得羅夫的意見。大使不同意東北、華北自治的主張:「你們在東北只能做,不能說,絕不要提東北自治與不準國民黨派兵,這會給美、蔣以借口,而使蘇聯在外交上陷於被動。」
11月12日,長春城內的中共武裝開始集結,向城郊開去。當這些荷槍實彈的隊伍從一條街走向另一條街的時候,一下子轟動了整個長春。他們進來的時候應蘇軍的要求,為了掩人耳目,是分批滲入的,非常隱秘。長春的市民見突然冒出這麼多中國軍人感到不可思議。當然更震驚的是蔣經國,他以為中共軍隊擁進了長春。
「第十八集團軍也是中國國民政府的合法軍隊,我們堅持不干涉中國的內政。」莫洛托夫反戈一擊,「蘇軍儘快撤離滿洲已毫無問題,日期可由重慶政府定。不過,美軍駐留中國的問題倒應列入會議議程。」
「中國人總是喜歡誇大數字,其實日軍和他們自己的軍隊都遠遠沒有那麼多。」斯大林用煙鬥嘴習慣性地撥弄著唇髭,微笑道,「中國的局勢的確很糟糕,看來只有一個人能解決他們的問題,此人就是馬歇爾將軍。」
毛澤東捧著茶杯,仍然笑容可掬,說:「此問題爭論了一個月,雙方意見相距遙遠,未能達成協議,本人深表遺憾。但是,談判還是有收穫的,雙方都確認了反對內戰、和平建國的方針。」
蔣介石很敏感,笑問:「潤之兄是批評重慶有奢侈之風嗎?」
林彪再次要求「避戰」,而且只想帶兩三個旅去尋機打擊敵人小部隊的「放肆行動」。這種戰機讓林彪尋得好苦,直至次年2月中旬,他才在秀水河子抓住對方的破綻吃掉了敵人5個營。
蘇軍代表答覆如下:
杜聿明真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居然用5個營的兵力,遠離主力,孤軍冒進到秀水河子一帶,妄圖將此地的民主聯軍「掃蕩」一空。林彪將炒黃豆嚼得咯咯響。
「你率部搶渡沙河,立即發起衝鋒,我負責火力掩護。」杜聿明叫來炮兵指揮官,說,「你準備好炮火,隨時聽令。」
「那你們是什麼部隊?」
杜、趙二人憂心忡忡地返回秦皇島。當晚接到第25師報告,山海關守軍主力已於當天上午經北寧路向綏中方向撤退。未經決戰便拿下了山海關,杜聿明已經完成了蔣介石的任務。本來蔣介石因感兵力不足,讓他先拿下山海關再說。現在山海關已順利拿下,杜聿明決心以現有的兩個軍的兵力繼續北進,以擴大戰果。
1954年4月16日,敗退台灣的蔣家王朝太子經國先生,夜宿花蓮三棧村,那是個月明之夜,他面對茫茫大海:「念國難,懷大陸,思潮起伏,心情憂惶。」這時,他發現有一群官兵正坐在海邊聊天,於是,太子便湊過去與他們「傾談心事」。
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也很頑強,他們憑藉其火力優勢拚死抵抗,不斷將照明彈射向夜空,現代戰爭改變了晝與夜的概念。林彪正思索著新技術條件的夜戰戰術,突然發現團團火球在衝鋒隊形中爆炸,許多戰士變成了火人,他們慘叫著在雪地打滾。
這就是國民黨東北行營長春總撤退的根源。蘇聯退縮的目的就是避免出現重大外交糾紛,沒想到反而弄巧成拙,糾紛還是出現了。
美國人頭腦發熱了幾天,終於意識到武力對抗的危險性。蘇聯從表面上看毫無示弱的意思,旅順、大連炮台上的大口徑火炮不時噴吐著火焰,在美艦前的海面擊起一排排白色的水柱。顯然,蘇聯人也在示威。
蔣介石得到「一日連佔三城」的「捷報」,連電嘉獎,並鼓勵杜聿明「擊滅共軍,完成收復東北任務」。
他在火車上閉目沉思,雙肘下壓著的那幅南滿軍用地圖已被他熟記於心。當杜聿明的試探性進攻接連遇挫時,他曾判斷國民黨在秦皇島的第13軍和第52軍戰鬥力不強,想利用從關內趕來的兩支部隊黃克誠部和梁興初部共同擊破敵人對山海關的進攻。11月13日夜,他致電中央並轉黃、梁:
「你們是哪部分的?」一位背駁殼槍的絡腮鬍子大漢反問道。
三、「行政接收」是中國的內政,蘇軍不便參与。
趙家驤頗為憂慮地說:「一個整團被殲恐非好兆頭,我軍控制現有地區已屬不易,若接收整個東北,非調重兵不可。」
杜聿明明白能否一舉將八路軍兜進弧形包圍圈予以殲滅,關鍵在第25師和第54師的迂迴能否迅速截斷山海關北面的鐵路。他頗不放心地親臨前線督戰。
「這哪裡是去受降?分明是打內戰嘛!」
…………
爭執了半個小時,美國兵爬上吉普車,開著車子硬往前闖,結果就交火了。打得很熱鬧,當事人在回憶文章中用了「硝煙瀰漫、塵土飛揚、天昏地暗」等詞句。不過,硝煙散去一看,死的人不多,國民黨軍早就跑得無影無蹤,吉普車側翻在地,五個美國兵一死二傷,剩下的兩個跪在地上舉著湯姆槍投降了。
山海關戰火正熾之時,林彪從瀋陽乘火車南下趕往戰場。他已經七年沒打過仗了,雖然當了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可身邊除了十幾名參謀、警衛人員,幾乎是個光桿司令。
「共產黨到處搗亂,破壞我們的受降計劃。沿平漢線北上的高樹勛部在新鄉以北吃了大虧,幾萬人報銷了,高樹勛生死未卜,共黨宣傳高已起義。津浦線方面也一籌莫展,國軍被阻於徐州附近。共黨將鐵路橋樑、涵洞全部破壞了,還武裝阻截國軍……」何應欽在巨幅軍用地圖前竄來竄去,滔滔不絕地講述國民黨軍接收華北遇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