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武場領軍——少將李德生 第一節

十、武場領軍——少將李德生

李德生,河南新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解放戰爭時期任二野旅長、師長。後任第12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一節

12軍接替上甘嶺防禦任務后,志司和兵團對上甘嶺地區的炮火也大大加強了。參加作戰的炮兵,已有10個團,170餘門重炮,這對轟擊敵人遠射程炮兵、曲射炮火,及阻攔敵步兵進攻,都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和作用。特別是對空火力組織嚴密,從軍前指所在的德山蜆直到前沿的整個上甘嶺地區,組成了綿密的多層火網,頻頻擊落擊傷敵機,僅高炮35營在5天中,就擊落敵機5架,擊傷敵機17架,使敵人空軍膽寒怯陣。在上甘嶺地區,敵人炮兵校正機到後來越來越少,其他類型敵機更不敢低空飛行,創造出朝鮮前線空前未有的我軍汽車可以白天行車的條件,保證了交通運輸,掩護了炮兵陣地,支援了前沿作戰。
經過了解情況,分析研究,李德生考慮到美軍後續部隊有投入戰鬥的跡象,便向15軍軍長秦基偉建議,首先鞏固好597.9髙地表面陣地,把反擊537.7高地北山表面陣地的時間延至11月11日。根據戰鬥的反覆性和變化快的特點,為不貽誤戰機,強調集中指揮,避免多層指揮和分散指揮,在戰術上,多以小兵群作戰,對付敵人的羊群戰術。
前沿陣地的吃飯問題也得到改善。由於戰鬥激烈,在分散的陣地上,被敵人封鎖隔離的戰士,和本連隊失去聯繫后無人知道,有時出現無吃無喝,體力耗盡難以作戰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12軍在五聖山後山腳的一個可避敵炮轟擊的岩洞里,由閉里統一組織食物供應,從各個連隊抽調來十幾個炊事員,24小時不熄火,日夜蒸饅頭。包子,源源不斷出籠,組織了專門運輸隊,不分晝夜,冒著炮火風雪,不間斷地往前沿運送熟食。為了保溫,還用棉衣裹著,考慮到前沿戰鬥激烈不便集中吃飯,就用小袋子分裝,一袋十幾個包子、饅頭,一次背幾十袋往上送,炊事員到陣地上找人,一袋袋扔給戰士們。水運不上去,就背送蘋果解渴充饑。
可是到了11月3日。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打來電話,要李德生立即到兵團接受任務。
要想扭轉被動局面,將敵人反下去,奪回前沿陣地,牢牢地站住腳並鞏固它,擺在李德生面前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
他指著牆上的作戰地圖說:「上甘嶺地區形勢十分嚴峻,敵人投入了空前多的兵力、火力,向五聖山前沿瘋狂進攻。15軍能投入的機動兵力已經全部用上但敵人的攻勢仍未減弱,從各方面情報看,敵人在後期,還將投入更大兵力,戰鬥將更激烈殘酷。」
沒有思想上的親密團結,就沒有戰鬥中的密切協同;沒有團結與協同,也就沒有上甘嶺。在上甘嶺戰役中,可以充分看到各兄弟部隊之間的團結戰鬥情誼。45師與29師部隊合守一個山頭,合住一個坑道,對597.9高地實施大反擊時,他們又攜手並肩攻打一個山頭;在大反擊的第三天,12軍31師91團投入戰鬥,又和45師部隊一塊堅守表面陣地;在11月11日奪取537.7高地北出的作戰中,31師部隊從地面攻擊,29師部隊由坑道出擊配合。他們親密團結,為戰役勝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崔建功幽默地說:「李副軍長,你當司令,我當參謀,你要什麼我給什麼,『地主』當盡『地主』之誼嘛!何況,45師部隊休整一下還要回來的。」
王近https://read•99csw.com山指揮作戰一向從容,但這天他也顯得有幾分焦急了。
反擊537.7北山的戰鬥極為艱苦,因為南面537.7高地的主峰為敵人佔領,北山在敵人鼻子底下僅100餘米,西面為597.9高地敵占的號陣地火力控制,東面又為敵人注字洞南山火力側射,這個陣地孤立突出,二面受敵。加之3敵人佔領了北山表向陣地后,晝夜突擊,已構築了比較堅固的野戰工事,並設置了鐵絲網、地雷等大量障礙物,僅有少數坑道為我堅守。因此反去537.7北山帶有攻堅性質。
這樣,12軍就不再休整了,而是要準備全部投入戰鬥。王近山對李德生說:「你先以軍的領導,加強指揮。為了統一和加強上甘嶺前線的工作,準備成立五聖山戰鬥指揮所,由你負責,指揮12軍、15軍等所有在前線作戰的部隊。」
91團8連佔領了597.9主峰、3號、9號、10號、0號、4號、5號、6號等陣地,部隊不顧疲勞,立即抓緊時間搶修工事,利用庥袋、彈藥箱等就便器材,構築了部分掩體和交通壕,同時備足了彈藥。
李德生朝前趕,張軍往後追。張軍不顧白天敵機轟炸掃射的危險,匆匆趕路,找到了100團,截住了部隊。隨後他又乘摩托車找103團,途中連人帶車翻到溝里,幸好沒負重傷,他爬起來繼續飛馳,又截住了103團。102團則是由軍部另一作戰參謀截住的。3個團接到命令后,立即轉身,星夜向上甘嶺戰地前進。
45師政委聶濟峰後來在回憶李德生在上甘嶺的指揮時這樣說道:李德生在用人上不分彼此,上甘嶺參戰部隊建制多,在使用部隊、使用幹部上能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在指揮上大處著眼,具體入手。既有全局在胸,又具體掌握到一個坑道,一個陣地,以至一個小兵群;在各方面的關係上處理得好,把31師部隊、29師部隊以及45師幹部擰在一起。由於重視兄弟部隊之間的團結,奠定了戰鬥上協同的基礎。
11月17日,李德生又將34師106團投入上甘嶺,接替93團加入537.7北山作戰,繼續與敵人反覆爭奪陣地,到21日,擊退敵人50餘次衝擊,斃傷敵1500餘人。從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經過1個多月激烈爭奪成,敵人傷亡慘重,美7師損兵折將,不得不撤出戰鬥西移,韓2師、9師已被打得無力再發動大的攻勢。鑒於這種情況,李德生乃賦予106團打到底的任務。並令該團改變戰術手段,集中兵力扼守要點,集中全力搶修工事,改善作戰、生活條件。到了12月4日,106團粉碎了敵人最後一次2個多營的猛烈進攻,從此敵人再也無力向我實施大規模攻擊了。
11月15日,李德生在前線指揮所里聽取了15軍45師師長崔建功關於敵我情況、地形情況的介紹,李德生對崔建功說:「老崔,你情況熟悉,一定要留下來,我是單槍匹馬來的,指揮所的同志也得留下來。」
佔領537.7北山表面陣地的為韓聞的第2師3個連,其縱深尚有2個連作預備隊。李德生在部署兵力時,集中了野榴炮52門轟擊537.7北山;野榴炮16門轟擊597.9髙地的11號陣地;野榴炮13門壓制注字洞九-九-藏-書南山敵人火力。另有迫右炮兵群參戰。「卡秋莎」火箭炮以3個連施行兩次齊放。在我反擊成功后,還將以6個榴彈炮連,在陣地前組成1200米的固定封鎖區,對敵反撲部隊施以火力阻攔射擊。
李德生趕到兵團部,與王近山沒說上幾句話就進了作戰室聽取情況介紹。
11月5日以後,敵人再也無力對597.9高地發起大規模進攻。11月9口,軍委及總參對上計嶺地區作戰部隊發來嘉獎電報。志司當即電告3兵團並要求「鼓勵15軍與12軍參戰部隊及配合作戰之特種兵部隊,堅決作戰,為爭取全勝,恢復和鞏固全部陣地,再予敵以更大殺傷而奮鬥。」
首先改善了彈藥運輸問題。15軍原來的彈藥庫,離前沿十幾里遠,按平口防禦陣地的小型戰鬥,消耗彈藥不多,是可以應付的,但上甘嶺作戰敵人持續猛烈進攻,前沿需要彈藥的數量非常大,面旦敵人動用了大量遠射程炮火和飛機,從前沿到我陣地縱深幾十里,層層火力封鎖,越往前封鎖得越緊。前面又沒有公路,全靠人力扛運、長途運送,翻山越嶺,又遠又累。運輸部隊中,有的戰士累得吐血,到了前沿,累得連跑步通過封鎖線的力氣都沒有了,造成很大傷亡。針對這些情況,12軍想出分段運輸的辦法。山後面用汽車運,再往前,從團後勤到營到連,每50米為一段,分幾個人運送,沿途挖若干個貓耳洞,藏放彈藥,瞅敵人炮火間隙,就抓緊逐段往前運送。這個辦法效果很好,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基本保證了前沿有充足的彈藥作戰。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在朝鮮中線,曾進行過一場舉世聞名空前猛烈的激戰,這就是上甘嶺大戰。參与這場大戰的志願軍部隊主要是第15軍和第12軍,指揮第15軍的是秦基偉,指揮12軍的是李德生。
我前沿陣地經過半個多月的激戰,已打成一片松上,表面工事全部被摧毀,戰士們反擊上去如何存身?
果然,敵人並不死心。12日拂曉,韓2師3個團殘部,在300餘門火炮、20餘架次飛機火力支援下,向我537.7北山發起連續進攻。激戰中,我因傷亡過大,放棄了表面陣地,轉入坑道鬥爭。92團在4天的激戰中,與敵反覆爭奪陣地,擊退敵人近百次衝擊,殲敵2900餘名。
前沿到縱深幾十里地翻山越嶺,敵人飛機、大炮層層封鎖,如何保證物資往前方運輸?
李德生帶領12軍主力接受上甘嶺防禦任務后,借鑒15軍前階段作戰的經驗教訓,廣泛開展軍事民主,想出許多新的克敵制勝的辦法。
反擊時炮火如何配合?反上去怎麼才能守得住?人多了會遭殺傷,太少了又怎麼守?
對於這個問題,12軍的第91團很快拿出了有效的辦法。他們上了陣地后,仔細觀察了敵人活動規律和上甘嶺地形特點,感到前階段造成傷亡過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使用兵力不當。每次敵人進攻時都派出了太多的人員迎擊敵人,以致遭敵炮火殺傷。接受了這一嚴重教訓,團里果斷釆取了十分特殊的、適應此時此地的戰鬥部署:全團9個步兵連,從五聖山到最前沿,一條線排成9個梯隊,使師、團控制了充足的預備隊,保證了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以對付敵人的持續進攻。不但師、團如此,直到最前沿的戰鬥九-九-藏-書小組,也是戰鬥小組長帶一人守陣地,掌握一個戰士在後面補充,這樣富有創造性的「兵力前輕后重,火力前重后輕」的部署,使敵人猛烈炮火襲來時,我陣地上人員稀少,避開了敵火力優勢,傷亡不大;而當大批敵人撲上陣地時,我軍炮火和手雷、爆破筒等又發揮了重大作用,給敵以毀滅性打擊。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時,李德生所在第12軍已接受移防休整的任務,一些部隊的陣地已經移交給友軍,全軍後撤工作正有緊張地進行。
在眾多的軍事史籍中,對15軍在上甘嶺大戰中的輝煌戰績頌揚較多。的確,作為上甘嶺大戰的核心骨幹部隊,15軍在戰役發起后迅速適時地將兵力、兵器集中於敵人主要進攻方向,英勇頑強地抗擊,挫折了敵人進攻鋒芒,從而奠定了勝利的基礎。15軍勞苦功高。但同樣應該大加頌揚的還有12軍,12軍投入戰鬥后,經過頑強的守備,粉碎了敵人最後的猛攻,鞏固了597.9髙地,並繼續恢復和鞏固了537.7以北無名高地,為上甘嶺人戰我軍取得最後勝利建立了功勛。
91團接防不久,敵人又對597.9高地展開了猛烈的攻擊。首先以密集火力向我陣地反覆轟擊,發射炮彈近10萬發,坦克開至山腳抵近射擊,飛機百余架次輪番轟炸,持續達兩小時之久。我陣地上硝煙瀰漫,土石紛飛,地面工事全部被毀。從10時起,敵即以5個營的兵力先後向我各陣地發起多路、多梯次猛烈進攻。我8連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量敵用兵,採取小兵群戰術迎敵,幹部戰士發揚孤膽作戰的勇敢精神,與敵激戰7個多小時,僅以亡36人、傷59人的代價,斃傷敵近千人。
為了加強指揮,李德生派31師副師長李長林到前面去親自掌握537.7北山戰鬥。李長林是1933年參軍的老紅軍,戰鬥經驗豐富,指揮沉著穩重。
在李德生率12軍主力參加上過嶺大戰的第一階段中,著重打擊了進犯597.9高地的敵人。該高地除山腳下介於537.7北山之間的11號陣地外,其餘陣地均為我恢復並逐步鞏固,李德生決定將作戰重點東移,恢復和鞏固537.7北山陣地。
王近山說:「我們的決心是堅決守住上甘嶺,寸土不讓!五聖山前沿一丟,敵人會乘勢攻佔五聖山,從我中線突破,那將使整個朝鮮戰局改觀,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12軍在上甘嶺的戰績,全軍有目共睹,3兵團發出通令,嘉獎12軍。電令稱:「你們剛勝利完成阻擊任務歸來,不顧艱苦,立即投入五聖山前沿爭奪戰,你們在15軍已有的勝利基礎上,在強大的炮火協同下鬥志昂揚,打退敵連續數日無數次反撲。堅守的597.9陣地屹立未動,特別在11日晚,又一舉恢復了537.7北山陣地。你們打得英勇頑強,工事修得既快又好,戰術靈活。望你們繼續發揚這種小群孤膽的戰鬥作風,既能以小的代價堅守地面陣地,又能大量殺傷敵人,要將戰鬥堅持到全部恢復我原有陣地,直到敵不輕易囪該陣地進犯為止。」
李德生乘坐吉普車直奔前線指揮部,離前沿還有十幾里,就進入了敵人的炮火封鎖區,一路上不時有炮彈爆炸的閃閃火光,彈片橫飛。
如何用兵?雖然是個戰術問題,但卻對全局帶九-九-藏-書來影響。上甘嶺前沿陣地狹小,敵人炮火空前猛烈,上去的人越多傷亡越大,但又要守住陣地,掌握敵情,隨時準備擊退敵人不同規摸的進攻,怎麼辦?
鑒於以上情況,李德先和31師的領導研究后,決定以92閉全力反擊537.7北山,以93團9連部分兵力同時反擊西側的597.9高地的11號陣地,牽制敵人,以保障92團進攻時西側的安全。以93團的2營、3營作預備隊。
以這樣強大的火力,集中在一個小陣地上,摧毀敵人支援部隊反擊,在朝鮮戰場上是空前未有過的。
陣地上拉一根電線要犧牲幾個電話員,剛拉上,一次炮擊就被炸斷,如何保持通訊聯絡的暢通?
後來,李德生擔任了第12軍軍長。再後來,李德生擔任了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國防大學政委。在黨內,他還擔任過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和黨的副主席。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在二野的將軍中,李德生「後來居上」。有人說:秦基偉的大名是在上甘嶺打出來的。而李德生的大名也是在上甘嶺打出來的。
當團接防時,李德生就指示他們:「你們要下最大決心,千方百計守住陣地!」
原31師政委劉宣在談到31師在上甘嶺那些戰鬥歲月時,特別說到了李德生的指揮,他說:「李副軍長是一個很全面的指揮員,打仗穩,講究戰術;聯繫群眾好,誰跟他都能說上話。作戰行,訓練也行。」當談到李德生實事求是的作風時。他還講了一個故事:上甘嶺戰役我軍實施大反擊,奪回597.9高地的表面陣地后,93團於11月5日奉命接替45師堅守的高地的防務。正當部隊向前運動時,團指揮所參謀人員向李德生報告,說該團副團長姚立凡畏縮不前。畏縮不前是作戰中的大忌,尤其是指揮員,會給部隊帶來嚴重的後果。李德生聽到這個報告后,毅然下令撤了姚立凡的職。當時留在團指揮所當顧問的45師一個團的領導同志得知這個情況后,覺得與實際情況不符,因為他親眼看到姚立凡是在部隊傷亡較大時,才決定部隊暫停前進的,姚立凡又親自到前面察看地形,指揮部隊拉大距離,單個躍進,這怎麼能說是畏縮不前呢?他把自己的意見報告了李德生,李德生核實后又立即撤銷了對姚的處分。
軍里當天夜裡就用汽車急速將麻袋送來,運到了前沿。通訊問題也得到了改善,當時敵我雙方在上甘嶺地區集結了重兵,雙方的炮火都不分晝夜地往這兩個小陣地上打,電線剛拉上左就被打斷了,不能保障通訊聯絡,接線的電話員上去一個給打掉一個,傷亡太大,乾脆打斷的線不要了,部隊上去打一次反擊;通訊排就跟上去拉一根新線。稍靠後方一些的地區,只要有條件的通路,全部電運線都埋在塹壕一側專挖的小土溝里。這些辦法,基本保證了團到前沿通訊聯絡的暢通。報話機當然也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一般配備到連和突擊排。
1.李德生坐在顛簸的吉普車裡,一路上考慮了許多:15軍已在上甘嶺遏止住敵人的攻勢,自己所帶的12軍主力怎樣鞏固勝利戰果呢?
在92團反擊537.7北山的同時,93團9連,於11月11時反擊5read.99csw•com97.9高地的11號陣地。3營長甄申親自到最前沿指揮作戰,他于戰鬥前一天觀察好地形敵情,以無後坐力炮連續摧毀了敵人的19個地堡。第二天反擊時,在炮火支援下,9連僅用5分鐘就佔領了陣地,消滅了全部敵人,消除了對537.7北山攻擊部隊西側的威脅。12日晨,敵人1個營在炮火掩護下瘋狂反撲。我9連以小兵群戰術,頑強抗擊敵人進攻。副班長楊國良小組,一晝夜擊退敵人21次衝擊,殲敵400餘名,戰鬥到最後,陣地上僅剩他一人,他拉響爆破筒與衝上陣地的幾十個敵人同歸於盡。12日夜,2連接替9連防務,先後擊退敵人40餘次進攻,殲敵千余名,至11月20日,敵人再也不敢進攻了,至此,597力高地才全部恢復了戰役前的態勢。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是15軍和12軍兩支兄弟部隊團結協作、同生共死、並肩殺敵的光輝典範。兩支部隊都是原第2野戰軍的主力,經過上甘嶺大戰,這兩支部隊成為人民解放軍中響噹噹的王牌軍。同樣,秦基偉和李德生,以各自在上甘嶺大戰中的出色指揮,為全國所矚目,後來相繼擔任更高級職務,成為人民解放軍的重要領導人。
11月11日下午4時半,在我猛烈的火力襲擊和掩護下,92團的突擊連,分三路迅猛突入敵陣,僅35分鐘激戰,將敵大部分殲滅,除最西側山坡下的9號陣地還有殘敵固守的一個陣地外,我軍一舉奪問了537.7北山全部陣地,並接應出艱苦固守在坑道內的部隊。我軍隨即連夜突擊工事,準備迎擊敵人反撲。
李德生當即表示,堅決執行兵團命令,指揮好前線的戰鬥。王近山是12軍的老領導,他對12軍部隊的情況很熟悉,他隨即和李德生研究了兵力的使用。當時31師已經全部拉上去了,再將34師、35師的主力團100團、102團、103團全部拉上去。
11月28日,12軍31師奉命將597.9髙地全部防務移交15軍。12月15日,106團奉命將537.7北山陣地移交15軍。至此,軍圓滿完成了參加上甘嶺戰役的作戰任務。隨著戰役的結朿,五聖山前線指揮所,奉3兵團命令撤銷,李德生告別了15軍的戰友,返回12軍工作。
坐在顛簸的吉普車裡,一路上李德生考慮了昨多問題。根據戰況,明顯可以看出敵人的攻勢並未減弱,火力仍然十分猛烈,兵源不斷增加,已知敵人投入的是4個師的番號,陸空火力已深入我縱深幾十里,這樣大的規模,豈止是為了上甘嶺前沿兩個連的陣地?
研究完畢后,李德生沒有返回部隊,也沒有帶行李,只帶著一名警衛員直接趕往五聖山,他對隨同前來的作戰參謀張軍說:「情況你都知道了,你立即冋軍部去,帶上命令,迅速出發截住部隊!現在咱們軍有3個團正在朝後方走,多走一天,就遠離前線一天,你坐車去追,儘快截住他們!」
僅存的幾條小坑道里缺糧、缺水、缺彈藥,進不去出不來,如何解決吃喝、保持體力、補充彈藥?
12軍接受任務上陣地時,陣地上的工事已全部炸平,到處一片虛土,一腳踩下去齊膝深,表面工事無法挖,沒工事怎麼打仗?根據以往作戰的經驗,只有用麻袋裝土構築工事。李德生立即叫參謀給軍里打電話:「送1000條麻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