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反問

反問

網友評論選登
難道是呼吸道進入的?氰化鉀可是固體啊?我在網上搜索了一陣,氰氫酸!我的眼前一亮。
死亡原因不難確定。
我不知道怎麼解釋這樣的現象,每次當我站在現場,我的眼前就可能幻化出案件發生時候。
這是一個中學的化學老師(出了這件事情後學校取消了這個實驗內容)。
我找到了一個通風很好的地方,讓大家都離開,戴上了防毒面具,開始解剖。
好看好看:化學實驗是比較奇怪,中學時,我經常會按老師指示做出莫名其妙的東西,和書上的結果全然不同,所以我同桌就強烈請求我不要考化學專業,以免傷人!!
網友評論選登
古話說得好,九九藏書「善泳者死於溺」,在你以為掌握了大自然規律的時候,大自然也許會突然反問你一句:「你真的掌握了嗎?」


我幾乎立即就確定死者死於氰化鉀中毒。
實驗室管理藥品的實驗員反映今天做的是一個需要氰化鉀催化的實驗,這種毒物是如此的聞名遐邇,我們對它的研究已經夠充分的了,而且它的表現是如此的典型——由於這種毒物會迅速抑制氧氣在組織的利用,氧氣雖然可以不斷地進入人體,但是卻無法消耗,因此死者的身上會顯現出一種艷麗的紅色(和血液缺氧造成的烏紫正好相反)。
ql971107:唉!只能說明這個化學教師不合格,連實驗室最基本的安全操作都不懂:氰化物用后的廢液不能隨手倒,應該用鹼調到pH>12后,加入固體硫酸亞鐵氨,再單獨處置,這是實驗室安全操作規程嚴格規定的,從我學這個專業,第一次進實驗室,就被千叮嚀萬囑咐的。我在實驗室幹了十多年了,凡是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的,哪會出這些悲劇(萬幸是學生逃掉了,不然會是更大的悲劇)。read.99csw.com
百合:我是在想這個老師中毒的途徑,首先可以排除口服,那麼只剩下兩種途徑:吸入和透皮吸收。如果是前者,氰化鉀本身不具有揮發性,但遇酸會產生氰化氫氣體,一個合理的實驗設計這是一定要避免的,出現這種情況就一定是實驗出了意外。例如西西弗說的這種情況。但是我記得我們做這種實驗的時候,所有試劑都是統一配製,那麼中毒就不只是老師一人,所以我覺得中毒的途徑有可能是後者(透皮吸收),這個老師的手套破了(即使是很小縫隙也是致命的),至於為什麼破了,有可能的確是意外,也有可能是人為的。九-九-藏-書
仍然,我需要從死者身上找到證據。

氰化鉀實在太毒了,以至於我曾看見過報道,解剖人員會由於吸入聚積在顱腔和胸腔的毒氣而死亡。
Moma:氰化物這麼厲害啊,又長知識了。
我馬上跑回學校實驗室,果然,在老師倒斃位置正對面有一個廢液缸,裏面也不知是些什麼。
CCTV-10有一節目講科考隊到西部找一個世外桃源般的野駱駝的居住地,結果到了那裡一隻駱駝也沒有了,因為有人在那裡非法採金,用的就是氰化物,把水源都污染了,把一美麗的地方給毀了。read.99csw.com
PH試紙一檢測,PH值小於2,強酸!這下我明白了,原來是老師把做完實驗的氰化鉀倒入廢液池,結果和廢液池的強酸反應,產生了易揮發的劇毒的氰氫酸!我不禁后怕起來,幸虧教室有通風設備,幸虧學生不明就裡都跑了出去,否則……我不敢想下去了。
突然,老師直挺挺地倒下了,頭砸在實驗室的桌子上,發出一聲沉悶的響聲;有些膽小的女生嚇得尖叫起來,大部分學生不明就裡,四散奔逃;一時間教室亂成了一鍋粥……我又回到了現場——現在這個教室已經安靜下來,老師倒斃在教室後面,頭上留下了和實驗桌撞擊造成的頭皮損傷;實驗桌還沒有整理好,桌上還read.99csw.com有打碎的試管和燒杯;實驗室的一個窗戶被撞壞了,看來不少學生竟然是從窗戶逃出去的。
林姝:想起了清華大學的坨中毒案,難道常在河邊走,就一定要濕腳嗎?
我不禁佩服起「拚死吃河豚」的人,因為,河豚比氰化鉀還毒,而且高溫無法破壞蛋白質成分的河豚毒。
他的手上戴著橡膠手套,看來經過皮膚吸收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也沒有發現消化道有氰化物的痕迹:食道和胃沒有出現腐蝕,胃內的食物殘渣也沒有化驗出氰化物,相反,呼吸道倒是有一些受刺|激的表現:肺淤血水腫很明顯。
但是,對學生一再叮囑要小心中毒的老師(每學期做這個實驗學校都如臨大敵),怎麼會自己反而中毒了呢?毒物是如何進入他的體內,自殺?他殺?意外?我的大腦在飛快地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