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後記

後記

不是嗎?一個太監,競把秦始皇出生人死艱苦卓絕拼殺出來的大秦王朗葬送了,並且還殺了那麼多重臣,這些駭人聽聞的歷史事實,證實了趙高是中國歷史上陰謀得逞中最狠毒、最險惡也是最成功者。
本書通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程反映了中圉歷史上統一的艱難和悲壯,從而倍感今天中國統一的來之不易及人民對統一的渴望。這就是本書的主題思想。
呂不韋的性格是雙重的,他既是一位胸襟坦蕩的政治家,同時又是一個陰險詭譎的陰謀家。他既廣施仁義又心懷不軌,所以他既擁立了秦庄襄王(子楚)及秦始皇,又對秦孝文王(安國君)尤其對庄襄王的死有重大嫌疑,史載:「國人皆疑之。」
他們之中,不少人都死得十分壯烈,如太子丹、樊於期、田光的自刎,二十八個為太后死諫的男人,還有壯士荊軻、高漸離……在他們的身上都閃爍著中國男人的氣質。包括韓非的死,呂不韋的死,李斯的死,李牧的死,蒙恬的死……都閃爍著男性的壯烈。
第六,嫪大也是一個大男人
經過春秋及戰國兩個階段的鋪墊,到秦始皇時代,中國的大一統已進入決戰階段,經過八百年的分裂,一個一統中國的歷史機遇已經來臨。就在這個時候,秦國出了個秦始皇,他抓住並駕御了這個機遇,從而使中國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進入了統一六國的新紀元,這就是本書的歷史背景。

六、本書明、暗線與陽謀、陰謀的較量

趙姬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女性,她美麗善良,風流多情。她曾在邯鄲的危難時期帶著政兒,東藏西躲,含辛茹苦度過了六年之久。原是一個邯鄲街頭的歌舞伎,她曾經鍾情于呂不韋,但呂不韋卻把她當做了權力的交易品。所以她恨他,決心報復他並扶持嫪大與呂不韋抗衡。她這一生中的第二個男人是子楚,和他有夫妻之情,但當她看到子楚妃妾成群時也冷了心。唯獨對嫪大,趙姬卻賦予了他真心的絕愛。他不僅相貌俊美,身材偉岸,而且和趙姬一樣也是江湖藝人出身,兩人患難與共,心心相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嫪大及兩個孩子被殺后,她完全喪失了生存的慾望。
本書通過陽謀陰謀的交織決鬥,更深入地反襯了中國這段歷史的驚心動魄。
其三,不施仁義。
隨著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成功,主副線也終於融為一體。設副線的目的,主要是通過主副線的鬥爭,深化這段歷史情節的複雜,同時也反襯了主線的艱難曲折,從反面角度更折射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艱難及悲壯。

七、本書主線副線的交織反襯情節的複雜

我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深感權力鬥爭是人類的最高鬥爭,也是人類的最高慾望、最高謀略。二千年前的秦朝權力鬥爭就如此尖銳,如此劇烈,足見權力鬥爭之殘酷、之誘人。前已述及,秦始皇最後的失敗,在於過分相信自己,而沒有選好接班人,如果他事先立好太子,那麼趙高也不至於有如此有利的篡權條件。
這就是本書對趙高的評價。
——《千古一帝》創作談
戰國至秦漢之際,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了不起的時代,不僅出了個秦始皇,而且還幽了李斯、呂不韋、荀子、韓非子、平原君、信陵君、孟嘗君、春申君、燕太子丹,還有陳勝、項羽、劉邦……其中包括十二歲的國家使節甘羅及八旬老翁唐且。並且那個時代不僅有這些文官謀士還有不少威震四方的武將,如蒙恬、李牧、廉頗、王翦等,他們無論是成功的,或失敗的,都極其悲壯、極其感人,甚至連反面角色趙高都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們不僅有非凡的才華,而且都有很強的人性,尤其是男人的陽剛之氣,他們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大男人。
呂不韋又是一個很講義氣、很重仁道的人,所以他死後,竟有幾千人在秦始皇的高壓下,不顧生命危險,千里迢迢趕到蜀地去開追悼會,並把他的棺木扶運到他的封地安葬。
本書集中表現呂不韋傾盡家產擁立兩代秦王的非常之舉,以及掌實權后的出色的經國之才,突出了這位既是一代傑相又是一個亂世英雄的秦代奇人的非凡才華。
秦始皇贏政是我國最有大帝氣質的君王,他的大氣表現在他的霸氣、他的高瞻遠矚及剛毅果斷,所以他是中華民族大帝氣質的典型。
所以,呂不韋的死是悲劇性的。
本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通過他們的智謀,他們的情操,他們的愛憎,他們悲壯的死,展示了他們男性的風骨和氣概,讀之讓人震撼不已!
本書的人物個性都極其複雜,如秦始皇、李斯、呂不韋……個個都心懷鬼胎,一個比一個更狡猾、更聰明,他們的個性幾乎都存在著典型的九*九*藏*書兩面性,如秦始皇既是一個剛毅果斷、霸氣衝天的皇帝,又是一個貪生怕死、輕信小人的人。呂不韋既光明磊落、胸懷壯志,又陰謀詭譎、老謀深算。李斯既是憂國奉公、中流擊楫的宰相,又是忌才妒能、屈節辱命的小人。趙姬既是一個含辛茹苦的偉大母性,又是一個水性楊花的風流太后。趙高既是一個隱忍負重、復國雪恨的壯士,又是一個陰險狠毒、手段殘忍之徒。這就揭示了一條真理,複雜的歷史往往產生複雜的人性,複雜的人性又往往能映襯歷史的複雜性,這是辯證的統一。本書重點描述他們人性的兩重性及轉化,通過他們複雜的人性更深刻地揭示中國這段歷史的尖銳。
秦始皇的失敗在於他不善於應用辯證法,終因思想極端導致行為極端,而走向了歷史的反面,從而引來了王朝的短命。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我的小說中,凡是沒有注出處的詩詞歌賦,都是我自己的創作。
可是,在人們的印象里,秦始皇是一個暴君,甚至把秦始皇作為罵人的詞兒,這實在太讓人痛心。所以,我決心展現秦始皇的光輝和偉大,在人們心目中恢復他的英雄本色,這就是我要塑造這個人物的目的。
霸氣,是秦始皇的典型個性,本書突出寫他的這一氣質,這是帝王之氣不可少的。他想超五帝越三皇的霸氣成就了他的大業,卻又因霸氣而形成的獨裁,使他陷於專制、專橫,終於走向極端而使朝政毀於一旦。
呂不韋既聰明又愚蠢,他不善於隱晦而鋒芒過露。他用《呂氏春秋》「增減一字者,賞千金」進行民意測驗,以顯示他的勢力,而恰恰這一顯示,使年輕的秦王感到了他的咄咄逼人而決心除掉他。
李斯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物,由於他個性的兩面性,導致了他功過相抵,毀譽參半的結局。李斯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但最後卻墮落成了一個可憐的小人,最終被趙高害死。
可見,事物總是這樣,呈現著兩面。

一、寫作動機

秦始皇和李斯的謀略是陽謀的代表。他們的「遠交近攻」「先弱后強」其實就是蘇秦的縱向聯合及張儀橫向聯合的綜合利用。
歷史本來是一面鏡子,不但不應該害怕而應該以之為鑒。中國五千年歷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奮鬥史,其中有相當厚重的歷史礦藏,內含豐富的歷史經驗,是一部飽蘸中華民族鮮血寫下的教科書。實踐證實,凡善於吸取歷史教訓的國家必然興長,不善於吸取歷史教訓的就容易喪失江山。秦始皇從害怡歷史到消滅歷史,企圖以燒毀史書、坑殺仕人、壓制不同意見來迴避歷史,結果走向了歷史的反面。
秦始皇以血流成河、屍骨成山的代價換來的一統江山,僅十五年便完了,實在令天下震驚。分析之,其教訓主要有:
在尖銳的鬥爭面前,他剛毅果晰、不畏人言而採納了李斯廢除分封制、實施郡縣制的主張;他用人不疑,關鍵時候,他敢舉傾國的兵力交給王翦去征滅強楚:他發現了韓非的法家理論,不惜以武力去向韓國索人;他不計較尉繚對他的挖苦,而拜他為國尉;他還善於改過,李斯的《諫逐客書》使他迅速糾正了排外的錯誤。他的大帝氣質可以說不勝枚舉。
中國歷史上的三次大分裂,一是周朝諸侯的大分封,導致春秋戰國的八百年七國激戰;二是三國、魏晉、南北朝歷時數百年的分裂;三是宋代之後的遼金時代尖銳的民族矛盾、民族分裂,所以自古以來陝西、河南、河北、山西一直是中國的大戰場。
與此同時,距齊國較遠、位於南方的楚國逐漸強大起來,野心勃勃的楚莊王以「此鳥三年不鳴,鳴則驚人」之誓,繼而問鼎中原。,而位於楚國北部的晉國,自從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返國后,也開始強大,又想作為第三個霸主稱霸中原,楚國當然不服,於是爆發了規模浩大的晉楚城濮之戰,結果楚國戰敗,大名鼎鼎的晉文公以「踐土會盟」稱霸中原。正當齊、楚、晉三國輪番稱霸之際,地處西部的秦國悄悄壯大起來,威風凜凜的秦穆公也想稱雄中原,於是引出了殘酷的秦晉決戰,結果秦國成了許多小國朝貢的強國。這就是春秋五霸時期。五霸衰落後,強秦逐漸顯示他的威力,春秋諸國進入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的混戰,所以才有「春秋無義哉」之說。
趙高的計謀和秦始皇正相反:秦始皇是陽謀的代表,他的計謀光明磊落,高瞻遠矚;而趙高則是陰謀的典型,在秦始皇時期他使的是鬼蜮伎倆,秦二世時他又為虎作倀,壞事做絕。趙高顛覆秦國有兩個目的,一是滅秦復趙,一是自己當皇帝。國破家亡,他要復讎,身體被閹受盡人性的屈辱,扭曲的心態使他不甘終身為奴。天天在皇帝身邊,在朝廷政治鬥爭的漩渦read.99csw.com里,他見慣了,所以他並不畏懼,自己也想嘗嘗當皇帝的滋味。
再次,是深感陽謀和陰謀鬥爭的尖銳,這是權力鬥爭不可避免的較量。陽謀往往是建設性的,而陰謀則是破壞性的、顛覆性的,因為陽謀是在明處,而陰謀則在暗處,所以往往陰謀易得逞。本書秦始皇曆盡千難萬苦開創的王朝為什麼很快葬送在趙高的手下?
中國的這幾次大統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最為艱難,可謂血流成河,屍骨成山。所以倍感統一的不易。本書比較凝重地再現了中國歷史的這一艱難的步伐。
書中集中體現了秦始皇不但有自己的主見,而且善於與別人合謀,善於採用別人的智慧,包括善於採用韓非、李斯的陽謀。
韓非是法家的代表,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主張中央集權、君主專制、以法治國而使秦始皇大為讚賞,不惜出重兵把他請到秦國。但卻遭李斯等人的妒害而被秦始皇賜死。
前已述及,秦始皇對中國最大的功勞不僅是統一了中國,更重要的是開創了中央集權,從而使中國保持了幾千年的大國局面。也許有人會說,中國當時已具備了統一的條件,即使沒有秦始皇,別的人也同樣可以。其實不然,如果沒有秦始皇,中國一統六國的時間可能還要后延,甚至還有可能出現長期三國鼎立的局面。

八、權力鬥爭的啟示

於是傾盡家產躋身政壇,擁立了兩代秦王,終於當上了宰相、仲父而權傾朝野,相當於無冕之王。如果不是因為遇上了秦始皇贏政,那麼他完全可以進一步稱王稱帝而雄霸天下。
本書自始至終交織著主線與副線的鬥爭。
到秦昭王時代,中國的大一統進入到了第三階段。公元前260年,秦昭王派大將白起攻打趙國長平,趙軍大敗,白起坑殺趙軍四十余萬,從此拉開了強秦與六國的差距。秦庄襄王(子楚)時,呂不韋滅了東周國,更確定了秦國將一統中國的決心。
第二,李斯是一代傑出的宰相。
一,後繼無人。
本書開章即為趙高的陰謀埋下了伏線,以後表現他苦練駕技從而被始皇看中,並升為中車府令,終於為他實現陰謀創造了條件。以後,他有意接近胡亥,並成為胡亥的老師,為他的政變奠定了基礎。沙丘政變是趙高的大暴露,本書著重通過他抓住權欲這一大法寶,對胡亥及李斯行攻心戰術,終於使他們的道德防線全面潰退。胡亥即位后,趙高的一系列措施都反映了他手腕的高超,從而使趙高這個陰謀家的形象在書中凸出,於是從側面映襯了秦始皇陽謀大略的偉大。
這就是本書中的嫪大。
以秦始皇為首的秦國統一六國是本書的主線,而六國的抵抗及反統一是全書的副線,主線只有一條而副線卻是六條。六國的抵抗相當劇烈,尤其燕、趙、楚三國幾乎到了以死相拼的程度。其中,攻打楚國是秦始皇最難過的一關,如果不是他冒著危險傾盡全國兵力交給王翦,很可能就會成為秦楚鼎立甚至秦、楚、齊三國對立的局面,那麼秦始皇的統一大業恐怕難以實現。
春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而有大大小小百余國家,隨著諸侯國勢力的逐漸強大,周天子的威望一再下跌,於是進入了春秋五霸大國爭雄的局面,其實只是四霸,因為宋襄公不足以為霸。首先是名聲赫赫的齊桓公,因為用了管仲進行改革而強盛起來,舉北杏盟會稱霸中原,但因八國之會,只來了四國,於是齊桓公開始了對不來朝拜他的魯、衛、曹、鄭四國進行討伐,從而導致了春秋的吞併戰爭。
嫪大雖然有江湖習氣,但他也有江湖義氣,試想:趙姬是邯鄲第一美人,又貴為皇后、太后,如果賜大沒有讓趙姬難忘的真情,那麼一個皇后何以值待與他結為生死戀,以致嫪大及兩個孩子被殺后,趙太后悲痛得不願活下去,最後儘管被秦王接回甘泉官,但還是鬱憤而死。
他的謀略符合歷史的潮流,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戰爭頻繁,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人民需要安寧,中國需要統一,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願望,正是代表了人民的願望。所以他的戰略是進步的,他及時地把握了這一歷史機遇,正表明了他的非凡氣魄。

四、人物形象

戰國歷史上的縱橫連合主要有兩種情況: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皇帝,是一位值得讓中華民族驕傲的皇帝。他的偉大不僅在於他統一了中國,更在於他建立了中央集權,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中國不知還要有多少場戰爭,還要死多少人。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秦始皇,那麼中國還會陷入封建分封的狀況,就有可能被分割成許多小國家,而不是現在的泱泱大國。所以秦始皇無愧為一位超五帝越三皇的千古read.99csw.com一帝。
我是一個酷愛丈史的人,所以對中國五千年曆代權力鬥爭比較熟悉。權力鬥爭給歷史留下了許多借鑒、許多啟示、許多教訓,實在是驚心動魄、悲壯慘烈。這在我的《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叢書歷史卷及謀略卷中已作了大量闡述,在本書中又作了深刻的反映。
其二,害怕歷史。
第五,趙姬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本書的主題是反映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艱難悲壯。自始至終呈現著明線與暗線的交織。
綜觀中國歷史,桀紂為什麼被天?秦隋何以短命?就是因為暴虐不施仁義,以致失了人心。根本原因是忽略了「得人心者得天下」這句千古顛撲不破的真理。
李斯以他政治家的洞察力,協助秦始皇駕御時局,攻破六國,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在歷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他力諫秦始皇反對分封諸侯,創立郡縣制,實施新官制,加強中央集權,為鞏固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立下了大功。他力奏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為中國文化的統一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足見李斯政治遠見之傑出。
李斯的兩重性導致了他的功過相抵,正如司馬遷所評價的,假如他不是因為晚年失節,那麼他完全可與周公、召公相比肩。然而中華民族從來是最重氣節的,豈容變節的小人?
趙高就是這股陰謀逆流中的一股禍水。
從趙國的角度看,趙高當為壯士。但因為他破壞統一,企圖復辟分裂,違背了歷史的潮流,他不是推動歷史前進,而是讓中國的歷史倒退,所以從中國歷史發展的觀點,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趙高應該是中國歷史的罪人。所以,一切為分裂而搞陰謀的人,都應引以為戒。
第七,韓非子是一個傑出的思想家。
而在陽謀的反面,卻暗藏著像陰影一樣的魑魅,中國古代陰謀家並不鮮見,他們是與政治陽謀相抵抗的一股陰暗勢力,這是一股阻擋歷史潮流的污濁暗流,也是一股禍國殃民的禍水。這股謀略的逆流主要暗藏於奸相賊臣、忤將及少數宦官、后妃之中,他們的陰謀大多卑鄙而狠毒,他們自己也往往落得一個千古罵名的下場。
趙高是本書的反面人物,也是重要人物。他是一個陰謀顛覆者,趙國的復讎者。他的謀略陰險而狠毒,可以說就是趙國安置在秦始皇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他長期隱忍,長期深伏不露,直到秦始皇病重才開始顯山露水。
本書是從正面展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謳歌他的偉大,同時也對他的極端化,以及殘暴戾厲的人性作了無情的鞭撻,從而讓人們從歷史吸取教訓。
戰國史上,無論破縱連橫都與秦國密切柏關,秦國始終是縱橫智斗的焦點,連橫破縱是秦國的陽謀。遠交近攻,先弱后強是這一謀略的發展,也是秦始皇的主要謀略。
第三,呂不韋既是一代傑相,又是一個典型的亂世英雄。

三、本書主題思想

二是以張儀為首的橫向聯合,是強國兼并弱國的聯盟,主要以秦國聯合三晉對付齊、楚大國。
所以,本書不走史書的套路,而是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排除歧視,通過嫪大的歷史足跡正視他的特點和個性,既表現他的江湖習氣,更突出他的江湖義氣及其與趙太后在邯鄲的患難與共,讓嫪大被歪曲的形象得以矯正。
呂不韋原本是個商人,因為發現了一件奇貨——秦國在趙國的人質(名異人)而突發奇想,不願再當商人,想在權力上玩一把。
其次,便是深感中國歷史上統一的艱難,統一是權力鬥爭的成功。綜觀中國五千年歷史,是一部為統一而奮鬥的歷史。否則,中國不可能保持現在的大國。中國的歷史,經歷了無數次的分裂和統一,實踐證實,每一次分裂,都標志著歷史的倒退,而每一次統一,都是歷史的前進。尤其每一次統一,幾乎都經過了浴血奮戰,歷盡了艱難困苦。如公元三千多年前,炎帝、黃帝和蚩尤經過奮戰,開創了華夏民族的第一次統一。第二次是西周周武王滅紂,統一了商周,開創了西周時代。第三次就是秦始皇結束了中國八百年分裂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大大擴充了中國的版圖。第四次是李世民父子結束了隋末的分裂,完成了大唐的統一。
李斯曾以著名的《諫逐客書》打動了秦始皇的心,也改變了他的命運。秦始皇終於重用了李斯,並成為了他的左右臂。
由於我寫《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叢書時,對古代軍事思想,尤其對孫子兵法,孫臏兵法都做了認真的探索,所以對我歷史小說的戰爭描寫奠定了基礎。
楊力于北京
趙姬又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她的計謀有著女人的特點,細針密縫,含藏不露。如為了保護政兒,她對子楚及呂https://read.99csw.com不韋都巧為周旋,到底秦始皇是誰的兒子,只有她最知情。所以連呂不韋這樣智商極高的人也竟然上了她的當。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主張統一、反對分裂的民族。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求統一的歷史。統一使社會進步,分裂使國家落後。統一推動歷史,代表光明;分裂阻礙歷史,代表黑暗。
韓非到秦國后,陷入了兩難,他既想協助秦始皇一統六國,但又不願趙國覆國,為維護祖國的利益,無奈提出了與李斯「遠交近攻」相反的「近交遠攻」這一致命的主張,就是這一主張使秦始皇下了殺掉他的決心。所以其實韓非的死,根本原因還在於此。李斯、姚賈的妒害只不過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而已。本書著重刻畫了他的兩難處境,通過韓非與秦始皇完全相反的主張,從另一側面,更加反襯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艱難和複雜。

二、歷史背景

怎樣評價秦始皇?
無疑,嫪大也是一個想在權力漩渦中一顯身手的男人,但因為他是一個藝人,一個下層人,在那樣的時代里是必然要遭到嘲辱的,即使史書也對他竭盡歧視,不惜進行人身辱罵,甚至連司馬遷的《史記》也說他陽物碩大,乃致可以拉車云云。
明線是以秦始皇為代表的統一六國、維護中央集權的陽謀,目的在於表現他在統一與反統一鬥爭中的大志大謀。主要通過幾個角度來反映。
本書充分展示了秦始皇非凡的軍事天才及政治謀略,包括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座空城計,包括他的用人謀略以及治國謀略等。
秦始皇忽略了培養接班人這一重大的問題。而是過分自負,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一旦有不測,整個國家便很快完了。假如他早立扶蘇為太子,早培養好繼承人,那麼是不可能出現這樣悲慘結局的。一句話,秦始皇忘記了「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這個根本原則。
一是以蘇秦為代表的縱向聯盟,是弱國聯合對抗強國的聯盟,即以弱小的三晉(魏、趙、韓)聯合力量中等的燕、楚,對付齊、秦二強。
這就是李斯,這就是歷史,無情的歷史。
本書反映了他個性的兩重性,並突出表現了一令人性問題,即當私利不抬頭的時候,他可以是一個躊躇滿志的政治家;但當私利佔了上風之時,他又可以一落千丈,成為一個卑鄙的小人。李斯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人物。本來憑他的雄才大略和豐功偉績,他堪以名垂千古,但他參与了陰謀勾當,又足以遺臭萬年,說明政治家和陰謀小人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轉化的根本原因在於私利佔了上風。所以,在國家興亡、民族存亡之際,一定要警惕這種人的急速轉化。
嫪大原是一個耍雜技的江湖藝人,長得很帥。后被呂不韋假閹後送入宮中,得到了趙太后的絕愛。官升至大鄭官總管,大小事都由他決定,后又在趙太后的要求下,被秦始皇封為與呂不韋地位齊平的長信侯。但當他一嘗到權力的甜頭后,權欲就迅速膨脹起來,他也想爭奪最高權力,也想讓他和趙太后所生的兒子當皇帝,於是舉旗反叛,最後被秦始皇處以車裂。

五、本書為什麼要重點展示男性的魅力?

秦始皇無論功與過對中國歷史都產生了幾千年的影響。所以對這位皇帝的評價決不能簡單的認為他是一個暴君,恰恰相反,他是一位英明的皇帝。他的功與過只應是三七開,他統一中國,開創中央集權,統一中國文字、貨幣、度量衡……都使他無愧為千古一帝的稱號。所以對秦始皇的評價,首先應該肯定他的功勞,他的偉大和他的貢獻。
2003.1.1
其實春秋並非不是義戰,春秋時期由於不斷的兼并,到戰國時,已由百余國家統一為十幾個國家了。即:周、秦、楚、宋、衛、齊、燕、趙、韓、魏、魯、中山、滕、鄒、費等為中國的統一,完成了第一階段。經過戰國時期不斷的吞併戰爭后,只剩下了戰國七雄,即: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中國的統一又進了一步。
我寫《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叢書歷史卷及謀略卷時,就深深地被戰國至秦漢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艱難和悲壯所震撼。這段歷史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的一段極其驚心動魄、極其悲壯、極其輝煌的時期。因為從此中國上了一個大台階,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因為這一時期輩出了一批像天上銀河一樣璀璨的人物,他們改寫了歷史,歷史也成就了他們;因為這一歷史時期,集中了中國權力鬥爭的典型和險惡,匯聚了謀略較量的高超和詭譎,反映了歷史興衰、民族存亡之時人性的大暴露;因為出了個像天上太陽一樣的政治家、軍事家秦始皇,所以使我興九*九*藏*書奮不已,而決心要寫一部反映這段光輝時期的歷吏小說,這就是我寫《千古一帝》的動機。
秦始皇失敗的教訓何在?
第一,秦始皇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男性魅力四射的皇帝。
秦始皇又是一個個性極其內向的人,這和他童年蒙受的苦難有密切的關係,在他沒有實權的十年裡,他能隱忍韜晦,蓄積力量,然後出其不意地把嫪大及呂不韋的勢力一網打盡,為他一統天下掃清了障礙。然而正由於他的這種高度內向、高度暴戾的個性使他走向了極端化,而且愈演愈烈。首先,隨著權力的高度集中,使他的專制主義達到了頂峰。尤其從權力的專制走向了思想的專制。由於畏懼歷史,而試圖消滅歷史,從而導致了焚書坑儒的惡果。其實,愈怕歷史的人,愈難逃歷史的懲罰,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在沒有民族危機和權力危機時,根本就沒有必要進行恩想專制。結果不但使戰國以來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陷入黑暗,而且開了中國思想禁錮及文字獄的惡風。繼之,由於法制的極端化,而實行酷刑苛政,導致秦朝統治極端暴政化,終因不施仁政,而失了人心。又由於享樂的極端化,而大修阿房宮;貪生怕死,幾次巡迴去海邊求仙問葯;還大修皇陵而橫徵暴斂,導致人民敢怒不敢言。任何一個朝代,只要到了人民敢怒不敢言的程度,就意味著這個朝代末日將至,結果終於爆發了農民起義。
據考古學者報道,陝西咸陽附近有五十厘米厚的灰層斷岩發現,可見秦始皇焚書坑儒確為史實。
其中,秦始皇是中國男人個性的典型,他有帝王的霸氣,更有男人的志氣。他既光明磊落,高瞻遠矚,又剛毅果斷,有勇有謀,他是中華民族陽剛之氣的代表。呂不韋也是一個魅力四射的男人,他胸懷壯志,運籌帷幄,為了權力,他可以不要金錢不要美女;他雖然是個商人,但卻是一個目光遠大、智謀過人的政治傑才。李斯在沙丘政變之前,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大男人,他深謀遠慮,運籌帷幄,又剛毅堅韌,在中央集權遭到危機的時候他挺身而出,一柱擎天,不愧為男人中的棟樑之材。韓非子忠心正直,渾身透發著男人的浩然之氣,臨死也沒有放棄維護自己的故土。趙高是個閹人,按理他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但他的心計,他的大胆,他的決斷,他的隱忍,都使他無愧為一個男人中的大男人。
這就啟示了陰謀顛覆的危害性,從而強調人們警惕陰謀家的重要性。本書自始至終從各個側面都突出了陽謀和陰謀的較量,反映出了權力鬥爭的殘酷。
最後,請讓我衷心感謝中國文聯出版社各部門全體職工、領導奚耀華社長對出版我的歷史小說「千古系列」的大力支持,我還尤其感謝我的兩位責任編輯張雅南主任及周完淳先生,感謝他們的大力支持及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李斯又是一個小人,他妒嫉和陷害才過於他的法家傑才韓非,反映了他的虛偽和狹隘。他倡議焚書坑儒,褻瀆和摧殘了中華文化,反映了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壓制不同政見的醜惡。他屈從和參与了趙高及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的陰謀政變,篡奪了政權,把一個經過歷代艱辛建立起來的秦朝毀於一旦。
第四,趙高是一個陰謀頗覆者。
本書上篇、中篇都讓他隱忍著,直到下篇才讓他出山,終於向火山爆發一樣,蘊集了幾十年的能量突然噴發出來,霎時間便讓一個秦國天塌地陷,遭受了滅頂之災。趙高的陰謀全部暴露了,果然身手不凡,迅即官至宰相,不但結果了秦始皇,還殺了秦二世,誅了李斯,宰了蒙恬、蒙毅、馮去疾、馮劫等文武重臣……屠了秦始皇的全部兒女,可以說他的陰謀其陰險狠毒的程度,已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登峰造極之最。
一是受到各國君主臣將的激烈抵抗,如攻打趙國時受到了名將李牧的抵抗而大敗,攻打楚國時,曾被項燕打得落花流水;二是受到了以信陵君為代表的,六國四君子的眢斗,比如信陵君的竊符救趙,比如以信陵君為盟軍統率的五國聯軍在函谷關大敗秦軍;再是遭到以燕太子丹、張良等為代表的刺殺君主的陰謀,如秦始皇被荊軻刺殺及沙丘遇刺等,多次置秦始皇於九死一生的危難,進一步突出了大一統的艱難。還有是遭到多年潛伏在秦始皇身邊長期隱忍終於顛覆了大秦帝國的趙高的破壞。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程是十分艱難的,同時受到了幾種勢力的阻撓。如果秦始皇只是一介武夫,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通過寫這幾部歷史小說的創作,越發感到要想寫出偉大的作品、傳世之作,那就首先要有較強的思想性,也就是說要能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自古以來,文如其人,就是說,什麼樣的人寫出什麼樣的文。所以要提高作品的思想性,首先要提高作家的思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