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卷 1938年8月~1942年6月 第二十九章 祖國萬歲

第二卷 1938年8月~1942年6月

第二十九章 祖國萬歲

可是,就在東部戰線的崩潰近在眼前之時,中國遠征軍的指揮官們——無論是美國人史迪威還是中國人羅卓英——依舊熱衷於策劃沒有任何前景的曼德勒會戰。
十九日凌晨四時三十分,一一三團悄然渡過賓河,於五時三十分準時發動了進攻。在沒有任何空軍助戰,只有英軍三門火炮的支援下,中國遠征軍官兵奮勇衝鋒,迅速攻佔當面日軍陣地。日軍拚死反撲,陣地三失三得,雙方反覆衝殺,戰況極其慘烈。孫立人的攻擊可謂驚險萬分:他指揮的部隊充其量只有千人左右,而日軍的兵力至少比他多出數倍。日軍自始至終都沒搞清楚中國軍隊來了多少人,他們按照以往的作戰經驗,自然而然地認為如果中國軍隊沒有數倍以上的兵力是不敢發動這樣的攻勢的。但是這一次例外,這是孫立人的部隊。日軍逐漸退了,槍炮聲漸遠,當中國遠征軍官兵攻佔日軍主要據點五〇一高地后,看見了包圍圈裡驚恐萬狀的英軍。中國官兵首先把被日軍俘虜的五百多名美國傳教士、新聞記者和英軍俘虜釋放出來,然後安撫了幾乎崩潰的七千名英軍官兵。中國官兵把繳獲的一百多輛汽車和一千多匹軍馬交還給他們,然後護送他們從左翼撤到賓河北岸。
惠通橋被炸斷之後,日軍的裝甲部隊和摩托化步兵被阻止在了怒江西岸。但是,向內地撤退的大批華僑、當地難民以及裝載著大批物資的車輛,連同那些尚未逃過怒江的中國軍隊的官兵,全被封堵在了江對岸,成為日軍搶掠追殺的對象。
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證明,挽救中國要靠中國人自己。把自己國家的命運寄托在他國身上,不但人格和尊嚴無法得到保證,而且所有的挽救努力都將是一場夢幻,哪怕無數的中國人付出了鮮血和生命代價。
此時,無論是在惠通橋上,還是橋兩岸的蜿蜒公路上,仍舊擠滿了各種車輛。日軍從怒江西岸向東岸炮擊,逃亡的華僑、本地的難民以及中國軍隊的殘兵,紛紛棄車躲進公路兩側的密林中。
委座:不必說英軍反攻,如英軍能守住其選擇之地點,余已感心滿意足矣。
沙場竟損命,壯志也無違。
三、第一一三團于明五時三十分即向油田區之敵攻擊,重點指向敵之左翼。
三、第十八師團應在進入央米叮咚側地區後向曼德勒方面突進,切斷敵主力的退路,並捕殲之。
史:吾人必須據守曼德勒及答吉,而以棠吉及萊卡兩的保衛曼德勒之外圍陣地。
中國遠征軍撤離同古后,緬甸南部局勢更趨危急。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聲稱,仰光的煉油設備已轉至仁安羌,英軍準備拚死保衛仁安羌油田,要求中國遠征軍配合作戰。——在日軍的攻擊面前聞風喪膽的英國人,有作戰能力卻連緬甸首都仰光都沒守一下,誰還相信他們會拚死保衛緬甸西部的一個油田?此前,為增援同古,中國遠征軍主力已將戰車和重炮沿鐵路南運,如果答應英國人的請求就得把裝備往回調。儘管如此,中國方面還是答應了,一是因為史迪威的命令;二是中國人認為,既然處於同一戰場,「友軍」要決死一戰,不配合於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一九四二年十月六日,國民政府頒布命令,追晉戴安瀾為陸軍中將。
就在遠征軍指揮部為英國人是否可靠而爭吵時,一直在中路彬文那的正面阻擊日軍的第九十六師,在第二〇〇師和新編第二十二師的配合下與日軍死纏硬磨。當面日軍為了攻佔第九十六師的陣地,用盡各種辦法,包括和緬甸德欽黨人混編成便衣隊,潛入第九十六師的兩翼,造成中國官兵的很大傷亡。可是,當戴安瀾和廖耀湘的部隊都進入了陣地,「軍炮兵團及戰車防禦炮營、糧彈交付所、野戰醫院等都推進就緒,各部官兵均抱有必勝信念,摩拳擦掌準備將敵人主力吸引于彬文那正面,予以沉重打擊后,即向敵人東西兩面出擊,一舉殲滅敵軍」時,第九十六師接到了第二〇〇師和新編第二十二師要走的消息:
五點四十五分動身。約十點之前,一路輕鬆而令人愉快。然後是一座該死的山峰。四個半小時不斷地向上爬,不是昨天爬的那種小山丘。十二點四十五分越過山頂。到達查穆。受到身裹鮮艷紅毯子、手中拿著米酒的頭人的歡迎。飲了茶,吃了餅乾。最後一個村子的頭人送給我一頭羊,我贈給他雪茄作為報答。
(第二卷 結束)
臘戍即將遭到攻擊。
中國遠征軍第六軍自入緬以來,擔任著正面極其寬大的東部防禦。在第五軍于同古作戰時,為掩護戰場側翼的安全,第六軍將暫編第五十五師一團推進到同古以東的毛奇和壘固地區。但是,隨著同古陷落,由該地經毛奇、壘固、東枝、雷列姆直至滇緬公路上最主要的結點臘戍的通道,等於向日軍打開了。
一、軍決定以主力捕捉曼德勒以北密支那到塔曼提一帶之敵。
歷史應該記住中國軍隊第七十一軍第三十六師官兵以及美國志願航空隊隊員們的英勇無畏。如果不是他們的勇敢作戰,日軍攻佔惠通橋后,其機械化部隊便可突過怒江天塹直取昆明。有確鑿史料顯示,日軍逼近怒江時,蔣介石曾召開緊急會議,認為怒江一旦不保,四川西昌再失,重慶將無任何退路,屆時只能把抗戰中國的臨時首都遷往甘肅蘭州。——果真如此的話,中國的抗戰歷史將如何書寫?
但是,位於臘戍的中國遠征軍入緬參謀團已開始撤離——這些軍政大員以每天二百多公里的驚人速度,連續不斷地跑了五天,一直跑到距臘戍一千多公里的雲南保山才停住腳——奔逃之中的他們根本顧不上其他事情了,由此導致遠征軍所有部隊都沒能及時收到蔣介石的這條至關重要的指令。
自此,第五軍進入了更加險惡的原始森林:
第二十九師師部和直屬隊的駐地在雲南大理,所轄八十五、八十六和八十七團分散駐防在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沿線。該師四月二十五日才接到增援的命令,要求他們須在二十八日前抵達臘戍。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命令:該師各團駐地距臘戍少則七八百公里,多則上千公里,以當時的電信、交通等條件,僅傳達命令、準備行軍和徵集汽車,都不是一兩天內可以完成的;更不要說這道命令並沒有提供給該師任何路況信息和敵情通報,只是要求他們迅速抵達臘戍。
五月五日,日軍先頭部隊抵達怒江。
蔣介石致信羅斯福:「我一生戎馬,從來沒見過像緬甸戰場上如此悲慘、全無準備、混亂和崩潰的情況。」
四月九日,日軍增加兵力后,向克馬俾陣地猛攻,中國守軍抵抗阻擊。戰鬥到十一日,陣地被日軍摧毀,中國官兵退守到土沖河以北。十二日,為了加強壘固防禦,暫編第五十五師把三團增援給了二團。但是,部隊尚未完成布防,日軍就衝到了土沖河邊,分成左右兩路向中國守軍陣地實施圍攻。暫編第五十五師一團拚死防守,與日軍展開拉鋸戰,日軍增援了一個聯隊后,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再次後撤。日軍以坦克和汽車組成快速隊向壘固推進,並與正在構築工事的二團和三團發生激戰。日軍在正面強攻的同時,抽出一個聯隊由左翼超越中國守軍陣地,直接攻擊了距壘固僅十公里的恩奎當。暫編第五十五師開始腹背受敵,與第六軍指揮部也失去了聯繫。二十日,軍長甘麗初鑒於局勢難以挽回,命令破壞壘固至和榜的公路,然後率軍司令部和軍直屬部隊撤往和榜。壘固陷落。
二十四日,史迪威飛往印度首都新德里。
臘戍。林團長:極機密訓令。頃下達史迪威參謀長、羅長官之訓令如下:一、國軍今後在緬甸之作戰指導,應以不離開緬境,而不與敵主力決戰為原則;依此原則,以機動作戰,極力阻止並遲滯敵之發展;尤以對棠吉、雷列姆北進之敵,須極力拒止其繼續前進。二、新二十八師主力可速運臘戍與雷列姆方面。當先以保守臘戍為主,並儘可能求該方面之敵而殲滅之。三、第五軍在平滿納方面,應以逐次遲滯敵之前進為目的,施行持久抵抗,但亦不可過久膠著於一的戰鬥,致招過甚之損失。四、為應將來狀況之演進,第六軍應準備以景東車(里)佛(海)方面,第五及第六十六兩軍主力,以密支那與八莫方面,為後方補給聯絡線。右四項除分令外,仰即知照為要。蔣中正手啟。
炸藥是遠征軍的工兵早已埋好的。
入緬部隊一到臘戍,許多部隊長及軍需人員就以大量外幣(當時入緬軍都是發的緬幣盧比)購買布匹、化妝品、高級食品(如餅乾、咖啡、牛奶、白蘭地酒等),一車一車地裝運到昆明出售,獲利十倍到二十倍……抗戰到了第三年,物價就開始急劇上漲。到一九四二年,許多東西漲了幾百倍,大家都叫苦,軍隊中絕大部分官兵的生活尤為艱苦。但蔣介石那時卻拿出大批的外匯發給入緬部隊。部隊原來就有許多空缺,入緬時各級部隊長就已冒領了許多錢。及到戰爭失敗,許多下級幹部和士兵都病死、餓死或被敵人打死以及逃散,正當入緬軍喪師辱國,舉國震動,士兵的親屬得到噩耗,悲痛萬分之時,許多部隊長和軍需人員卻是充滿了愉快和歡笑,因為他們可以大撈一把,領來的大批外匯再也無鬚髮給那些死人了。死的逃的越多,對他們就越有利,無數士兵的鮮血和人民的血汗填滿了他們的私囊。
在第五軍第二〇〇師方向,戴安瀾師長命令騎兵團打頭陣,一個營的榴彈炮和部分裝甲車隨主力向東枝進發。此時的東枝已經混亂不堪,當地的部分緬甸人在日軍的煽動下到處縱火,劫掠華僑,破壞交通和通信設施。二十三日,騎兵團趕至距東枝尚有六公里處,獲悉東枝已經被日軍佔領。第二〇〇師迅速制訂了收復東枝的作戰方案:六〇〇團在火力支援下正面攻擊;五九八團在左、五九九團在右實施兩翼包抄。二十四日拂曉攻擊開始,激戰到中午,第二〇〇師先後攻克了東枝的西、南、北三面高地,一個營的中國官兵甚至衝進東枝街市與日軍展開了巷戰。
六日,杜聿明在由車岡向北撤退途中,突然接到羅卓英于凌晨一時和早晨七時連續發來的兩封急電,電報的中心意思是:日軍五日佔領八莫,已從畹町突入國境,第五軍從密支那撤回國內不可能了,應改變計劃全軍向印度境內轉移。杜聿明當即給羅卓英回電並同時向蔣介石報告,表達了不同意撤往印度的立場:「我軍戰敗入印,將為印人所不齒,擬仍向密支那轉移,與由畹町犯密之敵決一死戰,勝可保存緬北一隅,敗則退守騰衝。」——此時,日軍正從八莫向密支那急促推進,如果第五軍行動迅速,趕在日軍攻佔密支那之前佔領陣地,杜聿明軍長的決定可謂上策。七日,羅卓英複電同意杜聿明的意見,認為如果能夠衝過密支那回國,不但能夠脫險,還能解龍陵和保山之危。蔣介石更是一日之內連發急電,命令第五軍迅速從密支那方向撤退回國:
二十七日,南倫和西保相繼失守。
與第九十六師師長余韶一樣氣悶的,還有解救了英軍的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按照孫師長的計劃,待一一二團和一一四團抵達后,他要率領全師向當面日軍發動攻擊,努力把戰場西面的戰局穩定住。但是,他接到了英軍送來的命令,大意是:中國第五軍部隊已從彬文那撤退,這嚴重影響了英軍右翼的安全。鑒於中國軍隊給英軍造成的困難,新編第三十八師要繼續掩護英軍轉移。更令孫立人憤怒的是,由於英軍的不戰而逃,經過血戰一場攻佔的仁安羌竟被日軍再次佔領,且現在他還要根據遠征軍司令長官部的命令,作為英軍的後衛掩護他們繼續向西北方向撤逃。
英國人跑了。
怒江,一條嵌入中國西南部橫斷山脈幽深峽谷中的巨大激流,它把中緬邊境至雲南省府昆明之間的交通切割成兩半。激流上有一座名叫惠通橋的鋼索橋,可謂天塹上的唯一通道。
日軍第十八師團是戰鬥力極強的甲種師團。作為侵華日軍的主力部隊,登陸杭州灣參加淞滬會戰,登陸大亞灣佔領廣州,登陸欽州灣直撲南寧,登陸閩江口攻佔福州。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第十八師團從馬來半島登陸,佔領新加坡,迫使英軍全部投降。第十八師團插入戰場的方向,是中國遠征軍第六軍防禦的寬大正面,因為兵力配置被極大地稀釋,這裏成為遠征軍防禦最薄弱的方向,無法設想中國第六軍如何才能同時抵抗日軍兩個師團的聯合攻擊,而這個方向恰是距離中國邊境和滇緬公路重要中轉站臘戍最近的地方。如果這個方向崩潰了,不僅中國遠征軍滿盤皆輸,滇緬公路和中國雲南也將處於日軍的刀鋒之下。
四月二日,蔣介石偕宋美齡飛赴緬甸眉謬,在那裡主持召開中國遠征軍第五、第六軍高級將領會議,要求集中主力在彬文那一線與日軍決戰,羅卓英未正式就任前,作戰指揮依舊由杜聿明負責。六日,蔣介石與史迪威、亞歷山大舉行會談,他特別要求英軍必須固守卑謬以北的阿蘭謬,以保證彬文那一線中國遠征軍左翼的安全。
無論怎樣表白要和中國人並肩作戰,自私懦弱的英國人撤離緬甸退守印度已成定式。早在英國人請求中國遠征軍解救被圍的英緬軍第一師時,印緬戰區總司令韋維爾就給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寫信,要求他「與中國軍隊保持密切接觸」,以保證英軍撤往印度的道路暢通。亞歷山大隨即撤銷了英軍配合中國遠征軍進行曼德勒會戰的計劃。然後,他試圖說服史迪威和羅卓英,將中國遠征軍調往英軍所在的喬克巴黨方向。對於英國人驅使中國遠征軍掩護其撤逃的部署,連日本人都看得十分清楚:「亞歷山大上將將他的部隊關在伊洛瓦底江的彎曲地帶,根本未考慮使之背水布陣,只是按曼德勒地區事實上已經形成交通上的隘路和必須防衛欽敦江河谷及瑞波的兩條道路而考慮。他在訓令中明確了緬甸軍團在伊洛瓦底江南岸,不使之直接參加曼德勒地區的防衛。」
戰場的東西兩翼同時發生了危機。
一、決定以一個兵團切斷臘戍方面敵之退路,同時以主力部隊沿央米丁——曼德勒公路及伊洛瓦底江地區向曼德勒方面突進,包圍敵主力之兩翼,壓向伊洛瓦底江殲滅之。
臘戍,已經暴露在日軍面前。
十六日,英軍先頭部隊終於抵達印度阿薩姆邦的達武鎮。
日軍于戰場東部的兇猛突入,令遠征軍部隊的調動陷入混亂。中國陸軍第六十六軍是剛組建不久的部隊,轄由別動隊改編的劉伯龍的新編第二十八師、由第十九補充兵訓練處改編的馬維驥的新編第二十九師和由稅警團改編的孫立人的新編第三十八師。遠征軍準備彬文那會戰期間,新編第二十八、新編第三十八師奉命入緬車運曼德勒。孫立人的新編第三十八師去仁安羌方向解救英軍后,歸屬杜聿明直接指揮,劉伯龍的新編第二十八師接替擔任曼德勒城防。二十四日那天,羅卓英命令新編第二十八師留下一個團,其餘部隊全部調回臘戍。軍長張軫當時就火了:新編第三十八師不歸他指揮,新編第二十九師還在雲南境內,再把新編第二十八師主力調走,留下他和軍部幕僚以及一個團的部隊,如何防守曼德勒?他請示了參謀團的軍令部次長林蔚,林蔚卻要他跟隨部隊回到臘戍指揮防禦。張軍長九_九_藏_書立即回到了臘戍,羅卓英知道后大發雷霆指責張軫擅離職守。
在此之前,英國人從來沒對中國人信守過什麼。
八日上午,第三十六師集中了所有的迫擊炮和重機槍,掩護部隊向殘餘日軍發動衝鋒。怒江邊的喊殺聲和白刃格鬥聲混雜在一起,被打死的日軍屍橫江灘,被逼進江水的捲入激流,僅有數十名日軍乘橡皮艇逃回西岸。
宋希濂當即到滇緬公路運輸總局洽商徵集汽車,他要求把所有的商運和軍運車輛全部停止,徵集所有能徵集到的汽車運送他的部隊。運輸總局經過計算,答應於五日至七日間提供五百五十輛卡車交付給第十一集團軍。宋希濂計算了一下,這些車輛可以讓他三天內運走兩個師的兵力。於是,他連夜給駐紮在祥雲的第三十六師師長李志鵬打電話,要求他的部隊整裝待運,且命令李師長本人帶少數人馬立刻出發,去追正在趕往怒江的該師一〇六團。接著,蔣介石再來電話,命令第十一集團軍把昆明防務交給第九集團軍第五十四軍軍長黃維,第十一集團軍馬上開赴怒江。宋希濂動身前往保山。
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還證明,中國人要真切的明白這一點,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從中國苦難的過去,一直延續到今日,尚不能說國人已經完全警醒。
明知不可為,又不敢不為。師長馬維驥倉促地制訂了入緬計劃。他認為,二十八日那天,哪怕只有一個連抵達,也算執行了命令;至於抵達后如何作戰,眼下無論如何都預測不了。因此,他給各團下達的命令里只說限期抵達,沒有任何作戰預案。
但是,中國軍隊入緬作戰的結局卻是失敗的。
第九十六師師長余韶打電話給杜聿明,報告部隊已經三面受敵。杜聿明同意第九十六師立即撤退,但須將軍部存在彬文那的炮彈同時撤回。第九十六師撤退時,日軍的步兵和騎兵緊追不捨,官兵們必須不斷地停下來阻擊,因此一路下來傷亡很大。
日軍第十五軍命令從東路向北進攻的第五十六師團,須於四月十日前推進到壘固,然後從壘固出發沿萊卡至臘戍的大道突進。據此,第五十六師團的作戰計劃是:「首先捕捉前出到壘固以南的暫編第五十五師,然後超越此地北進。接著儘力從東方包圍和榜、東枝的敵人,要將敵擊退到其退路以外,再進行攻擊,繼而向臘戍疾進。」
委座:然若英軍仍舊後退,則吾人將作何行動?
本司令奉命衛戍期間,保此土,安斯民,職責所在,茲特與全城民眾公約四事:一、放火者殺無赦,二、殺人越貨者殺無赦,三、充當敵人間諜偵探者殺無赦,四、造謠惑眾擾亂治安者殺無赦。其餘僧侶等生命財產均在本司令保護之列。
從史迪威逃跑的形式與路線上看,這位美國將軍對如何逃離戰場具有精明的謀划。他不帶任何戰鬥人員,不走任何與軍隊或難民相同的道路。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相信我們衝到人潮的前端了。杜聿明的人員和他們兩噸半的卡車還落在後面,謝天謝地」。「我們脫離了難民們走的大路,我們趕在中國人群的前面。如果我們繼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脫險」。——脫離大部隊和難民是避免拖累的好辦法:可以縮小目標,避開日軍的追擊,還可以節省糧食。
史迪威和羅卓英為什麼要在根本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堅持曼德勒會戰?有史料分析說,組織曼德勒會戰的出發點就有掩護英軍安全的嫌疑。可此時亞歷山大已經下令英軍向印度撤退,英國人準備搶在日軍追上來之前渡過伊洛瓦底江。那麼,即使是為了英國人,此刻曼德勒會戰計劃也應該改變了,可史迪威和羅卓英還是堅持置東枝于不顧,命令第五軍北返曼德勒,似乎是專門為掩護英國人的安全而在部署作戰。——如果真是如此,中國遠征軍入緬,其任務豈不僅僅是接應英國人逃出日軍的追殺而已?
東枝,也稱棠吉,是整個戰線的重點樞紐,也是中國遠征軍第五軍和第六軍的接合部。日軍一旦攻佔東枝,向西可以攻擊第五軍的側背,向北可以擊潰第六軍直取臘戍。顯然,中國遠征軍必須立即集中兵力確保東枝。為了應付危局,遠征軍司令長官部決定分兵兩路在東面阻擊日軍:一路由第六軍參謀長林森木指揮和榜附近的部隊,對日軍實施阻擊,而軍長甘麗初率領部隊在雷列姆附近構築防禦工事;另一路由第第二〇〇師師長戴安瀾率部由密鐵拉東進,增援並固守東枝。
顯然,遠征軍第五軍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一面固守東枝,一面向雷列姆全力攻擊,威脅向臘戍推進的日軍的後路,以確保戰略要點臘戍的安全因為保衛臘戍就是保衛滇緬公路和中國雲南邊境,這是中國軍隊入緬作戰的根本目的所在。關於這一原則,蔣介石在二十四日的來電中闡述得很清楚: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五月二十三日,第二〇〇師官兵終於突過日軍在南坎與八莫之間的空隙,開始朝著雲南騰衝方向前行。二十六日,官兵們抵達了中緬邊境的茅邦村。戴安瀾師長最後一次醒來,要求給他換上乾淨一點的軍裝,嘴裏喃喃地說著:祖國萬歲!——在抗日戰場上身經百戰、屢建戰功的戴安瀾,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時年未滿三十八歲。
日本人清楚:突破了怒江天塹,便可直接攻佔保山,然後沖向昆明,把中國抗戰的大後方變成前線。
但是,勳章無法補償數百名中國青年官兵的生命。
八日,注視著戰局的蔣介石開始心神不定。從日軍進攻的西路、中路和東路看,三個方向兵力使用平均,每個方向都對應著一個師團,難以判斷其主攻方向到底在哪裡。相對於中國遠征軍而言,英軍所在的西路不能抱任何指望,但其負責駐守的仁安羌卻是戰略要點。同時,防守東路的第六軍所在位置也屬要害,因為那裡距離滇緬公路上的要點臘戍最近。至於中路,蔣介石還不知日軍到底要投入多大兵力。總而言之,中國遠征軍兵力太少,想在任何一路集咿優勢兵力,都會牽扯到部隊的橫向調動,而彬文那會戰取決於中路是否是日軍的主攻方向。
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出身於湖南的耕讀之家,十九歲在陸軍第三師第六旅教導總隊學員隊結業后,考入黃埔軍校,一九三〇年被送到法國陸軍大學留學。六年後,廖耀湘回國,在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任職,親身經歷了南京的淪陷,藏身亂屍之中才得以逃脫。一九三八年三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第二〇〇師為基礎,擴編機械化軍,新編成第二十二師,邱清泉出任師長,廖耀湘出任副師長。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廣西崑崙關戰役,新編第二十二師與日軍頑強作戰,特別是師長邱清泉負傷后,廖耀湘代理師長指揮全師主攻崑崙關,破關之時正是一九四〇年的上元之夜。因崑崙關之戰功,廖耀湘升任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時年三十六歲。
十六日午夜,日軍第三十三師團從潰退的英軍右側超越,搶先抵達了仁安羌以東五公里處。此時,英印軍第十七師等部隊逃到了皎勃東,但英緬軍第一師和裝甲第七旅尚未從馬圭撤往仁安羌。日軍第二一四聯隊隨即向仁安羌東北急速推進,佔領了公路交叉點附近的屯岡陣地,然後以一個大隊突進到賓河以北,徹底截斷了英軍北撤的後路。連同佔領了馬圭的第二一三聯隊和山炮兵第三十三聯隊以及工兵第三十三聯隊一起,日軍第三十三師團把英軍包圍了。被賓河隔成兩半的英軍曾試圖突圍,但被日軍阻擋。日軍第二一五聯隊也正向仁安羌趕來。
四、第五軍以密支那,第六十六軍以八莫、畹町,第六軍以車裡、佛海,為後方基地。
他與史迪威的關係也由此逐漸惡化,以至後來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史迪威「終於睡了一個好覺」。
中國遠征軍主力開始了大逃亡。
孫立人指揮的一一三團共有官兵一千一百二十一人,在此次解救英軍的作戰中陣亡二百零四人,負傷三百一十八人。
二、第五軍主力應先向密鐵拉(梅克提拉)、飄背間逐漸集結,並留一部于彬文那附近地區,行持久抵抗,掩護軍主力之作戰。
四月三日,日軍第十五軍制訂了曼德勒會戰計劃——該計劃中所說的「敵軍」基本不指英軍。日本人認為,緬甸境內的英國人連敵人都算不上,僅僅是一群潰逃的難民而已。日軍準備擊敗中國遠征軍后,直接沖入中國雲南境內: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日,是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轉折點:這一天英軍丟棄整個西部戰線向印度撤逃,而日軍第十八師團主力從戰場東部的泰緬邊界方向斜插而入,攻擊矛頭直指臘戍。
此時這條公路上擁擠而混亂:
予已決定派羅卓英秉承將軍命令指揮在緬甸作戰之第五第六兩軍以及其他部隊,羅卓英較杜軍長年事為高且多經驗,將軍如有命令,可隨時告知羅將軍,由彼轉令杜軍長以及其他軍事長官執行之。此項辦法有兩種優點:第一、將軍可不必與各軍軍長直接接觸,俾得保持與彼等間之好感。第二、羅將軍一方面可聽從將軍之命令,一方面可切實督責此項命令之執行。杜軍長為人,少年氣盛,辦事能力固強,惟亦有過分固執之處。今羅將軍與將軍單獨接觸,隨時徹底了解將軍之意旨,然後轉令各軍,自較由將軍個別與各軍接觸,可減少發生誤會之機會……林蔚文在余左右時,指揮軍事效率頗強,惟不在余側時,彼恆不能當機立斷。羅將軍則為一飽經訓練之軍人,彼能為林將軍所不能為者。倘將軍能同意此項辦法,余當令羅將軍于最近數日中搭第一班飛機赴緬北準備……
在中國軍隊中,孫立人師長是少有的所受教育程度很高、東西文化兼備的強硬派將領。他曾就讀於清華大學和美國普渡大學,學的都是土木工程;后又入美國著名的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軍事,一九二七年從西點軍校畢業。回國后,從國民革命軍的一名下士干起,開始了其漫長的軍旅生涯。他之所以被財政部部長宋子文選中到稅警總團任職,與他所受西方教育的背景有很大關係。在稅警總團任團長期間,他創造了一套與其他中國軍隊完全不同的訓練教程,被稱為「孫氏操典」,此教程令他的官兵無論文化水準還是軍事素質,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都高出一籌。淞滬會戰中,他率部作戰時險些陣亡,全身負傷達十三處之多。武漢會戰中,他榮立戰功兩次,在中國軍隊中戰績佼佼。當他的部隊被改編為新編第三十八師后,他當之無愧地出任了師長,時年四十一歲。
第二〇〇師避開交通幹道,在密林中走小路,尋找日軍的縫隙向北穿行,不但沿途會合了第五軍游擊司令黃翔率領的軍補充第一、第二團,還收容了第六軍的兩個營以及第六十六軍新編第二十八師一部。
史:余與亞歷山大將軍最近一次會談中,彼聲言英軍將據守若干地區。然余對英方諾言亦已失去信心,亞歷山大將軍仍須注意英軍不再撤退之問題,彼必須停止此種後退行動,否則有失體面。
只是,現實並不全像史迪威描述的這般愉快,畢竟年近六旬,他身體消瘦,雙手不停地顫抖,因為染上了黃疸病,皮膚呈黃色,眼窩深陷。他盯著每一個人的行囊不許超重,檢查每一個人的食量不許多吃,為了趕在雨季之前走出緬甸的山嶽叢林,還要以自己的手錶為準掐算每個人每分鐘必須走出多少步。他不停地咒罵、咆哮、斥責,當他向手下人走過來時,「看上去好像上帝在發怒,像個惡魔似的嘴裏罵個不停」。唯一值得稱讚的是,史迪威把跟隨他的一百一十四個人全部帶出了緬甸,無一死亡。五月二十日,史迪威一行安全抵達印度的英帕爾。
三、右側支隊,位置於馬吉襠附近及沙漠河以南之東西各道路搜索敵情。
九日,情報傳來:中國軍隊俘虜了一名日軍,從其口供中獲悉,中路日軍是第五十五師團全部,且加強了山炮、野炮、榴彈炮和其它重炮的支援,其中的一部分日軍已開始向側翼的戰地滲透。接著,更重要的情報傳來:日軍第十八師團也上來了。這一情報的獲得,得益於遠征軍第五軍一位名叫馬玉山的諜報人員。馬玉山化裝成緬甸人,混進日軍第五十五師團司令部挑水打雜。一天,他在日軍司令部里的辦公桌上發現了一幅標有部隊番號和所在位置的地圖,他尋找時機把地圖藏在身上連夜潛回了彬文那。
當時的滇緬路,路面狹窄,除惠通橋(保山怒江)一帶是柏油路外,其餘都是碎石路。沿途所遇到的撤退車輛,絡繹不絕,爭相搶道,無法快速行車。到達保山時,天已黑盡,仍需繼續前進,連夜開車。沿途除稍停打尖外,車不停輪。可是交通堵塞情況越來越嚴重,拋錨的車子又特別多,其中還有漢奸搗鬼。通過怒江上的惠通橋(鐵索橋)時,只能一輛一輛地過,因為車多,往往一等就是兩個小時。到達怒江對面山上的臘猛街時,已經是二十七日清晨。司機熬夜開車,疲憊不堪,加之陡坡彎急,路窄車擠,車速越來越慢,車隊已經七零八落,失去了統馭。下午才到遮放壩子。過遮放西面大山時,已是深夜。細雨蒙蒙,路滑難行,而撤退的車輛依然燈光相接,綿延不斷,並且兩三路縱隊爭先恐後地迎面而來,道路為之堵塞,誰也不能順利前進,不得已,只好以武力維持秩序,盡量不讓敗兵退車自相傾軋。
所謂彬文那會戰,斷難再按計劃實施。
失利原因在於缺乏空軍,我人盲目作戰者先後凡兩個月,而敵人則有適量之空軍,且處主動地位。至於士氣、訓練、配備、人數、交通、供應、組織均優於我方。即以人數而論,棠吉(東枝)戰役之後,第二〇〇師僅餘五千六百人。第五軍軍額應有四萬七千人,而實僅二萬人。此外我方陸地偵察效率欠佳。每到一地竟不知該處有無道路可通。我軍將領往往謂,照地圖看來並無道路。當余要求派人探索,則所派者恆為少數人員,難得圓滿結果。
從此,中日兩軍隔著怒江重兵對峙。
無論如何,必須首先攻克東枝。
四月三十日,日軍第十五軍接到東京大本營的電報:
二、五十五師團及第三十三師團進行的掃滅作戰,捕殲當地之敵。
日軍決心把第三十三、第五十六和第五十五師團可以投入的兵力全部向密支那方向集中,企圖將中國遠征軍主力一網打盡。
美國人史迪威不是英國人亞歷山大,他後來實現了他的承諾。
蔣介石對入緬作戰失敗原因的主要概述是:「緬甸戰事失敗之主因,是在作戰方針為人轉移,不能自主,此明知其為不可,而為情勢所趨,不得不對美國有所遷就,然犧牲價值亦頗大也。」
另外,應以一部急進八莫,切斷八莫及傑沙附近敵之退路。
入緬軍各種車輛器材及傷病員等紛紛向國內轉運,而原在滇緬路線上的臘戍、畹町、遮放、芒市、龍陵等地所存儲的物資亦爭先向後方搶運。除武裝部隊外,還有緬甸僑胞逃回祖國的,還有一些到緬甸經商運帶貨物回國的,或乘車,或步行,同一個目的,就是拚命向後方逃跑。於是滇緬路上,人車擁擠,途為之塞,車輛頭尾相接,進退兩難。沿途步行的人強制搭車,車輛每次前進,最多一二公里就被堵住,只好停下來等候再走;可是剛行車一小段又得停下來。這樣一段一段地磨,車子不是交通利器,反而變成堵塞道路的障礙物了……芒市前後有十多公里走不通,龍陵前後有二十多公里走不通,滿滿都是車子。九九藏書
杜聿明帶領的這部分官兵,在縱深達數百公里的野人山中歷盡艱辛,損失慘重。僅新編第二十二師,入緬時全師九千多人,戰鬥中傷亡二千多人,但在撤退中竟然傷亡四千多人,比戰鬥減員多了一倍以上,抵達印度時全師僅剩下三千餘人。第九十六師五月十八日抵達孟關后,從那裡進入野人山。他們同樣遭遇了糧葯兩缺和疫病流行的困苦,沿途失蹤八百多人。六月二十四日,該師抵達葡萄,但後衛部隊遭到日軍伏擊,副師長胡義賓在戰鬥中陣亡。在葡萄等待數天後,蔣介石命令他們向維西轉進回國,於是該師翻越了高黎貢山,經過維西於八月二十三日抵達劍川。第九十六師入緬時全師九千餘人,在彬文那阻擊日軍兩個師團的戰鬥中傷亡二千二百人,撤退中傷亡三千八百人,最後全師僅剩下三千餘人。
五、英軍戰車隊以全力沿公路進攻,協同我主力之進攻。
四、英軍炮兵隊(火炮三門)以一部火力協助第一一三團之左第一線,攻擊賓河左岸之敵,以主火力支援其右第一線主力之進攻。
第二天,蔣介石與史迪威進行了長談。史迪威讚揚了中國士兵和少數下級軍官,然後激烈地指責了大多數中國將領:「此次在緬觀察,余深覺中國士兵之良好,傷兵絕無怨言,然缺乏優秀將領。一般連長甚佳。營團長優劣不一。惟高級將領殊令人失望。師長及較高之將領或缺能力或少膽略。其中最惡劣者為五十五師陳(勉吾)師長,彼曾駐馬克溪之東。聞日軍一營前來進攻,陳未得上級訓令,即令部隊後退四十五英里,僅留一連掩護。遂致失去可守之地,而退至難守之處。另有甘(麗初)將軍者,雖駐洛開,甚至不知該地有傷兵醫院。高級軍官對此種重要之事竟亦不加問訊。」當蔣介石詢問史迪威緬甸作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時,他的回答卻相當簡陋:
但是,奉孫立人之命前往第五軍軍部聯繫汽車事宜的副師長齊學啟卻沒能回來。得知部隊要轉移后,他立即帶領在第五軍野戰醫院治療的本師傷病員追趕部隊。但是,他們已與部隊相隔數百里,道路也被日軍全部封鎖。五月十九日,齊副師長一行在欽敦江東岸附近遭到日軍騎兵的襲擊。齊學啟身負重傷被俘,被押解到仰光關押。在日軍的百般折磨利誘面前他寧死不屈,一直被關押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前夕,汪偽漢奸再次以偽軍長職務勸降,被齊學啟嚴詞拒絕,終被刺殺于獄中。一個月後,盟軍收復仰光,將其遺體隆重運回中國,厚葬于長沙嶽麓山。
此時,西面的英國人又開始大喊大叫了,聲稱他們所在的喬克巴黨發現了三千多日軍,請求中國遠征軍派部隊前來消滅。史迪威和羅卓英相信了英國人的話,當即命令第二〇〇師開往仁安羌以北的喬克巴黨。但杜聿明派出的搜索隊報告:仁安羌方向有孫立人的新編第三十八師,喬克巴黨附近沒有發現敵情。可史迪威和羅卓英還是認為英國人的情報準確。杜聿明認為,即便仁安羌方向有情況,東枝的安危也比英國人重要,如果這樣作戰出了問題他不負責任。羅卓英表情尷尬。史迪威突然冒出一句話:「中國軍隊吃飯不打仗嗎?」杜聿明怒火中燒:「我吃的是中國飯,而不是英國飯!」指揮部里頓時氣氛緊張。杜聿明堅持派騎兵再度前往喬克巴黨,結果得到的報告是:在喬克巴黨,只有大批英軍正在新編第三十八師的掩護下撤退,根本沒有見到英國人所說的三千多日軍。這下,杜聿明決定親自去眉謬,向中國入緬參謀團陳述,走到半路,消息傳來:史迪威和羅卓英改變命令,讓第二〇〇師去東枝方向了。
蔣介石和宋美齡一起赴曼德勒視察,一路見到「人|獸屍體,朽腐狼藉,充塞街市,或有已燒房屋中,亦積屍累累」。蔣介石命令迅速收屍消毒,不能讓這裏的遠征軍官兵陷於瘟疫;宋美齡更是就此事問詢了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否認英方拒絕中國紅十字醫護人員進入曼德勒。
六月三日,史迪威從印度新德里經昆明飛抵重慶。
第六十六軍軍長張軫奉命在畹町布防,可他已經沒有作戰部隊了,交給他指揮的是臨時拼湊起來的部隊:第六軍第九十三師的補充團和第五軍裝甲團的一個營。「一九四二年五月三日上午,日軍先頭部隊約一個中隊二百餘人,分乘裝甲汽車,進入我國境內畹町。」時任畹町警察局局長的李志正說,日軍「未受任何阻擋長驅侵入」。實際上,那二百多人只是日軍的先頭部隊,後面跟著的是日軍第一四八聯隊主力和坦克第十四聯隊。張軫軍長奉命指揮的第九十三師補充團全是剛剛入伍的新兵,沒有任何作戰經驗,見了日軍就跑;而第五軍裝甲團的那個營接到團長的命令讓他們立即撤退。結果,張軫軍長能做的事是:把第五軍裝甲團的五輛坦克毀掉,停在公路上充當阻擋物企圖把日軍堵住。
就在東枝收復有望的時刻,中國遠征軍指揮系統再次發生混亂:遠征軍司令長官部電令戴安瀾,二十五日必須攻克東枝,然後迅速返回曼德勒參加會戰;位於臘戍的入緬參謀團也發來電報,命令第二〇〇師攻克東枝后,向雷列姆的日軍實施攻擊,截斷日軍的退路,解救臘戍的危機。
英國人已經近乎無賴了。
杜聿明看過地圖后得知,增援的日軍是第十八師團的第六十五、第一四二兩個聯隊以及山炮和重炮各一個營。
芒市淪陷的當天,日軍二十七架戰機飛臨保山上空,對這座山城實施了猛烈轟炸——「被炸傷、炸死的人,東歪西倒,哀號呻|吟。尤其是正陽南路吳家牌坊附近,屍體堆積如山;南門街上水河的小河中,儘是血水,慘不忍睹。」更令保山百姓驚恐的是,天上日軍的飛機在轟炸,地上龍雲的部隊在搶劫。當時負責保山防禦的是滇軍第六旅,旅長龍奎垣聲稱日本兵快到了,命令手下先在街市上縱火,然後縱容弟兄們劫掠——「首先是銀行,其他商號富戶無一倖免,小戶人家也不放過。放火和搶劫后,就撤出了保山,逃到永平、下關一帶。事後被保山人民告發,中央軍也提出了意見,龍雲不得已才撤去了龍奎垣的旅長職務。」
史迪威依舊在為杜聿明的不聽指揮而怒火中燒。杜聿明曾經明確地告訴緬甸英國總督:「這位美國將軍以為他在指揮,事實上,沒有這回事。我們中國人認為,讓美國人參戰唯一的方法,是在書面上讓他們有幾個指揮官。他們沒什麼事要做,負責做的是我們。」史迪威的怒氣得到了蔣介石的回應。蔣介石讓羅卓英取代林蔚出任參謀團團長,同時取代尚未到任的衛立煌出任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
新編第三十八師孤軍擺脫了日軍的圍捕,抵達印度英帕爾時全師尚有七千多人,是遠征軍中唯一經過艱苦跋涉尚保持完整建制的部隊。
二十八日這天,鑒於臘戍危急,蔣介石緊急指示:寧可放棄曼德勒也要保住臘戍。
……現我右翼英軍、左翼第六軍戰況緊急,我第二〇〇師、新編第二十二師須先援馬格威,轉赴棠吉救援。第九十六師應爭取時間阻敵,不必作堅決的決戰……
西翼,英軍緊急呼救,說他們在仁安羌以北被優勢兵力的日軍包圍了,請求中國遠征軍解救。
蔣介石之所以急電杜聿明,是因為獲悉史迪威和羅卓英讓第五軍撤往印度,他向杜聿明特彆強調中國軍隊如果撤退必須退回中國境內。
命令的內容確實有些荒誕:西面的英國人早已撤往印度,何談與英軍一起在「正面遲滯敵人」?東面的第六軍已渡過薩爾溫江撤離了戰場,臘戍方向目前只有第六十六軍新編第二十八師和軍直屬部隊在勉強支撐,新編第二十九師還在從國內增援臘戍的路上,第五軍之第二〇〇師遵照命令還在雷列姆方向,那麼到底應該指望哪支部隊「向臘戍方面之敵攻擊」並固守臘戍呢?下達如此命令只能有一種解釋:無論史迪威還是羅卓英,根本不知道戰場上正在發生著什麼。
臘戍陷落的消息傳來后,向印度逃跑的英軍大驚失色,在英軍的後衛英印軍第十七師和澳大利亞第六十三旅通過阿瓦鐵路橋后,英軍立即炸毀了伊洛瓦底江上這座最大的橋樑。關鍵是,「英國人早在二月就做好了炸橋的準備」,那時日軍剛剛從泰國越境攻入緬甸。——「一聲巨響,這座橋在四月三十日二十三時五十分被炸掉,橋的中段完完整整地落入河中——既是一幅可悲的情景,也是一個信號,我們丟掉了緬甸。」
本軍以精銳兵團切斷臘戍方面敵人的退路,以主力沿同古——曼德勒公路和伊洛瓦底江地區向曼德勒方面前進,包圍敵軍主力的兩翼,在曼德勒以西,伊洛瓦底江地區壓倒並殲滅該敵;然後,在臘戍、八莫、傑沙一線以西捕捉、殲滅殘敵。同時,不失時機地以精銳之一部向怒江一線追擊。
史迪威的行蹤突然有了消息,但不是他直接向蔣介石報告的,而是託人轉交給蔣夫人一張便條,便條上說他已啟程前往印度了。
蔣介石寬慰史迪威道:
中國軍隊第七十一軍的先頭部隊第三十六師一〇六團的兩個連幾乎和日軍同時抵達東岸,雙方即刻發生激戰。隨著一〇六團主力陸續抵達,日軍遭到大量殺傷。傍晚時分,一〇六團先頭部隊佔領了怒江東岸公路兩側的高峰,初步控制了局面,但仍有五百多日軍在西岸重炮的支援下頑強抵抗。第二天,第三十六師的一〇七、一〇八兩個團陸續抵達投入戰鬥,中國官兵消滅了二百多日軍,但殘餘日軍依舊堅持不退。
臘戍陷落後,羅卓英電令杜聿明的第五軍迅速向北撤退,蔣介石也來電催促儘快把重武器和傷兵運到畹町。杜聿明立即部署部隊相互掩護撤退,然後率領軍部和直屬部隊由曼德勒向北轉移。此時,史迪威和羅卓英率領遠征軍司令長官部乘車移至英多,與遠征軍第五軍和第六十六軍主力完全分離。五月二日,撤退到伊洛瓦底江以西和以北地區的遠征軍第五軍的兩翼受到北進日軍的威脅。三日,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快速部隊在坦克的助戰下,與新編第二十二師發生戰鬥,該師主力沿伊洛瓦底江東岸逐次抵抗以遲滯日軍,第九十六師和新編第三十八師迅速後撤。但是,四日,日軍快速部隊突到了甘巴羅和車岡附近,遠征軍第五軍面臨被包圍的危險。
(二)新編第二十二師及新編第二十八師之一團,防守曼德勒以南之泥翟河右岸,予敵以打擊后,逐次向後撤退。新編第二十二師撤至曼德勒北約四十里之新喀(辛古),然後渡過伊洛瓦底江右(西)岸,負責拒止該方面北進之敵。新編第二十八師之一團,即向眉謬方向撤退,歸還該師建制,並掩護師之側背。
二十八日,新編第二十九師終於有一個營抵達了臘戍。但是,這個營還沒來得及部署,日軍就衝到了面前。被連續幾天的顛簸路途弄得昏頭昏腦的官兵們,既沒有工事可以利用,也沒有反坦克武器,拚死抵抗了一陣,很快就被日軍衝垮了。
為此,林蔚提出兩種意見:一是繼續貫徹彬文那會戰,努力擊破日軍的一路,破解遠征軍的危局;二是迅速跳出日軍的包圍,退到曼德勒東北地區,增加兵力后重新部署作戰。史迪威和羅卓英接受了第二種意見,隨即發出放棄彬文那會戰的命令:
密支那方向原本是中國遠征軍從曼德勒沿著密支那大道向北撤往滇西的回國路線,但從臘戍分兵一路的日軍攻佔八莫后,正向密支那急進,中國遠征軍主力不但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而且前方的回撤道路已經被徹底封堵。
三、第六軍及第六十六軍主力(欠新編第三十八師)與第二〇〇師,任向臘戍方面之敵之攻擊,並以一部固守臘戍。
但是,友軍畢竟不能見死不救。
二、師以擊潰當面敵人、救出英軍之目的,于明(十九日)拂曉五時三十分繼續攻擊。
蔣介石由此不再對盟國特別是英國抱有任何幻想。
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
從這一命令可以看出,史迪威和羅卓英將遠征軍第五、第六十六軍分散配置在長達三百多公里的彬文那至曼德勒的公路上,既不是攻的陣勢,也不是守的部署,於是遭到杜聿明的堅決反對。杜聿明認為,要麼在彬文那打下去,要麼全面退守東枝和眉謬,絕對不能將兵力分散而被日軍各個擊破。杜聿明在電話里與羅卓英爭吵激烈,最後羅卓英強硬命令杜聿明必須執行。杜聿明勉強向部隊下達命令后,親自趕到飄背面見羅卓英,再次強調:如果放棄彬文那會戰,就必須集中兵力保全臘戍的兩大門戶,即東枝和眉謬,而不應該再計劃曼德勒會戰。羅卓英不置可否。
四月一日至四日,日軍第五十五師團與新編第二十二師對峙在南洋車站與葉達西之間,雙方僅有小部隊的搜索戰鬥以及斷斷續續的炮戰。五日,日軍第五十五師團的三個聯隊在飛機、重炮和坦克的助戰下,向新編第二十二師六十四團的陣地猛撲過來,兩軍激戰整整一天,日軍攻擊受挫,六十四團的傷亡也很大。晚上,師長廖耀湘率領六十四團繞過葉達西六十六團的正面,退到斯瓦的北面佔領陣地。之後,廖師長又返回到處於前沿的六十六團陣地。
四月二十九日拂曉,日軍出動步兵一個聯隊,在十門火炮、十架戰機和三十余輛坦克的支援下,向臘戍實施強攻。此時的臘戍基本是座空城,中國遠征軍各軍主力都距臘戍甚遠,原來留守此地的第六十六軍新編第二十八師,除了一個團還在曼德勒之外,余部在臘戍外圍戰鬥中已經損失殆盡。
英軍計劃的逃跑路線是:沿著夢內瓦(今蒙育瓦)一耶烏一加里瓦一線,渡過欽敦江,前往印度的阿薩姆邦。但是,日軍第三十三師團先遣隊卻以每天五十公里的速度,沿著伊洛瓦底江西岸猛烈追擊。四月三十日,日軍佔領夢內瓦,堵住了英軍的退路。亞歷山大命令英緬軍第一師奪回夢內瓦,英印軍第十七師尋找近路前往耶烏。五月二日,士氣低落的英緬軍第一師在日軍的反擊下丟盔卸甲,不但被擊毀兩輛坦克,還丟失了六門火炮、一百五十八輛汽車和三挺重機槍,被俘的英軍官兵四百多人。四日,配備了十余輛坦克和七百多名官兵的英軍在夢內瓦以北二十五公里處再次被擊潰,日軍第三十三師團先遣部隊和第五十五師團部隊會合,兵分四路,向英軍展開了全面追殲。沿著彎彎曲曲的欽敦江向西北方向逃跑的英軍,被跟隨著他們的數十萬難民、狹窄山路上拋錨的汽車以及不斷飛臨頭頂的日軍戰機弄得行進緩慢,慌亂不堪,異常疲憊。十日,日軍追擊部隊突破英軍的後衛,突入加里瓦山九九藏書谷。英軍遺棄了兩千多輛汽車、一百一十輛戰車、四十余門火炮和一千二百多具屍體,山林小路上潰不成軍的逃亡隊伍竟然長達一百四十五公里。
特急。渝。委員長蔣。閱密。職辰三十由康地出發,原定五日到達大洛,中途大雨傾盆,山洪暴發,到處被阻,沿途皆無人煙,官兵絕糧八日,草根羅掘皆空,飢病交加,死亡甚重,經十五日始到達,購十日糧秣及將疾病落伍官兵收容后,即向指定地點前進,謹聞。職杜聿明叩。
孫立人的任務是曼德勒的城防,他沒想到要去管英國人的事。但是,當英軍放棄仁安羌以南的馬圭后,孫立人奉命派一一二、一一三團由副師長齊學啟率領開赴仁安羌以北的皎勃東布防,一方面冊應英軍,一方面也為保護曼德勒以西側翼的安全——這已經超出一個城防衛戍司令的職責了。然而,當一一三團抵達皎勃東時,英緬軍第一軍團軍團長史林來到一一三團團部,給了團長劉放吾一紙由他簽發的作戰命令:
與史迪威進行了這番無可奈何的談話后,蔣介石又得到了關於英國人的壞消息:曼德勒受到日軍狂轟濫炸,民眾死傷甚多,但英國人不許中國和美國的紅十字救援人員前往救援——作為緬甸的殖民的主人,英國人絕對不能讓緬甸人產生中國人和美國人比英國人好的念頭,他們釆取的辦法是不讓緬甸人與中國人和美國人發生接觸。
日軍連續突破中國遠征軍毫無章法的防線,以每天近百公里的速度強行推進六百多公里,直逼滇緬公路上堆放著數量驚人的進口戰略物資的核心中轉站以及保衛中緬邊境的重要前沿陣地臘戍。
委座:若在曼德勒工事完成以前,而敵人進攻,則如何措置?
此時,中國遠征軍第五軍第二〇〇師已從同古轉至彬文那以北;第九十六師正在彬文那構築工事;第六軍暫編第五十五師主力向黑河、東枝方向移動,其中的一個營在同古至彬文那以西的毛奇至壘固地區接替了英軍的陣地;第六十六軍的先頭部隊新編第三十八師已抵達曼德勒。而英軍在放棄卑謬和阿蘭謬后,繼續向北偏西撤逃。日軍已經越過卑謬和馬圭,朝著仁安羌方向迅速推進。
可能擋住日軍的,只有怒江這道天然屏障了。
參謀團林次長。新維至畹町間應一面破路,一面裝埋地雷,如無地雷,則埋手榴彈于路中,亦可阻止戰車前進;所有橋樑,應盡量破壞,馬崇六處長現在何處?應令其全力破路與構築工事為要。中正。
攻佔了芒市和龍陵的日軍兵分兩路,一路直逼怒江,一路向雲南騰衝進發。騰衝是中國西南通往東南亞和南亞的交通樞紐和商業重鎮,自秦漢以來兩千多年始終是縱貫川滇、西出緬印的南方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的最後一站。日軍逼近的消息傳來,加上從緬北和滇西方向退下來的潰兵和難民的湧入,騰衝城內人心惶惶。當地官員召集士紳們開會商討辦法,大部分士紳主張守土有責,但官員們卻很快逃亡了。新編第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帶領殘部到達這裏時,百姓們又看到了希望,誰知劉師長當即宣布:本部只有收容潰兵之責,沒有抵抗日軍的命令。之後,新編第二十八師也開走了。日軍很快衝進了騰衝,當地官府門戶洞開,百姓逃散一空,城內的公私財物悉歸日軍所有,包括騰衝商會倉庫里堆積的三千多馱大米和商店裡堆積的大量的鹽巴、棉紗、布匹以及各種雜貨。
在從緬甸一路逃亡印度的途中,共有一萬三千余名英國、印度、緬甸和廓爾喀士兵喪命。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信誓旦旦的表示,他一定要奪回屬於大英帝國一部分的緬甸。但是,自打從那個悲慘的加里瓦山谷逃出來后,這個靠不斷地騙取中國人掩護而僥倖逃生的英國人,此生再也沒回過緬甸。
二十八日,由西保出發的日軍沿著鐵路線折向曼德勒,由南倫向北突擊的日軍抵近了臘戍外圍。在抵抗日軍的戰鬥中,第六十六軍直屬部隊傷亡慘重,特務營連長任作舟、排長董朝翔,參謀科長張致廣以及搜索營營長崔照陸相繼陣亡。
中國遠征軍將士面對侵略者的不屈不橈當永載史冊。
……洪水洶湧,既不能徒涉,也無法架橋擺渡。我工兵扎制的無數木筏皆被洪水沖走。有的連人也沖沒。加以原始森林內潮濕特甚,螞蟥、蚊蟲以及千奇百怪的小爬蟲到處皆是。螞蟥叮咬,破傷風隨之而來,瘧疾、回歸熱及其他傳染病也大為流行。一個發高熱的人,一經昏迷不醒,加上螞蟥吸血,螞蟻侵蝕,大雨沖洗,數小時內就變成了白骨。官兵死亡累累,沿途屍骨遍野,慘絕人寰。我自己也曾在大洛患了回歸熱,昏迷兩天,不省人事。全體官兵曾因此暫停行軍,等我被救治清醒過來時,已延誤二日路程,我急令各部隊繼續北進,而沿途護理我的常連長卻因受傳染反而不治。
四、第九十六師之第二八六團,候新編第二十二師佔領陣地后,移至葉尼附近構築工事,冊應新編第二十二師作戰,隨戰況之進展歸建。同時為顧慮毛奇公路之開放,敵有進出東枝、威脅我側背之虞,乃令暫編第五十五師除調一團開雜澤外,主力應集結于黑河附近,冊應毛奇方面之戰鬥,並迅速破壞毛奇公路之橋樑,將敵堵塞于隘路內而擊滅之。
史迪威入緬指揮作戰前,蔣介石曾對他說「中國入緬軍只能勝,不能敗」。史迪威表示他現在仍還「記得此言」。蔣介石陰沉沉地回復史迪威道:「此次吾人已學得好教訓,值得所付之代價。」
杜聿明遵照命令將部隊西移之後,四月二十六日,第二〇〇師官兵血戰收復的東枝再次落入日軍之手。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師團長渡邊正夫下令停止所有軍需運輸,各部隊的給養就地解決,以便集中起各聯隊的四百多輛卡車,利用繳獲的七百多桶汽油,以十輛坦克和裝甲車為先導,兵分兩路對臘戍實施夾擊。渡邊正夫希望在四月二十九日天長節——日本天皇生日——攻佔臘戍。當天,日軍先頭部隊抵達曼卡特,與中國遠征軍第六十六軍新編第二十八師八十二團一營發生了戰鬥。該營把曼卡特弔橋破壞后,退守西保和南倫,新編第二十八師的八十四團奉命火速增援。下午,在飛機的猛烈轟炸下,日軍先頭部隊逼近西保和南倫,八十四團拚死抵抗,擊潰日軍裝甲車一輛,暫時守住了陣地。第六十六軍軍長張軫命令新編第二十八師主力死守,同時命令軍直屬部隊特務營、搜索營、工兵營和戰防炮營佔領臘戍外圍陣地。
蔣介石強調的原則是:一、無論英國人逃向哪裡,只要出了緬甸境就不管了,中國遠征軍的作戰範圍只在緬甸;二、臘戍的安全是壓倒一切的;三、中國遠征軍不要輕易地與日軍打陣地攻守式決戰,要機動靈活,以避免中國軍隊傷亡過大;四、一旦臘戍丟失后,應該把八莫、密支那一線確定為遠征軍的後方。
後來的諸多史料,大多把美國人史迪威撤往印度的經歷說成一個傳奇。但無論如何不能迴避這樣的事實:他遠遠地脫離了他的部隊,與少量的非戰鬥人員單獨跑了。作為身負重託的十萬大軍的戰場指揮官,無論用什麼樣的理由辯解,他也無法證明他履行了本該承擔的責任,並遵循了一個職業軍人的基本道德準則。
戴安瀾靈柩運回昆明時,沿途百姓設靈祭奠。昆明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在戴安瀾的妻子和子女以及第二〇〇師官兵代表的護送下,靈柩經貴州的安順和貴陽、廣西的柳州和桂林等地,運抵第二〇〇師的發祥地廣西全州。日軍入侵廣西后,靈柩被轉運至貴陽花溪。直至抗戰勝利后的一九四八年,戴安瀾師長才終於得以回到故鄉,被安葬在與其故鄉無為縣一江之隔的安徽蕪湖小赭山。
當時,日軍突入中國國境,畹町、芒市、龍陵和騰衝等地相繼失陷,但第二〇〇師官兵依舊頑強地朝著中緬邊境走去。他們用擔架抬著戴安瀾師長,在瓢潑大雨中踩著密林中的泥濘艱難跋涉。沒有糧食,沒有藥品,戴安瀾傷口潰爛,渾身泥血,高燒不退,昏迷不醒。而只要他偶爾從昏迷中醒來,總是問離國境還有多遠。
但是,當第二〇〇師在朗科地區通過西保至摩谷的公路時,突然遭到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兩個大隊的伏擊。猝不及防中,第二〇〇師官兵拚死抵抗,除士兵大量傷亡外,師參謀主任董干,五九九團團長柳樹人、副團長劉傑,六〇〇團團長劉吉漢相繼陣亡。更為嚴重的是,戴安瀾師長倒在了路邊的草叢中,他的胸部和腹部都中了機槍子彈,血流如注。倉促包紮后,戴師長命令部隊立即出發,朝著軍主力所在方向日夜兼程。
戰後,英王喬治六世給孫立人師長頒發了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蔣介石怒不可遏:
蔣介石在第二天的日記中寫道:「我軍在緬北如此重大犧牲,其責任在於彼之指揮無方,而彼毫不自承其過,反詆毀我國高級將領之不力。甚至造謠羅卓英之潛逃。其實彼于失敗之處,手足無措,只管向印度逃命,而置軍隊于不顧。以致第五軍至今尚流離播遷而無法收容,彼則毫不知恥也。」
在中國抗戰進行到一九四二年的時候,西南大後方被日軍從境外方向侵入了一角,這一角如同一塊撕裂的傷口,整整煎熬了苦戰中的中國兩年之久。
三、第六十六軍應守備曼德勒,並派出一營至敏建警戒,其新編第三十八師派出之兩個團,應逐漸向喬克巴黨合力遲滯敵人。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失敗,根本原因在於緬甸戰場的特殊性。緬甸是英國殖民地,美國和英國在如何對待這塊遠東殖民地以及由此引發的如何對待中國的態度上,存在著矛盾。基於美國和英國都把戰略重點放在了歐洲,因此緬甸作戰時美國並沒有出動地面部隊,只是希望中國遠征軍能在緬甸把日本人頂住,這樣才有利於美國人在太平洋的作戰。但是,英國人的最大願望是維持其在東南亞的殖民統治,因此不但壓制緬甸的獨立運動,也把中國和美國的軍事增援當成對其殖民地的威脅。而美國人早已看出英國的殖民地已經支持不住,緬甸人的獨立運動遲早要發生,因此不但宣布美國不準備為英國的殖民地而戰,而且對緬甸和印度等國擺脫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的要求表示了同情,這就引起了英國人的極度不滿,認為是對英國事務的粗暴|干涉。於是,中國遠征軍的入緬作戰,從一開始就蒙上了英美矛盾的陰影而處在左右兩難中。——可以認定的是:自英國人決定拋棄緬甸固守印度並同意中國遠征軍入緬掩護其撤退時起,緬甸戰場的命運實際上已經確定了,剩下的僅僅是中國遠征軍將士要流多少血的問題。
在遠征軍第五軍的序列中,第二〇〇師是入緬作戰最突前的一個師,這導致了撤退時他們距離中緬邊境最遠。臘戍陷落之時,他們還在雷列姆附近阻擊日軍北上,遠征軍戰線全線崩潰后,羅卓英命令該師歸第六軍軍長甘麗初指揮。已經深陷於敵後的第二〇〇師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向東渡過薩爾溫江,向中緬老泰四國交界處的景東方向撤退,這樣只需跨過一條江和一條公路,而且沿途相對安全;另外一條是北上去與第五軍主力會合,跟隨杜聿明軍長一起回國,這條路不但路途遙遠,還要橫跨兩條大河、三條公路以及日軍的層層封鎖。師長戴安瀾選擇了第二條路,原因很簡單:他要把他的官兵全部帶回祖國去。
宋希濂指揮的第十一集團軍,轄第六十六軍、第七十一軍和預備第二師。第六十六軍加入遠征軍序列,不歸他指揮,且正處於混亂的撤退中不知所終;第七十一軍的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兩師正在從四川瀘州、敘永一帶緊急入滇途中;預備第二師目前駐紮在雲南安寧附近;暫歸第十一集團軍指揮的新編第三十九師在雲南東面的曲靖整編。眼下,宋希濂所能指揮的距離怒江最近的部隊,只有第七十一軍的第三十六師,該師已從四川西昌開到了雲南楚雄以西、大理以東的祥雲附近。除了兵力十分有限,更令宋希濂擔心的是,從怒江到昆明的滇緬公路上,現在除了少量的滇軍部隊和一個負責維持交通的憲兵團、一個防守瀾滄江大橋的工兵團和一個化學兵團之外,再也沒有任何一支強有力的作戰部隊能夠參加怒江防禦戰。而且,由於國民政府戰略判斷上的失誤,滇緬公路沿線從來沒有構築過任何國防工事。
一、不足一師之敵刻沿伊洛瓦底江北進,其先頭已越過賓河向喬克巴黨方面前進中。東敦枝尚仍在英軍手中。喬克巴黨及其西北地區有我新編第三十八師之一團遲滯敵人,此方面之英軍已無戰鬥力。
委座:英軍如遇敵人對之作側翼行動,即有隨時後退之可能,吾人對此必須預有籌計。在敵來我退情形之下,小隊敵軍即可逼迫英軍不發一彈向後撤退。倘英方能決心不退,準備作戰到底,或至少如華軍在同古作戰之情形,對一地一陣,決心據守兩三日,然後吾人方能籌擬計劃。英方謂必盡最大力量,此言並不能作為確切肯定之保證。彼等據守一地,經一日即行撤退,亦可謂已盡最大力量。譬如在華軍並未到達唐得文伊(東定吉)以前,英軍即行撤退,則將奈何?是故英軍必先立下決心,據守一線,然後吾人方能籌擬計劃。假使英軍仍有撤退之可能,則吾人必須假定此種情形之到來而擬就辦法,以免臨時受窘,左右為難。
進入一九四二年後,經過畹町的汽車川流不息,成百上千的中國民間和官方的商人涌到這裏,他們先從外國購買大量汽車,運到緬甸的仰光后再搶購大量各種物資,然後由汽車沿著滇緬公路向國內運輸。由於戰爭的需要,軍用物資的採購和運輸大多由官商壟斷,國民政府在仰光和臘戍都設有辦事處,西南運輸公司的總經理就是財政部部長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戰爭時期,國內物價飛漲,與進口物資的差價極大,從事進出口生意的官員大發國難財是人人皆知之事。這也導致了一些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將領參与其中。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宋希濂回憶:
杜聿明致電蔣介石:
命令傳達到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師團長渡邊正夫認為,沿著滇緬公路抵抗的中國第六十六軍的新編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師已失去戰鬥力,不會組織起強有力的抵抗,用不著動用師團主力去追擊,僅以第一四八聯隊加上坦克第十四聯隊的配合向怒江突擊足以制勝。而師團主力則須沿著臘戍、新維(今興威)、木姐、南坎、八莫道路,向密支那方向迅速突進,以切斷中國遠征軍第五軍的主要退路。第十五軍軍司令部對渡邊正夫的決心非常讚賞:「對自曼德勒方面向北退卻之敵,軍決定以第五十五師團及第三十三師團向密支那、塔曼提(密支那西方約二百四十公里欽敦江畔)一線追擊,以期與貴師團之切斷退路相配合捕殲敵人。」
杜聿明率領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官兵、第五軍直屬部隊一部以及新編第二十二師由曼西向北后,轉向緬甸最北面的大洛方向,自此脫離任何道路,徒步進入野人山中的原始森林。緬甸的雨季已經到來,部隊在密林蔽空的山嶺中艱難穿行,僅靠指北針辨別方向,行動極為緩慢。為了加快速度,官兵們忍痛丟棄了大炮和車輛。一路上荒無人煙,給養極度困難,加上雨林中蚊蟲叮咬毒蛇出沒,官兵因飢病交加倒斃者甚多。為了營救中國陸軍之精銳部隊第五軍,蔣介石下令滇西守軍必須出動到滇緬邊境尋找接應,又命令空軍出動通過空中偵察尋找第五軍的蹤跡。所幸電報仍可往來,蔣介石告訴困境中的杜聿明,「弟部行動不必太急,應從容設計分路繞道進行,務以避開密支那為穩妥」。「現正設法以空中運輸接濟糧彈」,「一俟陸空聯絡確實即可開始實施」。這時候,先頭偵察部隊報告說,密支那的西北地區也發現了日軍。杜聿明決定再次改道,正面避開密支那方向,沿著緬甸西北面的烏尤河前行,這裏已經很靠近印度了。三十一日,杜聿明的第五軍終於抵達清加林卡姆特,在這裏接到蔣介石的來電,命令他們可以向印度境內退卻——始終不願意進入印度的杜聿明,于絕境中不得不改變初衷。六月十四日,經過半個月的徒步行軍,杜聿明一行抵達大洛以南的河邊。此時,大雨傾盆,道路被淹,糧葯兩缺,第五軍官兵已無法行走。九九藏書
二、第五十六師團應沿樂可(壘固)——萊卡——臘戍道路地區向臘戍方面突進,切斷敵軍退路。預定獨立第五十六步兵團沿央米丁——敏丹——南曲依道路前進,回歸師團長的指揮。
第六軍參謀長林森木指揮的兵力不足一個團。二十一日上午十時,日軍先頭部隊擊潰中國守軍的一個步兵連,攻佔和榜,雙方在和榜東側陣地展開了拉鋸戰。二十二日,和榜中國守軍陣地被日軍的炮火摧毀,官兵連夜後撤至孟邦陣地。二十三日中午,日軍一面攻擊孟邦陣地,一面從陣地的兩翼迂迴。二十四日,日軍增援部隊抵達,對孟邦發起了全力攻擊,中國守軍支撐不住,參謀長林森木帶領殘部突圍向北退至猛昆。軍長甘麗初指揮的軍部和直屬部隊防守的雷列姆也同時陷落。佔領了雷列姆的日軍以十輛坦克和四百多輛汽車分路迅速北上。甘麗初軍長原有在公路上阻擊日軍的計劃,但是日軍攻勢兇猛,第六軍部隊只有一路向北退到孟囊(今孟瑙),在孟囊還沒有站住腳,迫於日軍的追擊再向孟休方向撤退。自此之後,甘軍長帶領的這批人馬開始在泰緬邊境附近游弋。參謀長林森木帶領的殘部得知孟囊陷落後,繼續向北撤退尋找退回雲南的道路,他們在日軍的後方東躲西藏,走了一個多月才得以脫險。
曼德勒的南面和西面也面臨日軍的威脅。
深夜,蔣介石給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宋希濂打電話,向他講述了滇緬公路的危機,命令宋希濂迅速調集部隊前往怒江迎敵,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日軍越過怒江天塹。
新編第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奉命率領一部前往芒市阻敵,部隊在擁塞的車流中行進緩慢,還未抵達日軍就已沖入了芒市。日軍第五十六師團的坂口支隊,在芒市和龍陵一帶擊潰分散布防的中國守軍,於五月四日佔領芒市,當晚佔領了龍陵。
接著,東線側翼也傳來危急的消息。
二十六日,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從東枝附近開始向北面不足二百公里的臘戍突進的那天,在雲南大理城西門外,七十多輛汽車排成一列,新編第二十九師直屬部隊和八十六團一部乘車向千里之外的臘戍進發了。由於一時無法徵集大量汽車,其他各團只能臨時就地尋找,找到一輛出發一輛。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輓詩:
但是,第六軍的防線很快就垮了。
史迪威對我在緬軍隊亦掉頭不顧,對余無一請示,也無一報告,獨自徑避印度,此實出於人情之外。
英國人幸免於難,可對於彬文那會戰來講,英軍負責的西線側翼已經完全垮了。
「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三月三十一日下午,杜聿明下達作戰命令:
兩翼部隊被抽調走後,日軍趁機佔領了兩翼,正面的攻擊更為兇猛,且緬甸德欽黨人也更加肆無忌憚,中國遠征軍官兵飽嘗了土著游擊隊的古怪戰術:
昨天剛剛下達曼德勒會戰命令的羅卓英,僅隔一天又下達了規定各部隊如何撤退的命令。雖然對曼德勒會戰閉口不提了,但是這個撤退命令依舊不符合實際:
九日,杜聿明以遠征軍副司令長官的名義,召集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第九十六師師長余韶和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開會,研究突圍辦法。杜聿明希望三個師一起向北翻越野人山進入雲南,而孫立人主張按照史迪威和羅卓英的命令就近向西退入印度。兩人各執己見,最終不歡而散——新編第三十八師在中國陸軍的序列中不屬於杜聿明的第五軍而隸屬於張軫的第六十六軍——新編第三十八師在曼德勒至密支那中間一個名叫英多的地方與第五軍部隊分道揚鑣。
日軍在緬甸長驅直入,緬甸境內的華僑紛紛回國,再加上逃兵和潰兵,畹町頓時一片混亂,汽車將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軍事委員會後勤部部長俞飛鵬親自來到畹町,決定把囤積在這裏的大批物資搶運至保山。但是時間緊迫,物資堆積如山,倉庫早已滿了,大批物資被堆放在路邊。在只能搶運貴重物資的情況下,準備出口換取武器的八萬桶桐油只能就地銷毀,方法是僱人用斧頭把油桶砍裂,讓桐油自行流出。國境線那邊炮聲一響,官員和商人們更是紛紛逃命,大量的物資扔在畹町成了無主貨物,其中以棉花、棉紗、汽車、汽油、輪胎和兵工器材最多。於是就放火焚燒,日軍尚未侵入,畹町已是一片火海。
日軍快速突進,八日攻佔密支那。
此時,參加彬文那會戰的中國遠征軍各部隊已按照預定計劃到達指定位置。
在第三十六師反擊怒江東岸日軍的時候,空中飛來了支援他們作戰的陳納德的飛虎隊。飛虎隊的前沿機場在滇緬公路上的雷允,隨著日軍的長驅直入,他們決定在撤退前給日軍一次打擊。四月二十八日,飛虎隊起飛十五架戰機,襲擊了日軍由二十七架戰鬥機護航的轟炸機群,擊落日機二十二架,飛虎隊無一傷亡。三十日,飛虎隊忍痛把雷允機場上等待修理的二十二架P-40戰鬥機燒毀,轉移到保山機場。五月四日,日機轟炸保山時,飛虎隊起飛迎戰,以陣亡一名飛行員的代價,擊落日機兩架。五日再次升空迎戰,又擊落日機九架。當得知日軍搶渡怒江的消息后,飛虎隊出動四架可裝彈三百公斤的新型P-40戰鬥機和裝有六挺機槍的四架老式P-40B戰鬥機前往惠通橋助戰,猛烈地轟炸了怒江西岸滇緬公路上的日軍。飛虎隊隊員們以驚人的膽力,駕駛戰機在狹窄的怒江峽谷中穿梭俯衝,機槍子彈和航空炸彈嚴重殺傷了日軍步兵,摧毀了日軍大量的坦克、汽車以及準備架設浮橋的設備,不但為趕往惠通橋的中國軍隊爭取了寶貴時間,而且給日軍以極大的心理震懾。
此時的全局是:英軍已退至彬文那右後方約二百公里處,戰場的西側裂開了一個大口子;東側的日軍突進迅速,正從壘固向北急進;中路的日軍抵近了彬文那,負責正面阻擊的第九十六師陷於苦戰。——儘管彬文那會戰的部署基本完成,但遠征軍卻處於三面受敵的不利態勢中,特別位於中路的第五軍很有可能被東西兩路日軍包抄。
四、第五十五師團應在進入央米丁西側地區后,向曼德勒西南地區突進,將敵軍主力壓向伊洛瓦底江殲滅之。
五、第三十三師團應經敏建附近向曼德勒方面突進,捕殲敵主力。
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美國政府以羅斯福總統的名義追授戴安瀾懋績勳章。戴安瀾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二、新編第二十二師掩護第二〇〇師轉移后,即以一部佔領黎達誓與敵保持接觸,主力佔領斯瓦東西之線拒止敵人。如過優越之敵壓迫,應以廣正面逐次抵抗,固守斯瓦河右(西)岸陣地,吸引敵于陣地前,以火力壓倒敵人,予以殲滅之打擊。如敵以一部包圍襲擊我側後方時,正面應沉著應戰,以戰車、炮火協同控制之機動部隊,夾擊擊滅之,但應以一部佔領戴塒、前管段、孔伊、卡通那脫、美菲特之線,嚴密警戒。
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命令剛剛抵達曼德勒的新編第三十八師急赴英軍被圍之地。
史迪威的逃亡隊伍包括二十六名美國人、十三名英國人和十六名中國人,還有幾個軍醫院里的緬甸護士、幾個印度廚師和機械師。五月十三日,他們趕在日軍之前渡過了欽敦江,然後向印度的英帕爾徒步前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根據史迪威自己的描述,他的逃亡僅類似於一次較為艱苦的遠足:他們從來沒有缺過糧食,也沒遇到一名日本兵,沿途在村莊留宿時有水洗澡,還可以喝茶,甚至有閑心欣賞風景。一路上無論是乘車、步行,還是乘坐竹筏子,行李都由挑夫和騾馬負責。他們不斷地受到當地土豪的設宴款待,可以盡情地大吃大喝。
中國陸軍第二〇〇師和他的師長戴安瀾終於回國了。
中國官兵苦戰五個小時,損失過半,殘餘官兵在特務營的解救下才得以突圍。
被包圍的英緬軍第一師和裝甲第七旅,不但兵力達七千人,且裝備精良,可他們除了向中國遠征軍求援外,別無他法。
大本菅希望不失時機,更加擴大第十五軍的戰果,確立積極向重慶進攻的姿態。為更有利於以後的措施,力爭在國境內殲滅敵軍,同時以有力的兵團越過國境,向龍陵、騰越附近怒江一線追擊。
日軍的坦克和汽車無法過江,隨即派出一個大隊的步兵乘坐橡皮艇冒死搶渡怒江,數百名日軍居然從湍急的江水中爬上了怒江東岸。
毫無疑問,中國軍隊的入緬作戰配合了盟軍的太平洋作戰,支援了國內抗日戰場,其英勇無畏的民族精神贏得了國際聲譽。
儘管蔣介石的憤怒不無道理,但入緬作戰的失敗絕不僅僅應由史迪威一人負責。
二十九日,後續的兩個團陸續抵達,新編第二十九師沿著臘戍河構築臨時防禦工事,而日軍的戰機在頭上盤旋轟炸,數十輛坦克在河對岸一字排開猛烈轟擊,中國官兵用機槍和迫擊炮還擊毫無效果。第六十六軍軍長張軫把五門戰防炮加強給了馬維驥師長,同時命令新編第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指揮該師殘部建立二線陣地以掩護一線陣地的側后。接著,日軍步兵在戰機、坦克和重炮的支援下,開始不顧一切地在臘戍河上架橋強渡。新編第二十九師主要由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新兵組成,戰鬥剛一開始就「士兵找不到軍官,下級找不到上級」,在日軍潮水般的攻擊面前,一線部隊一觸即潰,死傷累累,「後續部隊仍繼續零星地開往前線,由於失去了指揮系統,到一車被消滅一車」。上午十時,新編第二十九師的兩個營、第六十六軍的工兵營和新編第三十八師的一個營傷亡慘重,一線陣地被日軍全面突破。日軍隨即以坦克第十四聯隊和一個步兵大隊組成了快速突擊隊,猛烈地擴大突破口,第五十六師團主力隨後跟進。第六十六軍的特務營、搜索營和戰防炮連奉命扼守臘戍北面的橋樑,以掩護從一線陣地撤退下來的殘部,但尚未部署完畢日軍的坦克就衝到了眼前。二十九日中午時分,臘戍市區被日軍佔領。
二、第五軍(欠第二〇〇師,附新編第三十八師)之部署大要應如此:
日軍繞過橫在公路上的那幾輛破坦克,越過畹町北面的高地,根本不顧潰退中的中國官兵,沿著滇緬公路直接向怒江衝去。
這一天,羅卓英下達了曼德勒會戰命令。
怒江惠通橋下的江面寬約六百米至七百米,兩岸懸崖陡立,滇緬公路于兩岸盤山蜿蜒,無論從東到西,還是從西到東,叢山上下到橋邊,曲折的公路上下盤繞要轉數十個彎。從日軍佔領的松山山麓的臘勐到江對岸的農田,直線距離不足兩公里,但汽車沿著公路上下盤旋卻要耗費半天左右的時間。
杜軍長:轉史參謀長、羅長官。我軍應即向密支那、片馬、滬水、雲龍轉進,再勿猶豫停頓。中正手啟。
但是,戰局突然惡化了。
雖然脫離了險境的史迪威聲稱要打回緬甸去,但作為中國遠征軍的指揮官,他甚至不知道被他遠遠丟在緬甸境內的遠征軍官兵現在在哪裡以及正在經歷什麼。
中國遠征軍主力第五軍,入緬時三個師加軍直屬部隊共四萬二千餘人,戰鬥中傷亡七千三百餘人,撤退中傷亡一萬四千七百餘人,撤離緬甸進入印度時全軍僅剩兩萬餘人。
一、當面之敵,為第五十五師團主力,似有北進企圖。軍決以有力之一部,利用斯瓦河東西之線(斯瓦南側)及其以北之森林狹長地區拒止敵人,以主力在彬文那佔領陣地,依火力摧毀敵人,轉取攻勢,將敵包圍而殲滅之。
一、本路軍先以第六軍與第六十六軍主力及二〇〇師,擊破突入之敵,第五軍主力聯繫英軍,由正面遲滯敵人。
史:吾人應促英軍至少對敵人做一次反攻,如此則可給吾人以時間,俾將曼德勒之工事趕成。
畹町本是中緬邊境上的一個小鎮,因滇緬公路的修通而逐漸熱鬧起來。特別是中國東南沿海城市大部淪陷后,畹町成為中國唯一的一個國際物資進出口口岸。小鎮上的行政機構僅有一個警察局和一個中央憲兵連,更多的是與進出口相關的檢查機構和貿易機構。
此時,遠征軍第五軍軍部、新編第二十二師和第九十六師還在向曼德勒集結。執意要進行所謂曼德勒會戰的遠征軍司令長官部,仍沒有認清形勢而迅速調動部隊保衛臘戍,致使臘戍城內的中國守軍只有第六十六軍新編第二十八師的四個步兵營。
十一日,日軍第十八師團抵達戰場,加入了對新編第二十二師的攻擊。新編第二十二師與日軍展開了慘烈的戰鬥。晚上,新編第二十二師主力轉移到二線陣地,日軍緊追不捨,新編第二十二師一邊阻擊一邊後撤,沿著莫拉、葉尼、沙瓦蒂、挨勞等陣地逐次抵抗。十六日,在第九十六師的掩護下,新編第二十二師退出戰場向彬文那以西轉移。
從大理到畹町的公路是中國西南部最為險峻的地段。
衝進畹町大火中的日軍依舊繳獲汽油一千五百七十桶,機油一千桶,大米五百袋,鹽八百九十六公斤。
緊接著,史迪威也致信馬歇爾,告知緬甸局勢之惡劣完全出乎預料,因為英國人已經決定棄守緬甸,他們本來有許多部隊,「如果有心守的話」,必定不會是一路狂逃的情景。——「英國人寧可犧牲緬甸,既不願欠蔣介石任何人情,也不願答應緬甸民族主義者戰後可以改變地位。」
兩個命令方向上相互矛盾,戴師長到底該聽誰的?
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趕到了前線。
六日,日軍再次發動進攻。除了步兵之外,還出動了兩個炮兵營、一個坦克營以及大量的戰機。六十六團陣地終日處於苦戰中,日軍坦克被擊毀四輛,六十六團陣亡營長以下官兵百餘人。晚上,中國官兵發動夜襲,擊斃日軍近二百人,俘虜四十九人。七日,日軍從三面圍攻新編第二十二師,集中重炮猛烈轟擊,並從側翼迂迴打擊,新編第二十二師的葉達西陣地被突破,傷亡巨大的六十六團向斯瓦陣地轉移。
(一)第九十六師即渡伊洛瓦底江,乘火車至密支那整訓,並負責警備該地之責。
五月六日,基於中國遠征軍主力仍在曼德勒以北地區的判斷,日軍第十五軍下達了作戰命令:
橋樑殘餘的鋼索在激流之上的峽谷疾風中搖晃。
(三)新編第三十八師,除以一團于伊洛瓦底江左(東)岸曼德勒以北之馬打牙(馬德亞)附近,掩護新編第二十二師之撤退及渡江外,師主力即在伊洛瓦底江右岸,協同英軍布防,遲滯敵人,不得已時,逐次沿密(支那)瓦(曼德勒)路線後撤。其在伊洛瓦底江左岸之一團,則在新編第二十二師之後,渡過伊洛瓦底江右岸。
緬北重鎮臘戍的失守,使得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囤積在該地的數量龐大的戰略物資成為日軍的戰利品。更重要的是,此時分散在東、中、西線的中國遠征軍主力,在臘戍以南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已無法立足,總潰敗的局面已經顯現。
至此,遠征軍司令長官部策劃的同古、彬文那和曼德勒的三場會戰,相繼泡湯了。
佔領了壘固的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先頭部隊分成兩路,一路由和榜以東向雷列姆,一路由和榜向西經東枝,兩路並進,在坦克和飛機的支援下沿著公路向北急促推進。
中國遠征軍新編第二十二師頑強阻擊日軍達十八天之久,單獨抗擊著擁有大炮和坦克的日軍的猛烈攻擊。由於採取的戰術手段正確,不僅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殲敵數千,且將日軍主力吸引到了中國遠征軍預設的會戰戰場。中國官兵以其英勇頑強,創造了中國式的「逐次抵https://read.99csw.com抗」的模範戰例。
中國遠征軍制訂了配合英軍作戰的彬文那會戰計劃。
二十五日拂曉,第二〇〇師發動猛烈攻勢,主力衝進東枝街市,把日軍趕到城南的一座小山上。日軍曾在重炮支援下數次反擊,但都被第二〇〇師擊退——東枝附近的日軍基本被第二〇〇師肅清。
為給彬文那會戰贏得時間,新編第二十二師在彬文那以南的斯瓦河谷,對日軍第五十五師團進行阻擊以遲滯其推進。
五日上午九時,日軍攻佔怒江西岸松山山麓的臘勐。
橋上的車輛和難民,連同衝上橋的日軍,隨著斷橋一起墜入怒江的激流中。
入夜後,德欽黨十餘人偷至二八六團陣地,破壞鐵絲網,被我預設警鈴察覺,立被擊退。旋又化裝難民,乘牛車四輛,企圖混入我陣地,亦被悉數擒獲。又有一部爬至二八七團第一營陣地邊緣,裝鬼叫,聲如啞獐。適該營營長林獅巡查至此,大聲喊道:「那是日本鬼子,快打,快打!」守兵一開槍,即聞一陣沙沙之聲,滾向亂草坡下去了。遺屍三具,均為緬人。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指揮系統,自始至終都處在關係不明、矛盾劇烈的混亂狀態中。在作戰指導上,三次所謂的會戰計劃,每一次都存在主觀臆斷的成分,特別是當兩翼受到威脅、全線面臨崩潰之際,依舊毫無道理地堅持發動所謂曼德勒會戰,最終導致危機來臨無法應付,陷入慌亂的潰敗。史迪威對中國軍隊將領的指責有部分合理成分,儘管入緬遠征軍多是裝備精良的中央嫡系部隊,但將領們的整體素質仍舊不盡如人意。戰後,宋希濂曾開過戰役檢討會,他管不了別的部隊,只能拿自己的第十一集團軍說事。宋希濂對第三十六師在惠通橋的阻擊大加讚賞,對第六十六軍在滇緬公路上的潰敗嚴加斥責。由此,新編第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指責軍長張軫,手裡掌握著新編第二十九師,但不抵抗日軍先行逃命,導致他的部隊從曼德勒一撤下來便兩面受敵。張軫則指責劉伯龍不聽指揮,並說新編第二十九師師長馬維驥是擅自撤退。宋希濂在會後的決定是:報請蔣介石撤銷第六十六軍和新編第二十九師的番號,懲辦張軫、劉伯龍和馬維驥。——「但是,這些人都在緬甸發了大財,回到重慶乃大肆送禮,與各方面拉關係。不久,蔣介石任命張軫為中央訓練團教育長,劉伯龍被派去訓練新兵,馬維驥因得到黃埔同學向蔣介石求情,也被釋放了出來。」
新編第二十二師是在第二〇〇師撤離同古后,奉杜聿明之命開始行動的。三月三十一日,該師六十六團主力向南洋車站以南的日軍實施佯攻,以掩護主力展開。其六十四團移至南洋以北的沙家崖佔領陣地,六十五團則開赴斯瓦陣地。完成掩護任務后的六十六團,也移至斯瓦以南的葉達西佔領了陣地。新編第二十二師沿著同古至彬文那的公路縱向部署,準備在斯瓦河南北兩岸構築陣地逐次抵抗。從斯瓦到北面的彬文那,之間是一條隘路,兩側是茂密的山地森林。中國官兵採取的戰術是:梯次配備、交替掩護和兩側伏擊相結合。他們在隘路上埋設了大量的地雷和炸彈,只等著日軍進入隘路地雷和炸彈被觸發的同時,兩側的伏擊火力猛烈傾瀉,狙擊手在密林的掩護下準確殺傷,再加上正面部隊的反擊,迫使日軍在這條路上裹步不前。
沿西路追擊英軍的是日軍第三十三師團。四月十四日,該師團輕易擊垮了英軍的抵抗,相繼奪取沙斯瓦和東敦枝等地,英軍隨即放棄了重要據點馬圭而北退仁安羌。十七日,英軍又放棄了他們聲稱要死守的仁安羌油田,再次潰退。英國人一再表示他們要堅守陣地,結果卻連一觸即潰都談不上,幾乎是還沒看見日軍的影子就開始狂逃,卻讓中國軍隊一次又一次地堅守陣地。為此,蔣介石憤怒已極,認為英國人「無恥極矣」。
一、當面之敵情無變化,仍堅守賓河左(南)岸高地一帶陣地,英軍第一師仍在仁安羌東北地區被敵包圍,已彈盡糧絕,危急萬分。
眼看著日軍上了惠通橋向東岸衝來,千鈞一髮之際,在惠通橋頭監視日軍的遠征軍工兵總指揮馬崇六下達了炸橋命令。
日軍被趕到賓河南岸后,英方催促中國遠征軍渡河攻擊,但孫立人師長拒絕了,理由是:河南岸地勢很高,地形暴露,日軍居高臨下,我軍處於仰攻狀態;如果攻擊失敗,日軍就會發現我軍只有一個團的兵力,這樣不但無法解救英軍,一一三團也會陷於被圍殲的險境。孫立人決定白天停止進攻,第二天凌晨時分發動突襲。但是,英緬軍第一軍團軍團長史林堅決要求中國軍隊立即攻擊,理由是包圍圈裡的史考特師長根本堅持不了一夜了。孫立人還是要求英軍再堅持一下。正在爭論時,史考特師長再次打來求援電話,稱他的部隊已到了最後關頭。孫立人表示,史考特的部隊已經忍耐了兩天,無論如何要再忍耐一天,中國遠征軍會在明天下午二時前把他們救出來。史考特師長對此將信將疑,孫立人師長斬釘截鐵地說:「中國軍隊,連我在內,縱使戰到最後一個人,也一定要把貴軍解救出險。」這句話令史林將軍大為感動,他與孫立人鄭重地握了握手,「認為這是一種君子協定」。
但是,蔣介石話音未落,壞消息接踵而至:英國人於四月一日放棄了卑謬,七日放棄了阿蘭謬。英軍根本不顧中國遠征軍的作戰計劃,反而要求中國遠征軍從彬文那向西接防沙斯瓦和馬圭,以便把駐防在那裡的英軍替換下來讓他們繼續撤退——英國人的行徑令所謂的彬文那會戰尚未開始,中國遠征軍就已處於側翼敞開的險境中。
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他的一番話後來成為有關緬甸戰役的一段名言:「我要說我們挨了一頓狠揍。我們從緬甸逃出來,這是個奇恥大辱。我認為我們應該找出原因,然後打回去,收復緬甸!」
就在英軍放棄阿蘭謬的那天,蔣介石和史迪威與遠征軍主要將領進行了談話。蔣介石明確地告訴他們,要絕對服從史迪威的命令,「不得提出異議」;且史迪威「有權提升、罷免和處罰」遠征軍的任何人。但是很快,史迪威便因極度失望而越加憤怒了:給史迪威送來的中國式的、代表著權力的大印,上面刻的竟然是「同盟軍參謀長」,而不是他所希望的「援緬軍總司令」。同時,中國方面也沒給他送來任何賦予他賞罰之權的文件。史迪威終於明白了,在中國人的眼裡,「參謀長」的實際含義是「顧問」而不是指揮官。
日軍向怒江推進的同時,西線日軍第三十三師團開始向欽敦江突擊,東線日軍第五十六師團佔領臘戍后開始向八莫進擊。日軍的目的有二:一是追殲向印度撤退的英緬軍,二是把還在曼德勒一帶的中國遠征軍主力的退路堵死。
史:余昨晚告亞歷山大將軍,英軍必須挖掘深壕,建設強固工事,一如華軍之所為者。
四月十日拂曉起,斯瓦方面敵五十五師團復開始以飛機多架、炮二十余門、戰車二輛掩護,進攻廖師斯瓦陣地,猛烈合擊,並每日不斷以熾盛炮火及飛機更番轟炸。我官兵傷亡慘重,仍能英勇抵抗,堅強固守〇迄本月十六日止,已按照軍預定計劃,逐次抵抗,轉移至平滿納(彬文那)西南側山地新陣地。作戰一周來,斃傷敵二千五百余,我傷亡營長以下官兵千餘人。
但是,遠征軍司令長官部的最新命令是:第五軍軍部和直屬部隊北返曼德勒參加會戰,第二〇〇師單獨向東攻擊雷列姆。——這並不符合蔣介石制訂的原則,但是,位於臘戍的參謀團卻表示遵令。
七月七日,美軍飛機找到了他們,空投下大米和藥品,第五軍官兵才得以拼盡最後的力氣前行,終在二十五日抵達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雷多附近。
三、第五十五師團繼續執行既定任務,同時應掃滅蒙米特(曼德勒東北約一百五十公里)方面沿伊洛瓦底江地區到八莫一帶之敵。
滇緬公路畹町至昆明的路段上一片混亂:
為了在二十日前抵達壘固,日軍第五十六師團於六日開始向毛奇發動攻擊,遠征軍的一個連進行頑強抵抗後退守克馬俾陣地。為確保彬文那會戰的東部側翼安全,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命令暫編第五十五師二團推進到壘固,三團在塔澤和東枝構築工事;第九十三師的二九七團調往東枝以東的和榜,沿著公路部署縱深防禦。同時命令第九十三師和第四十九師分別對當面日軍實施牽制性攻擊。
在邊境線上,一位老華僑聞知戴師長殉國,把為自己準備的一口楠木棺材獻了出來。
杜聿明致電蔣介石:
劉放吾團長沒有馬上執行英國人的命令,他向孫立人師長報告了情況,孫立人又向羅卓英請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的決定是:一一三團由副師長齊學啟率領前去解救英軍,新編第三十八師的主要任務還是衛戍曼德勒城。可是,部隊幾乎都調去救英國人了,自己還算是什麼衛戍司令?孫立人不願意坐守空城,他讓副師長齊學啟留守,自己親自前往前線指揮作戰。
在斯瓦河谷,日軍遇到了廖耀湘這個強硬的對手。
從曼德勒返回臘戍的新編第二十八師的兩個半營被日軍包圍。
日軍第五十六師團第一四八聯隊三十日從臘戍出發,沿著滇緬公路向北面的中國邊境猛烈突擊。沿路防守的第六十六軍的兩個師雖然進行了抵抗,但無法阻擋日軍的進攻,五月一日,第六十六軍在新維的陣地被突破,軍長張軫以新編第二十九師的一個營和軍直屬戰防炮營增援二線陣地,中國官兵擊退日軍四次進攻,擊毀日軍三輛坦克。日軍派出預備隊全力猛攻,儘管張軫軍長又把特務營和搜索營增援上去,但未能阻擋住日軍的攻勢,戰防炮營和搜索營官兵全部陣亡。五月二日,日軍以一百多輛汽車運載著二千多名步兵,在百余輛坦克、裝甲車和數十門火炮的支援下,繼續向貴街攻擊。下午,貴街一線陣地被日軍突破,軍長張軫帶著特務營趕到貴街附近倉促布防,但部隊很快就被日軍的坦克衝散。當天晚上,日軍前鋒便抵達緬甸邊境的木姐鎮,這裏與中國的畹町鎮僅隔一條邊境線。
這是戴安瀾師長在同古戰場上寫下的遺言。
令史迪威和蔣介石同感憤怒的是英國人的不守信用:
中國遠征軍一一三團果然英勇。劉放吾團長接受任務后,立即命令副團長曾琪和英軍的坦克隊長一起在前面偵察開路,團主力則向賓河前進。十八日凌晨,一一三團二營在左、一營在右、三營為預備隊,在英軍的十二輛坦克和三門火炮的支援下,向日軍陣地發動了猛烈攻擊。激戰到下午,日軍被迫放棄陣地,涉水退至賓河以南。
抵達怒江岸邊的日軍向惠通橋發起衝擊。
七日,宋希濂冒著日軍戰機的轟炸,趕到位於惠通橋東岸的第三十六師指揮部,與師長李志鵬制訂了攻擊部署。
杜副長官:希即率我緬北各部,速向密支那、片馬轉進。勿誤。中正手啟。
五月四日,陳納德向蔣介石報告說,他的飛行員偵察得知,滇緬公路上的中國軍隊潰不成軍,對日軍完全沒有抵抗,如果再不設法挽救,按照日軍的推進速度,十天左右便可衝進昆明。蔣介石立即致電已退到保山的軍令部次長林蔚:
中國遠征軍新編第三十八師是中央軍嫡系部隊,原為國民政府財政部稅警總團。淞滬會戰後,於一九四一年改編為現番號,隸屬於陸軍第六十六軍。加入遠征軍行列后,新編第三十八師從貴州興義走了半個月到達雲南安寧,於三月二十七日入緬。四月七日,主力抵達曼德勒。正值曼德勒遭受轟炸后,全城遍地瓦礫和屍體,師長孫立人接到了蔣介石任命他為曼德勒衛戍司令的手令。隨即,曼德勒全城貼滿了孫司令的布告:
一聲巨響,惠通橋斷裂。
日軍得到第十八師團的加強后,制訂了全面圍捕中國遠征軍的部署。四月二十日,日軍第十五軍下達作戰命令: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
一一三團與日軍激戰時,包圍圈裡的英軍趁勢突圍,但苦戰一天毫無進展。英緬軍第一師師長史考特再次向軍團長史林求援,說他的人馬因缺乏飲水精疲力竭,如果再得不到飲水,官兵們就要虛脫了。因此請求放棄所有的重武器當天夜晚突圍。——英國人放棄作戰的理由很奇特,不是缺乏彈藥,也不是傷亡過大,而是沒有水喝了。
遠征軍主力第五軍分成三個部分開始了各自的突圍。
致一一三團團長劉上校:請貴團開至平牆地區。在該處,你將與安提斯准將會合,他將以所有坦克配合你。你的任務是攻擊並消滅平牆以北二公里處敵軍。
十八日晚上,孫立人和史林一起研究第二天的攻擊部署。孫立人主張從左翼攻擊,因為右翼不但地形暴露,還側背臨河;但史林堅持從右翼進攻,說如果從左冀進攻,包圍圈裡的英軍容易受到炮火打擊。最後,孫立人服從了史林的主張,于當晚下達了攻擊命令:
密支那是緬甸鐵路最北端的終點站,也是滇緬邊境處的交通要道。從密支那向東人中國國境,可以經過騰衝抵達保山。日軍佔領密支那后,第五軍的撤退之路已被封堵,但杜聿明依舊率領部隊按計劃向密支那方向撤退,遠征軍官兵在日軍的轟炸和追堵中艱難前進。但是,第五軍的處境很快就惡化了,掩護側翼的新編第十八師一一三團沒有能夠抵擋住日軍的攻擊,曼德勒以北、密支那以南的要地傑沙失守。日軍在這裏截斷了從曼德勒北上密支那的鐵路和公路交通。
與杜聿明在英多分道揚鑣的新編第三十八師,因作戰導致部隊未能完整集結,其一一三團作為前衛抵達傑沙,而後衛一一二團仍在一百多公裡外的溫佐,並與追擊的日軍交了火。師長孫立人當機立斷,指揮一一四團的兩個營回馬殺向溫佐,日軍措手不及,被殲四百多人,但新編第三十八師也傷亡二百餘人。日軍大量增援后,新編第三十八師孤懸敵後,通往八莫的公路也被切斷,只有入印一條路可走。孫立人毅然決定折向西北山地,擺脫日軍的追擊,向印度方向前進。在密林中,為防止官兵迷路走散,孫立人命令用綁腿和背包帶前後牽拉,讓士兵爬上大樹根據太陽測定方向。抵達欽敦江邊時,孫立人指揮部隊扎制木筏分多路渡江,直到後衛部隊脫險他才最後渡江。日軍依舊緊追不捨,後衛部隊與日軍發生戰鬥,不但打垮了日軍的追擊,殲敵二百多人,還救出了被日軍俘虜的三十多名英軍。徹底擺脫日軍的追擊后,除了一一三團失去聯絡外,其餘官兵於五月二十七日抵達印度東北邊境的普拉,此地距離英帕爾僅二十九公里。新編第三十八師的一一三團本是全師的前衛,在傑沙附近阻擊了從八莫西進的日軍後撤退到山地,又與日軍周旋了二十多天,利用險惡地形擺脫日軍后渡過欽敦江,六月八日在英帕爾歸建。
英國人的所有承諾都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混亂的盟軍並不知道日本人正制訂著雄心勃勃的作戰計劃。
「仁安羌大捷」不但轟動全國,也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
四、第三十三師團解除執行原任務,主要應捕殲曼德勒——密支那鐵路沿線地區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