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卷 1942年6月~1945年9月 第三十三章 不惜一切代價讓中國繼續打下去

第三卷 1942年6月~1945年9月

第三十三章 不惜一切代價讓中國繼續打下去

果然,第三國際的解散並沒有對中國共產黨產生任何影響。
六、統帥與國務的聯繫,須更加緊密。戰爭指導,須更加靈活。
萬萬火急。重慶蔣委員長、參謀部何總長、軍令部徐部長(徐永昌)鉤鑒:自五月以來,邊區周圍友軍,不斷向職部進迫,職部均一再退避,所有經過情形,均經呈報,並電胡副長官宗南制止在案。自六月十八日胡副長官到洛川召開軍事會議后,邊境突呈戰爭景象,河防大軍,紛紛西調,糧彈運輸,絡繹於途,道路紛傳,中央將乘共產國際解散機會,實行大舉剿共。慨自抗戰以來,職軍奉命改編,馳赴戰場作戰,六年于茲,雖毫無補給,而未嘗稍懈。味甘寧邊區為職軍唯一之後方,少數留守部隊,亦安分守己,保境息民,從事生產與教育……詎意近日形勢突變,南線友軍已作發動內戰之積極準備……河防陣地調動增加之兵力不下六七個師,聲言大舉進攻,消滅邊區,打倒共產黨。邊區軍民聞此意外事變,莫不奔走相告,駭異莫名。竊思當此抗戰艱虞之際,力謀團結,猶恐不及,若遂發動內戰,兵連禍結,則抗戰團結之大業勢將破壞,而使日寇坐收漁利,並使英美蘇各友邦之作戰任務亦將受到影響……
歷史證明,無論中國人如何遵從「以禮待人」的傳統處理外交事務,非但從來沒有得到西方世界的「知」和「敬」,吃虧和受辱的卻總是中國人。——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抗戰中國終於站在了世界舞台上。
(一)對日反攻戰略設備及討論關於遠東各問題之機構(由軍事當局準備提案)。
八月二十八日,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制訂了《昭和十八年秋以後中國派遣軍作戰指導大綱》,《大綱》依舊體現出畑俊六強烈的進攻意識:
除了與日軍作戰之外,八路軍還要對付偽軍。
此刻,蔣介石已入住開羅西南十五公里處尼羅河西岸的米納飯店號別墅。
以上三問題在原則上可予贊同,惟詳細辦法似應保留從長計議。
「羅斯福總統深以為然。」
日本人認為:「中國問題的重點有三,即糧食、物價、共產黨。」蔣介石同樣以共產黨的壯大為患。出發去開羅之前,他精心策劃了一件大事:要求國民政府統轄區域內的所有人,必須「切實研討」一本名為《中國之命運》的書。此書是由蔣介石授意、陶希聖代筆,再以蔣介石的名義由重慶中正書局公開出版的。
對於羅總統擬丘(丘吉爾)、史(斯大林)與餘四人會談,並願先與余暢談之提議,甚所感紉。惟余覺在蘇聯與日本尚未公開決裂以前,余之參加會談,是否將使史大林感覺不便。若果有此顧慮,而目前為商討戰略,英、美、蘇有提先會談之必要時,似不可因待四人會談而延遲。故余意或請美、英、蘇三國領袖可先行會談。至余個人甚願與羅總統把晤傾談,若屆時有機會,請總統賜約,隨時可趨教也。惟如羅總統以為此次會談余有參加之必要,而無如以上所述之顧慮,則中亦不敢堅辭。請照此意麵見總統密為切商,並請以此意先商三妹(宋美齡),然後再達羅總統可也。
五、日本應依照聯合國指定之名單,將其戰事犯及各地偽組織官吏交付聯合國聽候審判。
八路軍晉綏軍區主動進攻的作戰次數,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佔到了作戰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八。九月,晉綏八路軍已經把日軍擠到了據點和交通線附近。日軍第六十九師團新任師團長三浦忠次郎中將,指揮第五十九旅團和獨立混成第三旅團等部隊,再次對晉綏根據地發動「掃蕩」,企圖一舉圍殲八路軍晉綏軍區機關。二十七日,日軍雖然攻佔了興縣縣城,但晉綏軍區機關已安全轉移。鑒於日軍孤軍深入,交通斷絕,加之新兵很多,戰鬥力大不如前,晉綏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周士第率領的指揮部決定,集中十七、二十一、二十六、三十六和二十九團主力以及特務團和警衛營等部隊,採用沿途伏擊和分段圍殲的戰法,集中主力吃掉日軍一部。十月五日拂曉,日軍第五十九旅團第八十五大隊遭到襲擊后,發現自己已經被八路軍包圍了。儘管日軍迅速派來戰機助戰,但八路軍各團已如鐵桶一般將其圍困。附近山頭上民兵和民眾的喊殺聲此起彼伏,日軍無論朝哪個方向突圍,都會踩響八路軍和民兵在山路上埋設的地雷。戰鬥持續到十日,日軍的數次突圍都被擊垮,傷亡慘重,逐漸縮小的包圍圈裡只剩下三百多人還能堅持作戰。十日下午,日軍開始焚燒屍體,由於已不可能將傷員運走,只好將尉官以下的傷員一起焚燒,傷員的哀嚎之聲和焚燒屍體的臭味數里之外都可聽聞。黃昏時分,八路軍發動了最後的圍殲戰,殘剩的日軍官兵在黑暗中倉皇四逃,八路軍和民兵如同圍獵一樣到處搜捕,戰鬥在十一日凌晨基本結束,七百多具日軍的屍體橫陳在秋風瑟瑟的山林中。
接著,英軍第八集團軍強渡墨西拿海峽向義大利本土突進。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義大利內部發生混亂,墨索里尼被扣押。九月二十九日,英國、美國和義大利的代表在《義大利投降書》上簽字,義大利宣布從此倒向盟軍一方。
就中國的命運而言,不需要美國人強調「要不惜一切代價讓中國人繼續打下去」,中國人為了自己的國家與民族也必須打下去。
僅憑戴笠策劃的這個「方案」,便可見國民黨人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依舊十分膚淺。早在長征初期,中國共產黨就與第三國際失去了聯繫,包括毛澤東在內,中國共產黨人早就試圖擺脫蘇共的控制,成為一個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政黨。中國共產黨人是一群有獨立思考能力且決心用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拯救中國的政治精英,哪裡會因為早已過氣的第三國際的解散而土崩瓦解?
為此,鄂西會戰一結束,他就派高級作戰參謀天野正一去東京,直接向大本營請求批准他徹底「消滅重慶政權」的作戰計劃。天野正一向大本營提出的建議是:「總司令官已胸有成竹,僅僅指望以政略的成果來解決中國方面問題是困難的。希望能決心在本年十一月後至來年月進攻四川。」
儘管《開羅宣言》的行文確實簡單得略顯簡陋,但是,把被日本人搶劫的財產「歸還應得之主人」以及讓「日本永遠不得成為侵略之潛在勢力」的基本原則,對中國有著巨大的歷史意義,且這個意義一直延續到今日。
東北四省與台灣、澎湖群島在已經失去五十年或十二年以上之領土,獲得美、英共同聲明歸還我國;而且承認朝鮮于戰後獨立自由。此皆在國民革命之主要目標與期望,而今竟能發表于開羅宣言之中,實在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也。將來和平會議中,關於我國最艱難之問題,最主要之目的,皆于開羅會議數日中,一舉而解決矣……以羅斯福總統此次言行,及其國民一般之言論,確有協助我國造成獨立與平等地位之誠意……今後我國若不能發奮圖強,則一紙空文,仍不足以為憑。故必須國人共同努力奮勉,方能確保外交勝利之成果。
「不要造成民族間永遠的錯誤」,這是否是中國人的一廂情願?
要領
我走下溝,想問問他的情況。但他不願意說話,也許是已經不能說話了,隨著費力的呼吸,他的胸部劇烈地起伏著,口水從嘴角淌了出來,目光茫然地向上凝視,顯出死亡的預兆。我看已經沒有什麼辦法幫助他逃脫死亡,就按照美國的民間傳統在他手裡放了些錢,然後繼續趕我的路。兩個小時以後,當我從機場回來時,他已經完全死了,手裡的錢已被人拿走。他的兩眼無神地瞪著藍色的天空,天空中美軍飛機在轟鳴著。
在戰爭之始終期內,確保圈內之海上交通。
蔣介石的回答是:「最好不作正式討論。」
丁、琉球群島(或劃歸國際管理或划為非武裝區域)。
每當傍晚時分,這些人常常穿著他們那「僅此一套」的漂亮衣服,擁塞在城內那條南北走向的主要大街上,閑逛聊天,調情說笑,傳播流言蜚語,或對其他人評頭論足。姑娘們穿戴入時,她們有的穿著中式服裝,有的穿著西式服裝,偶爾穿著裙子或懶散衣,小夥子們一派西式打扮,穿著帶披肩的熱帶服裝或色彩鮮艷的運動衣。戰時的內地,只有桂林這個城市不顧「新生活運動」禁止播放流行音樂的命令。在電影院、咖啡館等公共場所中,收音機和留聲機高聲播放著刺耳的中國戲曲、上海爵士音樂,甚至美國的舊情歌。在古老中國的心臟地帶,竟然看到這樣的場面,聽到這樣的音樂,不免使人產生一種稀奇古怪的感覺。
在太平洋戰場上,自一九四三年五月起,盟軍先後在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對日軍發動了全面反攻。已經初步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的盟軍,採取越島作戰的方式,向後方日軍防守薄弱的島嶼連續攻擊,使得前方島嶼上的日軍逐漸失去支撐,戰爭的主動權隨之完全落在盟軍手中。八月,日軍不得不撤離阿留申群島,將北太平洋防線收縮至千島群島。在南太平洋上,日軍企圖堅守的索羅門群島、新喬治亞群島以及新幾內亞島的東南部相繼被盟軍攻克,日軍僅在索羅門群島戰役和新幾內亞戰役中,就損失了十三萬官兵、七十多艘艦船以及八千多架作戰飛機。在西南太平洋上,新不列顛島上日軍的主要戰略支撐點拉包爾,已完全處於盟軍海空軍的控制下。中太平洋上日軍的戰略要地特魯克群島也失去了屏障。——盟軍在太平洋上的攻勢作戰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反攻菲律賓的通道已經打開。
十一、聯合國應設立一監督委員會,以保證日本切實履行本文件所列各條款。
一、關於二萬萬美圓黃金運用之辦法(由財政當局準備簡明答案
關於此問題似應詢問意國已接受或應接受之政治、經濟及財政條款(軍事條款業經公布),以及莫斯科會議商議德國投降時所應接受之條款。日前簽呈關於日本之條款共二十五條,茲將其主要原則開列於左,以備酌量提出商討:
造成國民黨人錯覺的另一個因素是: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經過兩年多「治安強化運動」的日軍承認他們在華北已經「一蹶不振」,而在華中的「清鄉工作」也「陷入了分裂瓦解的結局」—九-九-藏-書—敵後戰場上的抗日軍民逐漸轉入了主動進攻的階段。
胡宗南的部隊準備進攻陝甘寧的消息,遭到了全國輿論的激烈抨擊。令蔣介石沒想到的是,盟軍方面對此也反應激烈,美國人明確表示絕對不允許因為發生內戰而削弱中國戰場對日作戰的力度。
舞龍頭的人都企圖使自己的龍頭壓在對方上面,杆子不夠長,他們就叫自己的夥伴搭成人塔,他們爬到人塔上來斗對方的龍頭。雙方其他人則破門而入,沖入街旁的飯館,把裏面的桌椅板凳拖出來搭成塔狀。本來這場鬥爭可能以一方摔倒而大家哄堂大笑結束,但這時附近雲南地方部隊駐地的一些高級軍官聞聲趕來,為自己的士兵撐腰。他們拔出手槍對著國民黨的龍,命令它退回去。一個國民黨軍官也拔出了手槍,並開火射擊。兩條龍立刻被扔在街面上,雙方士兵奔進街旁的門洞,開始了一場槍戰。
此時,在中國戰場上的美軍,除了軍事顧問團成員、援助中國的技術人員和軍事教官外,作戰部隊主要是第十四航空隊,這支部隊駐紮在中國廣西的桂林。
美國人把召開英、美、中三國首腦會議的想法,通報給了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宋子文,要求長期住在美國盯著盟軍軍備配額的宋子文轉告蔣介石。一九四三年六月七日,蔣介石回電宋子文,讓他和仍在美國的宋美齡商量后回復羅斯福:
在戰略上,美國在太平洋方面反攻的速度和規模,遠比我方預料的迅速而且強大得多。因此,我方企圖擴大初期作戰戰果的各個戰役——中途島作戰、瓜島作戰以及東南太平洋方面的島嶼作戰等——均歸失敗,並且嚴重地消耗了準備用於對英國施加壓力的日軍力量。另一方面,在政略上,以德意軍由北非撤退為轉折點,導致義大利脫離三國軸心的不利局面,以至日德意三國協同作戰的基本設想也宣告崩潰。
東京大本營否決了畑俊六的建議。
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見勝利的曙光。
龐炳勛率部投敵後,著手部署圍困八路軍的作戰。不打擊投敵者,不足以警示世人,八路軍決心徹底收拾龐炳勛部。八路軍總部以冀魯豫軍區第四軍分區部隊發起衛南戰役,七月三十日斃傷偽軍二百多人,俘虜偽團長以下八百餘人;三十一日襲擊了偽軍第四十六師師部所在地,全殲守敵;八月二日再襲偽軍一個旅,斃傷六十餘人,俘虜千餘人,活捉偽軍旅長;十九日,向偽軍杜淑部發起攻擊,殲滅偽軍五千五百六十餘人,並在偽軍盤踞的衛南、濱河、滑縣等地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權。接著,八路軍又以太行、冀南兩軍區主力協同冀中警備旅發起林南戰役。八月十八日,李達、黃鎮指揮的六個主力團開始了猛烈的穿插分割,攻入林縣縣城,龐炳勛的偽第二十四集團軍前敵指揮官劉月亭隻身逃脫,其餘偽軍全部被殲。同時,陳再道、宋任窮指揮的冀南軍區六個主力團,將偽新五軍的暫編第四師師部、十團以及獨立旅全殲。日軍出安陽城試圖救援,但被八路軍打了回去。林南戰役,八路軍殲滅偽軍七千餘人,拔除偽軍據點八十余處,林南和輝北地區全部為八路軍所控制。九月,太行軍區在太南組建了第七、第八軍分區。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太南抗日根據地面積已達八千平方公里,各級抗日民主政權和地方武裝均已建立。
這名士兵被軍官乘坐的小汽車撞到了溝里——
二、日本應自其在九一八起所佔領之中國及其他聯合國之地區撤退,其全部陸、海、空軍部隊在未撤退以前,日本應負責保存其佔領區內一切公私財產(包括交通運輸制度在內),並不得加以毀壞。
甲、旅順、大連(兩的一切公有財產及建設一併無償交與中國);
《中國之命運》更為重要的內容,是大肆捧頌蔣氏「三民主義」的至高無上。蔣介石否定大革命時期的國共合作,指責共產黨人挑撥了國民黨內部左右兩派對立,並把全面抗戰以來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說成是共產黨人搞的「軍閥割據」。蔣介石攻擊共產主義思想可以視為政見不同所致,但把共產黨人的敵後抗戰說成是封建軍閥行為,以此要求共產黨人放棄「武力割據」——日軍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圍剿」和「掃蕩」,無不是為了剷除共產黨人的「武力割據」——「剷除」之語出自被稱為「抗戰領袖」的蔣介石之口,著實匪夷所思。基於這樣的理論,蔣介石宣稱:「如果不肯徹底改變封建軍閥的作風」,「沒有根本放棄武力割據的決心」,「那就是無論怎樣寬大,決不會發生什麼效果亦找不出什麼合理的方法了」。——蔣介石的言外之意很清楚,國民政府對付共產黨只剩下武力討伐了。
華北方面軍在本年秋季須進行長期作戰,有組織地摧毀共產黨軍根據地。
這天上午十一時,中、美、英三國首腦以及宋美齡召開了第一次正式會議。由於政治問題私下裡已經商討,會議主要就軍事問題展開討論。涉及中國的討論重點是向緬甸實施反攻的軍事計劃。
(三)戰後重要問題:
二、國際銀行問題;
畑俊六知道蔣介石的軍隊不會主動發動攻勢。儘管雙方的對峙線很寬大,但日軍仍有能力實施短促突擊,打擊以中央軍為首的正面戰場上的中國軍隊。長期的作戰令畑俊六對蔣介石的軍隊了如指掌。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國民政府擁有的軍隊兵力多達五百三十多萬,遍及九個戰區以及昆明行營、遠征軍部隊。但是,國民政府所統轄的區域卻越來越小,財政極度困難,物資供應緊張,政府無法遏制內部的腐敗,軍政官吏與商人勾結起來囤積居奇,再加上軍官普遍剋扣軍餉,導致士兵逃亡現象嚴重,幾乎每支部隊都缺額,單位戰鬥力迅速下降。如果說戰爭初期,國民政府的軍隊對付日軍常設師團的一個聯隊要動用一個師的話,現在幾乎要動用一個軍了。畑俊六對中國戰場的最大憂患是,戰爭到了一九四三年,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武裝越來越強大了。
美國記者在與美軍官兵們聊天時,談到了回國時要從中國帶點紀念品回去,一位美國軍官竟然說,他要弄一個「穿紅褲子的中國農村小姑娘——我要把她全身洗乾淨,放在一個籠子裡帶回佛羅里達」。這位美國軍官的解釋是,他的幾位軍中夥伴湊齊了五十美元,從一位父親那裡買了一個中國小女孩,「他們把她關在村外地里的一間小房子里。他們告訴我,在一段時間的憂傷以後,她就開始學習她應該乾的事了」。——這是一件等同於買賣人口的事,那些剛剛來到中國的美軍官兵聽后緘默不語,但是很快他們就知道了「中國人的生活是多麼的悲慘」。
六、日本應將以下所列歸還中國:
日本人精心策劃的這種間諜活動的成功,說明這種活動得到了非常有權勢的人——國民黨官員或軍官的幫助……如果不是來自國民黨官方或軍方的無線電系統,那就是來自國民黨的銀行和壟斷企業系統……所有審查日本代理人或嫌疑犯的美國人都發現,順著案件的線索摸過去,必定通向最高層的圈子。這時他們不得不中斷調查,以免使盟友難堪。例如,當破獲日本人在遂川的無線電導向台時,就發現江西省省長的侄子卷了進去。
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八日,羅斯福向蔣介石發出正式邀請,中、美、英三國首腦會議將在埃及海岸的某個地方舉行。羅斯福說,現在還沒有得到斯大林是否出席會議的答覆,但無論怎樣,他和丘吉爾都將在埃及與蔣介石會面,屆時羅斯福將率領美國最高級別的陸海空軍官前往,中美之間的任何問題都將得到圓滿的解決。十一月一日和九日,羅斯福又兩度來電,承諾在會議正式開始前可以與蔣介石單獨會晤。蔣介石回電羅斯福,表示他將準時參加會議:
就在東京的「大東亞共榮圈大會」召開之際,侵華日軍派出代表前往蔣介石的家鄉浙江奉化溪口祭奠了蔣家祖墳——日本人做夢都想讓蔣介石替代汪精衛成為「共榮圈」里的一員。
巨大的軍工生產能力造就了強大的美國軍隊。此時美軍的兵力總數已過千萬,單位火力密度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國家的軍隊。在盟軍為反攻歐洲大陸實施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時,盟軍的上萬架飛機幾乎遮蓋了諾曼底海岸的天空,而德軍的迎戰飛機只有四百架。在太平洋戰場上,在美軍鋪天蓋地的航空炸彈的打擊下,無論日本陸軍和海軍如何頑強也只能是集體「玉碎」——日本所剩無幾的海軍艦船和飛機,最終都龜縮到日本本土附近保衛天皇去了。
儘管盟軍的作戰重點依舊在歐洲,但中國戰場對於盟軍,特別是太平洋地區的美軍愈發重要。稍有軍事常識的人,只要看一眼亞洲地圖,就會意識到太平洋岸邊的中國大陸對於太平洋戰場上的盟軍而言,將是一個怎樣廣袤的陸基基地。且不說中國戰場牽制著日軍大部分的軍事力量,僅就太平洋戰場的側翼而言,一旦失去了中國的巨大依託,美國再強大也難以奢談打到日本本土去。——美國人什麼都不吝惜,就怕美國人死得太多。
此次日本戰爭的禍首,為其若干軍閥。我以為除了日本軍閥必鬚根本剷除,不能讓其預聞日本政治以外,至於它的國體如何,最好待戰後由日本人民自己來決定。同盟國在此大戰中,總不要造成民族間永遠的錯誤。
三、迅速確立國內決戰態勢,並加強大東亞團結。
八、日本應解散其國內一切從事侵略之團體,並取締一切侵略主義之思想與教育。
理由是:「不能對派遣軍增派兵力,新組建部隊更為困難。」
三、中共問題:似可將中國共產黨之妨害抗戰及政府一貫寬大政策略為說明。
奇峰碧水環繞下的桂林城,自古便是中國的山水勝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小城呈現出五色紛雜的奇異情趣:這裡是中國各方抗戰力量的聚集地,國民黨黨政機構、共產黨的辦事處、民主黨派和民間團體總部比鄰而設;這裏也是戰時中國言論最為自由的地區,各類宣傳抗戰的文藝隊伍五花八門,編輯印刷的各類出版物風行全國。這裏混雜著中國社會各階層的人——官吏、富商、傷兵、逃兵、難民以及流浪文人,他們大多為躲避戰火而來。在難民中,香港難民最為顯眼,他們開設取名為「藍鳥」或者「綠蒂」的咖啡館,寄賣出售他們從香港帶出來的電烤箱、英式檯燈、咖啡壺、網球拍等。這些有錢的香港人根本不像難民:
二、帝國密切與德國合作,向完成共同戰爭邁進,並進而謀求對蘇關係好轉。
七月六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致電國民黨人:
不知在這種情景下日本人堅持把美國定為「主敵」,決心將美國打得「失去戰意」,是不是精神已經錯亂了。
在日本明顯大勢已去的時刻,身兼國民黨總裁、國防最高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長的蔣介石,真正做到了黨政軍大權獨自在握。特別是美英為了九-九-藏-書確保中國抗戰,宣布中國是世界四強之後,與美、英、蘇等世界強國平起平坐的感覺令蔣介石更加自信。有了美英的支持,日本人已不在話下,淪為亡國奴的話題沒有意義了,而另一種「亡黨亡國」的擔憂開始令蔣介石坐卧不寧。蔣介石認為,有必要為消滅共產黨做強大的輿論準備了。
二、關於我國戰時經濟狀況,例如物價、通貨、預算等問題(由財政當局及其他有關機構準備簡明答案)。
軍火生產高昂的利潤強烈刺|激了美國經濟發展。自一九四一年起,美國工業生產年增長率高達百分之十二,工業生產比值和外貿出口成倍地增加,這使得掌握著全世界三分之二黃金儲備的美國,迅速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強國。
三、對於中國,繼續實施壓迫,尤須抑制自中國大陸對帝國本土之空襲及海上交通之妨害,相機迅謀解決中國問題。
五、對於大東亞諸國家諸民族,須把握民心,確保對帝國協力戰爭加以指導。
另外,除在全面加強防空並以第三飛行師團配合地面作戰之外,尚須迅速恢復和提高戰力,以靈活的戰術粉碎敵航空能力。
羅斯福總統、蔣委員長、丘吉爾首相,偕同各該國軍事與外交顧問人員,在北非舉行會議完畢。特發表宣言如下:
但是,桂林最奇異的風景,是隨處可見的美軍。這裏的空軍基的駐紮著美軍第十四航空隊,還存不少美軍經過這裏周轉行程。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被桂林附近奇形怪狀的蔥鬱小山驚呆了,美軍官兵認為:可以把這些小山裝上輪子,待日軍飛機襲擊的時候,就把這些小山推來推去當作屏障。美國人把桂林稱為「東方的巴黎」,「他們都決心享樂一番:有的一本正經地選購紀念品,有的把囊中錢財吃喝一空,有的像孩子似的在街道上大放鞭炮,有的在小巷中追逐咯咯發笑的女郎」。桂林當地產的一種中國酒香醇可口,許多美國人嗜此如命,「致使酒價猛漲而酒味猛跌」。
但這將永遠是日本人的一廂情願了。
日本的軍力開始捉襟見肘。受到重創的海軍和海軍航空兵已失去與盟軍抗衡的能力,陸軍也因國內預備兵源的枯竭而無法得到補充。一九四三年九月,日本陸軍約七十個師團中,由於中國戰場的牽制以及東南亞佔領區的擴大,只有五個師團被部署在太平洋地區,其中大部分駐紮在南太平洋或西南太平洋的散落島嶼上。由於海空軍力量被削弱,島嶼部隊補給困難,裝備短缺,島上的日軍直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刻依舊嚴重地依賴白刃作戰的武器——刺刀。日本的戰時經濟體制也面臨困境。日本政府頒布了《軍需企業法》,將與飛機、船舶生產有關的金屬礦業、煤炭、瓦斯、電力等行業公司強行列為軍需企業。儘管暫時刺|激了軍火生產,但很快就因本土資源的嚴重匱乏難以為繼。加之受到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頹勢的影響,日本從中國和南洋各國掠奪的工業原料遽然減少。維持戰爭的成本不斷暴漲,令日本平民陷入巨大的痛苦中:農村勞動力的嚴重不足導致糧食連年減產,每人每天配給的三兩多大米變成了帶稻殼的糙米;民用棉織品生產供應量也嚴重萎縮,平民按照配給每年買到的棉布,連做一件嬰兒的衣服都不夠。日本政府開始動員民眾增產糧食,衣著簡化,同時確定了「戰時動員學生體制綱要」,即動員學生參軍服役。
一、日本一切軍艦與商船、飛機、軍器以及作戰物質應即聽候聯合國處置,其中一部分應交與中國。
四、日本應完全解除武裝。
一九四三年五月間,華北出現了最大的一股偽軍,即龐炳勛的第二十四集團軍四萬餘人叛國投敵。
第二十四集團軍,轄馬法五的第四十軍、孫殿英的新編第五軍、劉進的第二十七軍和侯如墉、杜淑等游雜部隊,總兵力近八萬人,是中條山會戰國民黨軍在黃河以北留下的唯一部隊。
八、在一貫方針之下,加強對敵之宣傳謀略,其重點為:宣傳軸心國之道義,徹底施行大東亞政策,使主敵美國喪失戰意,離間美、英、中、蘇,以及促進印度獨立等等。
在中國抗戰的大後方,人們被國民黨對共產黨的妖魔化弄得人心惶惶,陪都重慶的百姓確實產生了某些不祥的預感:與共產黨在某的發生武裝摩擦的報道不斷見諸報端,警察在《新華日報》報館四周拉起了警戒線,共產黨駐重慶的代表周恩來突然離開了……令民心更不安的是大後方充斥著無處不在的日本間諜——如果中美聯合空軍決定要去轟炸日軍的某個機場,飛機還沒起飛,中美飛行員就能在耳機里聽到日本人向他們問候早安並祝他們今天好運氣。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日本人的間諜活動,竟然得到了某些國民黨政府高官的幫助:
但是,美軍終究不是來旅遊的,他們要打仗。
(二)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應接受之條款。
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美國軍火工業所達到的舉世罕見的生產能力令德國人和日本人目瞪口呆。具有強大工業製造能力、技術能力和資本能力的美國,其軍火生產一旦開閘,生產線猶如鋼鐵洪流一般席捲而來,美國製造的飛機、艦船、坦克、火炮,源源不斷地被運往盟軍的各個戰場,金元帝國迅速變成世界上最壯觀的軍火工廠,美國所迸發的巨大的國家能力成為德意日法西斯的一場世紀噩夢。從一九四二年開始,美國國內所有與軍工生產相關的企業,無不在開足馬力進行軍火生產。通用汽車公司在接到生產坦克的指令后,不到一個月便把裝備著V8發動機的坦克開下了生產線;福特汽車公司製造的數千架四引擎B-24轟炸機、數萬台飛機發動機、數十萬輛坦克迅速出現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上;道格拉斯飛機製造公司自這一年的二月交付了第一架R4D-1型戰機后,以空前絕後的生產能力兩年之內交付給美國軍方的戰機高達三萬架。一九四二年,美國坦克產量達到三萬輛,遠遠超過了德國和蘇聯,因此英國人在北非戰場上根本無需考慮坦克的損失,只需與德軍拚死作戰就可以了。在阿拉曼戰役中,英軍損失坦克五百多輛,德軍損失四百多輛,損失幾乎相等,但是德國人的坦克拼光了,英軍手裡還有六百多輛嶄新的美國坦克尚未啟用。一九四二年底,美國生產各類飛機四萬七千多架,而德國生產了一萬五千多架,日本生產了八千多架。整個二戰期間,美國生產飛機二十多萬架,日本僅生產了七萬多架。——日軍與盟軍空中優勢的易位,首先是戰機數量的易位。更令世界為之震驚的是美國的艦船生產能力。在美國本土的工廠中,平均每個月就有三艘航母下水,一九四一年以後,美國總共下水了航空母艦一百三十一艘、戰列艦十艘、巡洋艦四十八艘、驅逐艦和護衛艦八百多艘、潛艇二百多艘。同期日本僅僅製造了航空母艦十七艘、戰列艦二十二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六十三艘和潛艇一百多艘。——日本的水面艦船數量只是美國的零頭,太平洋上的戰爭勝負早已沒有懸念。
關於軍事者:
在東南太平洋上,日軍付出巨大死傷代價保持下來的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索羅門群島北部和新幾內亞的東部,都已瀕於崩潰。面對盟軍在海空戰力上遠勝於日軍的戰場態勢,日軍即使再投入兵力也難有把握長期確保這些佔領地。因此,不得不將「絕對國防圈」收縮至從新幾內亞的馬當,越過俾斯麥海,直到拉包爾、布干維爾島一線。日本人決心死守該線。——可是「這樣一來,今後東南方面的作戰性質將轉變為全面的持久戰,以拉包爾為中心的該方面的我三十多萬佔領部隊,不得不逐步陷於孤立的狀態」。
進攻常德附近,搜索並殲滅中央軍,摧毀第六戰區根據地,以削弱敵繼續抗戰的企圖,同時為派遣軍在減少兵力之後能順利完成任務創造條件,並且牽制可能調往雲南的重慶軍機動兵力,以冊應南方軍作戰。
尚在歸國的飛機上,蔣介石已經「寸衷惟有憂懼」了:如果中國不發奮圖強,繼續衰敗下去,《開羅宣言》很可能是一紙空文——
三國首腦會議一直持續到二十六日。
當然,美國人的犧牲必須是為了美國利益。在度過了戰爭初期的艱難時刻后,美國覺得有必要向全世界表明,盟軍與中國已經形成了一種互相依靠的同盟關係,這種關係符合美國贏得戰爭勝利的需要。——美國人決定把蔣介石從中國請出來,在世界的某個地方與美、英首腦會晤,並讓這次會晤成為世界輿論的頭條。
一、華北掃共作戰
二十七日下午,在拜會了埃及國王和王后后,蔣介石飛返中國。羅斯福和丘吉爾帶著會議宣言一起飛到德黑蘭,與從蘇聯飛來的斯大林會商,斯大林對宣言草稿表示完全贊同。
二十五日,日軍大本營和政府內閣召開聯席會議,最終擬訂出《今後應當採取的戰爭指導大綱》,並於義大利宣布投降后第二天——九月三十日——提交天皇召集的御前會議予以確定。《指導大綱》決定:日本須從東南太平洋的「激烈消耗戰中撤出來」,「抓緊時間」建立起一個「絕對國防圈」,並以此為最後的防線,其間「迅速充實以航空兵為中心的陸海軍戰鬥力」,「堅決以獨自的力量」與英美決一死戰。
十、日本應賠償中國自九一八起一切公私損失。
不要說這樣的中國能否「打下去」,開羅會議的召開也並不證明中國已經有了堅定不移的盟友——在中國漫長的外交史上,尚沒有過真正「盟友」的出現,能不能「打下去」,完全取決於中國人自己。
一九四三年五月十五日,鑒於國際形勢的變化,以蘇聯為首的第三國際宣布解散,這一消息令國民黨人興奮異常,認為中國共產黨已經走到了命運盡頭。軍統頭目戴笠制訂出一個「對中共方案」,其主要內容是:在軍事上施加壓力,迫使中共把敵後根據地政權和軍權交出來;取消邊區政治組織,聽候中央處置;派遣政工人員、參謀人員和軍隊幹部到共產黨區域去接管工作;派中央通訊社到延安去開拓消息的採集渠道——「在宣傳工作方面強調第三國際之解散,中共再無獨立組織之必要,以證明民族至上國家至上之理論最適合世界潮流」。
四、對於德國,須用盡手段,圖謀緊密合作,但不得因之惹起對蘇戰爭。
毛澤東在延安幹部會上,針對共產國際解散的問題指出:中國共產黨同意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提議,中國共產黨將解除對共產國際章程和歷次代表大會決議所規定的各種義務。共產國際在它存在期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包括對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盡一切可能給予援助;目前「各國共產黨更加需要根據自己民族的特殊情況和歷史條件,獨立地解決一切問題」。「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鬥爭中曾經獲得共產國際許多幫助;但是,很久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即已能夠完全獨立的根據自己民族的具體情況和特殊條件,決定自己的政治方針、政策和行動」。「共產國際的解散,將使中國共產黨人的自信心與創造性更加加強,將使黨與中國人民的聯繫更加鞏固,將使黨的戰鬥力量更加提高」。九_九_藏_書
百團大戰後,經過日軍長達兩年的殘酷「掃蕩」,華北大平原上的抗日根據地喪失殆盡,太行、太岳山區根據地的面積也嚴重縮小。共產黨抗日武裝在日軍的「圍剿」下傷亡巨大,兵力曾一度下降到三十萬左右,加上位於江南的新四軍,總兵力尚不足四十萬人,還不及國民黨軍的十分之一。蔣介石對共產黨方面要求國民政府頒給五個軍的番號始終不允,蘇聯和美國援助中國的武器裝備也沒有給共產黨武裝一槍一彈。由此,軍令部第二廳的報表顯示,一九四三年,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總兵力仍不足四十萬,槍支數量是兵力總數的一半,除了八路軍的三個正規師有幾門迫擊炮外,各軍區部隊和地方縱隊在火炮擁有數量一欄上全都是空白。
中國代表團基本陣容是: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商震、侍從室第一處主任林蔚、軍事委員會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董顯光、軍令部第二廳廳長楊宣誠、外交部參事郭斌佳、侍衛長俞濟時、駐美軍事代表團團員蔡文治、軍事委員會戰地服務團總幹事黃仁霖、侍從室組長陳希曾、侍從武官陳平階、侍從秘書俞國華、隨從醫生左維明以及宋美齡英文秘書陳純廉等。
在國內外輿論的雙重壓力下,七月十日,蔣介石命令胡宗南停止對陝甘寧邊區的行動,並回電朱德聲稱胡宗南部「無進攻意」。十二日,胡宗南命令圍攻陝甘寧邊區最前沿的第一軍和第九十軍退回黃河河防。
這天,丘吉爾登門回訪了蔣介石。當蔣介石表示中英兩國要充分合作,有必要坐下來就各種問題認真商談時,丘吉爾回答說,他帶來的各種專家足有四百多人,無論談什麼都可以。丘吉爾告訴蔣介石,他的意願是,戰後須有一個維持世界和平的總機構,總機構下再有歐洲分機構、遠東分機構等等,以讓世界各國都可以參加進來。
為數不多的共產黨抗日武裝,在敵後作戰的嚴酷環境中頻頻出擊,傷亡巨大,武器簡陋,補給困難,根本沒有擴大軍隊規模的條件。
日軍早就盯上了這支國民黨軍隊。
依據東京大本營制訂的一九四三年度《對華作戰指導計劃》,侵華日軍的主要任務是鞏固佔領區,並繼續增派部隊用於太平洋戰場。可是,鄂西會戰後,侵華日軍總數依舊有二十四個師團、十二個獨立混成旅團和十三個航空中隊,總兵力約六十萬。身為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的畑俊六深知,誘降重慶並隔斷其與英美的關係,除了訴諸武力之外沒有其他辦法,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失利的局面下,迅速解決中國問題已經越來越迫切。畑俊六雖然承受著巨大壓力,但他堅持認為:「殺出一條血路是能迅速解決中國事變的唯一重要方策。」
乙、南滿鐵路與中東鐵路(無償交還中國);
要說擁有百萬之眾,應該指的是遍布在廣大鄉村中的民兵,是那些具有抗戰熱情和勇敢精神並認同共產黨人政治理想的同盟者。或許,正是敵後戰場上成千上萬的民眾和共產黨武裝一起與日本佔領軍頑強作戰的浩大聲勢,才使得國民黨人產生了到處都是共產黨武裝力量的錯覺。
為了準備三國首腦會議,國民政府各部門立即陷入忙亂之中。中國必須拿出自己的提案和草案,在這個幾乎包羅所有可能涉及中國前途的應對方案中,最主要的是日本投降時中國的接受原則和條件、戰後處置的重要問題以及應對英美可能提出的問題。儘管這一準備潦草而殘缺,但在要求日本必須歸還近代以來侵佔的中國領土這個問題上,立場十分堅定。因為涉及中國將要面對的戰後利益問題,因此值得在此抄錄中國政府當時的基本立場:
英、美、蘇代表團成員都是政治、經濟、軍事專家,因為會議期間需要就討論的各種問題進行隨時磋商,於是有外國記者認為中國代表團的成員非常不專業,他們注意到連外交部部長宋子文都沒有參加——「規模很小的中國代表團主要由委員長的家人和私人組成,」記者評論說,「有些對於開羅會議必不可少的人,卻沒有包括在代表團中,因為這些人對委員長不完全俯首聽命。」
《中國之命運》全書二百一十三頁,論及抗戰的篇幅只有十二頁半,其主要內容是系統地講述蔣氏風格的專制獨裁主義,同時猛烈地攻擊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和體系。
二、國際經濟合作:在原則上可予贊同,並表示歡迎外資。
此時的中國是一個被戰爭的殘酷折磨得痛苦不安的國家。
蔣介石的評價是:「開羅會議雖僅僅四天,但將中國自甲午以後被日本侵據的領土主權,一舉收復。」
「這種精神是難以描述的,」美國記者白瑞德說,「因為任何一個美國軍人都不會大聲地承認他熱愛自己的國家,那是政客們乾的事情。」他們總是罵罵咧咧的,罵糟糕的軍營伙食、苛刻的軍士長,嘲諷陳納德、史迪威以及他們的總統羅斯福。但是,當羅斯福逝世的時候,他們卻「像孩子一樣哭泣」。美軍沒有豪言壯語的軍歌,他們唱的都是流行歌曲,一九四二年唱的是《你是我唯一的陽光》,一九四三年唱的是《皮斯特爾·帕金媽媽》,來到桂林后歌就唱雜了,包括德國人的《莉莉·瑪琳》、英國人的《一艘部隊運輸船就要離開孟買》以及澳洲人的《翩翩起舞的馬蒂·爾達》。——美軍的戰鬥精神「產生於過去一百年的情感素質,悄悄的然而卻是強有力的」。
只有打下去,中國人才可能擺脫與那個倒卧在路邊的枯瘦士兵和那個被關在籠子里的穿紅褲子的小姑娘一樣的命運;只有打下去並且在苦鬥中強大起來,民族的自尊、領土的完整以及民眾的安康幸福才可能真正獲得。
羅斯福總統談及《開羅宣言》時說:
於是,原草案敘述得以維持。
一、排除萬難,以一九四四年中期為目標,確立戰略態勢,應付美英進攻,隨時摧毀敵軍反攻。在帝國戰爭遂行上,于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所應絕對確保之要域,茲定為包括千島、小笠原群島、內南洋、西部新幾內亞、巽他海峽以及緬甸等在內之圈域(絕對國防圈)。
中國民眾對政府官吏的貪污醜聞、軍隊將領的胡作非為以及物價飛漲和黑市猖獗十分不滿。不法商人和官員勾結在一起,甚至把投機倒把和操縱物價的把戲鬧到了美軍頭上,使得美軍在華採購人員怨聲載道:
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史稱「開羅會議」。
除了對蘇聯始終存在的戒心之外,蔣介石認為有必要事先與羅斯福單獨會面——蔣介石想在首腦會議前,得到美國對中國抗戰和戰後前景的某種承諾,不然無法確定在首腦會議上他將處於何種位置。七月四日,羅斯福回電,稱單獨會面十分重要,建議在重慶或華盛頓間選個地點。蔣介石八日回電同意羅斯福的建議。
在華北敵後戰場上,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是作戰的絕對主力。一九四三年,抗戰中國的敵後戰場抵抗的日偽軍,占侵華日軍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四,偽軍的百分之九十五。日軍華北方面軍公布:「從今年一月到五月與共產軍交戰次數為五千五百二十四次之多,其兵力達五十六萬七千四百二十四人之眾。」
問題是:中國是否有能力繼續打下去?
一九四三年九月,日本人不得不重新審視「世界形勢」以及「戰略方策」:
九、日本應將其文武人員,或私人所運走之一切金銀貨鈔、有價證券、重要書籍、公文及其他有歷史性之物品,分別歸還聯合國。
三、國際民用空航問題。
二、九龍、香港問題:九龍為租借地,歸還中國固屬毫無疑義,惟在英方視之,九龍與香港屬一問題,而香港為割讓地,其法律上地位與九龍不同,似以留待日後解決為宜。
美國空軍以桂林為基的四面出擊。滇緬作戰時,他們飛越沉睡的中國村莊,轟炸了緬甸薩爾溫江岸邊的日軍;他們從空中轟炸突擊中國軍隊陣地的日軍,炸毀日軍的倉庫、車隊和船舶,同日軍的零式戰機瘋狂地格鬥。一九四三年感恩節的時候,他們去轟炸台灣的日軍機場,指揮官說只要完成任務,返航后罐頭火雞、蔓越橘和上好的威士忌可以盡情吃喝。二十多歲的指揮官文森特上校提出抗議,要求起飛前提前開宴。吃了火雞、喝了威士忌的飛行員升空了,他們都知道攜帶的油料僅夠扔完炸彈后勉強飛回桂林,只要稍有意外就回不來了。他們飛越中國沿海的山脈,然後貼著海面低飛,螺旋槳把帶著鹹味的浪花吸進了機艙。在台灣新竹機場上空,他們一聲呼嘯發動了突然攻擊,日軍的戰機四分五裂,燃起衝天大火。在炸毀了五十多架日機后,他們向他們喜愛的「東方的巴黎」方向返航。儘管牧師自他們起飛就站在跑道邊真誠地禱告,但仍舊有美國青年沒能活著回來。
派遣軍努力確保和平定現有佔領區。特別是華北方面,本年秋季以有組織地殲滅共產黨為目標。同時在本年秋季以第十一軍及第十三軍主力分別進行常德作戰和廣德作戰。來年春季,以華北方面軍及第十一軍進行打通京漢線作戰。
在蘇德戰場上,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令蘇聯人渡過了戰爭最黑暗的階段。德軍的第六集團軍,羅馬尼亞的第三、第四集團軍以及義大利的第八集團軍被蘇軍殲滅殆盡。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總兵力減少到五百二十余萬,而蘇軍的總兵力增加到六百四十余萬,飛機和坦克的數量也超過了德軍。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場態勢,希特勒策劃了代號為「堡壘」的戰役,準備投入一萬門火炮和迫擊炮、兩千七百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兩千零五十架作戰飛機以及將近九十萬的陸軍兵力。其中五十個最有戰鬥力的師配屬許多獨立的作戰部隊擔任主攻,組成由克盧格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和由曼施坦因元帥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另外還有二十個師在戰場側翼配合攻擊。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在局部防禦后發動大規模的反攻作戰,投入的部隊是羅科索夫斯基大將指揮的中央方面軍、瓦圖京上將指揮的沃羅涅日方面軍、馬利諾夫斯基大將指揮的西南方面軍、波波夫上將指揮的布良斯克方面軍和科涅夫上將指揮的大本營戰略預備隊草原方面軍,共計一百三十余萬兵力,同時投入兩萬門火炮和迫擊炮,三千四百四十四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還有兩千一百七十二架作戰飛機。
至於討伐的時間,蔣介石認為「不出這二年中」。
三國軍事方面人員,關於今後對日作戰計劃,已獲得一致意見。我三大盟國決心以不鬆弛之壓力,從海、陸、空各方面,加諸殘暴之敵人。此項壓力,已經在增長之中。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三國決不九*九*藏*書為自己圖利,亦無拓展領土之意思。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軍驅逐出境;我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與獨立。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二日,各方代表就太平洋作戰、緬甸對日作戰和其他軍事問題進行了磋商。中國代表提及美國為什麼不向中國戰場派遣陸軍的問題,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的解釋是:派遣美國陸軍到中國對日作戰,本不是一個問題,只是近來美國運輸艦船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損失很大,加上蘇聯戰場急需大規模的軍火供應,土耳其也即將參戰,因此也存在船舶運輸問題。目前,連急需增援的麥克阿瑟將軍也只得到了幾個美國陸軍師,他現在主要依靠澳大利亞為數不多的部隊維持作戰。馬歇爾的言下之意是:相比而言,中國自身有那麼多的軍隊,應該不必叫苦。不過,如果中國要的不是人,而是別的東西的話,比如飛機,要多少美國就給多少,「惟希望中國加強機場等設備」。
三、聯合國指定日本若干地點派兵駐紮,以保證本文件及和約各條款之切實施行。
敵大半為中共軍,與蔣軍相反,在本年交戰一萬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戰佔七成五。在交戰的二百萬敵軍中,半數以上也都是中共軍。在我方所收容的十九萬九千具敵遺屍中,中共軍也佔半數。但與此相比較,在我所收容的七萬四千俘虜中,中共軍所佔的比率則只佔一成五。這一方面暴露了重慶軍的劣弱性,同時也說明了中共軍交戰意識的昂揚……因此,華北皇軍今後的任務是更增加其重要性了。只有對於為華北致命傷的中共軍的絕滅作戰,才是華北皇軍今後的重要使命。
關於政治者:
作戰指導要領
一、西藏問題:本年八月間,宋部長與英外相艾登曾在倫敦談及此問題,雙方意見相去甚遠,似以留待日後解決為宜。
宴會後,蔣介石與羅斯福進行的會談持續到午夜。蔣介石再次重申了中國的政治主張,包括設立四國機構或聯合國機構問題、過渡時期的國際安全問題、德國投降問題以及遠東安全問題。特別是關於中國問題,蔣介石按照事先草擬的原則與羅斯福詳細交換了意見,並就諸項政治問題與羅斯福達成了原則上的一致。而羅斯福向蔣介石詢問了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日本戰敗后,日本的天皇制是否應該廢除?顯然,羅斯福以為與日本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中國,會堅決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並認同永久性地廢除天皇制度。蔣介石的表態令羅斯福有些意外:
美國前所未有地和中國親密了起來。
七月五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會戰——庫爾斯克會戰——驟然爆發。會戰開始后的第一天,德軍就投入了全部基本兵力,但在蘇軍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中傷亡慘重。雙方隨即展開了規模巨大的坦克、步兵以及戰機的混戰。戰鬥到第七天,蘇軍在尚未動用戰略預備隊的情況下,基本上扼制住了德軍的攻勢,德軍付出巨大傷亡后僅楔入蘇軍防禦陣地十至十二公里。為了拿下庫爾斯克,德軍集中兵力突擊一點,蘇軍也在這一點上集中兵力反擊。十二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遭遇戰爆發,交戰雙方的兩千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參加了戰鬥,然而德軍第一天就損失了四百多輛坦克,一萬余名官兵被擊斃。接著,蘇軍開始了全面反攻,各集團軍群迅猛突擊,在斯摩棱斯克、頓巴斯、基輔和克烈緬楚格方向,沿著長達一千五百公里的戰線對德軍實施猛烈攻擊。經過奧廖爾戰役、頓巴斯戰役、第聶伯河戰役等一系列大戰後,蘇軍重創德國陸軍一百二十八個作戰師,相當於德軍在蘇德戰場上陸軍總兵力的一半,把戰線向西推進了三百至六百公里,收復了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地區和北高加索,並開始向第聶伯河右岸和白俄羅斯地區挺進——德軍被趕出蘇聯國土的日子不遠了。
會議最後確定的地點是埃及的開羅。
針對《中國之命運》一書,延安的《解放日報》連續發表文章,系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和政策,同時對胡宗南即將對陝甘寧邊區發動進攻展開了猛烈的輿論戰。毛澤東寫出《質問國民黨》一文,指出在國民黨領導的全國軍隊中,位於西北的有第三十四、第三十七、第三十八集團軍,其中的兩個集團軍用於包圍陝甘寧邊區,只有一個集團軍用於防守宜川至潼關的黃河沿岸。這一事實,全國皆知。近日防守河防的第一、第十六、第九十軍開到了彬縣、淳化、洛川一帶,為準備進攻陝甘寧邊區而置黃河河防空虛于不顧。那麼,國民黨人叫囂共產黨人「破壞抗戰」「破壞團結」,難道:「盡撤河防主力,倒叫做增強抗戰嗎?難道進攻邊區,倒叫做增強團結」嗎?毛澤東質問國民黨人:「你們拿背對著日本人,日本人卻拿面對著你們,如果日本人向你們的背前進,那時你們怎麼辦呢?」按照你們的說法,中國境內只有國民黨是如何的「民族至上」,而共產黨則是如何的「破壞抗戰」,那麼「背向敵人,卻是什麼至上呢」?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開羅宣言》正式發表:
羅斯福於七月中旬再電蔣介石,提出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召開三國首腦會議。二十一日,依舊對蘇聯心存戒備的蔣介石回電,認為如果在阿拉斯加開會,他就必須經過蘇聯的西伯利亞,到了蘇聯國土上而不與斯大林見面不合適,因此建議改個地方。至於中美首腦單獨見面的地點,羅斯福建議蔣介石在他動身之前到華盛頓來。但這一建議被宋子文以「鈞座軍政羈身,似難以遠行,除非此行有解決太平洋戰事之把握」為由拒絕了。
羅斯福在赴開羅之前曾公開表示:「遠東問題的關鍵是中國。」羅斯福的出發點很明確:在與日本人作戰的時候,需要中國戰場的支撐和協助;而在戰後的政治格局中,讓中國成為具有和英、蘇、美三國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國,有利於美國在未來國際組織中發揮主導作用,以制衡英國特別是制衡蘇聯,同時也有利於美國維護其在亞洲的權益。
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氣急敗壞,調集第一軍主力兩萬多人出動尋找八路軍主力。日軍採取了一種每天前進二十公里后再後退五公里的所謂「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法」,企圖不斷地擠壓八路軍,使之在黃河岸邊背水決戰。東京大本營對岡村寧次的這次作戰寄予厚望,專門派來了一百二十人的「皇軍軍官戰地參觀團」。此時,正是胡宗南企圖閃擊延安之際,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的一個主力團已奉命調回延安,劉伯承、鄧小平命令太岳軍區第二軍分區第三八六旅十六團主動出擊打擊來犯的日軍。十六團是一支以紅軍官兵為骨幹組成的部隊,滿員二千五百餘人,團長程悅長、政委常祥考、參謀長林克夫。在第三八六旅旅長兼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王近山的率領下,該團不斷地輾轉迂迴,跳出岡村寧次的包圍圈后,秘密插到了日軍的側后,進入臨汾至屯留公路邊一個名叫韓略村的村莊。然後在當地民兵和民眾的幫助下,在村南的一條山溝附近開設了伏擊陣地。十月二十三日早上八時,日軍來了,卡車車隊進入伏擊圈后,十六團一聲號令,六連先下手,擊毀最後面的卡車,班長趙振玉帶領全班從陡壁上猛撲下來。九連在車隊的最前面死頂,與日軍混戰成一團。發現被包圍的日軍瘋狂地向公路兩邊突圍,雙方瞬間進入肉搏戰狀態。八路軍戰士發現日本士兵試圖保護一群身挎指揮刀的軍官,於是奮不顧身地集中朝那裡衝擊,五連指導員鄭光南在衝鋒中犧牲。隨著日軍一名指揮官剖腹自殺,日軍士兵大亂,殘兵跑進公路邊的土窯洞中頑抗。在勸降未果后,趕來參戰的民兵在窯洞口點燃了柴草,然後八路軍的手榴彈雨點般扔進窯洞,很快窯洞里便無聲無息了。戰鬥接近結束的時候,岡村寧次派來六架戰機低空盤旋尋找被圍部隊的蹤跡,但除了煙火和黃塵在秋風中漫卷之外,日軍飛行員沒有發現一個還活著的日軍官兵——連同那個「皇軍軍官戰地參觀團」的所有成員在內,被伏擊的日軍只漏網三人,其餘全部葬身於韓略村南的那道土溝里。
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這個古老而獨特的東方國度。
蔣介石認為,中國封建時代的宗法制度和哲學倫理,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樣式;封建時代以血統和家族為紐帶形成的家族、保甲、鄉社制度,是最完備的社會組織,是立國的基礎。至於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也屬於違反了中國固有文化的「帝國主義立場」範疇——就在社會輿論普遍對蔣氏家族的政權獨裁頗有微詞的時候,蔣介石公然吹捧封建宗法家族式的政治統治結構,其毫不遮掩令人驚訝。
關於經濟及其他者:
一九四三年秋,參謀總長何應欽、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聚在了陝西的一個縣城裡,根據蔣介石的指令商定進攻共產黨陝甘寧邊區的作戰方案。會後,胡宗南召開軍事會議,確定了具體作戰計劃:各路部隊從各個方向向陝甘寧邊區的核心地帶壓縮;動用第八戰區的部隊,加上特地調來的部隊,共五個集團軍近五十萬兵力,分成九路閃擊延安,一舉蕩平共產黨中樞。
余當如最後尊電之所約,屆時前來與閣下及丘吉爾相晤,此間一切當嚴守秘密。此次四國宣言之簽訂,全由閣下堅持正義團結之精神所感召,實為一偉大之成功。此舉對於未來世界之和平與安全,必有莫大之貢獻,殊堪慶幸,余茲請閣下接受餘熱烈之感忱……
一、維持世界和平:戰事結束后現有之聯合國團體仍應繼續存在,而以中、美、英、蘇為主席團,擔負維持世界和平之責,至普遍集體安全制度成立時為止。
混亂的政治生態下,中國百姓對任何事情的發生都見怪不怪。春節的時候,昆明城裡舉行了舞龍表演,表演隊伍由中國官兵組成。兩支舞龍隊伍——一支是中央軍官兵,另一支是雲南地方軍官兵——碰到了一起,巨龍瘋狂地舞動,「就像插上了翅膀的蜥蜴,要從這個城市飛快地騰升到星光閃耀的夜空中去」。瘋狂的結果是互不相讓,然後就開槍了:
二十三日,中、美、英三國代表開始就會議宣言展開進一步磋商。對於中國來講,最重要的問題莫過於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關於這一點,在中、美、英三方工作人員共同草擬宣言的時候,曾發生了措辭上的爭執。還是英國人對中國發難。英方代表提出,在宣言草案里,其他被佔領地區都沒有說明必須歸還何國,唯獨把日本佔領的「滿洲」、台灣與澎湖列島明確寫上「歸還中國」,這樣的表述將會引起英國國會議員的質問,建議把「當然應歸還中國」這句話,改成「當然必須由日本放棄」。英國人的質疑立即遭到中國代表王寵惠的激烈反對:日本放棄侵佔中國的領土后,那些土地到底歸屬哪裡?如果不明確寫明,中國艱苦進行的持久抗戰是為了什九*九*藏*書麼?這樣含糊不清的言辭出現在宣言里,不但中國人民會困惑,整個世界也會不理解,會議宣言將變得價值全失。美國代表明確支持中國代表的意見,認為言辭含糊的後果將使世界對盟國陣營嚴重地不信任。
根據以上所認定之各項目標,並與其他對日作戰之聯合囯目標相一致,我三大盟國將堅忍進行其重大而長期的戰爭,以獲得日本無條件投降。
一九四三年四月,日軍華北方面軍出動三萬余兵力,向太行山麓實施進攻。與日軍事先約好的孫殿英在河南林縣宣布投降。而劉進的第二十七軍被日軍截斷退路后,一名師長率部逃亡,另一名師長率部投降——這個師後來成為汪精衛的警衛師。孫殿英陪同日本人與劉進軍長商談投降條件,劉進要價太高日方沒有答應,劉軍長本人趁亂跑了。馬法五的第四十軍,除了被他帶走千餘人外,其餘全部被日軍繳械。藏在林縣彭城鎮附近山洞里的龐炳勛,因為實在耐不住鴉片煙癮,讓他的副官扮成老百姓出來買煙土和食品,結果被日本人發現。龐炳勛立即宣布投降,通電錶示脫離重慶政府,擁護汪精衛「和平反共建國」。他到了南京,被汪精衛委任為偽「和平救國軍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作戰計劃被否決的當天,畑俊六寫下日記:「如此只能一直成為美英反攻對象,終將處於守勢。沒有殺出一條血路的打算,重慶屈服的時機是不會到來的,實乃可嘆!」
七、承認朝鮮獨立。
就在開羅會議進行的時候,抗戰中國正進行著一場空前殘酷的血戰,血戰發生地在湖南省一個名叫常德的小城四周。
就尚未結束的太平洋戰爭而言,正在與日本人苦戰的美國人最大的願望就是保持住中國的抗日戰場。對此,美國陸軍部部長史汀生說得很明確:「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讓中國人繼續打下去。」換句話說,如果中國戰場支撐不住了,或者國民政府向日本屈服了——當日本人的「大東亞共榮圈」形成時,美國人是否能在亞洲站住腳就很難說了。美國人、英國人乃至蘇聯人都知道,如果不給予一個令中國人朝思暮想的巨大利益,中國必須和盟國生死攸關地捆綁在一起的理由就不那麼紮實。而這個巨大的利益只能是:讓日本把過去侵吞中國的所有東西都吐出來交還中國,並把日本人再次搶劫中國的可能性完全杜絕。
美方可能提出之問題:
羅斯福總統又問:「此一問題明日會議應否提出討論?」
一、帝國以在今年內決定戰局大勢為目標,摧毀美英攻勢企圖,迅速確立必勝之戰略態勢,急速增強決勝戰力,尤其航空戰力,主動遂行對美英決戰。
《中國之命運》剛一出版,就被中國社會輿論普遍認為是國民黨發動新一輪反共高潮的動員令和宣言書。
《中國之命運》發表后,重慶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二廳奉命對共產黨軍隊的現有編製、兵員、槍支和火炮數量進行詳細的調查統計,得出的統計數字或許可以令即將前往開羅的蔣介石感到些許安慰:那些關於共產黨武裝兵力已達百萬以上的傳說似乎不那麼靠譜。
二、常德作戰
二十一日上午,蔣介石一行抵達開羅。
所謂的「血路」,就是攻入重慶國民政府所在地四川。
英方可能提出之問題:
丙、台灣及澎湖列島(兩處一切公有財產及建設一併無償交與中國);
作戰方針
在地中海戰場,盟軍佔領北非之後,義大利完全暴露在攻擊之下。七月十日,盟軍發動了對西西里島的進攻戰役,該島上駐有義大利軍隊九個師以及德軍的兩個師。而盟軍第十五集團軍,轄蒙哥馬利上將指揮的英軍第八集團軍和巴頓上將指揮的美軍第七集團軍,共十三個師近五十萬兵力,作戰飛機四千余架,艦艇三千二百余艘。戰役發起后,盟軍頂著狂風巨浪登陸西西里島海岸,士氣低落的義大利軍隊土崩瓦解,德意軍死傷三萬三千人,被俘十三萬二千人,還有十萬人逃回義大利本土。八月十八日盟軍攻佔西西里全島,從此掌握了地中海控制權。
美國記者在昆明的大街上看到了一名流浪的中國軍隊士兵,這名二十幾歲的士兵看上去已如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他手裡拿著一隻乞討的碗,身上破爛的軍裝幾乎無法遮蔽身體了——「身體骯髒,瘦骨嶙峋,甚至能看見腿骨和骨盆,他的生殖器萎縮得像一段黑繩打的小結。」
或許只有帶著大批侍從赴會的蔣介石心裏明白,戰爭進行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世界大戰戰局已經發生了重大轉折,而他主政的中國仍是個混亂不堪的國度。
日軍尚在國土上橫行,哪有自己打自己的道理?
中國人正在打下去。
英、美雙方可能提出之問題:
……大多數中國人認為美國人有無限的財富,而美軍後勤部隊不可避免地助長了這種觀點。因為對於他的任務來說,時間比金錢更為重要:機場必須迅速建成,花多少錢都沒關係……美國人進入中國,就好像一個健康血旺的人被扔進了一間久無人住的房子里,而房子里到處都是飢餓的蚊子、水蛭和吸血的蝙蝠。為了自己的利益,重慶最高層的人物把最有利可圖的生意安排給官方機構……官方的兌換率完全是虛假的……美軍後勤部隊不得不超額多付四倍的資金,這些錢全都被國民黨銀行榨取……政府既然採取這種態度,私商們也就無所顧忌地牟取暴利……一家公司已經和美軍供應處簽訂合同,向美軍出售四十個汽車蓄電池,每個四百五十美元,五天內交貨,但兩個星期後,這家公司說,電池已經出售給一家銀行了。後來這些蓄電池以每個七百五十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美軍供應處……一家一直以合理價格向美軍後勤部隊出售汽車零件的公司,突然把它的價格提高了三倍,這樣美國人不得不準備和另一家公司打交道,那家公司仍然以合理價格出售這些零件。但是,幾天之後,這第二家公司通知美軍供應處,由於「當地的壓力」迫使他從市場上撤回了他的存貨……我們曾要求政府幫助我們購買某些東西,但結果這些雜種們卻利用我們提供的信息反過來敲詐我們。在中國最大的騙子就是孔祥熙的中央銀行和宋子文的中國銀行……
常德,中國腹地著名的魚米之鄉。
丘吉爾首相及余與蔣委員長在開羅共處四日。余得機會與蔣委員長當面討論複雜之遠東問題,尚屬首次。吾人不僅解決具體軍事計劃,且曾商討影響遠大之原則。此等原則皆甚簡單而基本,其中包括被劫財產歸還應得之主人;承認遠東億萬人民有樹立其本身的政府方式之權利;承認日本永遠不得成為侵略之潛在勢力,乃太平洋及世界其他部分和平與安全之必要條件。
接著傳來消息:美國總統羅斯福到了。
晚上,羅斯福舉行晚宴。
令美軍飛行員付出巨大犧牲的航線,是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駝峰航線」西起印度的阿薩姆邦,向東飛越野人山、喜馬拉雅山、高黎貢山、橫斷山等,這些山脈平均海拔都在四千米以上,最高的可達七千六百米;雪山峽谷之間,薩爾溫江、湄公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穿流而過。自一九四二年起,美軍飛行員迎著厚厚的喜馬拉雅雲層,以飛行高度的極限飛越險峻的山口。在這條人類飛行史中最危險的航線上,哪怕風向稍有變化就有可能導致機毀人亡。為了爬升得更高一些,他們甚至使用了尚未經過試飛的新出廠的C-46型運輸機。他們在憑藉肉眼觀察劃出的航線上,一次次地與死神擦肩而過。自「駝峰航線」開闢以來,美國援助中國的抗戰物資被源源不斷地運來。最初運到中國的物資每月幾百噸,後來增加到上千噸,最多的時候一個月竟達七萬多噸。直到戰爭結束的一九四五年,經「駝峰航線」運往中國的抗戰物資累計達六十五萬噸,運送戰鬥人員累計達三萬多人。在中外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規模巨大的空中運輸中,美軍于「駝峰航線」的飛行中共損失飛機一千五百架以上,還有三千多名美軍官兵付出了生命代價。——在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中,美國人民付出的鮮血和生命令中國永遠銘記。
方針
更諱莫如深的話題,當屬曾是國民黨副總裁的汪精衛,這是讓重慶國民黨人最難堪的。好像故意與蔣介石對抗,在蔣介石飛往開羅的同時,汪精衛飛往日本東京,參加由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召集的「大東亞共榮圈大會」。會後,汪精衛發表講話宣稱,要和日本人齊心合力,贏得大東亞戰爭的勝利。他向日本人作出了「肅正思想」「確保治安」和「增加生產」三項保證,決心和日本人「同甘共苦,同生共死」。
羅斯福根據事先商定的程序,把與蔣介石的會談放在了與丘吉爾會談之前。在短暫的會談中,羅斯福開門見山的表示了他對中國的態度:中國應作為四大國成員之一在平等的基礎上參加戰後國際組織,並保證在這一點上美國將堅定的支持國民政府的中國。
從軍事上講,日本人的戰略企圖已經無法實現。
七、為迅速集結髮揮國內總戰力,須斷行決戰施策,增大決戰戰力,尤其航空戰力,併發揮舉國赴難之高昂士氣。
「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讓中國人繼續打下去。」
二、對於蘇聯,極力防止惹起日蘇戰爭,進而改善日蘇邦交並相機斡旋德蘇和平。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率中國代表團分兩批離開重慶,經印度飛往開羅。臨行前,蔣介石給自己提出的要求是:「淡泊自得、無求於人」,秉承中國人好面子的傳統,「對日處置提案與賠償等事,當待英、美先提,切勿由我主動自提,英、美當知敬我毫無私心於世界大戰也」。
英國駐埃及大使前來通報,英國首相丘吉爾已經抵達開羅,並準備前來拜訪蔣介石。本來是準備與羅斯福先見面的,但羅斯福尚未抵達,丘吉爾卻先來了,經過考慮之後,蔣介石決定主動去拜訪丘吉爾。在米納飯店十八號別墅里,蔣介石和丘吉爾進行了半小時的談話。丘吉爾說,他之所以能夠由地中海乘坐英國軍艦到亞歷山大港,然後換成飛機來開羅,完全是盟軍掌握了地中海控制權的結果,而在幾個月以前這是不可能的。在簡短的寒暄之後,丘吉爾涉及了一個極其敏感的問題,那就是中國是否希望蘇聯加入遠東戰場的對日作戰,蔣介石的回答十分乾脆:當然希望,越快越好。
《開羅宣言》為維護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提供了國際法上的法律依據。
一、國際金融平準基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