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上帝的遊戲 13.5 數字之戰

第十三章 上帝的遊戲

13.5 數字之戰

對於參加了「東距73戰役」的戰鬥人員來說,所謂模擬其實是一種三位一體的東西。首先,士兵進行的是一場模擬戰鬥。其次,戰鬥是真正通過監視器和感測器來實現的。最後,戰鬥模擬的是歷史。也許有一天,他們也無法說清其中的區別。
在伊拉克的這片土地上,真正的士兵們正粗略地勾勒出這場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戰役。他們盡最大努力回憶當天的激烈戰況,按照所能想起的內容來重複自己的行動。有些士兵還提供了日記來幫助重建當時的行動。甚至有幾個人還拿出了自己在混亂中拍攝的錄像。沙漠中的痕迹為模擬器提供了精確的運動路線。裝在坦克上的用三顆衛星來定位的黑匣子,將地面坐標精確到八位有效數字。每一枚發射的導彈都在沙地上留下了一條細細的痕迹,靜靜地躺在那裡。指揮中心有一盤磁帶記錄了當時從戰場發過來的無線電通訊內容。衛星從空中順序拍攝的照片提供了重要的視圖。士兵們在被陽光晒乾的場地上來回走著,熱烈地爭論到底是誰打中了誰。激光和雷達測繪出了該地的數字地形圖。當五角大樓的人離去的時候,他們已經掌握了所有需要的信息,足以重建這場史上資料最詳盡的戰役。
這個系統目前還只是一個三維電影。不過,下一步會是這樣:未來的軍校學員們可以通過在模擬系統中設置假設條件,來與伊拉克的共和國衛隊進行較量。如果伊拉克人有紅外夜視裝備怎麼辦?如果他們的導彈射程是現在的一倍,又該怎樣?如果他們一開始沒有爬出坦克呢?你還能贏嗎?
軍方的這種願景很宏大,但卻進展緩慢。價格低廉的智能晶元的迅猛發展超出了五角大樓的預判。據我所了解,到1992年為止,軍方的模擬和戰爭遊戲比普通老百姓所玩的商業遊戲強不了多少。
1991年春天,美國第二裝甲騎兵團上尉麥克馬斯特走過一片靜謐的沙漠戰場。沙漠上布滿了碎石,如同一個月前他剛來這裏時一樣安靜。而扭曲的伊拉克坦克殘骸也保持著幾周前他離開時的模樣,只是不再燃燒著熊熊的烈火。感謝上帝,他和他的部隊都活了下來。但是伊拉克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一個月前,交戰雙方都不知道他們所進行的是沙漠風暴行動中的關鍵戰役。形勢迅速發展。三十天後,這場宿命的交戰已經在歷史學家那裡獲得了一個名字:東距73戰役
八個或更多的這種纖維玻璃大盒子通過電線連接到諾克斯堡那土褐色的倉庫中。一台M1可以在SIMNET的地面上對抗其他的M1。長途電話線將九九藏書遍及世界的300個模擬器聯結起來形成一個網路,使得300輛戰車可以在同一場虛擬戰鬥中同時亮相——不管這些駕乘人員在什麼地方——也許有些人在加州的歐文堡,其他人卻在德國的格萊芬堡。
為了提高SIMNET的擬真度,軍方的程序高手們還設計了一些由人工智慧操縱的車輛,這些車輛只需要一個計算機操作員就能輕鬆地照看過來。把這些「半自動化力量」投入到虛擬戰場,這支部隊就可以得到超過規模更大、更能發揮作用的有生力量。模擬中心負責人尼爾·柯斯比說,「我們曾經在SIMNET中同時投入1000個實體。一個人在一個操作台上可以控制17輛半自動戰車,或者一個連隊的坦克。」柯斯比繼續解釋這種半自動兵力的優點:「比如說,你是國民警衛隊的一個上尉。星期六的早上,你和100個士兵守衛著一個軍械庫。你想帶著你的連隊抵擋一個500人的營隊的攻擊。唉,在周六早上的聖地亞哥城,你到哪去找500個人來?不過,有個不錯的主意:你可以呼叫SIMNET,找上另外3個人,每個人操作兩三個操作台來控制那些攻擊你的武裝力量。你發出這樣一條信息:今晚21: 00在巴拿馬資料庫碰面,準備行動。你所交談的對象可能身處德國、巴拿馬、堪薩斯或者加州,大家會在同一個虛擬地圖上碰面。而你絕對分不清楚這些半自動戰車到底是真的,還是只是一些數字複製品。」
柯斯比的意思是你不會知道它們是真實的模擬還是虛構的模擬(超真實),軍方現在才開始重視這一新的特徵。真實、虛構和超真實虛構之間那難以察覺的模糊界限可以用來在戰爭中獲得一些優勢。海灣戰爭中的美軍顛覆了一個在雙方專家那裡都頗為流行的觀點。傳統的觀點認為,伊拉克的軍隊年齡較大,經驗較豐富,經受過戰爭的洗禮;而美軍則較年輕,沒有經驗,是一群整天打遊戲看電視的傢伙。這個觀點倒是沒錯:據統計,每15個美國駕駛員中只有1個人有過戰鬥經驗;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剛從飛行學校畢業的新人。但是,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所取得的那種一邊倒的勝利,也不能單純地解釋為伊拉克一方沒有鬥志。軍方內部人士將此歸功於模擬訓練。一位退伍的上校曾經問過「東距73戰役」的指揮官這樣一個問題:「你怎麼解釋你所獲得的這種令人矚目的勝利?你的隊伍里沒有一個軍官或者士兵有任何的戰鬥經驗,可你卻在共和國衛隊自己的戰鬥演習場上打敗了他們?」這位指揮官答道:「啊,我們有經驗。我們曾經在國家訓練中心和德國參加過六次完整的模擬戰役。這場戰鬥跟訓練沒什麼區別。」
一幅全景畫面顯示在50英寸電視上,圖像解析度可與最棒的電子遊戲相媲美。油煙把天空染得烏黑。灰暗的沙漠地面被近日的雨水打濕,隱入黑色的地平線。坦克那被摧毀的鋼青色殼體,噴湧出黃橙色的火舌。火在持續而穩定的風中傾斜飄蕩。超過三百輛的車輛——坦克、吉普、油車、水車,甚至還有兩輛伊拉克的雪佛蘭皮卡——在畫面中遊盪。黃昏時分,時速40節的夏馬沙暴刮起來,形成黃色迷霧,使能見度降至1000米。顯示屏上可以看見單個的步兵在行進;還能看到數以百計的伊拉克士兵在意識到這次炮擊不是精確制導的空襲之後,從髒兮兮的掩體中迅速爬出來,跳入坦克的場景。直升飛機出場了大概6分鐘左右的時間,就被揚起的沙塵趕走了;而固定翼飛機則正在參加伊拉克戰線後方縱深處的一場戰役。read.99csw.com
在日常訓練中,美軍將部隊投入到超真實的戰場。世界各地的十幾個美軍基地聯結成名為「模擬網路」(SIMNET)的軍事系統,那位四星上將正是通過這個系統進入模擬的「東距73戰役」的。坦克和戰鬥機駕駛員就在這模擬的陸空立體戰鬥中進行對抗。用《國防雜誌》專欄作家道格拉斯·尼爾姆斯的話來說,SIMNET「把地面人員和飛行器從地球這顆行星傳送到另一個世界,在那裡,他們可以將安全、經費、環境和地理因素拋在腦後進行戰鬥。」事實上,SIMNET中武士們首先偵察的地方,是自己的後院。在田納西州的諾克斯堡,80名M1坦克模擬器的乘員駕駛著模擬器穿越令人驚訝的虛擬世界:諾克斯堡的戶外戰場。這片數百平方英里土地上的每棵樹、每座建築物、每條溪流、每根電線杆以及每條斜坡在被數字化之後,都能在SIMNET的三維地貌上展現出來。這個虛擬空間如此之大,極易讓人在裏面迷路。今天部隊也許還駕駛著油膩的真坦克穿越真實的道路,但第二天他們穿越的可能就是模擬世界中的同一個地方了——只是模擬器中嗅不到燃燒的柴油味。部隊征服了諾克斯堡之後,可以通過電腦菜單的選項把自己傳送到另外一個地點。被完美地模擬了的地區還有:著名的國家訓練場歐文堡,德國的部分鄉村,富含石油的海灣國家的數以十萬計平方英里的空曠地區,此外,似乎沒有理由不把莫斯科市中心也模擬進去。九*九*藏*書
現在,在美國後方一些狂熱分析師的要求下,麥克馬特斯又被召回到了這片不毛之地。五角大樓要求所有軍官趁著美國尚能控制這塊地盤並且對於戰鬥的記憶仍未消退時,重新回到「東距73戰役」的戰場上。軍方準備重建起整個戰役的三維模擬實現,以便未來軍校的任何學員都可以進入並從頭經歷那場戰鬥。「一本活的歷史書」,他們如此稱它。一個戰爭的擬像。
在一次由北約資助的「嵌入式訓練」會議上,有人提出了對這一問題的焦慮和不安。模擬與訓練研究所的邁克爾·摩歇爾的回憶道,有人還在會上念了奧森·斯科特·卡德寫於1985年的著名科幻小說《安德的遊戲》中的精彩片段。卡德最開始是一個電子會議系統的虛擬空間中為那些津津樂道于在線生活的超真實面的讀者寫這本小說的。在小說中,一群男孩自幼就接受成為將軍的訓練。他們在一個失重的空間站里一刻不停的進行各種戰術和戰略遊戲。訓練的最終階段是非常真實的電腦戰爭遊戲。最後,最傑出的玩家、天生的領袖安德帶著他的隊友在一個大型的、複雜的戰爭遊戲中對抗他們的成年導師。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導師切換了系統的輸入,這些任天堂小子不再是玩遊戲,而是指揮真正的星際戰艦(裏面搭載的都是真人)對抗入侵太陽系的真正異形。最後這些孩子炸掉了異形的星球而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在此之後,他們被告知真相:他們所完成的並不僅僅是一次訓練。
標準的M1坦克是SIMNET的虛擬地面上最普通的實體。從外面看,M1模擬器從來不會動一動:這是一個巨大的纖維玻璃盒子,外形有點像一個固定在地上的超大垃圾桶。一個四人的駕乘小組,或坐、或蹲、或靠地擠在他們那狹窄的崗位上。模擬器的內室模仿的是M1布滿各種器材的內部設置。乘組人員要快速控制數百個九_九_藏_書複製的錶盤和開關,同時還要密切注意監視器。駕駛員發動坦克模擬器時,它會轟鳴、呻|吟和顫抖,就和駕駛真的坦克一樣。
這種在真實和虛擬之間的切換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既然模擬的坦克演習和實戰之間區別甚微,為什麼不用模擬演習來進行真正的戰爭呢?如果你能在堪薩斯駕駛坦克穿越模擬的伊拉克,為什麼不從同樣安全的地方駕駛坦克穿越真正的伊拉克呢?這一夢想與五角大樓那種將美國傷亡降至最低的最高指令不謀而合,因而在軍方中廣為流傳。一種由身處後方基地的「遠程臨場」司機駕駛的無人巡邏吉普原型,已經在真正的道路上行駛了。這些機械士兵仍然「需要有人來同舟共濟」,但卻不會對人有什麼傷害,因而得到軍方的青睞。在最近的海灣戰爭中,無人卻仍由人操縱的飛機發揮了巨大作用。想像一架裝有視頻攝像頭和計算機的巨大模型飛機。這些遠程引導的飛機接收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基地的駕駛指令,盤旋在敵方上空,完成偵察或傳遞命令等任務。而在後方,則是一個投入到模擬中的人類。
「東距73戰役」的參戰人員的經歷並非獨一無二。參与沙漠風暴行動的美國空軍大隊,有90%都事先參加過高強度的戰鬥模擬訓練;地面部隊的指揮官們也有80%事先參加過高強度的戰鬥模擬訓練。國家訓練中心為士兵們精心打造了不同級別的SIMNET模擬設備。國家訓練中心跟羅德島差不多大小,位於加州西面的沙漠地帶。中心建有價值1億美元的高科技光纖和無線網路,可以模擬坦克在真正沙漠中的戰鬥場景。在扮演主隊的對手時,驕傲的美國老兵們會穿著俄羅斯的軍服,按照俄羅斯的操典和戰鬥條例戰鬥,偶爾還會用俄語來通訊。他們號稱不敗。受訓的美國士兵不僅要對抗按照蘇式戰術進行演練的假伊拉克軍隊,有時候,他們還要模擬特定的戰術,直到這些戰術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比如,針對巴格達的目標所進行的令人震撼的空中襲擊計劃,美國空軍飛行員們就通過模擬裝置非常精細地排演了長達一個月之久。結果,在第一天夜裡,600架盟軍戰鬥機中只有一架沒能返航。海灣步兵旅的指揮官羅·克恩上校對電子工程雜誌《IEEE綜覽》說:「幾乎每個跟我聊過的指揮官都會說,他們在伊拉克遇到的戰鬥狀況其難度比不上國家訓練中心的訓練難度。」
將軍可以選擇任意交通工具加入這場戰鬥,而且能夠看到司機所能看到的一切。猶如真正的戰鬥,每個小丘陵後面都可能隱藏著一輛坦克。視野受到阻礙、那些重要的東西都隱藏起來,什麼都看不清,一切都在同九九藏書一時間發生。不過,在虛擬世界中,你可以騎上每個士兵都夢想擁有的飛毯,在戰場之上迅速遊走。如果你升到足夠的高度,就可以看到神眼所見的天體圖一樣的圖景。真正瘋狂的是,你可以進入模擬環境,騎著飛向目標的導彈,發瘋似地在天空中劃出一道弧線。
如果沒有提出「如果」的能力,這個「東距73戰役」的模擬就只不過是一個非常昂貴的引人入勝的紀錄片而已。但是,只要賦予模擬系統極小的朝無計劃方向運動的權力,它就獲得了某種靈魂,從而變成一名強有力的教員。它會在本質上變為某種真實的東西,而不再只是發生於伊拉克某處的一場戰役。在調整了參數、裝備了不同的軍事力量以後,這場模擬戰鬥在同一地點以同一方式拉開帷幕,但很快就會運行到其自己的未來。那些沉浸在模擬之中的學員們所參与的是一場超真實的戰爭,一場只有他們知道,也只有他們才能參与的戰鬥。他們進行的這些戰鬥,和「東距73戰役」的模擬一樣真實,也許更為真實,因為這些戰事的結局是未知的,正如真正的人生一般。
軍方正在探索的是一種所謂的「嵌入式訓練」——一種難分真假的模擬訓練。對於現代的坦克炮手或者戰鬥機駕駛員來說,讓他們相信從SIMNET模擬器中獲得的戰鬥經驗比從伊拉克戰爭中獲得的更多,並非什麼信仰上的跳躍。一個真正坦克中的真正炮手,塞進一個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鋼鐵艙室內的小洞里。他的周圍全都是各種電子設備和儀錶盤以及液晶讀數屏。他跟外界戰場之間的唯一通道就是眼前這個小小的電視監視器,可以像潛望鏡那樣用手來旋轉。而他跟同僚之間的聯繫也要通過耳麥進行。這實際上跟操縱一個模擬裝置一般無二。而他獲知的一切——儀錶盤上的讀數和監視器上的圖像,甚至他發射的導彈所造成的爆炸,都能被計算機渲染出來。那麼,監視器上那一英寸高的坦克是真是假,又有什麼關係呢?
而在後方的模擬中心——位於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里亞的國防分析研究所的一個部門裡——技術人員花了九個月的時間來消化這些過量的信息,用數以千計的片段拼接出一個人工合成的現實。在幾個月後,他們讓當時駐紮在德國的一支真正的沙漠之旅觀摩了這個「遊戲」的初期版本。這個擬像已經有血有肉了:士兵們可以坐在坦克模擬器中參加虛擬戰鬥。他們向技術人員指出需要修訂的地方,後者則對模型進行修改。在戰役結束一年之後,由麥克馬斯特上尉做了最後的檢查,緊接著,重現的「東距73戰役」就為軍方高層做了首次公演。麥克馬斯特簡潔而低調地表示,這一擬像能給人一種「駕馭戰車親臨那場戰役的非常真實的感受」。這個副本中記錄了每一輛戰車、每一個士兵的運動,記錄了每一次交火、每一次陣亡。一位當時遠離戰場但卻曾身經百戰的四星上將參加了這場虛擬戰鬥,當他從模擬器中出來的時候,手臂上汗毛直立。他到底看到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