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新的社會矛盾的探索 第三節 思想者的苦惱:《望星空》

第五章 新的社會矛盾的探索

第三節 思想者的苦惱:《望星空》

不過,詩人對個人、歷史和恆常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的敏感,並不保證詩歌對此有完滿的表現。當抒情主人公從急湍的歷史時間之流中短暫地離開,抬頭向星空凝望時,他發現了一個超出個人、也超出具體歷史的博大存在,他站出了歷史給予的位置,進入了人與宇宙對話的情境。但詩人並沒有將此進一步引向生存圖景的形而上把握和個體生命的省思,相反在詩歌的後半部分把這種超越性的思緒當作「虛無主義」,讓它在人民大會堂的燈光下曝光。我們畢竟不能苛求處於那個時代中的作者,這首詩畢竟是獻給新落成的人民大會堂的「頌歌」,是作者對時代潮流總體認同的一種表現,至少在理智上是如此,只是郭小川的這一頌歌與同時代的其他頌歌相比,體現了明顯的主體意識和個性色彩。
於是,真實的人生感受與理念間的矛盾使《望星空》出現了反諷的情景:前半部分循著實境與遐想展開描寫,後半部分卻企望以理念進行反撥,結果,不僅反撥沒有成功,反而顯read.99csw•com出主觀理念的人為性;作者在主觀上企望矛盾能在「人定勝天」的主題下得以解決,但在客觀上,「星空」彷彿以它「異常的安祥」注視著大地與個人的無謂抗爭。難怪詩作發表后曾引起激烈的責難,認為此詩宣揚了人生渺小、宇宙永恆的意思,完全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宇宙觀,而是一種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虛無主義,而與當時「大躍進」的時代精神相抵觸。可見,前半部分對生死存亡的重視和感慨與當時一片樂觀的時代氣氛是很不協調的,另一方面,在前半部分對望星空的超越性表現之後,後半部分的反撥確實顯得有點無力,前後的「矛盾」終究無法解決。《望星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矛盾的文本,從這個文本中,可以折射出時代思潮的狀況和相當一部分知識分子的矛盾心態。
《望星空》一詩,本是為1959年人民大會堂的落成而作,寫于同年4 到10月,歷時半年,三易其稿17. 從創作的最初萌動而九-九-藏-書言,它與當時流行的「頌歌式」政治抒情詩並沒有什麼兩樣,甚至與當時沸沸揚揚的「大躍進民歌」也有某種共同的情緒背景。詩歌的內容是:一個夜晚,詩人站在北京街頭,向星空眺望,面對無邊無際的宇宙,心中湧起了人生短暫的聯想,但是,當詩人把目光轉向壯麗的天安門廣場,想到了我們「沸騰的戰鬥生活」,想到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豪邁氣概時,就感到自己「充溢了非凡了力量」,「我們要把廣漠的穹窿,變成繁華的天安門廣場」. 在詩人的理性意識中,《望星空》是以比較曲折、形象的藝術手法,歌頌「人定勝天的偉大力量,歌頌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迎難而上,去建設美好、幸福的人間天堂」的時代主題,但在詩歌的具體展開中,卻明顯的體現了感受與理念、詩學與政治要求之間的矛盾。
全詩共有230 多行,分為4 章,從情感的起伏和內容的展開來看,明顯地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敘寫作為革命戰士的「我」,面對浩瀚星九_九_藏_書空時所引發的有關人生、宇宙的超越時空的思緒,顯示了較為強烈的自我意識,並憑藉這一獨特的角度展開抒情,「在偉大的宇宙的空間,人生不過的流星般的閃光。在無限的時間的洪流里,人生僅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對人類的生命現象作了詩意的、隱含了某種憂鬱和痛苦的自我反省。在這種憂鬱與痛苦裏,既折射出五十年代後期違反客觀規律的大躍進造成的嚴峻後果的時代背景,表現了作者對歷史挫折的嚴肅思考和感應;同時,也寓意了在歷史的挫折面前,革命者對自身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思考。超越個人與具體的現實事象之上的浩遠的時空意識,以及由此帶來的感慨、惆悵,給詩人一貫明朗豪邁的詩風添加了深沉,但他所擁有的理想主義又使得這種感慨並不流於消沉。詩的後半部分全力描寫了人民大會堂的燈火,她使得「天黑了,星小了,高空顯得暗淡無光」,而「當我懷著自豪的感情,再向星空瞭望,我的身子,充溢著非凡的力量」,詩人的幻想一經九九藏書回到人間,便由衷地體察出人生的壯麗,並對前半部分的詩思提出了詰難,對人生的浩嘆便轉而成為對人間建設事業和戰鬥者人格力量的一個鋪墊。作者力圖在這前後的一抑一揚,欲揚先抑之間,展示一個在當時顯得較為深刻、別緻的思考角度和過程:不囿於現成流行的觀念,注意表述生活和個人的情感世界的複雜性,努力思考現實的嚴峻性、鬥爭的堅定性與廣博的人性情感之間的矛盾統一關係,並嘗試以一種超越局部時空限制的視界,以達到當代詩歌未曾達到的深度。
進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詩人在這裏觸及到了個人、時代歷史潮流與超越于宇宙恆常之間的複雜關係。詩人仰望星空時的遐思,終被廣場上輝煌的燈火所淹沒,個人終究會融匯於時代大潮之中,但個人與時代環境並不總是和諧的,相反常常有矛盾和衝突;不過個人一旦藉助于恆常的自然景象抵達個人與歷史背後的博大存在時,個人與歷史都顯現出它們的有限,「呵,星空,只有你,稱得起萬壽無疆!……你觀盡九九藏書人間美景,飽看世界滄桑。時間對於你,跟空間一樣──無窮無盡,浩浩蕩蕩。」儘管這種超越在詩歌的後半部分很快被否定,但這種在體認時代思潮對個人的超越和挾裹的同時,敏銳地感悟時代大潮和歷史有限性的表述,在五十年代後期,整個詩壇都趨向于對現實不惜虛假的滿足、歌頌,對個人融入歷史的毫不猶疑作同樣毫不猶疑的肯定的環境里,尤其顯得可貴。
郭小川的《望星空》,是一首典型地體現了個人與歷史的複雜關係的政治抒情詩。表面看來,它與當時盛行的那些政治抒情詩有著一副相似的面孔,但細細分辨,其中包含了詩人對個體生命與巨大的歷史洪流之間矛盾的敏銳感受。在當時的時代共名觀照下,郭小川強烈地意識到個人的抒情、個人情感的迷失與軟弱,最終必須匯入滔滔沸騰的歷史洪流之中,只是這種匯入在郭小川這裏並非那麼輕而易舉,它充滿著矛盾、痛苦,而對這種矛盾與痛苦的敏感體驗和有意無意的表現,正是郭小川的大部分政治抒情詩的思想與藝術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