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蘇美爾人

第八章 蘇美爾人

兩河流域同樣戰亂頻仍。最初是從北方山區來的蘇美爾人佔據了這塊寶地,這是些白種人,來到兩河流域后依然保留著到高山頂峰去祭拜神靈的民族習慣,因此他們會在平原上壘起山丘,還在山丘頂築造祭壇。他們不會造樓梯,就環繞祭壇造一圈傾斜上升的游廊。我們今天在大型火車站裡看到的一層接一層的傾斜長廊,興許就是現代工程師仿造蘇美爾人祭壇游廊的產物。我們肯定還從蘇美爾人的創造發明中獲得了其他許多靈感,只是沒有被覺察到。後來蘇美爾人被侵入河谷的其他民族徹底同化了,但他們的祭壇卻始終屹立不倒。多年後流亡到巴比倫的猶太人看到了這些祭壇,就叫它們「巴比利塔」,又叫「巴別塔」。

聖城巴比倫
解讀這些楔形文字的工作相比商博良的工作要困難許多:埃及文字至少是具體可感的圖像,而這些居住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卻出乎想象地拋棄了泥板文字的圖像表意功能,發展演變出一套完全脫離早期象形圖案的V形字母系統。舉個例子:最初用釘子把「星星」刻畫在泥板上時,其圖形是這樣的。蘇美爾人似乎嫌它過於複雜,不久后,為了表達更豐富的含義「星空」,上圖便簡化為,這就有點難以辨識了。出於同樣的理由,「牛」從變成了,「魚」從變成了。「太陽」最初是很簡單的一個圓圈,後來經過變化成了。假使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到今天還有人使用,恐怕就要把寫成。這種記錄人們思想言行的文字體系看來著實複雜難解,但蘇美爾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人以及其他侵入此地區的民族卻都接受了這種文字,並沿用了三十多個世紀。read.99csw.comhttps://read•99csw•com
蘇美爾人用刻著楔形文字的泥板,給我們講述了閃米特民族的大熔爐——亞述和巴比倫王國的故事。
公元前538年,一支來自波斯的遊牧蠻族侵入這片古老的土地,顛覆了迦勒底帝國,而他們自己又在二百年後被亞歷山大大帝所顛覆。亞歷山大大帝英勇蓋世,一舉征服了這片融合了九九藏書諸多閃族部落的豐饒谷地,並把它划為古希臘的一個行省。但隨後羅馬人接踵而來,之後土耳其人也趕來分一杯羹。兩河流域這個曾經的世界文明中心經歷了幾許滄桑變幻,最終成為一片曠古寂寥的荒野,唯有祭壇和石丘還在向世人吟唱它風流無限的昔日榮光。
蘇美爾人是在公元前40世紀進入兩河流域的,沒過多久阿卡德人征服了他們。阿卡德人來自阿拉伯沙漠,屬於「閃米特人」(就是我們常說的閃族人)的一支——稱他們「閃族人」是由於他們被認為是諾亞的大兒子閃的後代。一千多年以後,阿卡德人又被另一支閃族部落亞摩利人所征服。亞摩利人的國王漢謨拉比在巴比倫城建造了一座豪華宮殿,並向其子民頒布了一套法典,從而使巴比倫國成為一個政治昌明、治理有序的著名古國。在這以後,《聖經·舊約》中提到的赫梯人把這片肥沃富足的谷地洗劫一空。但沒多久赫梯人又被信仰沙漠神阿舒爾的亞述人所征服。這些彪悍的亞述人佔據了整個西亞和埃及,然後https://read•99csw.com到處橫徵暴斂,使他們的都城尼尼微成為一個廣闊而森嚴的大帝國的中心。這樣的局勢持續了很久,直到公元前7世紀末,又一個閃族部落迦勒底人為巴比倫實施了重建,使之再次成為當時最顯赫的城市。迦勒底人的著名國王尼布甲尼撒在他的治地大力鼓勵科學研究,為我們的現代天文學和數學建起了若干最基本的準則。
15世紀是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在那個偉大的年代里,哥倫布希望找到一條通往震旦之島的路線,卻在誤打誤撞中發現了新大陸。一位奧地利主教裝備了一支探險隊伍,向東進發,意圖尋找莫斯科大公的家鄉,最後卻失敗而歸。整整隔了一代人之後,西方人才首次造訪莫斯科。與此同時,一個名叫巴貝羅的威尼斯人考察了西亞文明的廢墟,並在回國后報告說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文字,它們被刻在設拉子廟宇的石頭上,也有的被刻在難以計數的焙乾的泥板上。九_九_藏_書
但在當時,歐洲人全神貫注于其他的事物而無暇顧及此事,一直到18世紀末,才由丹麥測量員尼布爾帶回了第一批「楔形文字」——稱它為「楔形文字」,是由於其字母形似楔子。三十年後,耐心的德國教授格羅特芬德破譯出其中四個字母:D、A、R和SH,並認為這代表波斯國王大流士的名字。又過了二十年,英國官員亨利·羅林生髮現了貝希斯吞銘文,從而為破解西亞地區的楔形文字提供了有利線索。

巴別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