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成為一個陽謀高手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

第四章 成為一個陽謀高手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

結果呢,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劉墉又因另外一個案子案發,被充軍效力。其實,這個案子跟他沒有大關係,是在他擔任山西太原知府期間,他屬下有個官貪污,他作為上級,人家貪污你都不知道,就受到了牽連。這個官叫段成功,是山西省陽曲縣的縣令。段成功貪污,他不知道,結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這個段成功案發,被後任知府查出來,所以他連帶著被發配到軍中效力了一年。
他一到任山東巡撫以後,立即與山東省的文職官員于易簡勾結到一起。
乾隆皇帝把阿桂和福康安彈劾國泰的呈文就給壓下來了,也沒找人討論就給扔那兒了。扔那兒以後,乾隆皇帝自己派人把于易簡叫來,于易簡從山東屁顛屁顛地跑到北京。到了北京,皇帝一問,于易簡回答道,阿桂和福康安的呈文都是胡說八道、造謠誣衊。國泰他只不過是為皇帝辦事,盡心急了點兒。他只不過是急於收上稅,山東也沒災,該交錢不交錢,該繳稅本來按照別處,在五月交齊就得了,國泰他覺得三月底就應該交齊,所以有些群眾有意見,這是可以理解的嘛。
國泰這個人啊,可不是一個凡人,他是皇妃的伯父。
但是乾隆皇帝想的是什麼?這彈劾的人也不長眼睛,彈劾到我的伯丈這兒來了,他貪污,他們家那麼有錢,他犯得著貪污嗎?可能嗎?不太可能吧。你們說的話我不信,算了,我還是自己找人問問。
所以我們可以說,在某些程度上,劉墉的所作所為與和珅的所作所為,在某些方面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他也是身不由己。當然,小的區別,在細微的方面,他們的區別還是有的。
這裏,我們注意,劉墉回到北京的時候,他可不是一個平常人。
派三個大臣為欽差,查一個人,國泰,看來乾隆皇帝對這件事情很重視嘛,大有一查到底的決心。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初一,江南道巡查御史錢灃彈劾國泰的稿子一上去,乾隆皇帝立馬坐不住了。算了,我還是派個欽差大臣吧,派三個,派一個不行,派一個欽差大臣解決不了問題。然後乾隆皇帝立即在四月初四,連下兩道聖旨。第一道聖旨,國泰一案一定要嚴厲查處。第二道聖旨,讓和read.99csw.com珅、劉墉和一個叫諾穆親的親王——這個親王是他們家的一個直系親屬,是工部侍郎——將這三個人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去山東負責查辦國泰一案。
比如說,作為劉墉來講,他就不需要急於求得皇帝的承認,在他的心目中覺得,我做這件事做好就得了,我有給人家落井下石的事,但我要更多地取信於民,做讓老百姓歡迎、稱讚的事,我要讓老百姓傳唱我,讓人家知道我是一個英雄,我通過這種手段來達到影響皇帝的目的。我們家四代為官,一直與人民群眾的聯繫很好嘛。
于易簡這個人也不是個凡人,他的哥哥叫于敏中,于敏中這個人是《四庫全書》的總裁,後來活生生地累死在任上的。乾隆皇帝是非常欣賞于敏中的,而於易簡又是于敏中的弟弟。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國泰與于易簡這兩個人搞起了貪污。
乾隆皇帝他想得倒是挺好的,其實他可想錯了,想錯什麼了呢?劉墉這個人在地方待慣了,他見到這種貪污案,他就生氣,結果這個劉墉他就跟錢灃搞到一起去了。第一個聖旨剛一下來,錢灃是什麼人?江南道巡查御史,這個巡查御史錢灃馬上就想到,乾隆皇帝要派人,肯定得派劉墉,肯定得派和珅,他一定得讓人打掩護。然後他就跑到劉墉他們家去了,說:「我告訴你,我估計下午該下聖旨了,讓你們去當欽差,我先走,你別告訴和珅我走了,我先走,讓他追不上我,我先到那兒摸清底細。」劉墉就說:「行,有我呢,我能讓他晚上八點走,絕不讓他晚上七點就動身。」劉墉他就這麼跟錢灃搞到一塊兒去了。
我們可以發現,相對而言,這兩個人的脾氣是不一樣的。和珅這個人脾氣很急,所以他辦事很快、很利索,這樣很容易就討皇上的喜歡。而劉墉本人性子很慢。剛才我們分析了,在某種程度上,兩個人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但是共同點是多的,不同點是少的。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可以說,劉墉與和珅兩個人碰到一塊兒,發生衝突、爭執,這是不應該經常出現的事情。
在這個時候就有人勇敢地站出來彈劾國泰了,而且不是一個人,是好幾個人。但是在九*九*藏*書這好幾個人裏面,沒有劉墉。有誰呢?這幾個彈劾國泰的人可都不是凡人,前面兩個人聯名上書皇帝,一位是大學士阿桂,另外一位是總督福康安,兩個人聯名彈劾國泰,說他在山東治理得如何如何糟糕。這兩個人知道國泰不是個凡人,所以給皇帝留足了面子,彈劾國泰的呈文中最後說,建議將國泰調到京師,另有重任。多好,他不是鬧出人命案了嗎?把他調走,換一個地兒繼續當官,不是挺好嗎?
劉墉剛回北京的時候擔任的是什麼官職?擔任的是吏部尚書!我們講過,吏部就是管理官吏的官。此外,劉墉還擔任另外一個官職叫左都御史,不光是管理官員,還可以彈劾別的官員。正好不管誰犯案都會犯到我劉墉的手裡,你和珅官兒再大也得從我這兒走吧?劉墉這個時候剛剛到北京,就逮著一個機會,這個機會的創造者叫國泰。
所以到了北京之後,看到和珅的所作所為,劉墉哪看得下去,心想,早晚有一天我要把你和珅收拾掉。
你再鬧,再鬧還打,出了人命關天的案子,進士、舉人被打死了,舉人就可以被稱為老爺了,就任何人都惹不起了,你敢把他打死?他犯了什麼罪啊?在大清朝的時候,任何一個地方機關,都不得擅自殺人。給誰判刑,都必須是皇帝本人才可以決定,所有的死囚犯都是經過皇帝畫鉤,他才能死的。你國泰什麼人,九個人讓你給打死了,就算說他們聚眾鬧事,要了這九條人命也不是你的權力。
按照過去的道理來講,政府徵稅的時候就要防止這個問題。所以,遇到天災人禍的時候跟朝廷一請示:受災了,應該怎麼辦?朝廷立即把國庫的糧食都發下去,今年就不用交糧食了,而且要領救濟糧,歷來都是這樣的。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劉墉丁憂三年期滿,再次回到北京,擔任了內閣學士。結果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呢,劉墉又升了官,兼任《四庫全書》副總裁。然後1778年,劉墉再次擔任江蘇學政。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劉墉又擔任了湖南巡撫。擔任湖南巡撫兩年,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年底,劉墉回到北京,這一回他可要真刀真槍地與和珅對著幹了。
第一,九_九_藏_書我派這麼多人查一個案子,敲山震虎,你們諸位別處的貪官聽清楚了,我要下手了,收著點兒吧!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他重新回到了北京,仍然在翰林院供職,繼續擔任編修,這樣又等待了三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他到了江西供職;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到陝西擔任按察使;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他的父親劉統勛去世,他回到了山東諸城守孝三年,也就是丁憂。咱們前面講過,父母死了你必須回家守孝,什麼官都不能當。作為官員必須立即辭職回家,回家不能住家裡面,得在自己父母的墳頭旁邊搭一個草棚子,天天在那兒住。住著還要求什麼呢?每天吃的是冷飯,因為熱的要供著,供涼了,你才能吃。
和珅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和珅自小父母雙亡,他靠誰,他只能靠自己去打拚,而且他每一件打拚的成果、每一次的努力都急於求得皇帝的承認。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尤其是當劉墉與和珅碰上的時候,這就是個例外。當劉墉與和珅碰上的時候,就會有故事,就會有戲,就會發生衝突。因為兩個人的家庭背景完全不一樣,一個世代清官,一個很短的時間內暴富到如此的程度。劉墉一家,一百多年來為大清朝盡心、盡職、盡責,他不會看到和珅這種做法而置之不理,他會理的,只是他要抓住時機。劉墉也想彈劾和珅,但人家和珅一直在朝廷當官,他與和珅見面的機會都沒有,幾十年來他一直在和珅下面工作。
劉墉與和珅本人在為官處世的基本原則上面其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諸位聽了我說的,說劉墉心裏想著:「討好皇帝,該出手時就出手。」聽了這句話,看了他做的事,我們可能心裏很不痛快,覺得難道這就是劉墉?劉墉也會幹這種落井下石的事?我們心裏面可能會覺得很彆扭,覺得劉墉不應該是這樣的一個人。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那樣一個朝代,在那樣一個社會,別說陞官,別說往上爬,就想維持住他們自己的官位,他們都得很小心、很謹慎,他們都必須得討好皇帝。
但是國泰這個人不能這麼做,國庫里沒錢了,我不跟你收,我的國庫怎麼填滿啊?所以他下令繼續收稅。那準定有人不幹九*九*藏*書,什麼人不幹?進士就不幹,舉人就不幹。我們講孔夫子、孟夫子、孫夫子,是文是武,哪一個不是山東人啊?所以這些山東人他們就不幹了,一下糾集了好幾百個進士和舉人堵著大門口,抗議!結果國泰畢竟是國泰,什麼都不問,當即就打死了九個進士和舉人。
結果這個于易簡把乾隆皇帝給說活心了,乾隆皇帝立即下詔,連續下了兩道聖旨,為國泰開脫,說彈劾國泰的這兩個人是風聞言事。你們是聽說的,我查了,沒這麼回事,于易簡你回去吧,繼續當官去吧。乾隆皇帝就這樣受騙了。
轉眼之間,山東省國庫裏面的錢都讓他們給揮霍了,這還不夠,這兩個人還要求下面各府、州、縣往上交錢,所以弄得山東屬下所有州縣都是國庫虧空,鬧得整個山東烏煙瘴氣。又正好趕上山東連續三年受災,這個府、州、縣怎麼向老百姓收稅啊?
也就是說,國泰有三個資本。第一個資本,他弟弟的女兒嫁給了乾隆皇帝,而且乾隆皇帝當時正好寵幸這個妃子。第二個資本,國泰這個人跟和珅非常要好。第三個資本,國泰的父親、四川總督文授是劉墉的老上級,而且跟劉統勛關係很好。
其實諸位想錯了,他派這三個人,實際想達到的是一箭雙鵰的效果。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劉墉終於回到了北京。那在乾隆四十七年之前,劉墉在幹些什麼呢?我給大家一個比較簡明的劉墉的官職譜:
首先,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年底,與他的曾祖父差了130年了,130年的一個家庭,四代進士,四代都是朝廷的忠臣,他的家庭給了他雄厚的與別人進行鬥智斗勇的資本。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他在擔任下面官職的時候,幹了很多,辦了很多事,不管這個事是好是壞,但是有的是得民心,有的是得到皇帝賞識。一個地方官員,雖然說那個時候已經62歲了,人已經很老了,但是心不老啊!我們可以看到,他三十多年為官,打拚那麼多年,辦了那麼多事,尤其是他到北京的時候,人家下面江蘇人已經傳唱著《劉公案》了。頗得民心的這麼一個人,在北京,他可以說叫「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可不知道和珅的厲害。
第二,他派去這三個人,我們前面交代了九-九-藏-書,您說哪一個人跟這個國泰沒關係?和珅,國泰的後台。劉墉,跟國泰很早就認識。諾穆親是皇族,非常清楚皇上現在正在寵愛著這個皇妃。這三個人他不是好打點嗎?不是好遮掩嗎?乾隆皇帝我派這三個人去,目的是敲山震虎,是嚇唬別人。國泰的案子有這三個人去,沒過兩天,查無實據,這件事就過去了。本來他想得挺好的吧?他想,和珅那麼聰明的一個人他能不理解我什麼意思?有和珅在,這件事我放心。劉墉他剛到北京,雖然說當了那麼多年官,好不容易到了北京,又跟國泰他們家那麼熟,怎麼著也得賣人一面子吧?
乾隆十六年(1751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間,劉墉在北京的翰林院工作,先擔任庶吉士,后擔任編修,后擔任侍講,三年,一年一個台階;乾隆十九年(1754年)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間,他在監獄,他們全家人都在監獄服刑;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他開始擔任安徽學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又擔任江蘇學政,一直主抓教育;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擔任山西省的太原府知府;乾隆三十年(1765年),他又因功升任冀寧道台。
「江南道」的這個「江」指的是長江,他是長江以南的巡查御史。御史本來就是相當於咱們檢察院檢察長,不同的是巡查御史他不在京當官,他是滿街轉的,哪個城市他都管,整個江南,他都可以隨便去。但你管的是江南,這兒是山東,跟你沒什麼關係。結果這個錢灃非得跟他叫叫板,我既然是巡查御史,江北的也得歸我管。只有巡查御史有這個資格,風聞言事,聽說哪兒哪兒有什麼事,我就可以彈劾,而且只要是巡查御史彈劾,皇帝必須派人調查。這個就是巡查御史的職責,必須派欽差大臣調查。
乾隆皇帝受騙了之後,還有一個人繼續彈劾國泰,這個人可是一個不要命的主兒,江南道巡查御史錢灃。
所以雖然說國泰這個人的本事不大吧,官位可是一升再升——因為總有人在保他,總有人在幫他,總有人在提醒他。一路下來,國泰從一個小小的縣令很快就升遷到了什麼呢?在1777年的時候就升任了山東巡撫,也叫作「封疆大吏」,從二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