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潛伏在大清朝 適時打出同情牌

第八章 潛伏在大清朝

適時打出同情牌

通過類似的方法,和珅還拉下不少人馬聚集門下。《清史稿》上記載,在和珅被抄家的時候,家裡門客、奴僕有上千人,宛然有戰國食客三千的孟嘗君之風。
除汪如龍外,嚴格說來,吳省欽、吳省蘭兄弟二人也是符合這第一項基本原則的。
有才能的人科舉考試不能得中,這不只是和珅個人的悲劇,更不能不說是整個大清朝的悲劇。曆數296年的大清朝,多少有才能的人都被這可惡的八股取士制度吞噬了生命。即使沒有被吞噬了生命的人中,又有多少人能生活得幸福或是能夠充分地為國家效力呢?曹雪芹、吳敬梓、蒲松齡等沒有在科舉考試中勝出的人的作品,哪一篇不是一字一血地充滿著對於八股取士制度的譴責的呢?而通過這八股取士制度勝出的人中又有多少是有著真才實學的呢?
當然,這也養成了和珅獨立的人格。孟子曾經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們往往是這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患使人痛苦,也催人奮進。自立、自信、自強、謹慎、工於心計,這是成就和珅一生事業的基礎,也是和珅最終能夠得到乾隆皇帝喜歡的重要原因。
和珅是兩個方面結合的典型:既很有工作能力,又貪婪成性。這兩方面的特點為他成為「巨貪」創造了最為適合的溫床。
和珅隨乾隆皇帝南巡時,受盡汪如龍尊崇。而且,汪如龍很會討皇上歡心,和珅有意拉攏他道:「你我俱為讀書人,又同科場失意,同是天涯淪落人,一起共創大業吧!九-九-藏-書」汪如龍也知道自己如能入得和珅門下,不但榮華富貴,權力、美色皆入己囊中,於是回道:「學生有先生為師,真乃如沐春風,豈敢不肝腦塗地以報先生?以後祈望先生多加照顧,多加栽培。」和珅滿口應諾。就這樣,汪如龍拜在了和珅門下。
從前面的敘述中,我們知道,和珅的經歷、背景有兩點應該引起我們特別的關注。
當然,像和珅這樣經歷過苦難的聰明的人,如果走向人生的另一個方向的話,那他們對於社會的危害就會更大。很多脆弱的人承受不住生活中接二連三的打擊,有的人憤恨,恨他人,恨社會,恨命運,進而報復,甚至做出讓人無法理解的變態的事情,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有才能的人科舉考試不能得中,這更不能不說是在中國已經盛行了千年的科舉制度的悲劇。早在隋唐時期,曾經被人譽為「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的科舉制度,本意是通過考試選拔更多的普通地主階級中的人才來為國家效力,是一種鞏固統治的好辦法。但是到了明清時期,它卻走上了反面,只能選拔庸才和順民,不能真正選拔人才為統治者所用。1905年,這被伏爾泰等西方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甚是稱讚的制度最終被歷史舞台淘汰了。
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過的汪如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般而言,我們會認為汪如龍這個鹽商只是個商人,其實不然。汪如龍本繫世代書香,祖父于康熙年間做過道台,父親于乾隆初年也當過知縣,後來辭官歸隱,追隨名聞天下的鄭板橋學習書畫。汪如龍亦琴棋https://read.99csw.com書畫樣樣皆通,可惜汪如龍多次參加科舉考試皆名落孫山,而家中余錢無多,乃棄文從商,逐漸成為江南大賈。但是,你汪如龍再有錢,也是社會的底層。封建社會裡,「士、農、工、商」四個階層,你商人再有錢,也是社會的最底層,也永遠不會讓人看得起。所以,作為汪如龍來講,他還是要想方設法改變自己的商人身份。這時,他想到了和珅。
和珅選擇朋友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幼年遭遇不幸、科考又未成功的人,尤其是科場失意的讀書人。像我們前面分析的那樣,這些人更容易成為他的密友。
遠的不說,僅就清朝而言,努爾哈赤10歲喪母,皇太極12歲喪母,順治皇帝福臨6歲喪父,康熙皇帝8歲喪父、10歲喪母。上述諸人哪一個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來?
和珅當下就讓吳氏兄弟多多留心《論語》「乞醯」章,自然不會有錯。吳省欽、吳省蘭大喜過望。鄉試過後,題目果然不出和珅所料,他們二人因此都考中了舉人。自此,他們二人就成為和珅的死黨,一路官運亨通,直到和珅倒台之後,他們才被罷免。
和珅經過了幾年在咸安宮官學的學習,又得到了刑部尚書兼直隸總督英廉的賞識。在結婚後不久他就參加了科舉考試,但是沒有中舉,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畢竟,和珅是太有才了。
我們為人處世都知道,經歷、背景基本相似的人,共同語言似乎更多一些,他們更容易成為知心的朋友。您想呀,就比如和珅上咸安宮官學時遇到的那些同學,他們能與和珅有共同語言嗎?那群富人家的貴公九九藏書子,能理解和珅這個無父無母的窮孩子嗎?不成為對手就不錯啦,不欺負他就不錯啦,哪能成為朋友呢?
吳省蘭聽說這一年順天府鄉試的主考官是和珅后,就參加了順天府的鄉試。首先是登門去拜見和珅。他與和珅一見面就雙膝跪倒,稱和珅為老師,自稱門生。和珅身為鄉試的主考官,而吳省蘭參加鄉試,考試的人稱主考官為老師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和珅當之無愧。就這樣,吳省欽、吳省蘭兄弟搖身一變,由和珅的先生變作了和珅的門生。既然是門生,鄉試中自然要多多照應,和珅就把他猜到的試題告訴了他們。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
醯,是我國古代對於醋的別稱。我們今天稱呼山西人為「老醯」的「醯」字實際上就是這個字。《論語·公冶長》篇裏面記載,「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微生高是孔子的學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爽直?有人向他要點兒醋,他家沒有,不直說沒有,卻到鄰居那裡討來一點兒給別人。」
像他們這樣的人出了成績、成就了大事業,更加值得人們的尊敬。
歷史上,自幼或喪母、或喪父、或父母雙亡而能成就大事業的人太多了。這些偉人,不但經歷過更多挫折,而且經歷了更多思考,還要時時留心,並給予自己信心以面對更多的挫折。
以和珅的聰明才智,猜中乾隆皇帝的考試命題,本來不足為奇。只是前面這個故事中的「乾隆乙酉年」,歷史上九_九_藏_書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此時的和珅尚未被皇帝見用,尚在咸安宮官學讀書。因而,時間的差誤,影響到事實本身的可信度。但是,和珅具備揣摩皇帝意圖的這種才能,卻是不容置疑的。也就是說,和珅通過這種辦法,培植黨羽,也是非常可信的。
二是和珅參加科舉考試沒有中舉。
「乞醯」中嵌著「乙酉」兩個字,而鄉試之年恰好是乙酉年,憑藉著和珅對乾隆皇帝的了解,和珅認為,乾隆皇帝一定是以「乞醯」一章的內容為乙酉年科考的題目。
順治皇帝即位時,掌握帝國實權的是他的叔叔多爾袞。為了能夠「獨立」,他日日刻苦學習、勵精圖治,曾說:「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晏駕,皇太後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坐此失學。年至十四,九王(多爾袞)薨,方始親政。閱讀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發憤讀書。每晨牌至午理軍國大事外,即讀書至晚,然頑心尚在,多不能記。逮五更起讀,天宇空明始能背誦。」
和珅3歲喪母,9歲喪父。從小和珅兄弟二人只能寄人籬下,每天看繼母的白眼生活,可謂童年不幸。
一是和珅的童年時代很不幸。
空有一身才華卻在科舉考試中不能得中,這不能不說是和珅的悲劇。不管你和珅再怎麼有才能,你還是不能得到朝廷中很多通過科舉考試走上官宦之路的大臣的肯定。肯定了和珅,就等於是在否定通過科舉考試入仕的自己。這也迫使和珅在朝廷中只能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心智,認真研究皇帝個人的好惡,投其所好,步步高升,從而走上了人生的邪路,最終落得個十分悲慘的下場。
吳省欽(172九_九_藏_書9~1803年)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進士,吳省欽之弟吳省蘭(?~1810年)也在乾隆二十八年由舉人考取咸安宮官學教習的,他曾是和珅的老師。
努爾哈赤是后金政權的建立者,是清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日後二百多年的大清朝。
乾隆皇帝喜歡和珅,很大程度上是在回憶和認同大清朝艱難的創業歷程。您想呀,乾隆皇帝的祖先——努爾哈赤、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他們都像和珅一樣幼年不幸,看到和珅,乾隆皇帝能不想到幾位先人嗎?能不同情和珅嗎?和珅自己又聰明、有才華,乾隆皇帝能不幫助他成就一番事業嗎?況且,這對乾隆皇帝來講,就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呀。
雖然吳省蘭滿腹經綸,但就是久久考不中進士。吳省蘭的學生和珅一舉成名后,吳省蘭就想通過走和珅這條捷徑,達到科考矇混過關的目的。而此時的和珅兄弟二人正在培植黨羽,也急需吳省欽、吳省蘭這樣滿腹經綸的人為自己出謀劃策。所以,雙方一拍即合。
順天府鄉試的考題是由乾隆皇帝親自擬定的,在《四書》範圍內出,一般是由內閣向皇帝呈上一部《四書》。由皇上據《四書》中的句子命題。然後,再將其加以密封,交給內閣。和珅又是怎樣猜到試題的呢?野史上說,乾隆皇帝把題目擬好之後,交給身邊的太監,由太監捧著密封的題目交給內閣。和珅早就等在路上,攔住他,問他乾隆皇帝命題時的情況,太監說乾隆皇帝翻閱《論語》第一本,等到快翻完的時候,才面露微笑,奮筆疾書。和珅由此推斷,考試的題目一定在《論語》「乞醯」一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