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列印一個新地球 人事猛於虎 第八章

列印一個新地球 人事猛於虎

第八章

「澳門事件完全是一場虛驚。我們對人的認識沒有發生任何失誤。但我們對人的承諾、信任和信心不足,這是導致我們一時恐慌的根本原因。這件事情之後,整個領導班子都在反思,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更好地信任我們的教師,讓他們能發揮出更大的能力,以更大的力度和速度拯救我們的學校。基於這些討論,我們繼續擴大當前的精英團隊的範圍,讓更多具有闖勁的年輕人走到前台,扔掉枷鎖,開始他們自己的創造生涯。我們的另一個思考是,在一個『大科學』的時代,不能讓所有的項目都停留在單人、最多是小團隊的作坊式運作方式上,我們要搞一些大的學科融合和知識人才集成。
「吳老師,您大概特別清楚,創造力的發生髮展最忌諱兩個東西。第一是功利性。把任何事情帶上功利,創造力本身就會受到限制。雖然有人提出,謀求個人利益是創造發展的動力之一,但這僅僅在一定條件下才是成立的。在多數情況下,創造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跟功利主義分道揚鑣,為此更看重給探索者自由的空間,尋求自由才是創造力發展的永恆動力。在這方面,我們要做出制度保證。具體來講,探索中出了什麼問題,我們領導出面頂著,絕不讓教九*九*藏*書師受到傷害。我們跟所有教師簽訂合約,當他們從事自己領域內外的科研時我們決不參与意見,成功后決不在上面簽名,不從中奪取哪怕半點名利。但如果失敗,我們將挺身而出,作為整個活動的主要參与者承擔下全部責任。
「學習成就評價方式的改變,讓我們的學生都成了自信的人。他們相信未來社會雖然存在著強烈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變動,但他們有能力應對。有點怪的一個情況是,我們發現自己學校中自然發展起來的相互戀愛比過去多了不少。我們正在想,這是否因為孩子們更能坦率地面對自己和面對異性造成的?」
「長話短說,當我們發現學者中普遍創造力不足的時候,就決定在選人講座方面更加留意。我們要找到真正的創意人才,讓他們真正佔據我們的講壇。最後,我們在全北京的各個科研機構或大學中找到的人,加起來不到20個。我們一個個把他們請來,每次講學都是全校性的,不管他們談的東西其他領域的人是否熟悉,讓大家都來聽,都來感受。
「在各個應用工科院系發展的同時,我們的基礎科學和通識教育也得到了大幅度發展。觀察我們的課堂就能看出,學生的穿著更加自由豐富且隨九_九_藏_書意得體,既跟那種管理過嚴的學校學生穿著不同,也跟一些缺乏美育、穿著過分誇張的學校學生不同。換言之,在走向創造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觀發生了轉變,他們更貼近自己的存在,更有一種自然放鬆。
「您猜怎麼的?聽他們講話最受益的,竟然是非他們本行的教師和科研人員。在這之後學校明顯地感到,這幾年最大的科研成就確實是被上面的不到20人所激發的,但他們激發出的,是跨學科的創造力迸發。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中科院系統科學所請來談數學跟詩歌關係的報告,這個報告的結果是打開了地理、氣候、環境科學群體教師們的思路,破除了他們的思維定式。另一個例子是科學史所談中國古代中國四大發明的講座。這本來是個『政治性』濃厚的話題,但主講人從科學考證入手進行了去政治化,而當考證四大發明不是為了證明民族優越性,只為了現實考古學在當今世界可以做到怎樣的去偽存真后,我們的通識教育學部的文學院和外語學院教師獲得了很多啟發,一些人放棄了純正的批評理論轉而朝向『新進步主義』。
「其實,鑒別出真正有創造力的人並不難。這不看他們發表了多少文章。我看過一篇張五常寫的一篇九_九_藏_書談他在美國不同大學中尋找職位的短文,他說那些院系的選人用人根本不看有多少文章,就是找你來談,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看你思想中有多少燦爛的火花和對這個領域積累的認知判斷力。有這些基礎的人,沒有什麼重要論文著作他們也會簽約讓你來教書……其實,許多著名的公司在選人用人上也跟張五常說得非常類似。像蘋果公司還不像今天這麼大的時候,他們的選人面試常常讓所有職工全部參加,這些人各自躺在地板上或歪在椅子上,不等你開口他們會先說公司想開發點什麼,講他們的技術創新,等應聘者聽得熱血沸騰,急切地加入談話,這便形成了真正的交流。他們覺得這種方法才是找到志同道合且有創意者的最好方法。
「不過恕我直言,這項行動並沒有起到真正作用。或者,作用有限。現在我們明白,兄弟院校甚至中國科學院中,90%的專家也都沒什麼創造力。一些人即便有院士頭銜,但他們那種做事亦步亦趨的方式,聽著就讓人著實失望。唉,中國的事情不就這樣嗎?人情關係盤根錯節。許多人就是因為跟定了某個導師,在他的團隊中打打下手,隨著整個項目的升級,人也就爬上了學術高位。他們不能說沒九*九*藏*書有一點功績,但他們不是創造者。我覺得千萬不能學習他們,聽他們的經驗就像游泳中戧水似的令人戰慄,這些人講話中多數會以執法者的態度出現,而執法風格的人際關係和學術態度會令旁人創造力泯滅,這是斯騰伯格的領導智力理論中闡述過的。別抱怨我,吳老師。我感覺您所在的學校也是庸人多於天才。這當然不怪你們,還是怪這個社會體系,怪中國的教育制度更恰當一點。
「為了落實擴大精英團隊的任務,學校開始一系列的創新獎勵和創新文化建設宣傳。我們廣泛地把各個兄弟院校和中國科學院的學者請進來做報告,希望他們能引領我們。這不是胳膊肘向外拐,而是一種坦蕩的智力吸納。我們想讓教師靠近真正的大師,感受真正的創造能量的衝擊。
「在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引導下,學校的科研和教學成果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們的優質論文數量正在增加。這裏所說的優質論文,是真正具有啟發意義和創造力的論文。像文學院的《楚辭》研究,跳出文本和作家,從楚文化中蘊含著的創造資源出發,將文學納入到一個異常廣泛的新的符號空間。我敢說我們對屈原認識的改變,可能是當前最具創造性的文化顛覆。在工業設計方面我們也取得read•99csw.com了積極進展。跟20世紀上半葉德國包豪斯學院做的一樣,我們在信息時代重新定義了工業設計到底是什麼,這種定義讓工業設計的整體思路轉向一種『量子層級式創意毛邊雲切換機制』,他們的意思是說,要改變認為創意無底線的想法,即要為不同創意加上能量表徵,這樣下來,通過能量差異或將『毛邊能量』做雲切換后,新創意跟老創意的差距便可最大化。有關這個方法的具體內容,我只能談這麼多。畢竟我們不是這個行業的工作者。
「創造力忌諱的第二個東西是批評和指責。人都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工作提出建議,但這些建議不應涉及他人做事的目的和意義,更不應對他人的思維方式評頭論足。意見都應該是建設性的,協助改進的。你用了一種新的方法炒出一盤不太好吃的雞蛋,你會樂意聽這樣的評論:鹽還可少放一點,火還可熱一點。但你不樂意聽:你這個人根本不會炒菜!或者:還是好好先學習炒大白菜再來炒雞蛋吧!這樣的話語最傷害人的創新能力。我們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在全校的課堂和科研活動中反覆跟教師們強調,要直接針對問題提出建議,與其指責他人的個性或知識缺陷,不如展示出自己對探索的支持和期待對方能創造更好未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