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遼東,遼東 大業!大業!

第六章 遼東,遼東

大業!大業!

遼東久攻不下,整個高句麗成了一隻無從下口的刺蝟。如何才能把這隻刺蝟的肚子翻出來呢?楊廣又陷入了沉思。想來想去,他決定改變原計劃,調出於仲文、宇文述等九個軍,東渡遼河,在鴨綠江邊會師,伺機進攻平壤,只要拿下平壤,其他的城市就不在話下。
從車輦中探出頭的楊廣看著雄壯的陣容很是欣慰,做天子已經七年了,直到今天才知道做天子的尊貴,一聲令下,百萬師發,這才是天子的大業。
如果來護兒的部隊進城之後還能保持戰鬥序列,那麼高句麗的伏兵不會起到多大作用,畢竟隋軍的整體戰鬥力還是在高句麗軍隊之上,可惜的是四萬大軍一入城,就再也收束不住,苦哈哈的士兵終於攻破了這個城市,不大搶一把怎麼能收手呢?來護兒原本還想約束一下,轉念一想:「弟兄們出趟國也不容易,搶一把就搶一把吧!」
建議一:不要厚待突厥,這些野蠻民族不會知恩圖報,將來必是帝國之禍。
然而令楊廣沒有想到的是,儘管他計劃周密、裝備齊全,還是出現了一個非常大的難題,于仲文和宇文述的軍中竟然已經開始缺糧了。
呂思勉先生說,三石這個數字恐怕誇張了。我按照兩個民夫手推車推三石糧食推測,三石這個數字絕對誇張了——兩個人推手推車只能推三石,而讓一個士兵長途跋涉背三石,可能嗎?
然而,兵者,詭道也,戰場上打贏才是硬道理,而不需要蠢豬式的仁義道德。不幸的是,圍攻遼東,隋軍受制於皇帝楊廣的戰術紀律,也受制於楊廣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事情是這樣的,年輕的于仲文剛剛出任安固太守,就遇上了一樁疑難牛案:任姓、杜姓人家都丟了一頭牛,後來在路上找到了一頭牛,兩家都說是自己家的,鬧到了官府,官員們久不能決。益州長史韓伯俊說:「于仲文小時候就聰明,讓他斷斷看。」于仲文若無其事地點點頭:「這事太簡單了。」於是令兩家各驅牛群到衙門前,然後放開兩家爭奪的那頭爭議牛,此牛遂走向任氏群中。事先於仲文還讓手下人故意給牛弄出了小傷,兩家人看到傷口之後表情大有不同,任氏表情憐憫痛苦,杜家表情輕鬆,事不關己。于仲文馬上盤問杜氏,杜氏服罪而去,一頭讓眾人理不清的牛就這樣被于仲文搞定了,於是眾人更加佩服。
不過麥鐵杖也有走麥城的時候,但他還是有能力讓走麥城的主角換成對方。麥鐵杖第二次外出偵察就走了麥城,在偵察的過程中被叛軍抓個正著,三十多個叛軍士兵把他捆綁起來準備去向首領高智慧請賞。押解到半道,叛軍士兵停下來喝酒休息,一旁的麥鐵杖則開始聲淚俱下,問他為什麼,他說:「餓的,餓抽筋了!」
此時高句麗軍隊已經擁到了遼河東岸,明晃晃的長槍居高臨下,直刺水中。隋軍士兵跳下浮橋,涉水往岸邊沖,卻始終無法突破高句麗軍隊的槍林。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怒吼一聲跳下浮橋,三步並作兩步衝到岸邊,一聲大喝跳上了岸,以一人之力應對無數高句麗士兵。虎賁郎將錢士雄、孟叉隨後也登上了岸,三個人在萬軍叢中左右衝殺,只可惜後面的士兵始終無法前來接應,三個孤獨的將領只能孤軍奮戰,力戰不退,最終寡不敵眾,以身殉國,征遼東,自此以慘烈開場。
日子長了,被他打劫的人終於把麥鐵杖認了出來,一狀就告到了廣州刺史那裡,然而刺史死活不信,「怎麼可能?那麼晚下班,那麼早上班,時間根本來不及!」刺史屬下的官員也想知道事情真假,給刺史支了一個招,「貼個公告,徵募一人往百裡外的州縣送信,今晚出發,明早即回,信送到賞金一百兩,送不到重打一百棍」。
雖然少有盛名,但于仲文聲名遠揚是因為一頭牛。
憤怒歸憤怒,于仲文還是很清楚,此次征遼東很難有大勝。一百多萬大軍東征,左翼十二軍,右翼十二軍,再加上禁軍十六軍,四十軍居然沒有最高統帥,各軍各自為戰,沒有協調,表面九-九-藏-書看起來威風八面,實際上卻是一盤散沙,這樣的軍隊配置怎麼可能建立大功,獲得大勝呢?可是沒有辦法,皇帝的猜疑心太重,這些軍隊交給誰都不放心,所以大軍統帥的職位只能空缺。
眼看獵物自動上門,于仲文準備扣留乙支文德,而大軍撫慰使、尚書右丞劉士龍堅決反對:「皇上不是說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嗎?」
楊廣儘管信心滿滿,內心中卻有一絲隱憂,因為在大軍出發之前,他聽到了不少反對的聲音,這在以前是很罕見的,為什麼這一次與以前不一樣呢?
衝鋒的號角已經吹響,麥鐵杖整理鎧甲,準備戰鬥。
此時的來護兒已經指望不上了,皇帝楊廣的兩線作戰計劃就此泡湯。原計劃兩隻拳頭打人,一隻在陸地,一隻在海上,現在海上的這隻拳頭已經作廢,要想打擊高句麗,只能靠陸地上那隻拳頭了。
四萬兵馬瞬間化整為零,分散到了平壤的大街小巷,能搶多少搶多少,搶得多的樂得合不攏嘴,搶得少的直抽自己耳光,畢竟出國搶劫的機會難得啊。
對於楊家,于仲文有著特殊的感情。
此時如果沒有接應,所有隋軍將血染鴨綠江,幸好此時甘肅天水籍將軍王仁恭主動殿後,驅散追趕的高句麗士兵,殘餘的隋軍才陸續渡過鴨綠江,回到新設的遼東郡所在地——武厲邏城。等到盤點人馬,于仲文一臉死灰,他知道自己的一世英名都毀在了這次東征上。當初東渡遼河九個軍共計三十萬五千人,回來的卻只有兩千五百人!
後來南陳滅亡,麥鐵杖混跡于江東清流縣,本想安安穩穩過日子,沒想到江東叛亂了。麥鐵杖倒是沒有參与叛亂,反倒以平民的身份參与朝廷平叛,領兵平叛的楊素覺得麥鐵杖是個人物,命令麥鐵杖出去打探情報。當夜麥鐵杖頭戴草束,夜浮渡江,天明即還,把叛軍偵察個底兒掉,弄得楊素直感慨:「真是水陸兩棲人才!」(日行五百里,夜浮過江。)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作出決定,來護兒率領精銳四萬直撲平壤,周法尚率剩餘人馬原地駐紮,防止高句麗軍隊反撲。
于仲文真正在朝中受到重用,還要得益於政治立場正確。北周尉遲迥作亂時,于仲文拒絕誘惑,冒死投奔楊堅,他的三子一女因此死於非命。深受感動的楊堅也以最高的規格接待了于仲文——在自己的卧室內接見了于仲文,拿于仲文不當外人了。
如果說庾質和耿詢的勸阻還不足以讓楊廣擔憂的話,接下來一個人的上書讓楊廣陷入了深思,因為這個人的資歷和職位已經高到讓楊廣無法忽視的地步,這個人就是兵部尚書段文振,這個人居然也反對東征。
征遼東以來,諸軍戰績平平,唯有于仲文這一軍有所斬獲。
在楊廣下令陸軍出師的同時,他同樣給駐紮在東萊郡的水軍下達了出兵的命令。來護兒率領從江淮調集的水軍,從東萊郡出發,橫渡黃海,舟艦連綿數百里,聲勢浩大。按照楊廣的計劃,這支水軍將沿著高句麗的大同江溯流而上,在距離平壤六十里的地方登陸,然後直擊平壤。
麥鐵杖,隋朝神人之一,驍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馬,如果生在唐朝,可以專門給楊貴妃送荔枝了。
這一天是公元612年七月二十四日,隋軍三十萬五千人東征,回來的只有兩千五百人。皇帝楊廣大發雷霆,下令捉拿于仲文、宇文述等歸案,同時命來護兒水軍撤退。
前後攻打了兩個多月,遼東城依然沒有攻下,皇帝楊廣有些焦躁,火都發到了將領們身上:「我今天到這裏就是要看你們的缺點,砍你們的人頭!現在你們都貪生怕死,信不信我砍了你們!」
公元612年,大業八年,這一年的三月十二日,兵部尚書段文振病逝于東征途中。兩天後,皇帝楊廣抵達遼河西岸,儘管在心中對段文振充滿了惋惜,但他要用行動向段文振證明:你錯了,朕才是對的!
雖然說段文振在隋朝歷史上並不算起眼,但這個人的眼光還是非常獨到read.99csw.com的,終其一生為楊廣提過三個重大建議,事前楊廣一個也沒有接受,事後全部應驗。
于仲文是北周的貴族子弟,父親于實是北周的燕國公,他本人年少好學,于實曾經指著他對家人說:「此兒必興吾宗矣。」九歲時,于仲文曾經在雲陽宮見北周太祖宇文泰,太祖問曰:「聞兒好讀書,書有何事?」于仲文對曰:「資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嘆之。及長,倜儻有大志,氣調英拔,當時號為名公子。
話是沒有錯,但要分什麼時候,而且皇上的話要仔細聽,仔細品,要善於聽出話外音,可惜劉士龍是個書獃子,結果就讓乙支文德毫髮無傷地從東征軍大營中退出,而劉書獃子在不久后就被「以德服人」的皇帝楊廣秋後算賬,一個字——「斬」。劉士龍也許委屈,也許不服,其實他始終沒有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孫子說的:「兵不厭詐!」
在於仲文最困難的時候,晉王楊廣挽救了他,並委任他「督晉王軍府事」。楊廣抵禦突厥時,楊廣為元帥,他為前軍,楊廣繼位后封他為右翊衛大將軍,對他的好無以言表,用李密的話那得說是「罄竹難書」。
之前工部尚書宇文愷已經在遼河西岸打造了三座浮橋,衝鋒開始之後,士兵們推著三座浮橋到了河邊,按照規劃,浮橋應該可以從河西岸跨到河東岸,然而規劃僅僅是規劃,意外在此時發生,製造好的浮橋居然短了,離河東岸還有一丈多遠的距離!
建議三:高句麗,不值得天子大軍遠征,如果對方口頭投降,萬不可輕易答應,此次出兵務必用閃電戰,不然遭遇雨季,後果不堪設想。
三十萬兵馬毀於一旦,一征遼東的結果只有兩個字:失敗。
在於假元帥的訓斥下,宇文述等將領再也不敢提回軍的事情,九個軍渡過了鴨綠江向朝鮮半島進發。
叛軍士兵一時心軟給他鬆了綁,順便還給他拿了點吃的,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麥鐵杖發飆了,沒有去接吃的,反而搶過了叛軍士兵腰上的刀,一轉眼的工夫,三十幾個叛軍士兵都被他砍翻在地,這些人都成了麥鐵杖的戰利品。本來麥鐵杖準備砍掉人頭回去請賞,後來一想三十多個人頭太重了,背不動,還是換點輕便的吧。
高句麗的口頭投降果然不可信,三征遼東楊廣遭遇了忽悠!
在麥鐵杖殉國兩天後,宮廷供應總監何稠將三座浮橋加長,三座浮橋從西岸直跨東岸。隋軍士兵迅速通過浮橋與遼河東岸的高句麗軍接戰,隋軍越來越多,高句麗軍越來越少,終於高句麗軍放棄了遼河東岸,全軍撤退,各路隋軍乘勝包圍了遼東城。遼東城即西漢時代的襄平城,今天遼寧省遼陽市。
在出征之前,皇帝楊廣曾經給將領們訓話:要堂堂正正地打贏對手,打服對手,不要靠陰謀詭計,因為我們是正義之師。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宇文述已經沒有跟對方討價還價的餘地,他知道全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再停頓下去將十分危險,現在不管乙支文德是真心還是假意,隋軍都要做出接受的姿態,然後快速撤退。
只可惜三次都證明段文振是對的,所以說真理不掌握在帝王的手中,而掌握在人民大眾的手中。
突厥果然成禍,雁門之圍讓楊廣的雄心一落千丈;
麥鐵杖得勝回營,向楊素講述了這次經歷,開始楊素還不信,等麥鐵杖打開包袱,大家定睛一看,包袱里躺著三十多個血淋淋的鼻子,這下大家都信了,不過都下意識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乙支文德這次來訪口頭說是投降,實際是來忽悠,順便探聽一下情報。右翊衛大將軍于仲文事前曾經得到過楊廣的密令:如果高句麗國王高元或者大將乙支文德來,一定要扣下來(從這一點看,楊廣一點都不笨,而且很狡詐)。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聽段文振言,亡國就在一閃念!
驚魂未定的來護兒帶領人馬迅速撤退,順著大同江到了入海口,到了這裏他才鬆了一口氣,心裏卻在不斷盤算,如何跟皇帝交差read.99csw.com呢?
乙支文德已經走了,只留下於仲文和宇文述在大營中嘆氣,宇文述主張就此收兵,于仲文卻不同意,在他看來,三十萬大軍已經到了鴨綠江邊,怎麼能空手而歸呢?況且對手不及隋朝的一個郡,根本沒有多少兵力,如此放棄,實在太可惜,實在無法跟皇帝楊廣和先皇楊堅交代。
不過廣州刺史是個愛才之人,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刺史大人安排麥鐵杖擔任刺史府儀仗隊的雜役。按說他該收收心了,沒想到當上雜役的麥鐵杖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本行,每天下班后都步行一百多里到鄰近的州縣打劫,日復一日,風雨無阻!
發火歸發火,遼東城還是拿不下來,高句麗境內各城都堅守不降,隋軍就是想吃這個刺蝟,也不知道在哪裡下口。就在眾將領一籌莫展之際,楊廣卻做出一副高深莫測的神情,在他看來,不出數日,不僅遼東城會被攻下,整個高句麗也會平定,因為到現在為止,他手裡還有一張王牌,這張王牌就是大將來護兒率領的水軍。
麥鐵杖一看公告,這不是給自己送錢的嗎?揭了公告,當晚出發,信送到了,當晚的打劫工作也沒耽誤。第二天一早,刺史看了看等待領賞的麥鐵杖,心裏頓時明白了,「沒錯,就是他!」
麥鐵杖殉國后,皇帝楊廣非常痛心,重金懸賞找回了麥鐵杖的屍首,並下詔贈光祿大夫、宿國公,謚曰武烈,他對麥鐵杖的評語是「節高義烈,身殞功存」。神人麥鐵杖,這一輩子沒白活。
剛放走乙支文德,于仲文就後悔了,剛才怎麼能聽那個書獃子的呢?于仲文馬上派人去追,等追到鴨綠江邊,乙支文德已經上船了,負責追趕的人衝著乙支文德大喊:「于將軍還有話要說,請再回來一聚!」
在乙支文德的指揮下,高句麗軍一觸即潰,連戰連敗,宇文述軍一天內連續七次擊潰高句麗軍,全軍越追越近,越追越急,已經渡過了清川江,距離平壤只有三十里!咫尺之遙,卻是天涯之遠,三十萬隋軍到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無力進行攻堅戰。
疲憊的獵狗為了攆兔子追行了上百里,現在該輪到兔子反攻了。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段文振的肺腑之言沒有得到楊廣的認可,事實卻替段文振給了楊廣三記耳光:
然而宇文述的計劃全在乙支文德的意料之中,就在宇文述率領大軍後撤時,高句麗士兵蜂擁而至,四面圍攻,宇文述帶領大軍且戰且退,總算退到了清川江邊。隋軍立即搶渡清川江,大軍剛剛渡過一半,高句麗軍又追了上來,負責殿後的右屯衛大將軍辛世雄戰死,殿後軍隊失去統帥,頓時崩潰,繼而隋軍瓦解,四散逃命。剩下的將領搶渡過清川江,一日一夜行軍四百五十里抵達鴨綠江,高句麗軍又尾隨而至,獵狗被兔子攆得幾無葬身之地。
在庾質之後,右尚方署監事耿詢也反對楊廣親征,氣得楊廣直喊著要砍了他,多虧了同僚何稠苦求,耿詢這才保住了一條命。
在遼東城下,楊廣下令:如果高句麗投降,切不可繼續攻打,應該立即安撫。此令一出,實際就違反了戰爭的原則,戰爭以取勝為第一目的,宣揚仁義道德那是戰後的事,而楊廣恰恰弄反了兩者的先後。狡詐的高句麗守軍看到了楊廣的弱點,每當城牆即將告破的時候,城裡就豎起了白旗。攻城的將領不敢擅作主張,只能快馬飛報皇帝,而等皇帝批准返回之後,高句麗軍又收起了白旗,接著打。就這樣,白旗舉了三次,隋軍快馬報了三次,隋軍已經疲憊不堪,遼東城依然沒有攻下。
麥鐵杖早年間以打魚、打獵為生,好喝幾口小酒,慢慢地就走上了打家劫舍的道路。雖然打家劫舍的日子比較輕鬆,不過好日子不長,沒過多久麥鐵杖被廣州刺史俘獲,如果不出意外,等待他的將是牢獄之災甚至殺頭之禍。
雖然楊廣沒有任命大軍統帥,但同時又交代各軍將領,「遇事可以向于仲文將軍請示」,這句話就讓于仲文變得不倫不類,說是最https://read.99csw.com高統帥又不是,說不是吧,眾將還得向他請示,那索性就叫假元帥吧。
神人麥鐵杖,懷有必死之心,準備以身報國,在衝鋒開始之前,他給世人留下了兩句話,一句是對隨軍醫生說的,一句是對自己三個兒子說的。
建議二:兵部兵曹郎(國防部軍政司長)斛斯政陰險刻薄,萬不可重用。
來護兒一路狂奔六十里,回到了周法尚駐紮的地方,沿途稀稀拉拉跑回幾千士兵,剩下的三萬多人,要麼被殺,要麼被俘,少數士兵還從此變成了高句麗的黑戶。高句麗軍隊一直追到了大同江邊,看到周法尚早有準備,悻悻退去,他們知道,以他們的兵力打個埋伏還行,跟周法尚的大軍硬碰硬那就是雞蛋碰石頭了。
麥鐵杖看似隨意的一句話影響了兒子麥孟才的一生,在麥鐵杖的身後,麥孟才舉起了忠君的大旗,繼續著對皇帝楊廣的忠誠,「君待吾以禮,吾還君以命」。當然這是后話,麥孟才的表現機會要等到公元618年。
看著九個軍陸續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于仲文有些欣慰,然而他不會想到,這次征戰將是他最後一次征戰,他的一世英名也將毀於這場征戰。
跟隨著渡河的隋軍,皇帝楊廣渡過了遼河,陪同他的還有西突厥汗國可汗阿史那達曼和高昌王國國王鞠伯雅。楊廣帶這兩位老兄一起來不僅是讓他們增長見識,也是殺雞儆猴,「看好了,不老實的話,回頭也這麼打你們!」
這種事情放在一般人身上也就一笑了之,可麥鐵杖不打算就這麼算了。當天楊素騎馬回大興,麥鐵杖徒步在後面追,楊素在路上休息,他就在一旁溜達。幾天下來楊素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人是來要戰功的。在楊素的表奏下,麥鐵杖被授予儀同三司,不過因為麥鐵杖不識字,只能帶著這個官銜回家繼續待著,遇到同鄉請客喝酒的時候,可以拿出儀同三司的證書炫耀一下,順便坐個上席,僅此而已。
來護兒率軍來到平壤城下,沒有遭遇多大抵抗就破城而入,他不知道他剛才接戰的只是對方用來引他上鉤的小股部隊,真正的大部隊隱藏在外城的空寺里,就等著來護兒的人馬進了城,然後關門,放狗!
總之,由於士兵們負重太多,相當一部分士兵在出發前就把糧食給埋了一部分,這樣就能減輕負重,然而負重是減少了,糧食成了最大的問題,此時全軍上下已經開始缺糧,斷頓只是遲早的事。
合水縣令庾質是第一個反對楊廣親征的人,庾質反對的理由主要有二:一、如果出師不利,必損皇帝威嚴;二、兵貴神速,沒有皇帝這個後顧之憂,大軍更能迅猛靈活。庾質的觀點無疑是對的,只可惜夢想大業的楊廣怎能聽得進去。
此後于仲文在楊堅的大旗下頻頻立功,在白狼寨防守過胡人,在渭水開過漕渠,隨水軍平過南陳,隨楊俊平過江南叛亂,本來戰功赫赫,結果在小節上栽了。平定江南叛亂時,當地米價奇高,于仲文動了活心眼,順便私賣了點軍糧,結果這一賣就被人告發,隨即被免職。
然而這一場震懾並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因為隋軍面臨的高句麗,是一個既狡猾又難啃的對手。
春秋戰國時也曾有相似的一幕,晉國釋放了秦國的敗將后又後悔,結果追不上了,只能眼睜睜看著人家渡河而去,歷史總在不經意的地方發生交會!
那年月城門關得早,等麥鐵杖下班走一百多里到鄰縣的時候,城門早就關了,麥鐵杖就極其低調地翻城牆進去,跟同夥會合后,大家再一起點著火把打劫,打劫完了,馬上再步行回廣州。第二天一早,刺史點名,每次點到「麥鐵杖」,隊伍里都會有一個響亮的聲音應對:「到!」就這樣,麥鐵杖一邊給刺史打工,一邊打劫貼補家用,兩不耽誤!
正當四萬大軍搶得興起時,高句麗伏兵殺出,此時四萬隋軍全都成了游兵散勇,整體迎戰是不可能了。四萬人馬只能作鳥獸散,四處亂跑,這其中就包括剛才還暗自得意的來護兒。
乙支文德悠閑地回過頭來,揮揮手:「有話下次九-九-藏-書再說吧!」于仲文的人眼睜睜看著乙支文德從容不迫地渡過鴨綠江,下了船,上了岸,一溜煙地絕塵而去。
幸好,生活對麥鐵杖還是不薄,隨後他遇到了真正的伯樂,成陽公李徹。李徹非常欣賞麥鐵杖,於是把賦閑的麥鐵杖徵調到大興,隨後麥鐵杖又進入楊素的麾下跟隨楊素南征北戰,到大業八年時,神人麥鐵杖已經升任左屯衛大將軍(天子十六禁軍第十三軍),皇帝楊廣對他也是禮遇有加。在麥鐵杖看來,自己的一切是皇帝給的,既然皇帝待之以禮,我還皇帝以命,此次東征,麥鐵杖自請為全軍先鋒。
于仲文軍過烏骨城時,故意把數千匹羸馬、驢放在全軍的隊尾,大軍正常行進,做出防備很鬆懈的樣子,按捺不住的高句麗兵果然出軍掩襲輜重,全部俘獲。正在高句麗軍揚揚自得的時候,于仲文率大軍又回來了,高句麗人驢沒搶著,人卻被于仲文包了驢肉餡餃子。
戰局的發展與楊廣的設想簡直一模一樣,在隋水軍登陸之後,隋朝水軍與高句麗軍隊展開一場大戰,高句麗軍隊明顯不是隋軍的對手,很快就敗下陣來,潰散而去。此時距離平壤只有六十里,大將來護兒準備乘勝追擊,副總管周法尚卻表示反對:「各軍還沒有集結完畢,等都集結齊了再進軍也不遲!」
「阿奴當備淺色黃衫。吾荷國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殺,爾當富貴。唯誠與孝,爾其勉之。」這句話是對三個兒子說的。
就在宇文述等人的軍隊駐紮在鴨綠江西岸進退兩難的時候,高句麗王國的大將乙支文德來了,這個人是高句麗的重將,有勇有謀,這次高句麗抵抗隋軍的通盤部署就是他做出的。乙支文德憑藉他的歷史功績,後來成為朝鮮半島的民族英雄,現在韓國海軍艦隊里還有一艘導彈驅逐艦,名字就叫「乙支文德」號。
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考證說,楊廣沒有那麼笨,這段史料很可能是唐朝統治者的誣衊之詞!我深有同感!
「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豈能艾炷灸頞,瓜蒂噴鼻,治黃不差,而卧死兒女手中乎?」一句話,寧可戰死,也不病死,這句話是對隨軍醫生吳景賢說的,與「馬革裹屍還」異曲同工。
遼河為證,麥鐵杖以身報國,死而後已。
斛斯政果然不可信任,關鍵時刻居然做了漢奸,投降了高句麗;
一個人,一輩子,一句話。
隋軍來勢洶洶,高句麗的乙支文德卻早有準備,以他豐富的軍事經驗,早就判斷出隋軍已經缺糧,缺糧的隋軍進入朝鮮半島越深,那麼離失敗也就越近。
叛亂結束了,該到論功行賞時,楊素卻把麥鐵杖給忘了,這也難怪,大軍統帥,一般記不住幾個人名,更何況麥鐵杖這種臨時工。
第二天,也就是七月二十五日,楊廣啟程回涿郡,一征遼東就此結束,臨啟程前,楊廣望著東方喃喃地說了一句:「我會回來的!」(這句話前後說過三次!)
面前就是遼河,腳下就是征途,富貴在自己手中。面對遼河,興奮的不僅僅是皇帝楊廣,還有麾下的百萬雄兵。從公元589年以來,帝國已經有二十二年沒有大規模軍事行動了。這一次東征,對皇帝而言,成就的是大業,對將士而言,成就的則是功名,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就是摩拳擦掌的將領之一。
有了這場勝利,于仲文覺得高句麗軍隊不過爾爾。看著宇文述唯唯諾諾,于仲文壓抑不住自己的憤怒:「宇文將軍,你率領十萬大軍卻連一撮盜賊都滅不了,還有何顏面回去見皇上!」
在反攻之前,乙支文德還是沒有放棄忽悠,他再一次派信使向隋軍表示:如果隋軍班師,高句麗國王高元將去離宮朝見大隋皇帝。
原來宇文述等人的部隊分別從遼寧錦州和遼中出發,出發時每人發給一百天的糧食以及鎧甲刀槍等輜重,平均算下來,每個士兵的負重居然高達三石。
麥鐵杖以為自己這回死定了,沒想到刺史還是愛惜他的才能,口頭教育之後居然就把他給放了,不過從此之後麥鐵杖無法兼職當強盜了,只能全職,因為刺史已經把他從儀仗隊里開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