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名將輩出的時代 薛仁貴的結局

第五章 名將輩出的時代

薛仁貴的結局

穿著李治欽賜的鎧甲,薛仁貴再次踏上遠征之路。這次遠征的對象是鐵勒九姓部落,他們聚集了十萬餘人,向唐朝挑釁。
大軍抵達大非川(青海湖以南),在這裏略作調整,然後將兵發烏海。
薛仁貴抬手就是一箭,堅甲頓時破了一個洞,別說五層,七層都洞穿了。
因為這次慘敗,薛仁貴被開除官職,再次成為一名白丁。這一年薛仁貴五十六歲,時隔二十五年之後,他又回到了白丁的起點。
李治被這個洞驚著了,連忙又讓人找出一副鎧甲,賞賜給薛仁貴。雖然這副鎧甲薛仁貴也能射穿,但是穿在他的身上還是安全的,畢竟當世除了薛仁貴,再無能射穿七層鎧甲的人。
郭待封來了,帶著全部輜重而來,他沒有聽從薛仁貴安排,居然像老鼠搬家一樣,將全部輜重從大非嶺搬到了烏海。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入侵,薛仁貴作為遠征軍統帥前去征討。這次遠征李治給他安排了一個副手,名叫郭待封。
這次遠征之後,薛仁貴善射的聲名傳遍了天下,也傳進了皇帝李治的耳朵里read.99csw•com
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莫非就是這樣?
兩年後,薛仁貴病逝,享年六十九歲。在他身後,李治追贈其為左驍衛將軍,靈柩及墓地由朝廷一手包辦。
平定這次挑釁,薛仁貴只用了三箭。
兩軍對陣,鐵勒九姓部落挑出數十名精銳戰士向唐軍挑戰。薛仁貴端坐馬上,冷冷地看著,抬手,一箭,兩箭,三箭。
考慮到輜重眾多,遠征不利,薛仁貴安排郭待封在大非嶺上安營紮寨,留下兩萬人保護輜重,薛仁貴自己親率精銳騎兵追擊吐蕃,尋求決戰。
當年九成宮遭遇洪水,沒有卿,朕就成了魚了。後來卿北伐九姓,東擊高麗,漢北、遼東如今都遵從大唐的領導,這裏面都有卿的功勞,卿雖有過,朕豈可相忘?有人說卿于烏海城下貽誤戰機,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今西邊不靜,卿豈可高枕鄉邑,不為朕指揮耶?薛仁貴聽完,無言以對,君恩至此,為臣者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隨後薛仁貴官拜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再次踏上遠征read.99csw.com之路,突厥叛亂的部眾聽說他復出為將,很是忌憚,紛紛逃竄,躲避鋒芒。
交代完畢,薛仁貴率部先行,果然與吐蕃一部遭遇,薛仁貴將敵兵擊潰,俘獲牛羊一萬余頭,然後駐紮到烏海,等待郭待封到來。
兩箭兩個。
剩下的數十個人全被薛仁貴鎮住了,紛紛下馬請降,薛仁貴嘴裏吐出兩字:「坑殺!」
三箭三個。
這一年薛仁貴六十七歲。
此後,薛仁貴遠征遼東,斬獲頗豐,皇帝李治親自寫信以示慰問,薛仁貴的聲名達到了人生的頂點。
一箭一個。
薛仁貴之於蘇定方,如同李廣之於衛青、霍去病。論戰功,前者無法與後者相提並論,然而論在民間的知名度,前者是遠遠高於後者,為什麼?
為了檢驗薛仁貴的功力,李治從宮中找出了一副堅甲,對薛仁貴說道:「古代名將養由基擅長射箭,能一下射穿七層鎧甲,我不太相信,今天你射一下,看看能不能射穿五層。」
薛仁貴直衝而上,手到擒來,將這個不可一世的神射手生擒回唐軍大營。
慘敗之後,薛仁https://read.99csw.com貴和吐蕃大將議和,雙方各自收兵,西征以慘敗收場。
說完蘇定方,再來說薛仁貴,這位白袍小將在中國的知名度實在太高了,寫唐史不說薛仁貴是不可能的。
從此軍中流傳一首歌謠: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名將薛仁貴就此敗了,大非川就是他的麥城。
此後,薛仁貴又經歷宦海沉浮,曾經出任過雞林道總管,經略高句麗,也曾經被貶出長安,遷徙象州。
薛仁貴快崩潰了,他沒想到郭待封這位名將之後居然跟自己唱了這麼一出反調。然而崩潰也沒用了,輜重已經落入敵軍之手,烏海一座孤城無法抵擋吐蕃進攻,薛仁貴考慮再三,率軍離開烏海城,返回大非川駐紮。
眼看離烏海城只有一步之遙,意外發生了,二十萬吐蕃大軍向郭待封發起攻擊,唐軍全部輜重居然落到了吐蕃人的手裡。
主要因為兩點,一是薛仁貴單兵作戰能力在蘇定方之上,二是薛仁貴的人生充滿傳奇。
顯慶三年,薛仁貴跟隨梁建方、契苾何力征戰遼東,他匹馬單戟沖在最前面,手裡還拿著一張https://read•99csw.com弓。
薛仁貴策馬高速向敵陣衝去,同時馬上張弓搭箭,弦聲響處,莫不應弦而倒。
可能是薛仁貴的聲名太大了,當他向高句麗射手發起衝鋒時,對方居然亂了手腳,慌亂中竟然把自己的弓和箭都掉到了地上,不爭氣的手居然在此時抽了筋。
在士兵的指引之下,薛仁貴發現了高句麗這名射手,對方同時也發現了薛仁貴,高手過招就此開始。
薛仁貴的麥城在大非川。
高句麗陣中也有擅長射箭者,此人此前連續射殺了十余名唐軍士兵,薛仁貴一聽來了精神,他準備會一會這個人。
薛仁貴成名于貞觀十九年的遠征遼東,後來又憑藉耿耿忠心獲得皇帝李治的信任。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四十三歲的薛仁貴被李治推上前台,從此唐朝東征西戰的名單上有了薛仁貴的名字。
郭待封心高氣傲,自然不願屈居薛仁貴之下,而且出征之前,他與薛仁貴平級,而出征之後,他卻需要服從薛仁貴領導,這讓郭待封非常不情願。
相比于薛仁貴的白丁出身,郭待封是名將之後,他的父親郭孝恪資格很老,早年曾九九藏書是李的長史。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時,正是郭孝恪給出了兵分兩路的建議,從而將王世充和竇建德一舉平定。貞觀年間,郭孝恪官至安西都護,貞觀二十二年在征戰龜茲時不幸中冷箭身亡,身後留下了幾個兒子,一個叫郭待詔,一個叫郭待封。他們的名字都很有講究,象徵著將來都要為君王重用。
因為前者的人生更加傳奇。
白袍老將隨風而去,後世長留他的傳奇。
開耀元年(公元681年),皇帝李治又想起薛仁貴的好,再次召見,說了一番肝膽相照的話:
人到走背運時,喝涼水也塞牙,就在薛仁貴人困馬乏、糧草不濟時,吐蕃人又來了,而且一下來了四十萬。
論戰功,薛仁貴並沒有蘇定方大,為什麼薛仁貴在後世的聲名要遠遠高於蘇定方呢?
同關羽一樣,薛仁貴是人,不是神,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也有交戰不利走麥城的時候。
薛仁貴的單兵作戰能力非一般的強,敵兵遇上他只能自認倒霉。
三箭之後,鐵勒九姓部落聞「薛」喪膽,紛紛退去。薛仁貴渡過沙漠,攻擊殘餘,生擒鐵勒九姓部落親王三人,然後班師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