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女皇的面首 宋之問的結局

第十三章 女皇的面首

宋之問的結局

關於宋之問的最後時刻,《新唐書》如是記載:
金光大道就在眼前,宋之問離成功只差一厘米。
宋之問得詔后汗流不止,滿地亂走,不知道該怎麼辦。一同被賜死的冉祖雍向使者求情說:「之問有妻子,請允許他們告別。」使者許之,而宋之問哆哆唆唆詞不達意,什麼事也沒有交代成。冉祖雍怒曰:「我和你都辜負了國家,按罪當死,你還啰唆什麼呢?」宋之問聞言,乃飲食洗沐就死。
劉希夷這首詩收錄在《全唐詩》中,而在《全唐詩》中宋之問的眾多詩篇中有一篇叫《有所思》,兩相對照,讓人大跌眼鏡:兩首詩中居然只有第二句有所區別,劉希夷詩中為「洛陽女兒」,而宋之問詩中為「幽閨女兒」,其餘部分完全相同。
短歌能駐日,艷舞欲嬌風。聞有淹留處,山阿滿桂叢。
在宋之問的身後,他的詩風深刻地影響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他前同事杜審言的孫子——詩聖杜甫。
總之,這是一起無頭公案,矛頭指向大詩人宋之問。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武三思死了,他投向了太平公主。
《新唐書》如是評價:宋之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准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
然而,好時光總是短暫,短暫到稍縱即逝。
詩成未周歲,為奸所殺。或雲宋之問害之。(有此一說)
宋之問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詩,在他的眼前,似乎一片陽光燦爛,或許不久之後,他read.99csw.com就能在安樂公主的庇護下更進一步,為大唐王朝發揮更多的光和熱。
兩隻叫作宋之問、宋之遜的流浪狗不敢公開露面,而是躲進了張仲之家裡。對於張仲之而言,這一次不是引狗入室,而是徹徹底底地引狼入室。
從現有的史料來看,如此風華絕代的詩句背後,可能隱藏著一起驚天血案,血案的被害人名叫劉希夷,而疑似兇手便是宋之問。值得一提的是,宋之問還是劉希夷的親舅舅,不過宋舅舅倒是比劉外甥還年輕五歲。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宋之問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當時無能出其右者。剛進入仕途時,他與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是同事,不久成為洛州參軍,後來輾轉升遷為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完了,他得罪了皇帝尚要禮讓三分的太平公主。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中書舍人的夢破滅了,宋之問被貶作汴州長史,還沒啟程,新的任命又下來了,不用去汴州了,直接去越州吧。汴州在今天的開封,越州在今天的紹興,前者離洛陽很近,後者離洛陽已遠。
一朝卧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在擔九-九-藏-書任左奉宸內供奉期間,他深受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賞識,張氏兄弟的不少文章都是由宋之問代筆。宋之問以為找到了一條快速升遷之路,因為他抱住了張易之和張昌宗的粗腿。
當時張仲之正在與駙馬都尉王同皎謀划徹底剷除武三思,張仲之和王同皎情緒高昂,話語激動,他們以為是在自家私宅便不以為意,卻忘記了家裡多了兩條姓宋的流浪狗。
宋之問在唐史中留下名字,不僅因為他的投機,同時也因為他的詩篇。不過他的詩篇也留下了千古迷案,這個迷案就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版權的歸屬問題。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用恩人的血染紅你的頂子?沒錯!
光祿池台開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玳梁翻賀燕,金埒倚晴虹。簫奏秦台里,書開魯壁中。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作為張易之、張昌宗的黨羽,宋之問與弟弟宋之遜被趕出洛陽,貶到瀧州做一個小小的參軍。瀧州位於今天廣東省雲浮市下屬的羅定市,在唐代,那裡是典型的瘴癘之地。
如果把宋之問的一生作一個梳理,你會發現,原本他也是一個勤學苦讀之人,他也想靠自己的學識和詩篇為自己贏得一條終南捷徑。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九_九_藏_書
在宋之問留下的詩篇中,有一首詩便是為安樂公主作的,題目是《宴安樂公主宅得空字》。
前面便是中書舍人,宋之問卻無法邁過眼前的鴻溝。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明明在你眼前,你卻始終與之差了一厘米。
按照這個說法,劉希夷這一風華絕代的詩篇之後確實藏著這樣一起血案,而兇手正是他的舅舅宋之問。
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全文如下:
不過《大唐新語》則記載說:
其實,拋開人品不談,單就詩詞成就而言,宋之問稱得上初唐詩壇上的一顆巨星。
那麼兩人到底是誰剽竊誰的呢?至今是一樁無頭公案。不過絕大多數人將矛頭指向了宋之問,多數人認定,是宋之問剽竊了劉希夷的詩篇。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太平公主的勢頭弱了,他又投向了安樂公主。
這時一個位高權重的人物站了出來,對中宗李顯說道:「我反對!」
李隆基登基后,除惡務盡,宋之問這個先後依附於張易之、武三思、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的問題人物終於走到了路的盡頭。
卿本佳人,奈何為賊?
儘管宋之問在大唐王朝的詩人中算不上最有名的,但是他的宦海浮沉值得一說,尤其是他經歷了武則天時代以及后武則天時代。
英藩築外館,愛主出王宮。賓至星槎落,仙來月宇空。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read•99csw•com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不久,宋之問與弟弟宋之遜未經皇帝批准,便從瀧州逃回了洛陽,宋之問的一個名篇就是在這次逃亡路上寫就:
太平公主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宋之問在主持典舉時收受賄賂,聲名狼藉。
在宋之問的授意下,宋之問的侄子宋曇火速向武三思做了密報,結果毋庸多言,張仲之、王同皎死於非命,家產被沒收,所有的告密者都得到了重用。宋之問、宋之遜這兩隻流浪狗再也不用流浪了,從今以後,你們就在洛陽為官,加授朝散大夫,從五品,享受副局級待遇。
環境如此惡劣,宋之問心裏打起了退堂鼓,難道就在這瘴癘之地坐以待斃?難道就這樣錯過洛陽的花花世界?不,絕不!
事實上,在中宗朝,宋之問還是做了一些事情的,中宗選拔文學之士,宋之問與杜甫的祖父杜審言一起成為修文館學士。後來宋之問主持典舉,所引拔的人才多數都是後來知名的人物,由此可見,宋之問選人還是非常有眼光的。
有如此良好的表現做基礎,再加上有安樂公主這棵大樹,中宗李顯準備提拔宋之問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為天子近臣,負責起草詔令,如果能夠得到這一官職,日後登堂入室進而成為宰相也猶未可知。
宋之問的天塌了下來。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宋之問在門九_九_藏_書外聽得清清楚楚,裏面人的談話讓他心驚肉跳,同時心潮澎湃,自己一直在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這不就是機會嗎?
劉希夷詩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問苦愛此兩句,知其未示人,懇乞,許而不與。之問怒,以土袋壓殺之。宋生不得其死,天報之也。(言之鑿鑿)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出了點小事,事也不大,也就是被實行兵諫的張柬之把腦袋搬了家。
為什麼大家都願意把矛頭指向他,把髒水潑向他,究其原因,此人雖然聲名赫赫,卻也劣跡斑斑,用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的話說:「人品太次!」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關於這段公案,唐人筆記《劉賓客嘉話錄》有如下記載:
嶺外音書斷,終冬復歷春。
睿宗即位,宋之問在越州也待不住了。睿宗以宋之問曾經依附過張易之、武三思為由,將他發配欽州,欽州在今天廣西的欽州,那裡有防城港,那裡有北部灣。
困頓在欽州的宋之問不會想到,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連欽州也待不住了。
說這話的人是太平公主,她因為宋之問棄她而去而懷恨在心,在這個關鍵時刻,她投下了反對票。
之後的宋之問繼續著自己尋找粗腿的道路,他像一隻蝴蝶,在武三思、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之間飛來飛去,一個倒下了,再去找下一個,一個勢頭弱了,立刻再去找勢頭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