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五章 光復 兵變

第十五章 光復

兵變

李多祚頓時明白了張柬之的意思,立刻說道:「只要有利於國家,聽從宰相您的指示,不會再顧慮自己的妻子兒女。」
與武則天時代一起結束的還有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的富貴。在張昌宗和張易之被亂刀砍死之後,他們的兄弟張同休、張昌期、張昌儀也被斬首,兄弟五人的頭顱被掛到洛陽的南洛水橋南岸公開示眾,曾經富貴到頂,現在落魄到家。
武則天往張柬之的身後一看,看到了自己的兒子李顯。她對李顯說道:「原來是你啊!現在暴徒已經誅滅了,你可以回東宮了。」
李湛一句話點醒了李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現在不是你猶豫不決的時候,必須當機立斷。李顯終於下定了決心,他也厭倦了這種提心弔膽的日子,今天該作個了結。
李顯還是有些為難:「暴徒是該誅殺,可是皇上身體欠安,可別驚動了她,我看各位不妨還是往後推一推吧,以後再謀划。」
千鈞一髮之際,司刑少卿桓彥范站了出來,對武則天說道:「太子不能再回東宮。昔日先帝將愛子託付給陛下,現在太子年齡已經很大,卻長久居住東宮,天下百九_九_藏_書姓都心向李家,朝廷官員更是不忘太宗和先帝的恩德,所以才擁護太子,誅殺奸賊。但願陛下將皇位傳給太子,以滿足天下人的願望。」
張柬之滿意地點了點頭,好,兵變已經成功了一半。
張柬之回答道:「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之令誅之,恐有漏泄,故不敢提前奏報。臣在禁宮中調動部隊,罪當萬死!」
五個人定下兵變計劃之後,張柬之又找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對於兵變能否成功至關重要。
關鍵時刻,李顯又猶豫了,他還是有些害怕。
張柬之一聲令下,兵變士兵向守衛玄武門的守軍發起攻擊,由於事發突然,守軍猝不及防,沒費多大勁,兵變部隊便衝破了玄武門,直衝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
在張柬之的組織下,一些人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來,這些人包括秋官侍郎(司法部副部長)張柬之、天官侍郎(文官部副部長)崔玄、中台右丞(國務院副秘書長)敬暉、司刑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長)桓彥范、相王府司馬袁恕己,他們共同組成了兵變的核心。
一切準備就緒,桓彥范和敬暉九九藏書秘密進見了李顯,李顯同意了。
李湛聞言,躲到了一邊。
三天後,五十歲的李顯登基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兩次登基稱帝的皇帝。歲月無情,此時距離他上次登基稱帝已有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放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短一瞬,然而放在李顯身上,卻是整整二十二年的天差地別、冷暖自知。
這個人便是右羽林軍大將軍李多祚。
武則天的心被狠狠地扎了一下,她意識到,自己遭遇了逼宮,她一直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張柬之問道:「將軍歸唐多少年了?」
張柬之抓住機會啟發道:「現在先帝的兩個兒子受姓張的兩個小子欺負,難道你不想就此回報先帝的恩德嗎?」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兵變正式開始,張柬之兵分兩路:一路由他和崔玄、桓彥范帶領,直撲玄武門;一路由李多祚、李湛以及李顯的女婿時任東宮內直郎的王同皎帶領,前往東宮迎接李顯。
崔玄沒有像李湛一樣躲到一邊,相反他平靜地對武則天說:「我今天這麼做,正是為了回報陛下的恩德。」
張柬之找到李多祚,雙方交談九-九-藏-書了起來。
接著武則天看到了天官侍郎崔玄:「別人都是經過他人推薦當上宰相,你可是我親手提拔的,你今天居然也在這裏。」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在迎仙宮長生殿的長廊下,聞訊而出的張昌宗和張易之與兵變部隊遇個正著,張柬之不跟他們廢話,直接下令亂刀砍死,兩位傾國傾城的面首便這樣香消玉殞。緊接著兵變部隊包圍了長生殿,被驚醒的武則天坐了起來,抬眼一看,迎面走來的是張柬之等人。
一旁的羽林將軍李湛急了,他急切地對李顯說:「各位將軍和宰相不顧家族安危,冒著家族被屠的危險起事,就是為了光復李唐社稷,殿下這麼說,就是要把他們往油鍋里推。如果要阻止他們,還是陛下親自出面吧。」
有了李多祚的加入,再加上原來左右羽林軍中已經安插|進楊元琰、敬暉、桓彥范、李湛,張柬之手中已經有了一支成形的兵變部隊。
或許,也該結束了。
張柬之繼續問道:「將軍鐘鳴鼎食,盡享富貴,這些富貴是誰給你的?」
這時,李顯的女婿王同皎站了出來,對李顯說道:「先九_九_藏_書帝把江山社稷交給殿下,不料殿下被無端廢黜,對此人神共憤,至今已經二十三年了。今天禁軍和高官都行動了起來,同心協力,誅殺暴徒,光復李唐社稷,還是請殿下前往玄武門,滿足人們的願望。」
武則天心裏嘆息一聲,有太多不舍,但已經無可奈何,她把持多年的權柄終於要徹底交出了。她用眼掃視了一圈,想看看究竟有哪些人參與了這場逼宮,是不是自己曾經得罪過這些人。她驚訝地看到了李義府的兒子李湛:「你也是參与兵變的將軍?我對你們父子不薄啊,今天你這樣對我!」
一天後,武則天下詔,令皇太子李顯監督國政,同時赦免天下。
空氣凝重了起來,武則天看著李顯,李顯也看著武則天。軟弱的李顯不知道何去何從,他又陷入猶豫之中,到底是走,還是不走呢?
兩天後,武則天下詔,將皇位傳給皇太子李顯。
如果李顯就此返回東宮,此次政變就會徒勞無功,而參与政變的人都會遭到武則天的清算,李顯明白這個道理,旁邊的兵變士兵更是心知肚明。
在李湛等人的擁護下,李顯來到了玄武門前,張柬之一直提著的心九_九_藏_書終於放下了,兵變正式開始。
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
武則天頓時明白了一個成語:自作自受。她意識到,自己的時代結束了,結束在自己的兒子之手。
武則天在作最後的掙扎,她把寶押在兒子的軟弱上,她知道這個兒子怕自己如同老鼠怕貓,如果能把他詐回去,自己還能贏得轉機。
李多祚其實不是漢人,他原本是一位靺鞨酋長,後來歸順唐朝,因為屢立戰功深受李治和武則天的賞識,輾轉升遷到右羽林軍大將軍,負責守衛皇宮。在之前的接觸中,張柬之知道李多祚非常重感情,言語之中經常提及李治對自己的恩德,思慕之心溢於言表,張柬之由此認定,這是一個心向李唐王朝的人。
如果李顯猶豫不出,張柬之的兵變便師出無名,很有可能無疾而終,或者中途失敗,只有李顯這個皇太子出面,兵變才能師出有名,而現在他猶豫了,不想出頭。
圖窮匕見,水落石出,逼宮之意最終由桓彥范和盤托出。
李多祚感慨地說道:「當然是先帝。」
現在八十歲的張柬之選擇爆發。
李多祚回應說:「三十多年了。」
武則天急切問道:「何人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