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姑侄恩怨 宋璟出招

第一章 姑侄恩怨

宋璟出招

最後姚崇和宋璟還準備將太平公主和武攸暨趕到洛陽,讓他們徹底遠離長安的權力中心。
實際上,這不過是掩耳盜鈴,本著「誰主張誰受益」的原則,李隆基焉能不知道姚崇和宋璟的行動。只不過他們達成了默契,讓李隆基假裝不知道,這樣對李隆基有利無害,如果事情成功,李隆基坐收漁翁之利,如果事情失敗,李隆基就可以一推二六五。
姚崇和宋璟主張將這兩個人都送出長安,便是為了隔斷他們與太平公主的聯繫,這樣即便太平公主上躥下跳,也無法動搖李隆基的儲位。至於將岐王和薛王的羽林軍改編,更是有利於李隆基,這樣李隆基就可以把兵權收到自己的手裡,防止別人利用這兩支隊伍作亂。
都立秋了,你就別裝立春了,宋璟在心裏對太平公主說。
事實證明,她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李隆基。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拋則已,一拋就是遍體鱗傷。
一言既出,滿座皆驚,宰相們面面相覷,太平公主這是唱的哪一出呢?
古代沒有六十歲退休的硬性規定,因此便給了姚崇和宋璟「老而彌堅」的機會。兩人一番商量之後,又一起來找二十六歲的李九*九*藏*書隆基,他們要一起對付咄咄逼人的太平公主。
中國啊,領導的藝術太高深莫測了,只要看看歷史,就會知道領導的藝術有多麼高深莫測。一般情況下,摘桃的都是領導,背黑鍋的都是手下,如果手下辦事得力,那是領導有方,如果手下辦事不力,那是領導受到了蒙蔽,事先他一點都不知道!
「太子有功于天下,是真正的宗廟社稷之主,公主為什麼突然提出更換太子呢?」
現場死一般安靜,誰都不敢先接話,他們意識到太平公主和太子的矛盾已經白熱化,現在到了他們站隊的時候。如果站到太平公主一邊,就得說「公主所言極是」,如果站到李隆基一邊,就得說「公主所言差矣」。
在宋璟的骨子裡,他一直對婦人干政耿耿於懷。他先後經歷了武則天時代、韋皇后時代,現在又進入了太平公主時代,與李家有關的三個女人「你方唱罷我登台」,這讓宋璟不勝其煩,長此以往,將置祖宗家法於何地,將置江山社稷於何地呢?
效果是有,可惜是反的!
一番商量之後,姚崇和宋璟來到了皇帝李旦面前,他們要拋出一顆重磅炸彈,力九_九_藏_書爭把太平公主炸得遍體鱗傷。
從這時起,太平公主索性撕掉了偽裝,她不信以自己的能力扳不倒毛頭小伙李隆基,既然自己能把哥哥送上皇位,那麼把這個不聽話的侄子趕下太子之位又有何難呢?
姚崇和宋璟這顆重磅炸彈夠重的,如果都按照他們的建議執行,對李隆基而言,將是天大的利好。
太平公主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太平公主能夠叫嚷著更換太子,是因為在李隆基之前有兩個比他更有資格當太子的人,一個是他的大哥宋王李成器,一個是他的堂哥豳王李守禮(與吐蕃和親的金城公主正是李守禮的女兒)。從皇帝李旦那兒論,李成器是嫡長子,從高宗李治那兒論,李守禮是現存於世的長孫,兩個人都有資格當太子,他們的血統高貴得咄咄逼人。
看來光是背後操縱不行了,是時候跳上前台了。
事情似乎正朝著有利於李隆基的方向發展,沒過幾天,中書侍郎張說的一番話讓皇帝李旦完全同意了姚崇和宋璟的建議。
向左是太平公主,向右是李隆基,與會的官員站在了尷尬的十字路口上。
不行,絕不能再這麼持續下去了九*九*藏*書,必須有所改變。
公元711年二月一日李旦下詔:宋王李成器出任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禮為豳州刺史,左羽林大將軍岐王李隆范為太子左衛率,右羽林大將軍薛王李隆業為太子右衛率;太平公主與駙馬武攸暨前往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安置。
日子就是問題疊著問題,對於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而言,他們的日子便是矛盾疊著矛盾,越疊越深,越深越疊,直至疊無可疊。
這時,一個人騰地站了起來,大家把目光集中到這個人身上。
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姚崇和宋璟在出招對付太平公主之前並沒有通知李隆基,而是他們兩人的私自主張,因此他們的行動跟李隆基無關。
姚崇和宋璟對李旦說:「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長子,豳王李守禮是高宗的長孫,太平公主老在他們中間挑撥離間,這將使東宮不安。陛下應該將宋王及豳王都派出長安到地方當刺史,同時把岐王、薛王的左右羽林軍改編為太子的左右率侍衛軍以加強太子的力量。至於太平公主和武攸暨,應該都放到東都洛陽安置。」
對於這場宴會,很多人事先並沒有準備,他們只當是一場尋常的聚九九藏書會,沒想到這場聚會竟然有非同尋常的議題。組織聚會的太平公主硬生生地扔出一個話題:現在的太子不合適,應該更換!
與太平公主不歡而散之後,宋璟出來找到了兵部尚書姚崇,姚崇比宋璟的資格更老,此時他六十一歲。
當時李旦憂心忡忡地對手下說:「道行高深的法師告誡我說,五天之內可能會有亂兵入宮,你們可得替我提前做好防範!」中書侍郎張說應聲答道:「這肯定是小人離間陛下和太子的荒唐之言,只要陛下下令讓太子監國,這荒唐之言必定無疾而終。」李旦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這時姚崇趁勢加了一把火:「張說所說的正是安定江山社稷之計,陛下最好採納!」
公元711年年初,太平公主親自出馬,她乘坐輦車在光范門舉行了一次小規模的聚會,與會的都是大唐王朝的宰相,吏部尚書宋璟也出現在宴會之上。
聽完姚崇和宋璟的建議,李旦皺了一下眉頭:「我就一個妹妹,難道也要外放到遙遠的東都洛陽嗎?至於其他親王,我看倒可以按照你們的意思辦!」
真的產生了效果?
前面說到太平公主暗地裡指使屬下製造流言,以達到扳倒李隆基的目的。她read.99csw.com本以為這是一個簡單任務,沒承想,這個任務並不簡單,任憑她把流言造得漫天飛舞,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依然穩如泰山。
沉默,還是沉默。
一天後,李旦再次下詔,命太子李隆基監國,六品以下的官員任命及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罰均由太子說了算。
到這時,姚崇和宋璟的重磅炸彈產生了效果。
一唱一和,一捧一逗,忠於李隆基的張說和姚崇在這時左右了皇帝李旦的思路,沒有多少政治素養的李旦索性全部同意了姚崇的主張。
說這話的是吏部尚書宋璟,時年四十八歲的宋璟。
由此想起了《大話西遊》里唐僧的一句台詞:背黑鍋我來,送死你去!
按說四十八歲應該是一個老油子的年齡了,可宋璟不是老油子,他是一個視原則為生命的人,為了捍衛原則,他甚至可以押上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個守法守成的人,他把禮法看得比天還重。他站到李隆基一邊,是因為他已經把李隆基看作未來的天下之主,而回過頭來,便對太平公主的指手畫腳無比反感。
官場中人多年曆練都養成了一個能力:喜怒不形於色。他們用「不動聲色」作為自己的偽裝,僅從面色,你看不出他們究竟是同意還是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