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救時宰相 蝗蟲事件

第四章 救時宰相

蝗蟲事件

被召來的姚崇對李隆基說:「這些庸儒們死摳書本,不懂得變通之道。凡事有時要違反經典而順乎潮流,有時要違反潮流而合權宜之計。昔日北魏時,崤山以東有蝗蟲,就因為不忍捕殺結果莊稼被吃光了,最後發展到人吃人;後秦時,蝗災更甚,莊稼和草木都被吃光了,最後牛馬餓急了只能相互啃毛。現在黃河以南、以北的百姓家裡都沒有太多餘糧,如果任由蝗災發展,他們顆粒無收就只能逃難了,所以捕殺蝗蟲關係到國家安危,馬虎不得。就算不能將蝗蟲全部捕殺乾淨,但總比眼看他們啃吃莊稼泛濫成災強。陛下好生惡殺,此事不需要出敕,容臣出牒處分。若九-九-藏-書不能把蝗蟲消滅乾淨,臣在身官爵,並請削除。」
公元715年,姚崇遇到了難題。
李隆基決定找姚崇問問。
看完信,倪若水啞口無言,不能再跟宰相對著幹了,不然「不修德」的帽子扣下來可不是鬧著玩的。倪若水火速投入到滅蝗工作中去,最後一統計,在他的汴州境內,有據可查的死蝗蟲有十四萬石,扔進河裡水葬的蝗蟲不計其數。
倪若水不是說說而已,他身體力行,拒不接受姚崇的命令,還對姚崇派去監督滅蝗的御史拒絕入境。
接著姚崇又說了一句話:「如果捕殺蝗蟲會招致禍事,我姚崇願意一人承擔!」read.99csw.com
不久,在姚崇的指揮下,崤山以東的蝗蟲基本被消滅,百姓避免了流離失所,這一切都是因為唯物主義者姚崇的堅持!
姚崇看了盧懷慎一眼,開口說道:「昔日楚惠王曾經吞下過螞蟥,但他的病卻好了,孫叔敖曾經殺過雙頭蛇,他的一生卻很有福氣。難道我們不忍心殺蝗蟲,卻忍心看著人因為蝗蟲活活餓死嗎?」
姚崇怒了,他馬上給倪若水寫了一封信:
老百姓認為有用,姚崇卻堅定地認為沒用,因為他是一個唯物主義者。
名垂青史其實不需要說太多話,有時一句就夠了!
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麼大,盧懷慎這樣的人居然跟姚崇搭班子九_九_藏_書,按照他的說法,任由蝗蟲漫天飛舞倒是不傷和氣了。
面對蝗災,姚崇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火速往各地派出御史,敦促各地消滅蝗蟲,保護莊稼。
崤山以東,蝗蟲泛濫。
這個在今天看來很簡單同時無比正確的決定居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反對者認為,蝗蟲太多了,滅也滅不掉,倒不如別得罪它們,它們可是上天派來向人間示警的。
禱告有用嗎?
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自然界的很多現象都被神化了,蝗災也被神化,很多人固執地認為,這是上天發怒,向人間示警。這樣一來,蝗蟲就不是蝗蟲了,而是上天向人間示警的使者,於是多數老百姓不敢捕殺蝗蟲,反九-九-藏-書而在田間地頭焚香禱告,跪求蝗蟲嘴下留情,吃兩口就打道回府(晚了就坐不上公共汽車了)。
滅蝗工作雖然取得了巨大勝利,反對的聲音依然不絕於耳。這些聲音又進入了李隆基的耳朵里,李隆基有些含糊了,他是相信「天人感應」的,他自認為是天子,那麼現在發生蝗災就是他那叫作「天」的老爹不高興了,向他發怒呢。按照姚崇的建議,這樣大肆捕殺蝗蟲,是不是對天不敬呢?
荒謬。
姚崇所說的「敕」指的是皇帝下令,「牒」指的是宰相下令,類似於今天的主席令和國務院總理令。姚崇不讓李隆基出「敕」而由自己出「牒」,說白了是願意把所有的問題都自己扛,忠九*九*藏*書心表到這個程度,李隆基也就不好不同意了。
你說的那個劉聰是個非法皇帝,他的德行壓不住妖孽,現在我們明君在位,德行自然勝過妖孽。歷史記載,古代有賢良太守,蝗蟲都不進入他的轄區內,你說修德就可以避免蝗災,那麼現在你的轄區內蝗蟲泛濫成災,是不是因為你不修德呢?
反對最起勁的是汴州刺史倪若水。倪若水說:「消除天災還得靠積德,昔日漢趙國的劉聰就捕殺過蝗蟲,結果怎麼樣,蝗災反而更嚴重了,所以說還得靠積德!」
向唯物主義者致敬。
回到辦公室,一直跟姚崇搭班子的盧懷慎出來說話了,他小心翼翼地對姚崇說:「大肆捕殺蝗蟲,恐怕會傷了天地的和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