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天註定 落井下石

第十三章 天註定

落井下石

如果沒有張九齡,王維的司戶參軍不知道要干多久,而隨著張九齡拜相,王維的機會來了,他以一首詩「干謁」張九齡。
中國的文人就是這樣,當仕途順利時,他們只是帝國大廈中一個個面孔模糊的官員,當仕途起伏,人生起落時,他們文人的一面才顯現出來,成為一個個面孔鮮活的人。
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
相比于孟浩然,王維與張九齡的緣分更深,王維一生視張九齡為恩師,因為他仕途二次起步得益於張九齡。
任智誠則短,守仁固其優。
不用坐粱肉,崎嶇見王侯。
這道分水嶺讓大唐王朝少了兩個銳意進取的官員,卻多了兩個青史留名的著名詩人。
「干謁」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種自我推薦方式,有才華的人一般用詩詞歌賦作為自己的敲門磚,去投向那些身在高位能對自己仕途有所幫助的官員。張九齡就是高官中的一個,王維干謁過他,孟浩然也干謁過他。
自此之後,本就向佛的王維意興闌珊,開始了「半官半隱」的生活,張九齡罷相既是張九齡人生的分水嶺,同時也是王維人生的分水嶺。
看似高潮,其實已經是下坡路。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以前的張九齡雖然文采飛揚,但顧影自憐的味道比較濃,即便是最有名的《望月懷遠》:
在張九齡被貶荊州之後,鬱悶的王維給張九齡寄了一首詩:
從此之後,孟浩然與官場絕緣,數年後死於食物中毒。
孟浩然的干謁詩沒九九藏書有起作用,王維的卻起作用了。
或許,這一切都是上天註定。
然而,到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罷相,開元年間的最後一個良相結束使命,取而代之的是奸相李林甫,大唐王朝到了一個分水嶺。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感遇十二首(其二)
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在張九齡身後,李隆基追贈他為荊州大都督,謚號文獻。
可惜,那個最有風度的張九齡已經去了。
這一次周子諒沒能挺住,剛剛走到藍田(今陝西省藍田縣),便告不治,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被貶的張九齡在荊州想起了孟浩然,便邀請孟浩然出任自己的幕僚。這本是孟浩然進入仕途的大好機會,然而與張九齡唱和幾個月後,孟浩然告辭離去。
不久,王維被追究領導責任,大樂丞幹不成了,被貶到地方出任司戶參軍。
開元二十八年二月,張九齡在荊州病逝,享年六十七歲,開元年間最後一個良相撒手人寰,只留下世人的唏噓不已。
不久,李林甫就撿起了一塊石頭,然後朝張九齡身上狠狠砸去。
兩位詩人,一位是詩佛王維,一位是山水詩人孟浩然。
詩中充滿了苦悶,而王維的退隱之心也躍然于上。不久,張九齡回信了:
與王維與張九齡紙上唱和不同,孟浩然更為直接,因為此時他的距離更近。
由此可見,風度翩翩的張九齡在李隆基心目中的位置。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https://read•99csw.com
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讎。
一擊中的。
在詩中,孟浩然含蓄地表示了自己的「臨淵羡魚」之情,話里話外渴求張九齡給自己一支「舟楫」,讓自己從此步入仕途。
沒有人知道孟浩然離去的真正原因,後人推測可能孟浩然散淡慣了,適應不了官場的氛圍。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知己如相憶,南湖一片風。
寫到這裏,或許有人會說,感覺歷任宰相併沒有做太多的事,他們何以開創開元盛世。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對於他們而言,人生究竟是得意好,還是失意好呢?
在這個分水嶺之前,李隆基勵精圖治,政治清明;在這個分水嶺之後,李隆基意興闌珊,政治開始渾濁不堪,大唐王朝在李隆基的帶領下進入「偽高潮」。
如果僅僅是這些,也沒有什麼大不了,要命的是,周子諒引用了民間流傳的神秘預言,這一下觸動了李隆基敏感的神經。身為皇帝,他最討厭的就是神秘預言,那是一個禁區,誰都不能碰,而周子諒偏偏碰了。
荊門憐野雁,湘水斷飛鴻。
沒有答案的張九齡在荊州日復一日,他的心中充滿了苦悶,唯一有所慰藉的是,在荊州的日子里,他與兩位唐代著名詩人的人生有了交集。
同時,王維的詩也很直接,直截了當說出自己的想法,「賤子跪自陳,可為read.99csw.com帳下不?」
或許沒有答案。
至此,開元年間的賢相一一唱罷謝幕,他們各具才能,各有千秋:
很快,王維的詩收到效果,張九齡將王維由司戶參軍提拔為右拾遺。
在今天看來,王維的干謁詩水平沒有孟浩然的高,但他的詩敢於表揚領導,「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這是王維給張九齡的極高評價。
人生的落差不期而至,詩人的靈感卻油然而生。
從此,王維將張九齡視為一生的恩師,他不僅佩服張九齡的文采,更佩服張九齡的為人,而張九齡對王維的一生影響也很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開元年間的數任宰相,無論是姚崇、宋璟,抑或是張說、張九齡,雖然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在他們的任內基本做到了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由此也就逐步開創了開元盛世。
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罷相,這讓先前充滿抱負的王維頓時產生失落,不久張九齡被貶往荊州,王維對仕途心灰意冷,他從恩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坐觀垂釣者,徒有羡魚情。
姚崇崇尚變通,宋璟崇尚法治,張嘉貞崇尚向基層負責,張說崇尚文學,李元紘、杜暹崇尚節儉,韓休、張九齡崇尚耿直,他們一起輔佐李隆基開創了開元盛世。
目盡南飛鳥,何由寄一言?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相比之下,孟浩然干謁詩的水平更高,至今流傳很廣:
王維于開元九年高中進士,憑藉自己的音樂才能當上了大樂丞。九*九*藏*書天有不測風雲,大樂丞幹了沒幾年,王維就栽了,栽在黃獅子身上。他手下的伶人鬼使神差地舞起了獅子,而偏偏獅子是黃色的,跟李隆基身上的龍袍顏色一樣,王維麻煩了。
從此,每逢有人向他推薦宰相,李隆基都會追問一句:「風度趕得上張九齡嗎?」(風度得如九齡不?)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
可能是孟浩然太含蓄了,也可能是張九齡嫌孟浩然年齡太大了,那一年的孟浩然已經四十歲了,此時再步入仕途有些晚了。
感激有公議,曲私非所求!
兩件事情,一是吏治,二是農業生產,只要做到吏治清明,農業生產正常有序進行,一個王朝就會蒸蒸日上。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目的,一目了然。
周子諒一死,倒給了李林甫靈感,這個已經再也不能說話的周子諒就是最好的石頭。
在荊州,他創作了《感遇》十二首,與陳子昂的《感遇》遙相呼應,成為唐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中《感遇》第二首最為知名:
雖然張九齡以《歸燕詩》向李林甫妥協,但李林甫並不准備就此放過張九齡,因為落井下石是李林甫的本能,眼看別人落井,自己卻沒有撿起石頭,李林甫會後悔半輩子的。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伴隨著孟浩然的離去,張九齡的人生也抵達了終點。
周子諒成為李林甫的石頭,起因九九藏書是一次失敗的彈劾。
趁著李隆基火氣未消,李林甫說話了:「周子諒是張九齡推薦的!」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其實,在中國古代,想要開創盛世,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複雜是因為一個國家事情繁雜,千頭萬緒;簡單是因為只要抓好兩件事情,開創盛世並不難。
被貶到荊州之後,張九齡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到詩里,不經意中,他的詩再次得到了升華,以前夢寐以求的高度,在荊州達到了。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石頭的名字叫周子諒。
惱怒的李隆基頓時將火氣撒到了張九齡身上,開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日,李隆基將張九齡貶出長安,出任荊州長史,從此,張九齡的人生與長安再無交集。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鄙哉匹夫節,布褐將白頭。
李隆基大怒,當即命人在金鑾大殿上用亂棍將周子諒暴打一頓,亂棍下去,周子諒昏死了過去。不久,命大的周子諒又蘇醒過來,又一頓亂棍打了下來。
身為監察御史的周子諒彈劾的對象是牛仙客,他在彈劾的奏疏中指出,牛仙客小吏出身,不學無術,不具備宰相之才。
兩次亂棍加身,周子諒奇迹般挺了過來,追加懲罰接踵而至:流放瀼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思縣)。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