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附錄 一 武田信玄的治國政策

附錄

一 武田信玄的治國政策

當然法律中也提到租稅,對年貢和夫役的規定很嚴格;對公共租稅,公共課稅的負擔義務執行也很嚴厲。
不過法律不能只流於理想主義,如果條文紊亂不清,反而發揮不出任何效力。《甲州法律條款》在數部戰國法典中,是相當傑出的一部,它具有嚴厲、公正、易於接受等幾個特色。
不過一般人都以為甲州金是流通貨幣,其實它應該算是買賣貨幣或交換貨幣。武田的甲州金特別是當軍用金,一般市面上用的是永樂通寶。
可是信玄的行動原理卻建築在孟子的民本主義上,所以當他一旦繼承父業,立刻著手成立「分國法」。
《甲陽軍監》中的教訓歌便傳達出武田信玄的治國神髓:
戰國時代傑出的戰將如雲,信玄有那麼大的威望絕不只因為他會打仗,同時也因為他善於治理國家。尤其是身為大名(諸侯),就是一國的統治者,只會勇猛廝殺是不夠的,還得是一個政治家才行。
《甲州法律條款》的下卷共有九十九項條款,與上卷的法律秩序不同的是,下卷以家訓為中心。也就是針對武士的生活,講述一些心理問題。例如下卷最後指出:「一、凡事必用心,孟子曰:孜孜不倦者,舜之徒也。」堯舜之治,是孟子特別推崇的理想國。
和「治水者能治天下」一樣,「治山者亦能治天下」。信玄不只會治山、治水,也會開礦,增加軍費。像甲州金在戰國時代就非常有名,直到現在。
隨著信玄的武力,開採範圍也北上到信濃的川上村的梓山和川端下。另外諏訪方面也陸續開採了金決、真志野、金雞山、芝平等地的礦藏。駿河方面,繼續開採今川氏已開發的入島礦藏。
像這樣,武田信玄努力經營,實施富國強兵政策,來支持他的軍事行動。隨著內政充實也擴大了版圖。
信玄另一個治國的特色是,他是一個徹底的經世主義者。經世者,治國以方也。治理國事不能光靠打仗,還要有方法和哲學做行為依據。信玄的治國方法和他的兵法一樣,來自《孫子》、《吳子》,同時又能將攻守保持到絕佳的均衡狀況。
信玄堤早在父親信虎時代就開始建築,一直到永祿三年(一五六零年)才完成,花了十九年漫長的歲月。

偉大的信玄堤

信玄治水採取非常科學的方九*九*藏*書法,他把本來和釜無川會合的御勅使川一分為二,利用逆流現象,和設緩衝地帶來互相牽制。築完堤后,信玄還在永祿三年,在堤防附近開闢龍王河平原,強迫農民去住。

治國的根本、分國法

為了在爭戰之中求生存,行惡變成不可避免的事情。世上沒有正義公理,只有暴力,唯有力者方能稱王,享榮光。
信玄也鼓勵人民種粟、柿、梨、胡桃、桃子等水果,吃不完的還可以做乾果。
「風林火山」和「以民為城」,正如治國這輛車子的兩輪。想要治國安民,攻守一定要密切配合,保持均勢。
以孟子的民本主義為行動理念的信玄,在他邁向統一天下的途中,也以舜帝治國期許,意義非同小可。
民為城民為牆民為壕
有了商品就要有市場,而市場中所用的秤、斗等度量衡便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份。有了公正的測量工具,市場里的農民、商人才能安心地做買賣。
同時,信玄對外以統一戰國混亂局面為志,對內使人民安和樂利,他實在是一個好的政治家兼軍事家。
這五事中,以「共同維護道義」一項為根本,也是人心信賴的歸依。

治民首在民心

和他治國理念相呼應的是他的治軍之法。在《孫子·軍爭》第七條上寫著「風林火山」,信玄便擎著寫了這四個字的大旗縱橫疆場。風林火山的意思是凝集所有力量做快速攻擊。
當然在戰國那樣弱肉強食的時代里,想佔一席之地,必需具有壓倒性的軍事力,而軍事力則建築在內政的充實上。版圖的大小往往取決於國家經營的優劣。像推行全民都贊成的政策;完美舉行國家祭典;軍隊擁有不可測的爆發力……。
信玄在從事這項高難度的土木工程的同時,也不忘攻打信濃。戰國時代實在找不出第二個像信玄這樣的大名。
甲州法律中還有一條是在其他法律中看不到的,那就是最後追加的一條:「如有行為違法者,不論貴賤,皆依法、理、情處置。」
我們觀察信玄的治國方法,不難發現他努力經營五事的苦心。
信玄深知光憑武力不足以統治國家,所以他把夢和希望也帶給他的人民。
這條法令除了可以顯示信九九藏書玄高貴的人格和人生觀;也告訴人民,連製法的當權者如武田信玄,也要守法,更何況你們了。而這種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勇於負責的精神,想必一定能打動百姓的心吧。
信玄開始和水災作戰時才二十一歲。古語有云:「治水者亦能治天下。」信玄果然先治水,后平甲斐。不,其實信玄的野心是想統一全國,說不定他把治理甲斐當成治理天下的試金石呢!
甲府盆地中最容易發大水的地方有三處:一處是笛吹川的萬力堤,一處是金川與笛吹川交會的近津堤,還有一處是釜無川與御勅使川交會的龍王堤。這些河水一旦暴漲,立刻會淹沒以米為生產中心的甲府平原。特別是龍王的信玄堤,是第一大水災地。
剛才我們提到信玄治國,也著重治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建築位於山梨縣龍王的信玄堤。直到現在,信玄堤仍然可以算是日本土木史、治水史中一個偉大的傑作。
現在NHK推出力作【武田信玄】,大概也是有感於現今實在需要一個像信玄這樣的領袖人物吧。(張玲玲譯)
甲府境內有名的金礦產地有黑川山、雨畑山、芳山、重桂山等,各地的金山團其實就是有力的武士團。
人民之險遠勝山河之險,足以衛城——
這個意思和中國古書《國語》中所說的「眾志成城」是一樣的,它便是信玄治國法則的真諦。
一般人或許只看到信玄武略上勇武霸道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的行動哲學。他以孟子的民本主義為信念,不空談哲理,卻把信念一一注入計劃中貫徹實行。
築堤不只可以防水災,也解決了用水問題,繁榮堤下附近農田和村落。像釜無川流域的上條新居村、清水新居村、築地新居村和西新居村都是治水工事完成後新生的村落。
信玄為了防患於未然,實施一種叫大小切的獨特稅法。這種稅法據推測可能是從孟子制田法中取得的靈感發展出來的。
本來日本和紙有名的產地是市川、西島和岩間,特別是市川的肌吉奉書。可是信玄的保護政策,也使得山間部的製紙聲名大噪。
黑川山附近的金礦是在花岡岩中,裏面有含有金層的石英脈。黑川山在信玄時代剛剛開採,到勝賴時代往東及北方移,尋求新的礦脈,直到龍喰溪谷都還找得到金礦坑呢。當地人稱九_九_藏_書沿溪谷兩邊的大石為剃刀石。當時挑夫就挑著金塊沿懸崖絕壁走過,眼下飛瀑怒濺。
天文十六年(一五四七年)六月一日公布的《甲州法律條款》,花了約六年的時間完成,起初只有二十六條,後來改訂增補,成為五十七條。
有情則為友有仇則為敵
當然見錢眼開的不只信玄。在激烈的戰國時代,需要大量的軍事費用,戰國各大名,莫不拚命想發現金銀礦。採礦師享受和武士同樣優厚的待遇,他們進入人跡罕至的深山,搜尋礦脈。一旦發現露出的礦藏,就會趕快調查藏量,接下來大批開礦的木匠、挑夫、礦工擁進山裡,開始生產。信玄在鼓勵和指導開礦上也有他獨特之處。為了獎勵生產,信玄和僧侶、當地紳豪、商人組織金山團,負責管理礦山的營運。

眾志成城

信玄一生住在只有一道壕溝,防衛簡單的行館中。他沒有建造銅牆鐵壁的城堡,正因他相信,人民可以勝過山河之險,他是住在人民保護的城中。
《孫子》說:五事俱備則完美無缺矣。所謂五事,指的是道、天、地、將、法。人民與當政者團結一心,共同維護正義,謂之道。妥善運用陰陽寒暑,謂之知天理。地當然是指地理,還包括判斷地形之遠近、險易、廣狹,並利用之。將是指拔擢智、仁、勇、信、嚴五德兼備的名將或賢臣。法是指公布法令,全民一律遵守。
談到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信玄做開發計劃的眼光準確。開發一個事業,一定要能預估在該土地上會有多少程度的生產量。預估以賦稅收入為調查依據,縱然其他大名也有這個能力,但在信玄之前,幾乎沒有人做過大規模的開發事業,他們只是沿襲舊有的習慣來掌握土地的生產。於是信玄成為大名中做土地調查的先驅。現存的史料中還保留他在永祿六年所做的有名的惠林寺土地調查。江戶後期農政學者佐藤信淵在他的《農政本論》中說:「為政者中論用心、築堤、通水利、教育百姓、發展農業者唯信玄第一。」此言實為絕贊。

甲州金山的實態

本來流到甲府盆地的河川由於落差大,所以河流湍急,每逢大雨就會泛濫成災,不但農田沖毀,也會造成山崩,居民莫不引以為患。九-九-藏-書
五事中的「法」,是信玄最苦心經營的一項。在亂世中想要維繫人心,首先必須訂出治國大綱,也就是法律,叫人民遵守。當時是一個下克上的黑暗時代,幕府所頒的國法,已因政權衰敗而蕩然無存,人民每天生活在無法無天的黑暗日子里。
條款內容凝縮了信玄治國的具體方法,也是治民的基本法則,信玄以法規為指標和行動準則,將民政不論在質或量上都提高不少,同時他更將理想和希望帶給他的人民,為全國注入清新的活力。
甲州容器基本上有四種,最大的是鐵判(京斗三升)、其次是端子(只有鐵判的四分之一)、半斗(鐵判的八分之一)和最小的小半(約十六分之一)。這種獨特的量制,是為了配合納糧稅而設計,公平又方便,直到德川家康的江戶幕府都還在使用呢!
上野晴朗(作家、歷史家)
不過,條文中規定要繳錢,這點有些困難,因為山村多半自給自足,不會有現金交易。於是信玄發揮他的經濟長才,他鼓勵農民伐木從事木材加工,用加工品換錢;他也鼓勵人民燒山開墾,種大豆、蕎麥、小麥、粟米、玉米等作物換錢。
在山林資源方面,開發漆器、蠟燭、山繭、芋麻、和紙的生產。另外對皮件加工、石材加工也採取保護政策,例如獎勵獵戶剝製熊皮等。像水晶加工,雨畑硯等手工業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金礦往往藏在很深的深山裡。假如登上有名的黑川山頂,可以看到中央標高一七一零公尺的雞冠山腹,無數個廢棄的礦坑。坑旁還有一些房子,聽說以前是給礦工、妓|女等人住的。
由於民生富裕,甲州的商業活動繁榮,商品的流通也呈現空前熱絡的情況。
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以其工商業發展情況和特殊產物,勾勒出自己的風貌。信玄為自己的領土開拓出山產的特色。甲府的街上到處都是染布坊、桶店、鐵匠店、漆匠鋪、皮鞘店、弓店、木匠鋪……甚至到現在還有一些傳統手工藝店中保有信玄的朱印狀呢。所謂朱印狀相當於現在的營業執照,有的可以免除年貢雜役。所以把信玄的事迹一一加以檢討,他最偉大的地方應該是保護政策。
在刑罰方法,凡是租稅滯納、僱工逃走、喧嘩、有不當九*九*藏*書言論或結黨集社,都會遭到很重的懲罰,不過十三歲以下的兒童是免刑責的,這點比較特殊。
只要一動,如疾風怒濤般的武田大軍便以排山倒海之勢勇往直前,叫鄰國的敵人膽顫心驚。
就連織田信長在信玄的勇猛威名下,也會坐立難安,可見在信長的心裏早已被信玄強大的軍事力和政治力所壓倒,而在舉手投足間顯出緊張的神色。
有這種思想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織田信長。對信長而言,孫子所說的五事簡直是酸腐到令人噴飯。在信長的行動哲學中只找到以力服人,而看不到以法治天下這種漸進式的做法。
信玄把田地賦稅分成三等分,三分之一(稱為大切)繳物產,三分之一(稱為小切)繳錢。所以不一定要生產稻穀來換錢,任何物產都可以抵稅。這樣山區和平地負擔的稅才平均,而不會有不平不滿的情緒,又能振興農業。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用品仍掛著信玄的名字,當然信玄斗,信玄秤是真正出自信玄之手,可是還有一些深受大家喜愛的信玄袋、信玄壺、信玄醬菜、信玄味噌,恐怕附會的可能就比較大了。不過不論如何,這也可以說明信玄治民的成功,及受人民喜愛的程度。
像黑川金礦山的民團,活躍于中村、風間、古屋、依田、田邊、大野,他們在武田家亡後由大久保長安率領,繼續開發佐渡的金礦。另外像保金山的七人團,中金山的十人團,富士金山的二十二人團,也都很有名。
仔細檢討條款內容,我們可以發現信玄在統治鄉村上所做的努力。例如取締地主、農民之間典當、借錢、高利貸等行為;規定荒田大小等,每一個條款都仔細入微。條款中還規定調查連續水災危害狀況,以及如何使災區複原等。
論語曾說:一年之計莫如種稻,十年之計莫如種樹。信玄治民時便考慮到這點,在他所有治國政策中,以治山、治水、開礦最突出。同時他還有一點和其他大名不一樣,當時其他的大名只考慮到平地農產,只有信玄針對甲斐山嶽資源加以調查,也就是做到現在所謂的綜合開發。以甲斐的地形來看,林地佔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平地很少。如果政府只重視平地稻米的收成,農民一定不肯開採山嶽資源,而降低工作意願。同時住在山區的農民為了逃避重稅,也會搬到生活比較容易的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