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外患內憂 第四節

第二章 外患內憂

第四節

「左諭德楊士奇,擬旨分付貴州顧成,交趾張輔、沐晟,命他二部加速進剿,爭取早日擒獲匪首,勘平動亂!」
高煦面露憂色道:「我當然可以請旨,但父皇未必肯准!這次北巡擺明了是北征前奏,父皇現已對我逐漸疏遠,肯定不會想我插手軍事!所以不帶我去北京也是有可能的!」
計議已定,永樂遂開始布置任務:「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呂震!此番北巡,制度仍效前次不變,由太子留京監國,具體扈從、留守人員布置,由爾二人斟酌名單,擬定條陳奏上!」
永樂面上露出疑惑的表情。兩年前出征漠北后,韃靼勢力大損,瓦剌趁勢而起,這早在他預料之中。但讓他沒有料到,瓦剌崛起的速度竟如此迅疾!
大明江山取自元室,遠遁塞外的元室皇族歷來是與明朝不共戴天的生死仇敵。瓦剌三王未經朝廷許可,私立黃金家族後裔為蒙古大汗,這是對大明的公然挑釁和背叛!消息傳回,滿朝震驚!永樂立即召集廷議,華蓋殿上,文武大臣就朝廷分為剿、撫兩派,就如何應對漠北形勢展開了激烈辯論。
朝堂上,君臣為漠北局勢議得熱火朝天;而與此同時,漢王府內,高煦正焦急地等待著廷議的結果。自立瞻基為太孫后,永樂逐漸有意限制高煦對朝政的干預,像應對瓦剌這種大事,放在以前,高煦從來都不會缺席,但是今日,他卻只能在府里乾巴巴地等消息。想到這前後變化,高煦是又氣又怒,而兵諫逼宮的決心也愈發堅定。
永樂點頭道:「不錯!漠北紛亂則中國安泰,漠北一統則中國危殆,此千古不變之理!瓦剌、韃靼皆非善類,朝廷居於其間,當扶弱制強,使其二部陷於互爭不能自拔,如此方能保中原太平!」
「這倒是!」高煦幡然醒悟,當即點頭道,「那我明日便進宮面聖!」說完,他又往北面窗外張望一番,道:「若果能說動三弟相助,本王大事可期……」
……
史復從果盤裡夾出一顆腌制青梅,放進嘴裏不緊不慢地嚼著,看似漫不經心地問紀綱道:「緹帥,那件事,做的怎麼樣了?」
高煦臉色陰沉得十分可怕。他沉默一陣,猛地抬頭,問道:「閑話勿用再提。我只問你,接下來該當如何!」
「那你的意思是咱們計劃不變?」
「其二,其言脫脫不花現在中國,請朝廷還之!」
永樂冷笑一聲道:「自阿魯台兵敗以來,瓦剌野心日益膨脹。馬哈木是欲借脫脫不花元裔身份重建元廷,以號令蒙古各部。他想得倒美!此事不準!」說完,他又道,「還兩個請求為何?一併道來!」
永樂望著殿下爭論不休的朝臣九_九_藏_書,沉著臉一言不語。其實和朝臣一樣,他自己也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楊榮道:「雖是如此,但朝廷亦不可坐視不理。若任由馬哈木滅了阿魯台,再想制衡可就難了!」
永樂這時候卻又將笑容斂去,臉上露出一絲憂色,喃喃道:「其實朕是真希望馬哈木能就此罷手。眼下朝廷剛過了幾年好日子,這萬一再要出塞,戶部那點家底怕是又要用個精光!」
兩方人各有道理,大殿內頓時陷入爭論。朝臣們在戰與和之間莫衷一是,但都拿不出個妥善的主意。
這是永樂第一次在朝議上對瞻基發問。瞻基稍稍有些緊張,不過很快便勇敢地直面永樂,道:「稟皇爺爺,關於這瓦剌之事,孫兒胡亂有些想法,只不知妥當與否!」
「他提了四個請求!」楊榮氣呼呼地道,「第一,其出兵剪滅本雅失里以後,繳獲傳國玉璽,本欲遣使進獻。但慮韃靼阿魯台得知后索要,故請天兵除之!」
「希望馬哈木能迷途知返吧!」永樂喟然一嘆,咕噥出一句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
「順當倒是順當,只是老這麼下去,皇上怕是會聞到風聲……」儘管已近深秋,但紀綱仍然滿頭大汗,臉上也有些憂色。
「他這是驅虎吞狼,想借朝廷之力為其剪除宿敵!」永樂頗為不屑地一哼。
儘管永樂希望馬哈木見好就收,但接下來形勢的發展,卻證明這終究只是他的一廂情願。在其後的半年中,壞消息接連傳來。首先,瓦剌再次擊敗韃靼,阿魯台率部退往老巢闊灤海子,漠北絕大部分已歸瓦剌所有。緊接著,朝廷派往瓦剌的敕使被馬哈木強行扣留!而就在明朝君臣對瓦剌的囂張氣焰又怒又憂之際,永樂十一年元旦剛過不久,漠北傳來一個驚人消息——瓦剌三王竟擁立成吉思汗嫡孫,元睿宗拖雷第四子阿里不哥的後裔答立巴為汗,重建蒙古汗廷!
「楊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夏元吉苦笑著解釋道,「若僅以北疆戰事計,那朝廷需要增加的開支和徭役或許是不太多,但如今南方局勢紛亂,這上頭要花的錢卻比往年多得多!現在交趾簡定、陳季擴大肆作亂,張、沐二帥雖屢有建樹,但始終不能剿平。只要簡、陳未就擒,這仗就要一直打下去,戶部就得源源不斷地往裡頭扔錢。此外,這兩年思州宣慰使田琛和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互相仇殺,貴州震動,陛下已命鎮遠侯顧成率軍五萬平亂,這又是一筆大開銷。有這兩件事,天壽山和南糧北調的那點子錢早就填進去了,哪還能多出什麼節餘來?至於徭役攤派,固然不會像上次出征時那般嚴重,但前幾九_九_藏_書年朝廷對北疆百姓的役使已經太多,現在還在營建北京。若再要被征做長夫出塞,經年不息之下,百姓不堪重負,恐怕會惹出亂子!」
夏去秋來,轉眼就到了九月。這日早朝過後,永樂在武英殿與蹇義等人商議了會京察之事,回到乾清宮時已近正午。永樂正欲準備傳膳,江保便報楊榮求見。楊榮進屋後行了禮,便嚷道:「陛下,這海答兒也忒厚顏無恥了!」
瞻基一躬身,侃侃道:「其實就是請皇祖父北巡行在!天子抵燕,巡視邊塞,暗含威懾漠北之意,馬哈木聞之,內心必然惶恐,其畏懼之下,放棄南侵打算也是有可能的!若果能如此,則一場兵爭便可消弭無形。而且,皇祖父到北京,還可以震懾朵顏三衛,使其不敢親附瓦剌太過,就連韃靼聞之,也會士氣大振,進而與瓦剌死戰到底。此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阿!」瞻基答應一聲,拱手沉聲道:「孫兒以為,無論是剿是撫,都有不盡人意之處。故孫兒想,可否另闢蹊徑,來個不剿不撫,似剿似撫?」
永樂笑道:「古人云:先禮後兵!若馬哈木不從,就是違抗朝廷,屆時再要征討,便師出有名!」
「他們獅子大開口了嗎?」永樂問道。五日前,瓦剌順寧王馬哈木遣手下知院海答兒入朝,名為納貢,實則窺探朝廷動向,楊榮這幾天一直負責與其接洽。
殿下,眾大臣聽了瞻基之議,也都覺得甚好。夏元吉首先出言贊同北巡,楊榮想了想,也表示同意,不過他仍有一絲顧慮:「天子北巡,或可威懾瓦剌一時。但馬哈木南侵不成,接下來定會調轉矛頭,全力攻伐韃靼。萬一韃靼就此覆沒,瓦剌一統漠北,其實力大增之下,將更加難以制約。而到那時,它肯定還會南下搶掠,此胡人千年不變之習性!真成此局面,朝廷今日之威懾,會不會反而成為養虎為患?」
「阿!」
當初明軍雖擊敗了韃靼,但永樂並未將阿魯台逼至絕路,相反最後還有意放了一馬,就是為了讓他留些實力,以防瓦剌獨霸漠北。本來,永樂這制衡之法效果還算不錯,北徵結束后的兩年裡,瓦剌雖然強過韃靼,但優勢並不明顯。孰料最近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漠北形勢急轉直下,阿魯台連連戰敗,漸顯不支之態!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永樂百思不得其解。
當初本雅失里本為永樂擊敗,逃到自己的妹夫馬哈木處以求庇護。馬哈木見明軍勢大,不僅不敢收留,反而毫不猶豫地將其處死。
「靜待其變!」史復微微一笑,隨即將心中計劃道出,高煦聽后,重重點了點頭……
兵部尚書方賓和右春坊右庶九-九-藏-書子楊榮堅決主戰。方賓赳赳道:「瓦剌私立答立巴為汗,公然叛我大明。若朝廷無動於衷,女真、朵顏乃至烏斯藏、西域諸夷聞之,必會對我生藐視之心。故於情于理,朝廷都當派兵出塞,嚴懲瓦剌之罪,以儆效尤!」
「阿!」楊榮答應一聲,繼續道,「其三,其部屬伯顏、阿吉失里等從其多年,多效勞力,請朝廷加以賞賜;其四,瓦剌士馬整肅,請朝廷賜予軍器!」
「陛下不可小覷!」楊榮沉聲回道,「馬哈木此舉看似荒唐,實則是在試探朝廷。一旦被拒,其很有可能藉機鼓動部族,挑起邊釁!」
見永樂頭腦清醒,楊榮頓時放下心來,正欲說話,永樂又道:「不過眼下還不能和瓦剌翻臉!畢竟不管馬哈木內心如何,至少其表面上仍是臣服朝廷的。我大明乃天朝上國,不可無故挑起戰端,否則必將四夷震動!」
永樂和藹地笑道:「但講無妨!」
永樂想了一想,搖搖頭道:「韃靼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阿魯台也算個梟雄,縱然敗落,一兩年應該還是熬得住的!只要拖過這一陣子,等交趾和貴州平定,朝廷就能騰出手來,好好教訓教訓馬哈木這條老狗!」說到這裏,永樂的鼻孔里噴出一股粗氣,忿忿道,「想一統漠北?也得看朕答應不答應!」
「王爺又豈定要以扈駕為名?」史復哈哈一笑,道,「現天壽山陵寢已經竣工,王爺可以送仁孝皇后梓宮北上為名請旨,皇上又有何理由不準?」
「當然!」史復堅定地點了點頭,又道,「王爺現在要做的,就是請旨前去行在!」
「還是陛下想的周全!」楊榮也想明白了其中利害,頓也一笑。
不過短暫的迷惑后,永樂迅速回過神來。不管瓦剌軍勢大振的幕後隱藏著何等玄機,眼下最要緊的,是朝廷如何應對!他思慮一番,點頭道:「爾言之有理。韃子豺狼之性,一直覬覦中國,韃靼、瓦剌皆是如此。如今韃靼勢微,瓦剌漸露一統漠北之勢,一旦其大功告成,接下來肯定就是南侵中原。不過眼下馬哈木最多就是蓄勢,在攻滅阿魯台之前,其尚無南侵之力!」
楊榮苦笑道:「這個……想來馬哈木不會聽吧?」
楊榮聞言,心也頓時一沉。去年瞻基回京后,向高熾和幾個閣臣詳細講述了其在山東見聞。據他所言,現在山東百姓的生活已經十分艱難。如果朝廷真的再要北征,那山東乃至整個北疆的民生必將進一步惡化,這不能不讓楊榮深感憂慮。
脫脫不花是北元益宗皇帝脫古思帖木兒次子——元康宗額勒伯克之孫,根正苗紅的元室後裔。洪武二十一年,大將軍藍玉遠征漠北,九-九-藏-書在捕魚兒海大破元軍,益宗兵敗遠遁途中被殺,脫脫不花投降朝廷,現被安置在甘肅一帶放牧。
永樂覺得有理,正微微額首,夏元吉已出班憂心忡忡地道:「陛下!出塞非同小可。前次北征,朝廷前後花費不下七百萬貫!如今戶部度支雖有好轉,但一下再拿出這麼多錢,一旦四方有事,國庫恐有不敷之虞!而且出塞必又將大量徵發民夫,北疆百姓勞苦多年,剛過上幾天安穩日子,便又再攤派重役,恐會招致民怨!」
「王爺不必憂心!」史復看著滿地都是的碎瓷,淡淡道,「太孫之策,不過是將北征暫緩一陣罷了。韃靼絕非瓦剌對手,皇上也不會一直縱容馬哈木,只要南方局勢一緩,二征漠北勢在必行!」
永樂心念一動,隨即豎起手掌向外一伸,朝臣們見狀,立刻安靜了下來。永樂掃視眾人一圈,最後又望向瞻基,用鼓勵的語氣道:「基兒可有什麼想法!」
忽熱,永樂將目光掃到了瞻基身上。自打冊立皇太孫后,永樂已允許高熾和瞻基每日上朝學習政務。不過高熾還偶爾發表一下見解;瞻基則由於年紀尚幼,以往又無處政經驗,故這一年來都是只聽不說。此時高熾雖未表態,但從其神情變化可知,他應該是贊同夏元吉的。而瞻基則不然。這位小皇孫對身後朝臣們的爭論猶若未聞,反而一臉期待地望著自己,似乎有話要講。
永樂沉思片刻,抬頭道:「爾下去后,代朕擬三道旨意!第一,命成安侯郭亮修葺開平城防,嚴加戒備;第二,命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多派探子出塞,密切監視瓦剌動向,一有動靜,即刻回報!第三,命行人司選人為使,出使瓦剌,曉諭馬哈木,便說韃靼已向朝廷稱臣納貢,與他同為大明屏藩,二部當和睦相處,勿得再啟事端!」
永樂本還頗憤怒,聽到這兩點時反而被氣樂了。他哭笑不得地對楊榮道:「這馬哈木是不是老糊塗了?拿朝廷的錢物收買人心、壯大實力,再轉過頭來一統漠北,對抗朝廷!他這點小算盤誰看不明白?真當朕是東郭先生么?」
就在高煦等得不耐煩時,紀綱終於回來。從紀綱口中得知廷議結果,高煦愣了好一陣,方將手中茶杯猛擲于地,恨恨道:「這小王八羔子,又礙了我的好事!」
就在永樂接見楊榮的同時,漢王府內,高煦、史復還有紀綱三人也聚在一起密謀。
「那陛下的意思是……」
夏元吉說的也是實情。永樂聽了頓又有些猶豫。
……
「不剿不撫,似剿似撫?」瞻基的這個提法引起了永樂的興趣,「爾詳細道來!」
夏元吉說完,朝堂上頓起嗡嗡之聲,一些朝臣對夏元吉的說法頗有九_九_藏_書感觸,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持,形勢逐漸向主和一方傾斜。
見御座上的永樂仍在思考,楊榮低頭想想,又沉聲奏道:「夏大人所說固是持重之言。然眼下形勢,朝廷除出塞征討已無他法。陛下請想,瓦剌重設汗廷、扣留敕使,叛我大明之心已明;而其連破韃靼、勾結朵顏三衛、漸成一統漠北之勢,南侵之力亦已具備。值此情勢,若朝廷仍無動於衷,那接下來,瓦剌必會南侵中原。放眼萬裡邊塞,到處都是破關之所,朝廷防不勝防。一旦其破關而入,再要與之徵戰,朝廷花費將遠遠多於出塞,且百姓也少不了生靈塗炭。故還不如先發制人,趁瓦剌羽翼未滿主動出擊,如此大明雖免不了受些內傷,但總比將來瓦剌入侵要好的多!」
「遵旨!」蹇義、呂震趕緊出班跪地答應。
楊榮對永樂苦笑道:「樹欲靜而風不止。瓦剌若果有不臣之意,朝廷也別無他法,唯有以力拒之!」
眾臣恍然大悟:皇上這是要等瓦剌和韃靼拼到魚死網破,然後再坐收漁人之利!想到這裏,大家莫不對永樂轉危為機的高超算計心悅誠服。
兩害相權取其輕。楊榮的話清晰無誤地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這同樣是至理之言,想通這其中關聯后,又有一部分朝臣加入到主戰的行列中。
「希望如此吧……」史復也順著高煦眼光望去,意味深長地嘟囔一句。
「妙!」瞻基剛一說完,永樂心中便連連讚歎。既威懾瓦剌,又羈縻朵顏,還可以給阿魯台打氣,這的確是一石三鳥的好辦法。而且與再征漠北相比,北巡對國力的消耗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想到這裏,永樂的思路豁然開朗。
楊榮有點發急。其實他也知道夏元吉說的是實話。去年瞻基回京后,向高熾和幾個閣臣詳細講述了其之見聞。據瞻基所言,現在山東百姓的生活已經十分艱難。如果朝廷真的再要北征,那山東乃至整個北疆的民生必將進一步惡化。作為參預機要的閣臣,楊榮當然不能漠視這個隱患。但問題是,現在擺在眼前的,還有一個更大的麻煩!
史復滿不在乎地道:「你是錦衣衛掌印!只要你不報,皇上哪那麼容易發覺!而且用不了多久,局勢就會大變!到時候王爺的機會就來了!」說完,他又把目光對準高煦。
楊榮見狀,出班道:「夏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但今時不同往日。現下運河已全部貫通,天壽山陵寢也已竣工,朝廷不需在此二事上再耗錢財,百姓相應承擔的役作也隨之終止。何況會通河貫通后,南糧北調的耗費和徭役也大大減少。由此,今年的戶部開支和民間賦役都會有所減少!以上節餘足以將出塞軍費和徭役抵消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