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變體推理 《哈瓦那特派員》

變體推理

《哈瓦那特派員》

作者簡介:
一、一本去過太空的小說
雖然葛林向來不畏權貴,他的書中觸犯嘲笑各類權威的並不少見,但是傳記作家文學史家們還是要問這樣一個問題:《哈瓦那特派員》如此嘲弄英國官方的情報機構,MI6難道就如此宰相肚裡好撐船?他們為什麼會放過葛林一馬,沒有去找他的麻煩?
葛林的小說寫盡五大洲,他寫到哪裡,書中就充滿了那個大洲的色香味,他筆下的哈瓦那也不例外:
《哈瓦那特派員》的故事的基本情節來自於二次大戰時期兩位德國間諜的故事,他們都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足不出戶就為德國情報局提供過無數關於英國的情報。其中一位是捷克商人,他謊稱他在英國有多名線人,經由英國情報局攔截下的情報就有幾十份,其中關於英國的資訊全是從報紙上抄襲而來,或完全是憑空捏造而成。英國人知道是假,德國人並不知。另一位是西班牙人,他也向德國情報局提供無數關於英國的假情報,靠的是一本地圖冊,一本英國旅遊手冊和一本英法軍事字典,他向德國人提供假情報的目的是要幫助英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但是這並沒有讓他羞於到德國情報局那裡去領取他和他的許多假線人的報酬開銷。葛林當時在英國情報局工作,就親手下載過這兩位間諜的許多假情報。這是小說中主要的故事框架,小說中的許多細節則來自於葛林自己的間諜經歷。
「親愛的伍爾摩先生,你應該明白,有些人生來就習慣受折磨,有些人卻對這種事深惡痛絕。除非雙方有達到某種共識,否則我是絕不會折磨任何人的。」
還有哈瓦那無數的夜總會和妓院,總是葛林最愛流連的地方:
「不,怎麼可能。他又不屬於可折磨的階級。」
四、小說前後的哈瓦那
葛林當時還有一個宏大計劃,他曾經向他的上司提議開一家妓院,並且說他已經找到了一位非常能幹的鴇母,因為通過妓院可以收集到許多很有價值的情報。很可惜英國軍事情報局沒有採取他的建議。但是,在小說中,我們的哈瓦那特派員就有了雇傭脫衣舞|女的自由和權利。
葛林一向反美,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特別是在麥卡錫的反共高壓時期。四十年代末好萊塢要請葛林去商量劇本時,葛林就特地告訴美國移民局他大學時期曾經參加過六個星期的共產黨,所以,從那時起,葛林就一直是美國移民局黑名單上的人,每次赴美國都得經過美國最高法官的特別許可,也正是通過這種辦法,葛林保持著他在媒體中的高清晰的反美形象。
Our Man In Havana
五、《哈瓦那特派員》的言外之意?
《哈瓦那特派員》出版后不久,美國撤離了對古巴的軍事援助,巴帝斯塔逃離古巴,把舞台留給了卡斯楚和他的游擊隊們,古巴逐漸從美國的附庸變成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的敵人,也成了葛林最喜歡的國家之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葛林多次去古巴,起先是為《哈瓦那特派員》的電影做研究,挑外景,後來是為各種報紙做採訪。他寫了許多支援古巴的文章,被卡斯楚視為知己,是他們的座上貴賓,得到的是國家元首級的待遇,不僅可以任意旅行,還有一架軍用飛機可供他使用。一九六七年,葛林受《星期日電訊報》之約再次去古巴,葛林在那裡的最後一個晚上,英國大使為他準備了道別的晚宴,但是宴會還沒有開始,卡斯楚派人來接葛林,葛林與卡斯楚進行了三個小時的會談,大使非常嫉妒,因為九九藏書他總共還沒有與卡斯楚說過兩句話。
還有人的解釋更玄,他們認為葛林在書中嘲笑舊僱主,是在藉此書向蘇聯和卡斯楚剛剛掌權的古巴在放信號,在表明他的立場,他在暗示他們:如果他們需要他替他們說話,他會挺身而出。特別是書中伍爾摩捏造的導彈基地,葛林是在向蘇聯透露英國向革命前的古巴政府出售導彈這一珍貴情報。也許正是葛林這本書給了蘇聯靈感,才導致一九六三年美蘇冷戰期間最緊張的一次較量:古巴導彈危機。持此觀點的人又說,一九六九年,在德國漢堡的一次演講中,葛林談到「背叛的美德」,他重申了英國作家E·M·福斯特(E· M· Forster)所說的名言:「如果要我在背叛我的國家和背叛我的朋友之間做選擇,我希望我有膽量選擇背叛我的國家。」所以,也許葛林如同他的好友費爾比一樣,也是位「雙料」甚至是「三料」的間諜。
「業餘人士總是不按牌理出牌。警察就不會那麼做,海斯巴契醫生並不屬於可折磨的階級。」
葛林,瑞德和劇組於一九五九年三月正式去哈瓦那拍攝此片,哈瓦那與葛林書中所描寫的已經很不一樣了,賭場和夜總會都關了門,脫衣舞也早就被取締,許多脫衣舞|女都被關進了監獄。新政府對劇本中的有些細節不喜歡,例如瑟古拉大隊長的大鬍子形象(因為大鬍子是革命者游擊隊員的專利),所以,他們提出了三十九處需要改動的地方,還派了一個監察員隨處跟著他們。所以,電影拍攝的並不很順利。然而這一切都沒有打消葛林對於古巴的熱愛和激|情。
在我看來,無論葛林是否曾經是位多料間諜,他第一重要的身份,是一位偉大的作家。所以,對於他的其他面目,無法捕風捉影也罷,我們也許就不該從這本幽默好玩的書中讀出任何資訊。如同葛林副標題所寫,這是一本「娛樂小說」,讀者覺得自己確實是讀了一個好故事,被娛樂了,這就足夠了!
●Graham Greene/著
葛林的間諜身份向來神秘莫測,有人說葛林天生就是當間諜的材料,因為他是最神秘的一個人,如果他有什麼秘密,別人就絕對不會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葛林的妹妹伊麗莎白在英國軍事情報六局(MI6)工作,經過她的介紹,葛林也於一九四一年加入了 MI6。當時MI6正在物色人選到在塞拉里昂的西非辦公室里工作,葛林非常合適,因為他曾經於一九三三年與表妹一起去過賴比瑞亞,出版有遊記《沒有地圖的旅行》(Journey Without Maps),所以對西非很熟悉,在英國經過一定的培訓之後他就被派到塞拉里昂的首都弗里頓,做了「弗萊頓特派員」。
愷蒂,本名鄭海瑤,一九六六年生於安徽省,上海復旦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倫敦城市大學電子資訊碩士。曾任職倫敦聖馬丁藝術學院、倫敦維多利亞暨愛爾伯特博物館、倫敦西敏大學等機構。2001年移居南非。業餘嗜好寫作,文章散見中國報紙期刊,著有《海天冰谷說書人》(敦煌文藝)、《釀一碗懷舊的酒》(浙江文藝)、《書緣·情緣》(遼寧教育)、《書里的風景》(遠流)。
世界上諸事的成功,靠的常常是「天時地利人和」,一部文學作品的成功也是這樣。二次大戰剛剛結束時,葛林就想依據那兩位德國間諜的故事寫一部電影劇本,把故事的發生地點放在歐洲北部,時間框架是大戰的前夜。但是他把劇本大綱提交給英國電影管理局時,立刻遭到拒絕,電影管理局說他們無法給這樣一部片子拍攝許可證九-九-藏-書,因為它取笑官方的情報機構。直等到五十年代,葛林來到哈瓦那,才找到了最合適於他的故事發生的城市和時間。
葛林第一次去哈瓦那,純屬偶然。
葛林是二十世紀最為多面的一位作家,他的三十多部長篇小說中,有的是極為嚴肅認真而充滿哲理的純文學,屬陽春白雪;有的則是驚悚探險的偵探間諜故事,雖不乏人生的思考,但比較輕鬆,屬通俗文學。《哈瓦那特派員》屬於後者,書名之下標著「娛樂小說」的字樣,可以歸為間諜小說類。
二〇〇五·一·十八于約翰內斯堡
「折磨有精神與肉體之分。他們闖入海斯巴契醫生的實驗室,那也是種折磨吧……」
葛林寫的雖然間諜中的反英雄,但是《哈瓦那特派員》卻是一本地道的間諜小說,伍爾摩的行徑雖然談不上報效祖國、智勇雙全的英雄壯舉,但是小說本身的情節環環相扣,險情重疊相生,比起其他的英雄類的間諜小說並不差。更因為葛林本身就曾經是一位間諜,他有著豐富的第一手生活經驗,所以,《哈瓦那特派員》雖如葛林在初版本中小心聲稱的那樣:「本書故事純屬虛構,故事發生的世界在不確定的未來,書中人物與任何真實人物一概沒有關係。」然而,透過這層幻想,讀者卻能讀到許多事實。
「我不曉得折磨還有階級之分。」
一九五四年八月,葛林去海地旅行,行程結束后,他飛往當時美國的自由邦之一波多黎哥的首府聖胡安,打算從那裡轉機紐約回倫敦。他曾經在海地向美國大使詢問過簽證事宜,大使說如果他不在乎在飛機場的小屋子裡過上一夜的話,他應該不需要過境簽證。但是等葛林到了聖胡安之後,海關官員問他「有沒有參加過共產黨」,葛林回答「參加過」,其結果當然是不能在美國自由邦過境。當局派了兩個便衣在當地一個小旅館中看管葛林一夜,第二天一早,就特地派了架飛機把他送回海地。葛林居然說服了飛行員調整了飛機的航向,把他載到了哈瓦那。著名作家葛林被驅逐出美國,當然,這條消息一下子就上了所有的報紙,當時,葛林在給他的情人凱瑟林的信中得意地寫道:「你現在肯定已經聽說了在反對美國的戰爭中,我上了頭版頭條。」以後,葛林再談到此事時,還是挺洋洋得意,他說:「一九五四年我被驅逐出波多黎哥,我永遠會帶著滿心歡喜記起那件事。」當然,他在哈瓦那逗留了好幾天,遍訪那裡的酒巴夜總會,替《哈瓦那特派員》選景打下了基礎。在《逃避之路》中葛林寫道,在上海俱樂部「花上一塊二毛五,就能看到最下流的脫衣舞表演,還有最最黃色的電影。」也就是在那裡,那兩個德國間諜的故事重新浮現出他的腦海。以後,葛林又去古巴為此書的寫作準備材料,他寫道,哈瓦那是一個「任何惡癖都能被允許,任何行當都能生存的城市,這裡是我的喜劇的真正的背景。我意識到我以前所計劃的是一個錯誤的局面,選擇的也是一個錯誤的時間。一九三八年充滿了戰爭的黑暗陰影,這陰影讓喜劇完全不可能。讀者們不可能對一個在希特勒時代欺騙他的祖國間諜抱以同情。」
我們的「弗萊頓特派員」的代號正是59200,他所徵募的線人,也都是以59200之1,2,3等來代表。《哈瓦那特派員》中伍爾摩的上司霍索尼的代號就是葛林自己的舊代號,可能葛林怕用其他的代號,真會有人對號入座。葛林在弗萊頓接受上級指示,報告情報用的密碼也是一本書,但是不是查爾斯·蘭姆https://read.99csw.com(Charles Lamb)《莎士比亞故事集》,而是英國二三十年代一位三流小說家鮑爾斯(T· F· Powys)的作品,他曾經這樣寫道:「我選擇鮑爾斯的一本小說做我的密碼,因為裏面有充足的色情文句可以供我娛樂。下一次貨車到來時也會運來一個大保險箱,還有它的使用說明書和我的密碼。」所以,伍爾摩所寫的密碼報告,正是葛林所駕輕就熟的。
一度是貴族豪門的廊柱如今已斑斑駁駁,黃的、灰的、紅的,有如飽受侵蝕的礁岩。
葛林是最為神秘的一位作家,他極少接受別人採訪,他對自己的隱私守口如瓶,一般人總是以為他保持隱密主要是為了保護他所愛過的人,但是依據有些傳記作家的猜測,更大的原因是他與各國情報局的關係,做為間諜的葛林,有沒有停止過他的活動,他究竟又有過幾家主人?從他的日記書信中,人們不難看到他和情人們的關係,但是,他的間諜身份和活動,竟然是在他的日記書信中也很少提到的,難道連對他自己,他都得保密?
「弗萊頓特派員」的工作並不繁忙,每天早飯之後他先去集市逛逛,然後去警察局(算是他的工作單位)拿取倫敦發過來的密碼電報,回到家裡后根據密碼書解密,回答有關問題。他的工作應該還包括僱用培訓當地線人,從他們那裡收集情報,向敵方提供假情報等等。葛林很快就學會了最能讓上級高興的是多徵募當地線人,在情報局的檔案里擴大名單。當然,線人的水平參差不齊,收集來的資料良莠相雜,但是倫敦總部一概全收。例如,葛林當時遞交過一份關於在法屬幾內亞法國維琪政府的飛機場的報告,資訊的來源是他在當地的一位線人,這個線人大字不識一個,數位只能數到十(他的手指頭),而且他也根本不會使用指南針,他所說的飛機場上一個藏著坦克武器的建築,葛林後來從其他資料中發現,其實裏面堆滿了舊靴子。葛林在寫這份報告時,一再強調了他的這位線人的資歷實在不怎麼樣,但是他從上級得到的評價是說他的這份報告「極富有價值」。後來,葛林在回憶錄《逃避之路》(Ways of Escape)中寫到:「倫敦辦公室中的人肯定不會在一張白紙上算出一加一等於二——這是唯一的解釋。」這裏,伍爾摹編造出的古巴軍事基地秘密武器一說,幾乎就是這個小插曲的翻版。
夜總會外面張貼著大幅彩色美女裸|照,還有一個它們通用的國際語彙,用霓紅燈大大寫著:「脫衣舞」。廉價睡衣風格的條紋狀階梯,引領他們通向煙霧瀰漫的地下室。這是個進行處決的大好場所。
一九五六年十月,葛林開始寫作《哈瓦那特派員》,一九五八年六月寫完,同年十月,本書在英國和美國同時出版,好評如潮。小說出版一個月後,葛林的好朋友,批評家西特維爾(Edith Sitwell) 寫信給葛林說:「真是一本完美的書!我從來沒有大聲笑過這麼多!」
一九四二年底,葛林回到英國,在MI6聖奧本的辦公室里工作,他的頂頭上司是雙料間諜費爾比(Kim Philby),他們那個部門的工作主要是反間諜活動,也就是收集敵方的情報,向敵方的間諜提供假情報,最終目的是要深入到敵方間諜的內部,變成他們的一部份,知道他們的企圖,進入他們的系統,控制他們的行動。所以,在發布假情報上,葛林當然也是富有經驗的。故事的最後,伍爾摩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得了皇封,並且被派到培訓部去工作,就像費爾比曾經接受過皇家勳章。所以有人開玩笑read.99csw.com地說:「如果MI6真在他叛逃蘇聯之前抓住他是雙料間諜的身份,他肯定不會被送進監獄,主席會說,讓他去培訓部吧。」書中的MI6的頭頭戴著黑色單片眼鏡,門外走廊上亮著紅燈,只有等綠燈亮時在外面等的人才能進去,這些都與MI6總部的情形一樣,唯一的區別是真頭頭的辦公室在四樓,葛林把它搬到了地下室。
如同葛林所寫過,所去過的所有大洲,他雖然都只是過客,但是,他下筆之處,對當地風土人情經濟政治總能入木三分,筆下的人物性格,也總有著多面性,很少有單面的硬紙板的形象。例如《哈瓦那特派員》中的那位瑟古拉大隊長,最擅長施加酷刑,若其他人寫來,很可能把他卡通化,把他寫成一個大魔王,葛林則不,他筆下的大隊長有著一種奇怪的幽默感,他關於施刑的階級分析真是非常精闢。伍爾摩問瑟古拉他是否對他的一位線人進行拷打:
葛林當時的一個同事,英國間諜馬格律支(Malcolm Muggeridge)後來說:「在處理與其他的間諜的關係,設計遮掩的方案和自圓其說上,他相當出色。從他的小說《哈瓦那特派員》就能看出來他對這一行非常精通。這本書可以說是關於間諜活動最出色的一本書,因為它真正切入了這個職業幻想的一面。他讓你真正感覺到了做間諜是怎麼回事,它荒唐可笑的一面,還有人們如何不知不覺就會捲入其中。雖然小說是想像的作品,但是你還是得很嚴肅地讀它。」

瓦解間諜小說的神話/愷蒂

瑟古拉大隊長笑了起來。
三、為間諜的葛林
但是它又不是傳統意義上充滿動感富於驚險刺|激的間諜小說,如果說小說家佛萊明(Ian Flemming)筆下的OO七龐德是間諜中最著名的英雄,那麼葛林的《哈瓦那特派員》中的主角伍爾摩則完全是在龐德的反面,在天平的另一個極端,他非但不是英雄,他其實是一位頗為窩囊的「反英雄」。
這個長長的城市沿著廣闊的大西洋而建,浪潮翻飛至瑪索大道上,模糊了車輛的擋風玻璃。
在葛林的書架上,有一本非常破舊的平裝本《哈瓦那特派員》(Our Man in Havana)。一九八七年,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在出訪蘇聯時,遇到一位蘇聯太空人,太空人告訴他說,他們進入太空時,只允許帶三本書,他的三本之一就是這本小說。那次航行中,他把此書讀了三遍。葛林聽了非常感動,更讓他感動的是這位太空人把這本書送給他做為禮物。太空人在扉頁上題寫道:「有些書你讀過之後很快就忘記了,但有些可以讓你讀兩遍三遍。這本書,我讀了無數遍,在地球上讀,在太空里讀。裏面的話我都能記住,在哈瓦那時我特地去參觀了你書中寫到的所有的地方。這本書是我最珍貴的東西,現在,我滿懷敬意把它送還給您。」
當時的古巴還在獨裁者巴帝斯塔(Fulgencio Batista)的統治之下,巴帝斯塔通過軍事政變奪得政權,他的政府受到美國的許多支援,進行的是高壓獨裁的統治,殘酷而腐敗。巴帝斯塔當時根本就沒有在意那個在山裡戰鬥的小游擊隊領袖卡斯楚(Fidel Castro),所以,《哈瓦那特派員》中的古巴是革命之前的古巴,其中警察局的瑟古拉大隊長的原形就是巴帝斯塔政府中最會施加酷刑的凡楚拉大隊長(Captain Ventura)。
「我們國家中的窮人,還有拉丁美洲的窮人,中歐和東方的窮人。當然囉,像英國那麼幸九*九*藏*書福的國土上是沒有窮人的,所以你不屬於可折磨階級。在古巴,警察可以對拉丁美洲和波羅的海諸國的移民肆行為虐,但對於來自貴國和斯堪地半島的訪客則不能如此。這種區辨是一種直覺,天主教徒就比基督徒更可以折磨,好像他們比較罪惡似的……」
有人解釋說,雖然葛林早於一九四四年就正式從MI6辭職出來,但是他與MI6的關係一直就沒有中斷過,在他去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無數次冒險旅行中,英國情報局或是外交部都與他聯繫過,請他收集情報。葛林去哈瓦那寫這本書,編電影劇本,拍電影,每次動身之前,總是要與MI6或外交部的人見面。回來后,會向他們彙報他所觀察到的一切,古巴人的所思所想。所以,葛林向來是MI6很有價值的一位自己人。
一面形體模糊、臟污褪色的古紋章,立在一家寒傖的旅館門口;夜總會的百葉窗漆著俗麗鮮艷的顏色,以免受到鹽份與溫度的摧殘。往西看,新市鎮的鋼筋骨架摩天大樓比燈塔還高,直入清朗的二月天空。這城市適於遊覽而不宜久居,但它是伍爾摩初戀的城市。他的愛是一齣悲劇,他卻堅守不渝。時間為那場戰役添加了詩意,而梅莉宛如悠悠古壘上的一朵小花,見證著當年慘烈的歷史。
伍爾摩人到中年,囊中羞澀,婚姻不順,事業無成,長得既不英俊,也不瀟洒,走起路來一腳高一腳低,更說不上雷厲風行舉止幹練。他是哈瓦那的一位吸塵器經銷商,對他來說,生活的中心是一位十七歲的女兒,其他的他已經沒有想頭和盼望了。他的樂趣是每天能和老朋友海斯巴契醫生喝上一杯酒,他的夢想是有一天能與他的女兒回到英國,在鄉下買一個小房子。然而,女兒是會花錢的主,伍爾摩常常捉襟見肘,也想不出更好的賺錢的辦法。然而天上掉餡餅,英國特工霍索尼找上他,要錄用他做英國情報局駐哈瓦那的特派員,除了每月薪資之外,他還能報銷所有花費。伍爾摩茅塞頓開,倫敦遠在千里之外,誰又能來核實他的帳單,這正是賺些額外收入的好辦法。他開始釋放自己的想像力,發揮無中生有創造力,編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假情報,不想竟然獲得情報總部的信賴與讚賞,甚至發生了對號入座的效應。然而他所精心製造的假機密情報,卻在真實諜對諜的世界中發酵,他的周圍仿彿瞬間生出巨大的蜘蛛網,他被夾纏其中無法解脫,甚至累及無辜之人,引來殺身之禍。為了阻止這無法控制的局勢繼續發展,他開始學習間諜的思考方式,甚至扮演了一回真正的間諜……
葛林的這本書是喜劇,是鬧劇,即使有人喪生,還是掩蓋不住喜劇的調子。也正是伍爾摩的這種無能更讓他充滿了人性,招人喜歡,讓人對他充滿同情,希望他有一個圓滿結局。而葛林在這部份亦未讓讀者失望。
「誰又屬於呢?」
二、諜中的反英雄
此書進書店之前三個月,已經有許多人想購買此書的電影版權。懸念大師西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是第一個把價錢放到桌面上的,但是葛林向來不喜歡西區柯克,對於這位大師的電影葛林一直覺得不怎麼樣,他當時還是想與瑞德(Carol Reed)合作。瑞德曾經導演過由葛林編劇的電影《墮落的偶像》(The Fallen Idol,1948) 和《第三個人》(The Third Man,1949),特別是後者,非常成功,到現在為止還是電影史上懸疑片的經典之作。最終,電影《哈瓦那特派員》是由葛林自己編劇,由瑞德製片並導演,幽默,好玩,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