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金麻子賣葯 第三節

第三章 金麻子賣葯

第三節

常言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劉橫順聽人說及此事,覺得難以置信,倒是聽說書先生說過,殘唐五代多有劍仙,可於千里之外取人首級,聽了挺過癮,誰又見過真的?可從五斗聖姑飛劍除妖以來,城中再沒出過什麼亂子。
劉橫順問明了前因後果,讓賣臭魚爛蝦的小販把孩子腳上的鞋脫下來,帶回火神廟警察所,放在桌子上反覆端詳,但見鞋面上彩綉一個虎頭,紅幫白底,上走金線,綉出的老虎有頭有尾,口出尖牙,一對吊睛是兩個銀扣,不是城裡有手藝的老師傅做不了,穿這個鞋的孩子非富即貴。雖說按照老例兒,死孩子不能進祖墳,但是大戶人家死了孩子,通常會另找地方埋了,或者送到廟中供養起來,怎麼會往河裡扔?劉橫順越想越不對,不查個水落石出,心裡頭總不踏實,乾脆帶上虎頭鞋進了城,有意順藤摸瓜,訪出這是哪家的孩https://read.99csw.com子。
五斗聖姑在侯家后鐵剎庵門口高搭法台,焚香設拜、掐訣念咒,寶劍化成一道寒光飛去,轉眼回來,聖姑收劍入袖,又從半空掉下一顆血淋淋的狐狸頭,毛色蒼黃,死不瞑目,嘴裏還在吐血沫子,一看就是剛砍下來的,驚得圍觀之人瞠目結舌、鴉雀無聲。五斗聖姑取出一塊白帕,蓋在狐狸頭上,告訴一眾百姓妖狐已除,再也不必擔心了。當時仍是迷信的人多,瞧見當真是狐妖作怪,善男信女在台底下跪倒一大片,對聖姑磕頭膜拜。
倒也不難查,天津衛但凡是買賣生意,皆有行幫各派把持,想問鞋是打哪兒來的,直接找鞋行即可。鞋行的把頭看罷虎頭鞋,告訴劉橫順只有「同升和」的師傅做得了,不會有錯。劉橫順又去「同升和」打聽,得知這樣的虎頭鞋總共就做過兩雙,全賣出去了,九九藏書官銀號周財主買的。可劉橫順仔細一想,那也不對,周財主是有錢,手底下使喚的人也不少,但是財齊人不齊,老兩口子無兒無女,買兩雙老虎鞋給誰穿?
劉橫順一尋思,如若拎了虎頭鞋上門查問,非打起來不可,因為「鞋」同「邪」,大戶人家最忌諱這個,再說周財主家沒孩子,卻買了兩雙小孩穿的虎頭鞋,其中必有隱情,問了也不會說,反而打草驚蛇,只得讓「瞭高兒的」從外圍探訪。怎知道查來查去,周家上下人等一問三不知。劉橫順雖然心急,但也無從下手。可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紙裡頭終究包不住火。周宅有個車夫,因為欠了債,趁夜深人靜溜入內宅行竊,無意當中聽到周財主兩口在屋中說話。過了幾天出去銷贓,讓「瞭高兒的」瞧出了端倪,就把他點了炮。車夫為了求劉橫順放他一馬,只九-九-藏-書好將這件事交代了。劉橫順這才知道,原來周財主買來的兩雙虎頭鞋,送進了鐵剎庵!真應了那句話「隔牆尤有耳,窗外豈無人」。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有書則長無書則短,過了些日子,有這麼一天早上,劉橫順帶上杜大彪在三岔河口吃早點,瞧見河邊有個賣臭魚爛蝦的小販。三岔河口一帶窮人多,賣臭魚爛蝦不出奇,都是從河裡撈上來的,小魚小蝦什麼都有,也不用挑揀,倒在大木桶中混著賣,論斤往外吆喝,說是臭魚爛蝦,皆因又小又碎,可不是真的又臭又爛,下了鍋吃不死人,因為價格便宜,來買的人從來不少。小販身邊有個孩子,五六歲模樣,身上衣服又臟又破,補丁摞補丁。劉橫順路過的時候,一眼看出來不對了,這孩子穿得破倒不出奇,窮人家的孩子不光屁股就不錯了,不過這個小孩左腳趿拉只破布鞋,右腳卻穿了只虎頭九-九-藏-書鞋,繡得挺講究,上邊還有銀扣,這樣的鞋至少兩三塊錢一雙,窮老百姓可捨不得買。劉橫順眼裡不揉沙子,立即上前查問——一個在河邊賣臭魚爛蝦的,一天能掙幾個大子兒?捨得給孩子穿這麼好的鞋?況且這鞋就一隻,到底是拐來的孩子,還是偷來的鞋子?
賣臭魚爛蝦的小販見是劉橫順,那誰不認得,忙把鞋子的事一五一十說了。安分守己做小買賣的,一不敢偷二不敢拐,真沒那麼大的膽子,前幾天在河邊下網,瞧見一個東西在水中時隱時現,白花花形同一截蓮藕,可不作怪,三岔河口什麼時候長過蓮藕?他用杆子鉤過來一瞧,卻是一條人腿,在河中浸得又白又腫,幾乎讓魚叼零散了,腳上穿了一隻虎頭鞋,可見這是個死孩子。賣臭魚爛蝦的不在乎這個,那個年頭往河裡扔死孩子的太多了,不值當大驚小怪,覺得這隻虎頭鞋挺好,只是湊不成對兒,僅有一隻九九藏書也賣不了,扔了又挺可惜的,他兒子長這麼大,從來沒穿過這麼好的鞋,就扒下鞋來,給他兒子穿上了。
天津衛龍蛇混雜,三教九流信什麼的都有,對於這個五斗聖姑,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不信的說她裝神弄鬼、騙人錢財;信的人對她頂禮膜拜、當活菩薩一樣供奉。官廳也不好插手,只能說睜一眼閉一眼,善男信女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重整了鐵剎庵房舍院牆,前來燒香的絡繹不絕,善男信女輪流看管香火。聖姑只在後堂閉門打坐,諸事不理,來什麼人也不見。
五斗聖姑在鐵剎庵飛劍斬妖狐的消息一傳開,天津城炸了鍋,都說世上有神仙,以往誰見過?這一次見了活的,這可是如假包換的真神仙!而五斗聖姑也沒走,在鐵剎庵住下了,發大願募化一座寶塔,供養斬妖的寶劍,據她說這口劍名為「蜻蜓劍」,乃是殘唐五代年間的古劍,只要香火不絕,可永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