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子

引子

七年後,妥歡帖木兒二十歲,利用伯顏的侄子脫脫發動政變,伯顏被貶往外地,自殺而死,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也被流放。直到這時候,妥歡帖木兒才成為名副其實的九五之尊。
正是在這次事變中,徐達的捨身相救贏得了朱元璋的絕對信任,後來朱元璋羽翼漸成,雄霸一方,徐達總是位在諸將之上,長期擔任最高軍事統帥,為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立下了蓋世之功,被譽為明朝「開國功臣第一」。
剛好此時朱元璋趕往孫德崖軍中,打算為其送行,結果被孫德崖部將趁機扣住,並揚言要殺掉朱元璋為主帥報仇。徐達在城中聽說朱元璋被孫德崖部將扣為人質,生命危在旦夕,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到孫德崖軍中勸解,並請求代替朱元璋作為人質。後來經過多方調解,孫德崖、朱元璋均被對方釋放,一場危機得以平定。
按照部署,徐達、常遇春率主力軍由淮安北上,直取山東。同時,朱元璋麾下另一員大將征戍將軍鄧愈也率領軍隊進入河南境內,自襄陽向北攻打南陽,目的在於分散元軍兵力,配合徐達主力軍作戰。徐達、常遇春的主力軍非常順利,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很快佔領了山東全境,隨即率軍進入河南,兵分南、北兩路,南路攻取歸德、陳州、許州,與鄧愈軍會師;北路軍則由山東鄆城溯黃河而上,直逼軍事重鎮汴梁
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稱霸天下的時代,蒙古武功震驚世界,改變了整個亞洲甚至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格局。蒙古曾瘋狂地擴張,因而擁有極為龐大的帝國。而在遼闊無垠的蒙古版圖下,中原不過是其中極小的一塊,用「九牛一毛」來形容也不為過。妥歡帖木兒雖被趕出了中原,卻仍然是蒙古帝國名義上的大汗,對蒙古各汗國、部落享有宗主權,因而大元王朝雖然滅亡,但蒙古帝國的勢力和根基仍存,「引弓之士,不下百萬眾」,歷史上將這一政權稱為「北元」。終明一朝,北元始終對明朝的北部邊疆構成強有力的挑戰與威脅,此即史書中所言:「終明之世,邊防甚重。」這「邊防」,即指明廷為了防禦蒙古北元勢力入侵所設置的「九邊」防線。
妥歡帖木兒向北走到應昌,心情十分不好。他是元朝皇帝中接觸中原文化最深的一個,難免不產生「去國懷鄉」的悲涼。雖然一心想回到中原,但此時明軍兵鋒鋒銳,他始終不能如願以償。
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妥歡帖木兒被權臣伯顏迎回大都,正式登上大寶,是為元順帝,時年十三歲。伯顏因有擁戴之功,被任命為中書右丞相。
唐其勢弟弟塔剌海逃入後宮,請求貴為皇后的姐姐答納失里幫助。答納失里顧念手足之情,將弟弟藏在自己的衣裙下,結果被伯顏搜出殺死。伯顏又命人拖走答納失里。答納失里驚慌失措,向皇帝丈夫求助。妥歡帖木兒一言不發。答納失里隨後被伯顏鴆殺。
宦官伯顏不花進諫道:「陛下宜固守京都,臣等願募集兵民,出城拒戰。」妥歡帖木兒不聽。
兄弟二人最終在大都會面,在虛假的歡愉中舉行了權力交接儀式。僅過幾日,元明宗和世瓎即被大臣燕帖木兒下毒害死,時年三十歲。圖帖木兒再度被擁立為帝,得以成為名正言順的正牌皇帝,此即大元歷史上有名的「天歷之變」。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回到北方草原兩年後,妥歡帖木兒因患痢疾,病死在應昌,廟號「惠宗」,終究未能實現他再回到中原的夙願。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妥歡帖木兒在國破家亡九*九*藏*書之前夕,能夠「識時務」,放棄背城一戰而逃竄漠北,是為「順天命」,所以特意加號「順帝」,歷史上習慣稱其為元順帝。
至正十一年(1351年),紅巾軍起事,一呼百應,勢力迅即壯大。而此時的妥歡帖木兒內部掣肘于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和皇后奇氏,外部各地方將領又擁兵自重,已無回天之力。
當時天下的局勢是——義軍方面,朱元璋繼承了老丈人郭子興的勢力后,經過多年艱難經營,打敗了東南一帶最具威脅的陳友諒和張士誠,成為南方割據勢力中力量最強的一支。雖然還有陳友定等人割據閩廣地區,但勢力相對弱小,討平只是早晚之事。
元明宗和世瓎未即帝位時,居處與趙顯相近,二人私交頗好,時有來往,因而有傳聞稱和世瓎長子妥歡帖木兒其實為趙顯之子。這種說法在元末明初時流傳尤廣,雖然沒有證據證明其準確性,但也不是沒有可能。
大都城中的大元皇帝妥歡帖木兒見徐軍勢如破竹,自知大勢已去。七月二十八日,妥歡帖木兒在清寧殿召集三宮后妃和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宣稱要動身返回蒙古老家。
其後,元廷內部權力之爭日趨白熱化,皇后奇氏不滿意皇帝丈夫所作所為,希望妥歡帖木兒退位,由自己的兒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朝臣也分化為兩派:一派以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樞密院事圖堅帖木兒為首,擁護皇帝;一派以皇后奇氏、丞相搠思監、朴布華為首,支持皇太子。兩派幾乎勢均力敵,矛盾急劇尖銳。明爭暗鬥的內訌造成朝綱混亂,元帝詔令失去作用,各地守軍獨霸一方,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局面終至土崩瓦解。
妥歡帖木兒放棄大都、北逃回蒙古高原老家后,殘存在中原各地的元軍立時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整個中原戰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久,朱元璋在應天即位,是為明太祖,國號「大明」。
元順帝死後一個月,明軍大批兵馬趕到,全力圍攻應昌城,一日而下。元順帝后妃、皇孫、諸王、官吏全部被明軍俘虜,只有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率十余騎逃脫。
即位之初,妥歡帖木兒完全受制於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的家族勢力,「深居宮中,每事無所專」。正因為無所事事,他讀了不少漢書,這使得他成為元朝皇帝中唯一一個對漢文化有所了解的皇帝,且有相當的科技才能——
趙顯無力左右自己的人生,只得收拾行裝啟程。到吐蕃后,他住在薩迦寺中,法號「合尊法寶」,還學會了藏文,從事佛經翻譯工作,竟然由此成為一代高僧,有《因明入正理論》《百法明門輪》等作品傳世,曾任總持之職。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瓦剌部落首領也先遣使兩千餘人入境,以貢馬為由,向明廷邀賞。把持朝政的大宦官王振發現瓦剌虛報人數,不肯多給賞賜,並減去原定馬價的五分之四,以此作為懲戒。瓦剌便藉機製造釁端,于同年七月率大軍向明邊境騷擾,明軍一敗再敗。九_九_藏_書
妥歡帖木兒為元明宗和世瓎長子。元朝自元世祖忽必烈之後,皇廷內部權位之爭十分激烈。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元泰定帝在上都開平去世。大都群臣決定立元武宗長子和世瓎為帝,但因為和世瓎人不在京都,便先迎和世瓎之弟圖帖木兒為主,是為元文宗。
入宮后不久,妥歡帖木兒不得不按照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的意志,立殺父仇人燕帖木兒之女伯牙吾氏答納失里為皇后。答納失里為人貪婪,驕橫多妒,完全不把皇帝丈夫放在眼裡,她曾私自傳旨,將十萬兩鹽銀佔為己有,還經常鞭打其他後宮嬪妃。
另一面,徐達大軍到達通州后,並沒有乘勝進擊,立即揮師進攻距離僅幾十里的大都,而是駐紮在通州,按兵不動。直到八月初二,滯留整整七天後,徐軍才進軍大都,至齊化門,將士負土填壕,登城而入。徐達本人親自登上齊化門樓,殺死元朝監國宗室淮王帖木兒不花和右丞相張康伯等人,俘元王子六人,從根本上結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統治。
元統三年(1335年)三月,中書右丞相伯顏與燕帖木兒之子唐其勢發生權力之爭。當時唐其勢為中書左丞相,但伯顏有扶助皇帝登基之功,權傾朝野。唐其勢不免憤憤不平,怒道:「天下本我家天下也,伯顏何人,而位居吾上!」於是密謀發動政變,打算廢除妥歡帖木兒,擁立元文宗之子燕帖古思。但是事不機密,被伯顏事先知道,設計捕殺了唐其勢及其同黨。
他曾自製金人玉女自動報時器,當時稱為「宮漏」,「約高六七尺,廣半之,造木為匱,陰藏諸壺其中,運水上下。匱上設西方三聖殿,匱腰立玉女捧時刻籌,時至,輒浮水而上。左右列二金甲神人,一懸鐘,一懸鉦,夜則神自能按更而擊,無分毫……其精巧絕出,人謂前代所鮮有」。
然而,好運眷顧了妥歡帖木兒——不久,燕帖木兒便因荒淫過度,「體羸溺血而死」。於是,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與大臣們商定立妥歡帖木兒為帝,並仿照「武宗、文宗故事」,協定妥歡帖木兒死後,傳位給元文宗子燕帖古思。
徐達字天德,濠州人,為朱元璋同鄉,自小家境貧寒,卻由此而磨鍊得性格堅毅,遇事善用腦筋。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當時隸屬於紅巾軍首領郭子興的朱元璋回家鄉招募兵士,二十二歲的徐達仗劍從軍,從此開始了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戎馬生涯。
read.99csw.com暗中監視的人聽到,密告趙顯寫詩煽動江南人心。元英宗於是派人到吐蕃將趙顯殺死,時年五十三歲。
妥歡帖木兒身為皇帝,卻完全被伯顏挾制,自然相當不滿。他年紀雖幼,卻頗有心計,表面不動聲色,暗中卻在等待時機,蓄勢待發。
大都即是著名的燕京,其東南面是廣闊無垠的平原,西面是蜿蜒起伏的山峰,一直向東北方向延伸,直到山海關外。山間的關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成為聯結長城內外、大漠南北的咽喉。自古以來,這處形勝之地便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號稱「山川形勝,足以控夷、制天下」,金、元兩朝先後在此建都。到元朝的時候,大都已經成為中原的政治軍事中心,更具有非比尋常的戰略意義。
但蒙古實力猶存,蒙古貴族追憶中原的繁華與富庶,「猶有覬覦之志」,有心再度入主中原,不斷組織力量反攻。而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江山統治,亦三番兩次派大軍深入漠北,想徹底消除來自蒙古的隱患。由於補給困難、生活習慣等諸方面因素制約,明軍雖然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卻未能永久佔據草原地區,從而形成了明朝與北元南北對峙的局面。
還曾經設計並建造龍舟,長一百二十尺,高二十尺,上有簾棚、穿廊、暖閣、樓閣、殿宇等,「行時,其龍首眼口爪尾皆動」。
至順三年(1332年)八月,元文宗圖帖木兒病死在上都,遺命立元武宗之子為帝。十月,元武宗次子懿璘質班即位,是為元寧宗。元寧宗在位不到兩個月,便一病而卒。權傾朝野的大臣燕帖木兒想立元文宗之子燕帖古思,但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不肯同意,提出立被流放在外的妥歡帖木兒為帝。
伯顏身邊養有一個「西番」師婆,大抵類似中原巫師一類。師婆曾經告訴伯顏,說他將來要死於南人之手。伯顏因而相當仇視南人,極力反對蒙古人讀漢書,還停了科舉,並主張殺盡張、王、劉、李、趙五姓南人,因為這五姓為漢人百家姓中的大姓,人數最多。
先看南路軍。當時駐守陳州的元將名左君弼。左氏最初是南方彌勒教彭瑩玉的門徒,紅巾軍起義爆發后,他聚眾數千人響應,與巢湖紅巾軍趙普勝部勢相聯結,后因與趙氏不和,獨據廬州十余年,為天完政權汴梁行省首領,曾經出兵相助朱元璋死敵張士誠,被朱氏擊敗。朱元璋發兵攻打廬州時,左君弼不能抵禦,逃奔汴梁投降元軍,后奉命防守陳州。
隨後,妥歡帖木兒又在端明殿召見群臣,名為商議對策,實際上是安排收拾亂攤子之人,為自己逃跑做準備。左丞相失烈門、知樞密院事黑廝等都力勸皇帝固守京城,妥歡帖木兒決心已下,不肯聽從。
當時徽政院使禿滿迭兒進獻了一名叫奇氏完者忽都的女子,專門負責為妥歡帖木兒煮茶。奇氏來自高麗,是名絕色美女,美貌驚人,妥歡帖木兒對其十分迷戀。答納失里知道后,怒不可遏,招來奇氏,用鞭子將其打得遍體鱗傷。妥歡帖木兒雖然憤怒,卻也無可奈何。這樣的狀況下,他對這位皇后自然沒有什麼感情可言。
大元王朝雖然滅亡,但蒙古帝國的勢力和根基仍存,「引弓之士,不下百萬眾」,歷史上將這一政權稱為「北元」。終明一朝,北元始終對明朝的北部邊疆構成強有力的挑戰與威脅,此即史書中所言:「終明之世,邊防甚重。」這「邊防」,即指明廷為了防禦蒙古北元勢力入侵所設置的九*九*藏*書「九邊」防線。
至正十五年(1355年),徐達因戰功被擢升為鎮撫。不久,起義軍內部發生了和州事變。紅巾軍首領之一孫德崖因其部缺糧,到和州請求朱元璋資助,朱元璋以大局為重,收留了孫德崖的部隊。而朱元璋岳父郭子興與孫德崖素有嫌隙,知道后很是生氣,親自從滁州趕到和州訓斥朱元璋。孫德崖聽說後有些害怕,便打算悄悄地溜走,卻被郭子興派人抓住。孫德崖部下聽說后大為氣憤,一場內訌即將發生。
趙顯被押送到大都后,先是被降為瀛國公,安置在上都開平,並娶蒙古公主為妻。然趙顯長大成人後,顯示出一些異於常人的徵兆。元世祖忽必烈聽聞后,開始有些不放心起來,便派趙顯到吐蕃學習佛法,實際上是逼迫他到雪域高原出家,徹底與世隔絕。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乘勢而起,烽火燃遍中原大地。義軍在與元軍的交戰中接連獲勝,而元朝各地將領擁兵自重,內訌不斷,元朝廷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狀態。歷史的天平開始向義軍中勢力最強的朱元璋傾斜。
——于謙《初日》
我願天宇清,浮雲掃形跡。庶俾陽德亨,萬古明不息。
元廷方面,儘管元軍還有相當勢力,不過分散在全國各地,各自為政,不能相互呼應。駐守山東一帶的是元將王宣,實力不強,構不成太大威脅。最有實力的是盤踞在河南的元大將擴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但其人剛愎自用,為了爭奪地盤,與佔據陝西、甘肅一帶的元將李思齊、張良弼等人勢同水火,積怨很深。元關中諸將甚至推選李思齊為盟主,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王保保。雙方正你來我往,真刀真槍地互相火併,元順帝妥歡帖木兒多次下詔令,也不能制止。
北伐事關重大,朱元璋事先作了周密部署,分為三步:第一步,「先取山東,撤其屏蔽」;第二步,「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第三步,「進兵大都」,滅亡元朝。
當時妥歡帖木兒怠於政事,荒于游宴,加上聽信讒言,貶黜了有「賢相」之稱的右丞相脫脫,將國家大權盡歸哈麻、雪雪兄弟。脫脫被流放雲南,之後被哈麻毒死。而哈麻、雪雪只知玩弄權術,一度耍陰謀廢除皇帝,結果事敗被殺。
無獨有偶,民間一直有種說法,說妥歡帖木兒並非蒙古人,而是宋恭帝趙顯的親生兒子。趙顯是宋度宗唯一嫡子,為全皇后所生,即位時才四歲,在位僅兩年,即做了元軍的俘虜。可以說,他還處在懵懂無知的孩童時代時,便已經遭逢了國破家亡的悲慘,經歷了人主淪為囚徒的凄涼。
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趙顯一時心血來潮,偶爾吟誦舊作道:「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
戰報傳到京師北京后,明英宗朱祁鎮年輕氣盛,竟聽信王振的慫恿,率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結果被瓦剌兩萬騎兵擊潰,五十萬明軍「死傷過半」,朱祁鎮本人于土木堡被俘,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就在朱元璋大軍銳不可當、風捲殘雲般攻城略地的時候,元廷內部正大搞派系鬥爭,元軍各地將領各自為政,與元順帝太子、朝臣黨同伐異,相互攻打,亂成一團。為了充分利用有利時機,徐達提出了直搗大都的計劃。朱元璋表示同意,並親自繪製《征進陣圖》交給徐達。
明洪武元年(1368年)閏七月初一,徐達率二十萬大軍渡過黃河,向北挺進,一路摧枯拉朽,風卷殘荷,銳不可當。七月二十五日,徐軍進抵通州,大都東邊的門戶已經被打開,元朝京師近在咫尺。
徐達大軍很快包圍了汴梁。守衛汴梁的主帥是元將李克彝。他看見徐軍來勢洶洶,志在必得,料知孤城難守,不免心中膽怯。加上知道另一守將左君弼無心戀戰,擔心左氏隨時會倒戈相向。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李克彝不戰而逃,趁夜色帶領一萬人向洛陽逃去。左君弼順勢開門迎降,徐軍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汴梁。
當年,元世祖忽必烈派伯顏率軍二十萬滅掉南宋。時間僅過百年,朱元璋派徐達將蒙古逐回大漠,同樣也是率軍二十萬,不知道是不是歷史的巧合。
然而,強兵耀武的朱棣死後僅二十五年,宏偉壯麗的紫禁read.99csw.com城便面臨了一次瀕臨絕境的危機——土木堡之變。
奪回大權后,妥歡帖木兒以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力圖革新朝政,復行科舉,親試進士,詔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修格》,印行至正交鈔,治理黃河。然而,蒙古人建立的大元王朝始終以高壓及歧視政策統治漢人,輕視儒生,從朝廷到地方,各級官吏多屬無知粗暴貪殘之輩,因而元朝統治下的中原局勢,始終動蕩難安,並且逐步惡化,無可奈何,終至民變蜂起。
徐達南路軍到來后,左君弼棄城逃往汴梁,母親卻被徐軍俘虜。徐達對左母以禮相待,不但沒加傷害,還主動將其送往汴梁與左君弼團聚。這一招懷柔戰術相當有效,在左君弼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他感激徐達釋母之恩,開始在戰降之間搖擺不定。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為了應付北元對明朝的威脅,對蒙古採取了征討和招撫並用的策略。朱棣本人幾度親征漠北,甚至不惜遷都北京,是為歷史上令人矚目的「天子守邊」。在朱棣執政時,蒙古勢力急劇分化衰弱,明軍軍威達到了巔峰,最終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此戰中,明軍以五十萬大軍對抗追襲的兩萬余瓦剌軍,竟致全軍覆沒,實為中外戰爭史上所罕見。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偶然事件,既有戰略的失誤,又有戰術的失策。而土木堡之變還有更嚴重的後果——
皇后奇氏即是來自高麗的美女完者忽都。答納失里死後,奇氏專寵後宮,生下兒子愛猷識理達臘,更加贏得了妥歡帖木兒的歡心。她先是被立為第二皇后,第二任皇后伯顏忽都死後,奇氏便被扶為正宮皇后。她心機很深,特意在自己的母國高麗選取大量美女,送給朝中重臣,以此來結納人心,培植了一大批自己的勢力。
在中國歷史上,元代是第一個真正華夷一體、四海渾一的王朝,擁有人類有史以來最遼闊的疆域——大元帝國最盛之時,勢力橫跨歐亞大陸,據說從帝國的中心騎馬向東南西北四方賓士,馬不停蹄,也要一年才能到達邊界。然而,元朝統治中原卻不過百年時間,堪稱中國歷史上另一樁罕見奇事。
身為元明宗和世瓎長子,妥歡帖木兒也成為宮廷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先後被流放到高麗的海島和靜江。元文宗圖帖木兒為了貶低妥歡帖木兒身份,還刻意命奎章閣侍書學士虞集草詔,告示天下,稱妥歡帖木兒乳母之夫曾經提及元明宗在世之日,經常說妥歡帖木兒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以此來暗示妥歡帖木兒沒有當皇帝的資格。
當晚半夜三鼓時分,妥歡帖木兒攜皇太子、后妃出建德門,經居庸關逃往上都開平,由此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外來政權全身而退的奇迹。
經此一役,燕帖木兒家族完全敗亡。此後,元朝不再設中書左丞相一職,朝政全由右丞相伯顏把持。
與此同時,上都大臣立皇太子阿速吉八為帝,是為天順帝。雙方經過武力較量,天順帝敗北,元文宗掌握了局勢。但他不忘大都群臣初衷,請求退位,立兄長和世瓎為帝。和世瓎遂在漠北草原即位,是為元明宗。為表達感激之意,又立圖帖木兒為皇太弟。
在局面十分有利的狀況下,朱元璋開始了北伐步伐,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統率二十五萬大軍,水陸並進,北取中原,直搗大都,從而邁出了奪取天下極為關鍵的一步。
伯顏不花大哭道:「天下是世祖之天下,陛下當以死守,奈何輕去?」妥歡帖木兒聽了大為不快,拂袖而去。
元朝一共有十一位皇帝,第一任皇帝為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四年。忽必烈之後,九任皇帝一共只經歷了三十八年。這期間,政治陰謀和宮廷鬥爭層出不窮。而最後一位元順帝妥歡帖木兒卻在位三十五年。
燕帖木兒便去拜見妥歡帖木兒,具體陳述了迎立之意。當時妥歡帖木兒年紀幼小,又一直畏懼燕帖木兒,不知該如何應對,只沉默不應。燕帖木兒因此懷疑妥歡帖木兒已經知道自己當年參与謀害其父元明宗和世瓎一事,生怕妥歡帖木兒繼位后,會對己不利,於是多方拖延阻撓。
京軍精銳毀於一旦,勇將重臣多人戰死,皇帝被瓦剌軍俘虜,朝野震動,大明王朝遭遇到自建國以來從所未有的嚴重危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