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十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第四十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李自成雖然攻破了北京,但他知道,吳三桂的力量不容小覷。而他要想坐上整個中國的皇帝,吳三桂的去留尤為重要。如果能將吳三桂攬入帳中,那坐穩江山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於是,李自成在攻入北京的第二天,就將關在獄中的原明朝職方郎中張若麟放了出來,因為他知道,張若麟和吳三桂的私人關係很好,而吳三桂又是個講義氣的人。
李自成將張若麟放出來后,委以重任,讓他出任山海關的御使,目的就是為了勸降吳三桂。為了讓吳三桂投降大順,李自成還採取了利益和親情相結合的措施,首先派人兩次前往山海關,賞遼兵白銀四萬兩,賞吳三桂白銀萬兩、黃金千兩、錦千緞,並封吳三桂為候;接著,他又命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在北京寫信給吳三桂,勸其投降。
多爾袞在成為大清國的實際執政者時,也看出了吳三桂的價值,但他卻一直沒有動,甚至還在冷眼旁觀,直到李自成的農民軍滅掉了明朝為止。
此時的吳三桂,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大順,另一個則是大清。
1644年,也就是五歲的福臨即位的第二年,李自成在西安定國號為「大順」,年號「永昌」,並將西安稱為「西京」。而就在此時,張獻忠帶領的另一路農民軍也攻佔了武昌,建立了大西農民政權,並在成都九*九*藏*書稱帝。
對於吳三桂來說,雖然明朝滅亡了,但他卻不想投向大清國的懷抱。自小接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吳三桂,一直將漢人以外的民族視為蠻夷,又怎麼可能投向蠻夷?同時,一直以來,大清國都是他的死對頭,他自然情願投向新政權大順,也不會倒向自己的敵人。更主要的是,父親及家人在李自成的掌控之中。
多爾袞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他要坐收漁翁之利。
1644年4月25日,北京城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攻破。崇禎皇帝看著大勢已去,隨即弔死在了煤山的壽皇亭下,明王朝滅亡。

1

2

就在吳三桂還在猶豫之時,李自成率領的大軍率先抵達了山海關,吳三桂只得拚死抗爭。眼見五萬將士就要全軍覆滅,吳三桂冒死突圍,面見多爾袞。
然而,山東的總兵劉澤清卻借口身體不適拒不奉詔;位於寧遠的總督吳三桂和薊遼總督王永吉也因為路遠,一時之間趕不回北京;最後只有薊鎮的總兵唐通帶著八千人馬準時到達。
唐通的投敵,讓明朝的形勢更加嚴峻了,寧遠總督吳三桂也放棄了寧遠,向山海關九-九-藏-書進發。
多爾袞看到吳三桂的信后,差點笑出聲來。他自然看出了吳三桂的詭計,經過思忖后決定將計就計。他一面給吳三桂回信,告訴他自己一定會出兵,另一方面又隱晦地提出讓吳三桂投降,並給出了給地封王的優厚待遇。
就這樣,吳三桂措好詞,寫信給多爾袞,希望多爾袞借清兵給他。
他當即下令掉頭,返回了山海關,甚至認為李自成一開始給自己寫信就是為了引誘自己到北京,然後消滅自己。
很快,李自成又帶著農民軍攻克了西安。
吳三桂一聽,怒髮衝冠,大叫:「大丈夫連自己的女人都不能保護,還有什麼臉面見人?」
規模最大的是李自成的大順,很快分兩批東渡黃河,向明朝的首都北京進發。他們和多爾袞的目標一樣:一舉拿下北京,奪取大明政權。
此時的李自成,根本不知道吳三桂心裏的變化。他帶領農民軍,向山海關進發,目的是為了迎接吳三桂,雙方來個大回合。
這正是多爾袞求之不得的事,而這次的面見,實質上也就是吳三桂投降大清。就這樣,吳三桂和多爾袞的軍隊匯合,在1644年的5月8日,和李自成的軍隊進行了一場惡戰。原本就和吳三桂的將士打了一場惡戰,又迎來了更兇猛的多爾袞的清兵,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很快就丟盔九*九*藏*書棄甲。
吳三桂接到多爾袞的回信后,意識到自己想得太簡單了,而且還將自己處在了兩面夾擊中。一面是李自成的農民軍,另一面是多爾袞的清兵,他的路只有兩條:要麼向一方投降,要麼戰死沙場。
吳三桂退回山海關后,當即招兵買馬,為殺回北京、搶奪政權做準備。吳三桂知道,單憑自己的力量,肯定打不過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怎麼辦呢?吳三桂在左思右想后,想到了大清國,想到了多爾袞給自己的那封信。投降大清國他肯定不願意,但卻可以和大清國合作。
眼看著農民軍就要攻進來了,崇禎皇帝急了、怕了,急忙召集幾員猛將:吳三桂、王永吉、唐通和劉澤清等入京,並稱要給他們封伯。
取得了山海關大捷后,多爾袞和吳三桂率領八旗軍向北京進發,沿途的官兵也都獻城投降,一切都非常順利。
吳三桂的信是以亡國孤臣,也就是明朝的臣子向多爾袞寫信的,目的是為了明朝的中興。在信中,他詳細告訴了多爾袞需要借的清軍的進兵路線,而這種路線安排,也有著他的詭計。他和多爾袞一樣,想要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想讓多爾袞的清軍和李自成的農民軍大戰。
然而,在走到西沙河驛站的時候,吳三桂遇到了逃出北京的傅海山。傅海山是吳三桂父親的親信,他告九-九-藏-書訴吳三桂,李自成的軍隊不僅曾經痛打他的父親吳襄,而且他的愛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搶走了。
兩天後,多爾袞帶領將士們,從朝陽門進了北京城。多爾袞在進入紫禁城后,在臨武英殿御政,大清國邁出了它歷史性的最重要一步。
李自成在山海關失敗后,倉皇逃回北京,做好了出逃的準備。1644年6月4日,李自成一邊放火燒紫禁城,一邊棄城逃跑。
於是,1644年的4月29日,吳三桂決定正式歸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並親自率領軍隊進京見新皇。
吳三桂,在大清國的皇太極還在世時,皇太極便想招降。甚至還親自寫信勸降,足可見皇太極對吳三桂的重視程度。
崇禎見只有唐通回來,為了籠絡人心,即刻封唐通為定西伯,並命令他把守居庸關。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農民軍還沒進攻居庸關,唐通就投降了。居庸關不攻自破,農民軍直趨而入。
吳三桂到了山海關的時候,李自成已經率領農民軍到了北京的郊外。吳三桂繼續向北京進發,並一路打敗了投降李自成的唐通等人。然而,憑藉吳三桂的力量,根本無法抗衡越戰越勇的農民軍。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一面發布檄文揭露明朝的罪惡,一邊向民眾宣布「三年不征」、「買賣平等」等政策,讓農民九九藏書軍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路凱歌,向北京進發,並駐紮在了離北京二三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而此時,在北京也有兩方在惡戰,那就是大順和明朝。
多爾袞穩固了大清政權后,便開始了向外擴張。他要滅掉明朝和新建立的大順政權,攻進北京城,坐上整個中國的皇帝寶座。
明王朝的建立是在1639年。那時候,明朝的崇禎皇帝正集中力量對付清軍,沒想到正好有一股由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進入河南。他提出的「均田免糧」,正好迎合了正經歷著嚴重天災的農民心理,更多的人參加到了農民軍中。因此,民間開始流傳「殺牛羊,備酒醬,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民謠,這讓李自成的農民軍勢如破竹,並在1641年正月攻破洛陽,殺死了明朝福王朱常洵,把王府和富豪的金銀財寶、糧食家什發給了正處在飢餓中的民眾手裡,民眾拍手稱快,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去。
在李自成向吳三桂拋去了橄欖枝的時候,多爾袞也給吳三桂寫了一封信,但這封信卻被吳三桂看都沒看就扔掉了。
在將給吳三桂的信送出去后,多爾袞先是派人去山海關探聽虛實,隨後帶領多鐸、阿濟格等猛將,帶著紅衣大炮,以一日行一百里的速度向山海關進發。
一時之間,全國各地湧現出了很多農民軍,整個國家陷入到了亂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