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這首著名的《贈鄰女》詩,又名《寄李億員外》,為唐朝著名女詩人魚玄機所作。魚玄機,原名幼薇,字惠蘭,「玄機」是其出家為女道士后的道號。而玄機的本意,即為佛家、道家稱奧妙的道理。她的名字,可謂充滿玄妙的韻味。然而,與她的名字比起來,她的坎坷經歷顯然更為傳奇。
公認的看法,認為李億為山西(今山西)人氏,證據是當時身在長安的溫庭筠寫過《送李億東歸》一詩,而溫庭筠本人也為山西人,山西剛好在長安之東北。
本小說中以裴玄靜出嫁為引子,她當時的年紀,虛構為二十七歲。唐朝立國之初,為了恢復經濟,朝廷大力鼓勵婚嫁。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詔令:「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無夫家者,州縣以禮聘娶;貧不能自行者,鄉里富人及親戚資送之。」(《新唐書·卷二》)。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詔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新唐書·卷五十一》),將法定的結婚年齡降得更低。而實際上,低於法定結婚年齡就成家的人不在少數,如太平公主次女薛氏十一歲就已經出嫁。按照當時早婚的習俗看來,裴玄靜二十七歲出嫁已經屬於名副其實的老姑娘。
黃巢取得長安后,只知道固城自守,結果很快陷入唐軍重重包圍。經過反覆鏖戰,于中和三年(883年)四月退出長安,並於次年被追殺于泰山狼虎谷。
煙里歌聲隱隱,渡頭月色沉沉。
咸通十年(869年)正月初九,同昌公主下嫁右拾遺韋保衡,詔以保衡為起居郎、駙馬都尉。唐懿宗傾宮中珍玩作為公主嫁妝,賜公主宅第于廣化里,宅第窗戶皆以寶玉裝飾,井欄、葯臼、槽匱用金銀裝修,又以金縷編織箕筐,賜錢五百萬緡,竭盡奢侈豪華。同昌公主家有一種「澄水帛」,長約八九尺,似布又比布細,色亮透明,光可照人。據說帛中有龍涎,能消暑。夏日炎炎的時候,將其掛在房子里,滿座皆覺涼爽,暑氣全無。同昌公主又用紅琉璃盤盛夜明珠,家裡晚上光明如晝。
溫庭筠,本名溫岐,字飛卿,山西祁縣人。少敏悟,文思神速,韻格清拔,詩、詞、賦俱佳,與李商隱齊名,時人稱「溫李」。不過跟李商隱一樣,溫庭筠終身失意于仕途,以致寫下來「今日愛才非昔日,莫拋心力作詞人」的激憤詩句。

關於魚玄機

關於李億

李可及是唐朝第一個被封朝廷官職的伶官,且官任威衛將軍,算是史無前例。其人生平事迹不詳,善音律,是當時紅極一時的歌星,為皇帝寵幸不說,還被京師士民瘋狂地追捧。可見追星一事,古已有之。
兩情相悅雖然甜美,幸福卻總是如履薄冰。到了大中十三年(859年)的春天,李億正妻終於得知丈夫在京師偷娶外室一事,大吵大鬧,寫信逼迫丈夫立即休掉外室,辭官回鄂州老家。李億畏懼妻子,不敢不從,於是寫下休書,黯然與魚玄機分手,並離開京師回了鄂州。這段美好的日子僅僅持續了一年。

關於韋保衡

裴玄靜事迹見《太平廣記》:緱氏縣令升之女,鄠縣尉李言妻也。幼而聰慧,母教以詩書,皆誦之不忘。及笄,以婦功容自飾。而好道,請于父母,置一靜室披戴。父母亦好道,許之。日以香火瞻禮道像,女使侍之,必逐于外。獨居,別有女伴言笑。父母看之,復不見人,詰之不言。潔思閑淡,雖骨肉常見,亦執禮,曾無慢容。及年二十,父母欲歸於李言。聞之,固不可,唯願入道,以求度世。父母抑之曰:「女生有歸是禮,婦時不可失,禮不可虧。倘入道不果,是無所歸也。南嶽魏夫人亦從人育嗣,後為上仙。」遂適李言,婦禮臻備。未一月,告于李言:「以素修道,神人不許為君妻,請絕之。」李言亦慕道,從而許焉。乃獨居靜室焚修。夜中聞言笑聲,李言稍疑,未之敢驚,潛壁隙窺之。見光明滿室,異香芬馥。有二女子,年十七八,鳳髻霓衣,姿態婉麗。侍女數人,皆雲髻綃服,綽約在側。玄靜與二女子言談。李言異之而退。及旦問于玄靜,答曰:「有之,此崑崙仙侶相省。上仙已知君窺,以術止之,而君未覺。更來慎勿窺也,恐君為仙官所責。然玄靜與君宿緣甚薄,非久在人間之道。念君後嗣未立,候上仙來,當為言之。」后一夕,有天女降李言之室。經年,復降,送一兒與李言:「此君之子也,玄靜即當去矣。」后三日,有五雲盤旋,仙女奏樂,白鳳載玄靜升天,向西北而去。時大中八年八月十八日,在溫縣供道村李氏別業。
又傳聞溫庭筠年輕時是個不羈浪子,他游跡江淮時,住在親戚姚勖家。姚勖當時任揚子留後,經常接濟財物給溫庭筠,但溫庭筠卻不務正業,將這些錢都花在了青樓裏面。姚勖知道后怒其不爭,用板子痛打了溫庭筠一頓。後來溫庭筠屢次參加科舉不第,他姐姐溫氏認為弟弟是被姚勖打傻了的緣故。剛好有一次姚勖來拜訪趙顓(溫庭筠姐夫),被溫氏一把扯住,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我弟年少宴遊,人之常情,奈何笞之,迄今遂無成,安得不由汝致之。」姚勖又氣又惱,回家后竟然因此而病死。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而傳說溫庭筠在鄠縣傳舍遇到微服出行的皇帝,因不認識龍顏、傲然詰問一事,本是發生在唐宣宗身上。據五代時人孫光憲所著《北夢瑣言九九藏書》記載:溫庭筠當時問道:「公非司馬、長史之流?」唐宣宗回答說:「非也。」溫庭筠又問道:「得非六參簿尉之類?」唐宣宗說:「非也。」他堂堂皇帝之尊,竟然被對方如此看成是司馬、長史、參軍、主簿、縣尉之類的芝麻小官,當然很不高興。不過在小說中,則將故事原封不動地移植到了唐懿宗身上。特意說明。
韋保衡,字蘊用,京兆人。祖父韋元貞、父親韋愨都是進士及第,所以,他也算是出身於書香門第。韋保衡雖然也是進士及第出身,但是這卻並非來自他的真才實學。當時他的座師(科舉制度下,主考官被稱為座師)是王鐸。王鐸認為韋保衡並非有真才實學,因此不打算錄取。但韋保衡儀錶堂堂,英俊瀟洒,為唐懿宗所矚目。大概在這時候開始,皇帝心中就打算將韋保衡選為愛女同昌公主的駙馬了,不過當時公主的年紀還小,自然不便明言。於是,唐懿宗出面干預,韋保衡總算進士及第。但與他同科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保衡以幸進無藝,同年門生皆薄之」(《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九·蕭遘傳》)。
韋保衡當了宰相后更加目空一切,對座師王鐸、同學蕭遘、于籍等均打擊報復。然而唐懿宗病死後,韋保衡恩寵漸衰,不久被貶,后被賜死。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億不知怎的得知了消息后,竟然趕來山西找她。也許這是他的本意,他內心深處,從來沒有真正忘記過魚玄機,是以隨時隨地在留意她的動向;也許是劉潼有心成人之美,以邀請李億到山西做幕僚為名,刻意撮合。以李億性格來看,應該后一種情況可能性更大。
無論真實情況如何,李億的生平絕大部分事迹不可考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籍貫有爭議只能進一步證明他在歷史上的無足輕重。他得以留名青史、為人注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曾經娶了女詩人魚玄機為妾,不然的話,他的人生履歷中也只能留下大中十二年(858年)戊寅科狀元這一筆。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另有一種說法,也是由溫庭筠《送李億東歸》詩意來推斷,認為李億是江東人,這樣才能完全符合「東歸」的字意。另魚玄機有詩《浣紗廟》一首,是關於西施的詠史詩,也被認為是魚玄機跟隨李億到過江東的證據。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初五,黃巢率領農民軍殺進長安。他乘坐金色肩輿,其部下全都披著頭髮,身穿錦袍,束以紅綾,手持兵器。鐵甲騎兵行如流水,輜重車輛塞滿道路,農民軍隊伍浩浩蕩蕩,延綿千里,絡繹不絕。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文武官員數十人趕來迎接,長安居民夾道聚觀,場面極為壯觀。這一刻,是黃巢人生中的巔峰時刻。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二月,正是仲春時節。《詩》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家。」說的是仲春時節,草長鶯飛,桃紅柳綠,奼紫嫣紅開遍,春的氣息最為濃郁,正是宜嫁宜娶的大好季節。
這首詩流露出黃巢對長安的強烈渴望。這種渴望,不僅僅是對一個城市的渴望,還有對無上的權力的渴望。此時,黃巢的理想不再是進士及第那麼簡單,他的理想,或者說野心,已經演變成凌雲之志,而長安就是理想的彼岸。
此刻,正是新科進士放榜之時。按照慣例,放榜后,新及第進士要騎馬遊街。每每這個時候,長安城中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均會傾巢而出觀看。其中當然不乏對進士們品頭論足者,而更有不少權貴藏身於人群中,暗中觀察,意欲從這些進士中為自家愛女覓得佳婿。新科進士中,往往有十之八九都被達官貴人們選作自己的女婿。
咸通四年(863年),發生了溫庭筠因為犯夜禁被虞候折齒敗面一事,他隨即前往長安求助權貴雪冤。此時,他已經五十一歲。小說中將溫庭筠在江東折齒敗面的故事提前到了他的青年時期。

關於裴玄靜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
自隋朝實行「科舉取士」以來,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科舉制度在唐朝時漸趨完善,基本特徵是分科考試,擇優錄取。考試分常科和制科兩大類。常科每年舉行,制科則是皇帝臨時設置的科目。常科名目很多,依據應舉人的條件和考試內容分為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科。其中以明經,進士兩科最重要:明經一般試帖經和墨義;進士則試帖經、雜文、策論,分別考記誦、辭章和政見時務。進士科的要求比明經科更高,當時有俗語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即說明進士科的難度,考上的人數往往只是明經科的十分之一。唐朝的進士科考試是分級進行的,解試及國子監試、州府試等地方級別的考試在秋天舉行,考試合格者于當年十月二十五日到京師,向禮部交納解狀、家狀,次年正月,參加禮部主持的省試,二月發榜。
含情咫尺千里,況聽家家遠砧。
魚玄機一代才色,才敏過人,奔走慕悅其人的男子自然不在少數。她也廣為交遊,與她來往酬唱的名士們不在少數,從她存世詩歌中能夠考訂的便有同住親仁坊的侍御史李郢(一名端公,字楚望,大中十年進士)、大才子溫庭筠、員外郎李近仁、昭義節度使劉九九藏書潼等。她的詩如實記載了她的交遊生活,直接表露了內心世界,詩意大胆敞懷,率性真實,不諱言情,毫不掩飾自己多思而深沉的感性,以及渴望生命歡愉的追求,以致被時人認為「自是縱懷」,「亂禮法,敗風俗」。魚玄機卻毫不在乎,依舊我行我素。男人的拋棄確實深深傷害了她的感情,但卻沒有傷害她的才情。她始終是真誠而率性,豪邁而爽朗的。生命是草,就要翠綠;生命是花,就要艷麗。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大中十年(856年)以前,溫庭筠人在京師長安,並參加了大中九年(855年)的科舉考試,這也是溫庭筠最後一次參加進士考試,因其幫助左右考生作弊,攪擾場屋,弄得滿城風雨,于次年被貶為隨縣尉。小說中所提到貶斥敕書即為原文引用,為時任中書舍人的裴坦所制,是當時傳誦極廣的敕文。溫庭筠赴任隨縣尉時,路過襄陽,為節度使徐商所留,從此一直呆在襄陽。
到了咸通四年(863年),與魚玄機交好的昭義節度使劉潼調任河東節度使,需前往太原上任,她也主動要求到劉潼府中當差。也許她想要有一番作為,但她更多的是想要離開京師這個是非之地。
不過這個時候的長安城中,最風光的並非滿園春色,也並非新人佳婦,而是剛剛金榜題名的新科進士。
這首詩還引起了新科狀元李億的注意,他對能寫出這樣詩句的女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能夠結識她,於是他千方百計地求懇朋友從中介紹。當他終於站到魚玄機面前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這個女子除了詩才出眾外,還擁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從他看到她的第一眼開始,他便狂熱地愛上了她,並就此展開了熱烈的追求,甚至完全忘記了自己家中已經娶有正妻的事實。
今年戊寅科主考官為中書舍人李藩,共取中進士三十人,頭名狀元為李億,青年才俊,風度翩翩,自然格外引人矚目。不少人暗中打聽他的來歷,得知他來自荊楚之地,只是早已經娶有妻室,未免十分可惜。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心上人離開后,魚玄機依舊一往情深,日夜思念。她甚至寫詩給李億,表示願意退而求其次,去鄂州執箕帚侍候夫人,以求得一席之地。得不到答覆后,她便毅然踏上了前去鄂州追尋李億的路途。只是,當魚玄機到達漢陽時,夫人依舊態度堅決,絕不容許她與丈夫見面,她不得不隔著漢江與對岸的李億遙遙相望。
小說中「烏鴉訴冤」的故事,取自《北夢瑣言》溫璋之故事。「生不怕京兆尹、死不畏閻羅王」則取自會昌年間京兆尹薛元賞之故事。溫璋後來因進諫同昌公主案不成飲毒自殺,均為歷史真事。
李億,字子安,生卒年月不詳。李億的籍貫歷來有爭議,有人認為他是湖北鄂州人,有人認為他是山西人,甚至有人認為他是江東人,因缺少史料記載,只能從他人行蹤及詩歌中的詩意來考證。
溫庭筠一生,逸事頗多。除了文才好外,他還精通音律,「有絲即彈,有孔即吹」,「最善鼓琴吹笛」,能達到如此地步,真可謂神人,已經達到了武俠小說中飛花摘葉即可傷人的境界了。可惜大才子也並非沒有缺陷,《北夢瑣言》中記載溫庭筠其人相貌奇醜,外號「溫鍾馗」,外貌形象與他溫文爾雅的名字全然不符。
張直方其人性格、事迹正如小說中所描寫。他主動投降黃巢后,頗得農民軍信任。但張直方心念舊情,將許多無處可去的唐大臣冒險藏在自己的永寧里府第里,人數多達數百名,結果被黃巢發現,張直方全家都被殺死。因此有人認為張直方先前不過是偽降黃巢。歷史人物因為當時所處的複雜環境與局勢,已經很難完整複原。根據當時的情況看來,張直方投降黃巢為情勢所逼,並不一定心甘情願,但是為了性命和前程,只得如此。
而韋保衡娶了同昌公主后,便開始青雲直上,由翰林學士開始,升到郎中、中書舍人、兵部侍郎承旨、開國侯,一直到集賢殿大學士,年紀輕輕的就躋身於宰輔的高位。十分可惜的是,金枝玉葉的公主出嫁的第三年,不幸染病,不治身亡。唐懿宗思念愛女,悲痛交加,不但自製輓歌,還命宰相以下官員盡往弔祭。二十多名為公主看病的太醫都被處斬。宰相劉瞻和京兆尹溫璋上表力諫,均被貶出京師,溫璋由此自殺。
正是在監獄中,魚玄機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贈鄰女》一詩。詩中表現出獨特的叛逆性,既有女子渴望追求愛情的大胆表述,也充分認識到女性自我價值的自信,向男尊女卑的時代發出了強烈的抗爭之聲。
魚玄機「戕婢」一案,實在有諸多可疑之處。且不說案情經過離奇,完全不合常理,單就量刑來說,便令人匪夷所思。唐朝等級制度森嚴,人分三六九等,有著鴻溝般的等級劃分。綠翹是奴婢的身份,《唐律》中規定,「婢乃賤流,本非儔類,奴婢並同畜產」。就是說,綠翹的地位,在她主人的眼中,跟一匹馬、一頭羊,沒什麼區別。魚玄機殺死了綠翹,一般情況下,只需被官府杖打一百就可以了事。最嚴重的情況,也不過是被判流放到邊遠地區一年而已。而魚玄機卻獨獨以「戕婢」被殺,其中內幕著實令人懷疑。魚玄機個性率直,只有她喜歡並願意交往的人,才能夠成為她的入幕之賓。對於那些她看不上的人九_九_藏_書,地位再高,她也不屑一顧。傳說正是因為如此,她得罪了一些了不得的權貴人物。她的被殺,大概正因為如此。今人已經考證,魚玄機所謂的「戕婢」一事,也是被人刻意陷害,有人殺了綠翹后埋屍于咸宜觀後院,再有意挖出,嫁禍於魚玄機。魚玄機在監獄中也有「明月照幽隙,清風開短襟」之句,似有為自己辯冤之意。
唐朝婚禮從古禮,「昏時」行禮,即夜間結婚。車服均尚黑,意為陰,表示與時相稱,與當今嫁娶尚紅迥異。
鴛鴦暖卧沙浦,鸂鶒閑飛桔林。
正是在這一段空自相思相憶的時間里,魚玄機寫下了不少詩篇,其中有《隔漢江寄子安》:
無論真實情況如何,這次意外邂逅,令二人本來就沒有完全熄滅的感情之火再一次熾燃了起來。一對有情人手牽著手在山西遊山玩水,心中洋溢著無限的幸福。

關於于闐尉遲氏

唐朝自立國之初,唐高祖便攀附道教始祖李耳(即老子)做祖先,以此增強從隋朝手中奪取天下的合法性,並將道教列在三教(指儒學、佛教、道教)之首。道教擁有很高的地位,享有很大的特權,甚至獨立於法外,道士、女冠犯罪,「所由州縣官,不得擅行決罰」(《唐會要·卷五十》)。而道教也不似佛教那樣提倡禁慾,以舒服自在、追求享受為目標,因此唐朝士大夫入道遊仙者絡繹不絕,而道觀多成為交際和遊覽的場所。加上唐朝的時代特色便是任情曠達,不受約束,婦女地位相對較高,不拘禮法的女子大有人在。京師中的名媛女冠都喜歡廣泛的社會交往,吟詩作對,或是吟詠遣懷,或是與人酬唱,清俊濟楚,簪星曳月,逐漸形成了以道觀為中心的團體。魚玄機風采絕艷,一加入其中,便成為了佼佼者,風月賞玩之佳句也廣播於士林。
而魚玄機雖自傲才貌,忽得長安最引人矚目的狀元追求,還是有些受寵若驚。以她之為人,自然不甘心為人小妾。只是當愛情來臨的時候,身份、地位於她也就變得無足輕重了。她愛上了李億,情願嫁他為妾。李億進士及第後任補闕(與拾遺同為諫官),正好在京為官,特意為魚玄機在長安買了一處宅邸,二人度過了一段郎情妾意的美好時光——一起打馬球,一起吟詩作對,風花雪夜,恩愛異常。這是魚玄機一生中最快樂、最恣意的一年。
只是,這種應酬權貴名士的生活表面看起來熱鬧風光,其實不過是她用來忘記不幸婚姻的一種鮮活形式,她的內心深處,未必真正平靜過。每每夜深人靜之時,她想到的依然是那個拋棄了她的負心漢。
儒生通常將「修身齊家治天下」作為人生最高的理想。黃巢是讀書人,開始表現還不是那麼跋扈,也是走傳統的建功立業之路——參加進士考試。據說黃巢的父親給他取名為「巢」,就是指望兒子日後能夠榮登科榜。「巢」可書作「窠」,音科,民間吉祥語中有「五子登科」之說。然而,黃巢的運氣不是那麼好,屢戰屢敗,數次參加考試,每一次都名落孫山。落第后的黃巢終於絕望了,決定再也不參加科舉考試了。他題了一首《不第后賦菊》抒發心中的不平之氣:

關於李可及

除了遊街外,唐朝還有宴會和題名的習俗,即新科進士要在曲江宴會,再前往慈恩寺大雁塔,在塔壁題名留念。白居易二十七歲時進士及第,在同時考取的十七名進士中最為年輕,得意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雁塔題名」只是一時盛會,之後新科進士們會結伴遍游京師,足跡所至,也大多要題名留念。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這首詩浪漫纏綿,情真意切,明人鍾惺由此讚譽魚玄機為「蓋才媛中之詩聖也」(《名媛詩歸》)。
但滿腔柔情始終得不到回應,痛苦之下的她多少有些絕望。她沒有再去鄂州,而是直接回到了京師長安。她此刻已經明白,李億斷然不可能再回到她身邊了。
魚玄機與溫庭筠的交往,應該是自大中十年以前開始,她寫給溫庭筠的兩首詩中,頗有怨意,表明二人交往日久。
不過作者更傾向於認為李億為荊楚鄂州(今湖北武昌)人氏,魚玄機的行蹤更契合這種說法。魚玄機生平只有兩次遠遊,一次為荊楚之游,一次為山西之行。根據她的詩意來推斷,她去荊楚是為了尋找李億,而到達目的地鄂州后不得不與愛人隔漢江相對,顯然是因李億正妻不容的緣故;去山西則是因為她與河東節度使劉潼交往,在其府中做幕僚。由這兩次遠遊可以推斷,李億應為鄂州人。根據溫庭筠《送李億東歸》字意來看,也完全說得通,因鄂州也在長安之東南,也可以稱作「東歸」。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憶空吟。
這一段快樂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三年後劉潼調任為西川節度使為止。咸通七年(866年),李億重新回到鄂州妻子身邊,魚玄機則回到京城,再一次來到咸宜觀出家。根據後來魚玄機多次寄詩給李億的情形來看,二人臨分手之際,李億多半承諾過什麼,比如會來京師再次相會之類,魚玄機信以為真,苦苦等待,但始終沒有等到李億回頭。
這一日雨後初晴,新科進士們來到新昌坊崇真觀。崇真觀本是唐九_九_藏_書玄宗時國子祭酒李齊古的宅邸,建造于開元年間,也算是有上百年的古迹了。進士們欣欣然遊覽了一番后,又蜂擁至南樓,爭相題名留念。這群才高八斗、風流倜儻的才子剛剛離開了南樓,魚玄機便來到了這裏。

關於溫庭筠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咸通七年(866年),以國子助教主持國子監試。之前不斷擾亂科舉的溫庭筠突然變得公正嚴格,並將所試詩文公佈於眾,杜絕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風,由此得罪了宰相楊收,不久即貶為方城尉,未到任,之後生平不可考。
——記唐朝女詩人魚玄機
溫璋,唐初名臣溫大雅六世孫,山西祁縣人,與溫庭筠同鄉。溫璋非科舉出身,以父蔭累官大理丞,擢邠寧節度使,轉京兆尹。其人好嚴刑酷法,以「為政嚴明,力鋤宿弊」出名。
咸通六年(865年),溫庭筠出任國子助教。
魚玄機有《迎李近仁員外》一詩:「今日喜時聞喜鵲,昨宵燈下拜燈花。焚香出戶迎潘岳,不羡牽牛織女家。」顯示出二人非同一般的親密關係。本故事為歷史探案小說,並非人物傳記,根據情節需要將李近仁身份演繹為江東商人。

關於黃巢

關於溫璋

看到新科進士在崇真觀南樓的題名后,性情率真的魚玄機一時感慨,提筆在牆壁上題下了一首詩:
這是一個少女的深沉浩嘆。不過在當時的時代,一個女子不假雕飾地寫出這樣的詩,是典型的離經叛道,需要極大的勇氣。然而,魚玄機卻毫不在乎,她本就是一個特立獨行、不耐寂寞、不甘雌伏的人,由此也贏得了疏曠不拘、任性自用的名聲。
即使在江陵,魚玄機也沒有忘記身在鄂州的李億,情致纏綿,愁腸百結。在相思的煎熬下,又有《江陵愁望寄子安》一詩:
咸通二年(861年),徐商已經調去長安,溫庭筠也不得不前往江東。
關於溫庭筠的真實生平,素來爭議不斷,本文以魚玄機為中心,不及細考證溫庭筠行蹤,因而採用普遍觀點: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小說中所提及的九鸞琥珀釵為南朝潘玉兒所有。南朝蕭齊時,東昏侯蕭寶卷專寵淑妃潘玉兒,為她蓋起神仙、永壽等大殿,又用黃金鑿成蓮花貼在地上,讓潘玉兒在上面行走,稱作「步步生蓮花」。蕭寶卷為了討好潘玉兒,曾花費一百七十萬錢,為她購買到一支九鸞琥珀釵,奇珍無比。到唐朝時,九鸞釵輾轉落入同昌公主之手。公主死後,九鸞釵下落不明。公主死前夢見有人來取九鸞釵一事,見載於《太平廣記》。
這名年僅十五歲的少女,本是長安人士,雖然年紀尚幼,卻已經是名噪京華的才女。她自小性情聰慧,喜歡讀書屬文,尤工韻調,致意於一吟一詠,其詩句廣傳於長安士族。據說連聞名天下的大才子溫庭筠都聞名前來拜訪,以「江邊柳」為題來考她。魚玄機微一思索,即作《賦得江邊柳》(又名《臨江樹》)一詩:
黃巢出身於山東一個世代販鹽的商人家庭,其人自小聰明伶俐,愛讀書,詩也寫得不錯。他年紀還小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父親與一老人以菊花為題作聯句。那老人一時未就,黃巢在旁見了卻脫口而出:「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黃巢父親怪他不禮貌,欲教訓他一通,那老人勸止說:「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黃巢應聲詠了一首《題菊花》: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李近仁真實的歷史身份為曹州刺史李續長子,累官員外郎、郎中、汝州刺史,另有弟李體仁。
也就是在二人被迫分離的這一年,唐宣宗因服用道士仙藥,疽發於背而死。宦官勢力扶持唐宣宗長子鄆王李漼登基,是為唐懿宗。
幻想雖然破滅,希望卻沒有就此沉淪,她依舊是「門前紅葉地,不掃待知音」,希冀能找到一份真正的愛情。只是,那些男人都似漂浮不定的灞上柳絮,只是在她生命中匆匆飄過。這使得她對男性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不願意再被男性掣肘人生,以致不久后便寫出了「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千古名句。
西域于闐國全稱為尉遲于闐國。尉遲並非中國常見的姓氏,而是于闐國名前的頭銜,意思是「征服者、勝利者」。于闐王族本姓王,但自第三代于闐王起,改用頭銜尉遲作為姓氏。天寶年間,于闐國王尉遲勝入唐,唐玄宗李隆基嫁以宗室之女,並授予右威衛將軍、毗沙府都督。安史之亂時,安祿山起兵叛亂,尉遲勝將國政交給其弟尉遲曜,自己親自率軍隊赴中原,援助唐朝。安史之亂平定后,尉遲勝留在長安終老。尉遲鈞便是其後人。
另關於魚玄機任劉潼幕僚一事,普遍的看法是認為李億在劉潼府中為幕僚,同時攜帶魚玄機上任。堅持此說者無非認為女子做幕僚于情理不合,但魚玄機本身就是個疏曠不拘的女子,自負有男子之才,所以作者認為她做幕僚是相當可信的。不過根據魚玄機詩意來推測,李億這一段時期人也在山西。二人之前本已經分手,此次山西之行,導致魚玄機再次舊情復燃,即使後來她回到長安,繼續做她的女道士,也始終對這段生活追憶不已。
城南的終南山雲霧繚繞,眼前的題名剛勁有力,如鐵筆銀鉤寫成。可恨自read.99csw.com己身為女子,出眾的詩才空為羅衣遮蓋,如今只得舉頭,空自羡慕這些金榜中的名字。詩句中流露出難以抑制的自負和惋惜,既自負自己才華出眾,又惋惜生為女兒身,無法像男子參加科舉考試,求得功名。
咸通九年(868年),魚玄機因「戕婢」事件被捕入獄。事情的經過據說是這樣的:有一天,魚玄機因鄰院邀請出門,臨行前叮囑婢女綠翹說:「如果有客人登門,便告知我在何處。」綠翹答應了。然而當天日暮回來,綠翹告知說:「某客來過,知鍊師不在,未下馬便走了。」魚玄機由此懷疑綠翹與某客有染,夜裡掌燈關門盤問。綠翹回答說:「我執巾盥伺候鍊師數年,一直檢點,不令有似是之過。某客到后敲門,我只隔門答道:『鍊師不在。』客無言,策馬而去。若雲情愛,不蓄胸襟多年矣。」魚玄機聽了更加生氣,便脫|光綠翹衣服拷問,鞭笞百數。綠翹始終不肯承認與某客有私,垂死之時,索要了一杯水,以水酹地,說:「鍊師欲求三清長生之道,而未能忘解佩薦枕之歡,反以沉猜,厚誣貞正,我今必死於毒手矣。無天則無所訴,若有,誰抑我強魂?是不蠢蠢于冥莫之中,縱爾淫佚!」說完便倒地身亡。魚玄機想不到弄出了人命,大為恐慌,便悄悄將綠翹埋在了後院。有旁人問起,便說綠翹與人私奔逃走了。後來某一日,有客人到咸宜觀宴飲,又到後院小便,「見青蠅數十集於地,驅去復來。詳視之,如有血痕且腥」。他感到很奇怪,便悄悄告訴了僕人。僕人兄長剛好是親仁坊的街卒,曾經向魚玄機借過錢財,但魚玄機未予理睬,正懷恨在心,聽說后立即帶人趕到咸宜觀後院,挖出綠翹屍體,猶自「貌如生」。魚玄機被捆送到京兆府,對殺婢一事供認不諱。她入獄后,有許多朝士為她開脫說情。京兆尹溫璋也不敢輕易決斷,便「表列上」,意思是將案情寫成奏章上奏皇帝,請皇帝決斷。然而,到了這年秋天,魚玄機還是以殺人罪名被殺。
雲峰滿目放春晴,歷歷銀鉤指下生。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羡榜中名。

關於李近仁

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還有一種說法是黃巢並沒有死,而是在洛陽當了和尚。五代陶谷《五代離亂記》中記載:「巢敗後為僧,依張全義于洛陽,曾繪像題詩,人見像,識其為巢雲。」加強這種說法的是《全唐詩》中收有黃巢的一首《自題像》詩:「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頗有繁華落盡的蒼涼詩意。
豪邁倔強,傲世獨立,有衝天凌雲之志,男人的勃勃雄心一覽無遺。事見宋人張端義《貴耳集》。黃巢的詩歌在中國詩歌史上堪稱另類,其中凸現的意蘊,不是司空見慣的愛國忠君和譏諷時弊,而是不可抑制的反叛、憤怒、仇恨和令人生畏的極權慾望,是推倒現實、重整天下、凌駕萬物的雄心壯志。張端義于《題菊花》詩下注道:「跋扈之意,現於孩提時。加以數年,豈不為神器之大盜耶!」
如此濃冽幽怨的離愁,依然沒有感動鐵石心腸的李億夫人。這一年的秋天,魚玄機失望之下,又獨自前往江陵(今湖北荊州)遊覽。也就是在那裡,她結識了女伴國香,後來她懷念這段情誼,還特意寄詩給國香。
也就在這一年,與溫庭筠齊名的另一著名詩人李商隱抑鬱病死,年約四十五歲。同是這一年,日後決定魚玄機命運的溫璋還在外地為官,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刺史,已經以「嚴酷」知名。
情景俱絕,意境高遠,感人至深。而此時的魚玄機才十二歲,小小年紀,詩才著實令人驚艷。她也自此名噪京華,與溫庭筠結為忘年之交,終身保持著親密的師友關係。
不論歷史真相究竟如何,一代傳奇女詩人魚玄機最終以悲劇命運結束了傳奇的一生,「白刃血蝤蠐之領,赤棒肉凝脂之膚,人生慘辱,至此已極」。明末清初黃周星也為魚玄機的被殺深為嘆息。但斯人已逝,她的故事以及留下的五十首「緣情綺靡,使事偏能艷動」的詩歌卻流傳了下來。直至今日,魚玄機依然是女性文學與社會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這期間,魚玄機在山西結識的才子左名場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二人有過一段交往。有野史小說描寫說左名場容貌酷似李億,魚玄機不過借他聊以安慰而已。但這之後不久,魚玄機正式更名為魚玄機,似已翻然醒悟,有與過去決裂之意。
據《文獻通考》及《登科記考》等書記載,終唐一朝,一共舉行過二百六十五次科舉考試,因各種原因只產生了二百五十二個狀元。作為其中的一個狀元,李億生平事迹不見記載,也無任何詩文傳世,可見此人性情軟弱,實在不足以成事,而被他拋棄的女子魚玄機卻留下了一卷詩集,並以其獨特的魅力引來後世無限的遐思。魚玄機后因殺人而被處死後,李億亦不知所終。
咸通元年(860年),魚玄機來到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根據《唐兩京城坊考》,咸宜觀位於親仁坊西南隅,因緊靠東市,是個繁華熱鬧的地方。魚玄機之出家,自然並非真心「志慕清虛」,有心修道,而是興之所致,希望能夠找到另一片精彩人生的舞台。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