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七章 戰場風雲與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會議的前奏

第二十七章 戰場風雲與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會議的前奏

美、英兩國首腦這時完全明白,法國希望通過談判來解決印度支那問題。英國也有此意,美國不得不作出讓步,「四大國會議」於1954年1月25日在柏林舉行,這是當年的四大同盟國外長在戰後第一次坐到同一個會議桌旁。法國為會議進行了緊張準備,其中包括納瓦爾在1月20日集中15個營在越南南方發起的掃蕩,即「亞特蘭大行動」,無非是希望為會議提供些籌碼。
美國的立場出現了鬆動。
在中國領導人中間,周恩來稱得上富有經驗的談判能手。眼下印度支那烽煙滾滾,周恩來深知戰場優勢對即將開始的談判意味著什麼,他要解放軍總參謀部轉告韋國清、梅嘉生,在奠邊府好好打幾仗,配合日內瓦會談。
在2月11日的會議上,法國外長建議,討論朝鮮問題的會議於4月15日在日內瓦舉行,然後在朝鮮問題取得積極成果的基礎上舉行關於印度支那問題的會議。
開始,法國對三大國、四大國乃至五大國會議都不怎麼感興趣,一個重要原因是法國總理沒有在第二次世界戰爭期間參加大國會議的經歷,對大國首腦會議有陌生感。法國的冷淡致使丘吉爾的建議幾乎擱淺。
1954年3月2日,中共中央致電越南黨中央,希望越方組織越、寮(寮國)、高棉(柬埔寨)出席會議的代表團,著手擬訂談判方案。在這份電報中,中方提出了一個未雨綢繆的見識:「如果提出停火就要有一條界線read.99csw.com。這條線畫在什麼緯度于越方有利,也能使對方能夠接受,要慎重考慮。我們認為這條線能越往南畫越好。北緯16度線似可作為方案之一來考慮。」這是一個及時的和重要的提醒,日後日內瓦會議進程證明,軍事分界線最後發展成談判的主要內容。
柏林會議終於取得一致的意見,1954年2月18日,美、英、法和蘇聯發表會議公報,宣布將於4月26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議,討論朝鮮問題。日內瓦會議「還要討論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屆時將邀請蘇聯、美國、法國、英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他有關國家的代表參加。在取得諒解之後,無論是邀請參加上述會議或舉行上述會議,都不得被認為含有在任何未予外交承認之情況下予以外交承認之意」。
奠邊府戰役是日內瓦會議的推進劑。日內瓦會議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三大國會議」發展而來的。
四國公報發表以後,蘇聯力主中國不但應該參加日內瓦會議,還應在會議上發揮積極作用。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同意蘇方意見。他們認為,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有好處,這將是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第一次出席舉世矚目的read.99csw•com大國會議,非常有利於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會談談好了,可以解決若干實際問題;即使沒有談成,也可在國際講台上宣傳中國的主張。
著名法國實業家貝爾納·德普拉斯於1953年6月訪問了北京。中方向他提出,中國願意和法國改善關係,願意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印度支那問題,前提是尊重印度支那半島人民要求國家獨立的願望。中國特別指出,停止戰爭,比在目前情況下討論實現中法關係正常化還要急迫和重要。
即將開幕的日內瓦會議,中蘇朝越組成東方陣營。圖為周恩來(左三)和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左二)、朝鮮外相南日(左一),以及越南代外長範文同合影
1954年3月3日,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致電韋國清,轉告周恩來的指示:
會議出現僵局。28日,皮杜爾再也忍不住了,發言說:「法國政府希望盡一切可能在一切地方恢復和平,因此法國毫不猶豫地宣布,從現在起,法國政府每時每刻都準備抓住每一個機會和聯邦共和國(即印度支那三國)一道,通過協商,在印度支那實現和平……因此,任何一個可能帶來進展、最後帶來和平的會談都是值得歡迎的。」他在會下還說,法國願意和任何願意解決亞洲爭端的國家談判。https://read.99csw•com
蘇聯向法國轉達中國的意見:中國願意為和平解決印度支那問題而努力,但中國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為印度支那戰爭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持續了很久。
皮杜爾再次向蘇聯外長表示,法國願意同中國接觸,促進印度支那問題的解決,希望把印度支那問題列入日內瓦會議的議程。
1954年2月6日,杜勒斯發表模稜兩可的聲明說:在任何情況下,美國政府都不會同意舉行五大國會議,特別是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五大國會談來決定世界命運。但是杜勒斯話題一轉又說,他準備就具體問題進行談判,同意在討論朝鮮問題時必須邀請中國和北、南朝鮮的代表參加。因此,只要中國表示願意解決亞洲問題,會議發起國就會確定會議九*九*藏*書的地點和日期。
日內瓦會議將討論越南問題。周總理指示:為了爭取外交上的主動,能否與朝鮮停戰前一樣,在日內瓦會議前,再越南組織打幾個漂亮的勝仗。因此,請你們研究一下,在此期間,有無把握攻殲奠邊府之敵?或按中央軍委2月9日電示,徹底肅清南烏河與紅河間之敵,解放該地區,打通我國與寮西北的聯繫;同時在中下寮或5聯區發動有把握的聯合攻勢。請提供意見,以便我們研究後向中共中央軍委提出建議。
沒想到蘇聯卻積極了。1953年11月下旬,蘇聯提議於1954年1月在柏林舉行四大國外長會議,討論歐洲問題。同時,蘇聯還建議舉行一次國際會議來討論遠東問題,其中包括印度支那和平問題。也就在這時,胡志明答瑞典記者問發表在瑞典《新聞快報》上。東方在印度支那和平問題上鋪了一塊台階,下一步就要看西方願不願走上去。
1951年10月,77歲的老政治家丘吉爾重新當選英國首相,提出了西方「三大國會議」的設想,以協調美國、英國和法國的立場。後來這西方三國發現,幾乎所有的世界重要問題還得和蘇聯談判,「四大國會議」的提議也就時隱時現。蘇聯外長莫洛托夫針鋒相對地反覆提出,舉行四大國會議還不夠,應該加上新中國。對此,正在朝鮮和中國志願軍激戰的美國堅決反對。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發言,主張在討論遠東問題的大國會議https://read.99csw.com必須邀請中國參加,法國外長皮杜爾表示沒有意見,而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卻明確表示反對。
會議首先在討論德國問題時陷入了困境。東西方立場相距甚遠,結果與會者索性談起了亞洲問題。這正是法國巴望不得的。
原來,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逝世后,特別是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以後,蘇中兩國就和平解決亞洲兩大戰場的問題達成一致。蘇聯新領導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積極主張通過停止進攻與和平談判的方式來停止戰爭,與西方進行經濟競賽。
法國政府也在尋找通過談判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機會,所以,到1953年11月底,法國對四大國乃至五大國會議的態度出現了180度轉彎,響應莫洛托夫的建議,表示願意參加擬議中的柏林會議。法國還向美、英通報了自己的打算,並且希望先召開一個西方三國首腦會議,協調立場。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丘吉爾發表講話,主張於5月或6月舉行「四大國」最高級會談,會見蘇聯新領導人。1953年6月23日,剛剛舉行了歡迎義大利總理的宴會,並在宴會上發表了一段講話的丘吉爾,一來到客廳中坐下就輕度中風,左半邊身體不聽使喚,原先的提議只好暫且按下不表。當年秋天,丘吉爾的身體基本恢復,再次建議舉行美、法、英三國首腦會議。
人們的目光又要回到奠邊府這個碧水長流、群山環抱的盆地了。在那裡,越法雙方醞釀已久的空前惡戰就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