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卷 胡適說哲學 哲學是什麼

上卷 胡適說哲學

哲學是什麼

(甲)個人才性不同。
三、近世哲學。唐以後,印度哲學已漸漸成為中國思想文明的一部分。譬如吃美味,中古第二時期是仔細咀嚼的時候,唐以後便是胃裡消化的時候了。吃的東西消化時,與人身本有的種種質料結合,別成一些新質料。印度哲學在中國,到了消化的時代,與中國固有的思想結合,所發生的新質料,便是中國近世的哲學。我這話初聽了好像近於武斷。平心而論,宋明的哲學,或是程朱,或是陸王,表面上雖都不承認和佛家、禪宗有何關係,其實沒有一派不曾受印度學說的影響的。這種影響,約有兩個方面:一面是直接的。如由佛家的觀心,回到孔子的「操心」,到孟子的「盡心」、「養心」,到《大學》的「正心」:是直接的影響。一面是反動的。佛家見解儘管玄妙,終究是出世的,是「非倫理的」。宋明的儒家,攻擊佛家的出世主義,故極力提倡「倫理的」入世主義。明心見性,以成佛果,終是自私自利;正心誠意,以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倫理的人生哲學了。這是反動的影響。
四、怎樣才可使人有知識、能思想、行善去惡呢。(教育哲學)

哲學的定義

大胆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認真的做事,嚴肅的做人。
例如:古代的「命定主義」,說得最痛切的,莫如莊子。莊子把天道看作無所不在無所不包,故說:「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因此他有「乘化以待盡」的學說。這種學說,在當時遇著荀子,便發生一種反動力。荀子說「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所以荀子的《天read.99csw.com論》極力主張征服天行,以利人事。但是後來莊子這種學說的影響,養成一種樂天安命的思想,牢不可破。在社會上,好的效果,便是一種達觀主義;不好的效果,便是懶惰不肯進取的心理。造成的人才,好的便是陶淵明、蘇東坡;不好的便是劉伶一類達觀的廢物了。

中國哲學史的區分

三、人生在世應該如何行為。(人生哲學舊稱「倫理學」)
五、社會國家應該如何組織、如何管理。(政治哲學)
一、古代哲學。自老子至韓非,為古代哲學。這個時代,又名「諸子哲學」。
三、評判。既知思想的變遷和所以變遷的原因了,哲學史的責任還沒有完,還需要使學者知道各家學說的價值,這便叫做評判。但是我說的評判,並不是把做哲學史的人自己的眼光,來批評古人的是非得失。那種「主觀的」評判,沒有什麼大用處。如今所說,乃是「客觀的」評判。這種評判法,要把每一家學說所發生的效果表示出來。這些效果的價值,便是那種學說的價值。這些效果,大概可分為三種:
(乙)中世第二時期。自東晉以後,直到北宋,這幾百年中間,是印度哲學在中國最盛的時代。印度的經典,次第輸入中國。印度的宇宙論、人生觀、知識論、名學、宗教哲學,都能于諸子哲學之外,別開生面,別放光彩。此時凡是第一流的中國思想家,如、玄奘、宗密、窺基,多用全副精力,發揮印度哲學。那時的中國系的學者,如王通、韓愈、李翱諸人,全是第二流以下的人物。他們所有的學說,浮泛淺read.99csw•com陋,全無精闢獨到的見解。故這個時期的哲學,完全以印度係為主體。
二、專史。(一)專治一個時代的,例如《希臘哲學史》《明儒學案》。(二)專治一個學派的,例如《禪學史》《斯多亞派哲學史》。(三)專講一人的學說的,例如《王陽明的哲學》《康德的哲學》。(四)專講哲學的一部分的歷史,例如《名學史》《人生哲學史》《心理學史》。
世界上的哲學大概可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又分印度、中國兩系。西支也分希臘、猶太兩系。初起的時候,這四系都可算作獨立發生的。到了漢以後,猶太系加入希臘系,成了歐洲中古的哲學。印度系加入中國系,成了中國中古的哲學。到了近代,印度系的勢力漸衰,儒家復起,遂產生了中國近世的哲學,歷宋元明清直到於今。歐洲的思想,漸漸脫離了猶太系的勢力,遂產生歐洲的近世哲學。到了今日,這兩大支的哲學互相接觸,互相影響。五十年後,一百年後,或竟能發生一種世界的哲學,也未可知。
(丙)所受的思想學術不同。
一、通史。例如《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之類。
這種種人生切要問題,自古以來,經過了許多哲學家的研究。往往有一個問題發生以後,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各人有各人的解決方法,遂致互相辯論。有時一種問題過了幾千百年,還沒有一定的解決法。例如孟子說人性是善的,告子說性無善無不善,荀子說性是惡的。到了後世,又有人說性有上中下三品,又有人說性是無善無惡可善可惡的。若有人把種種哲學問題的種種研究法和種種解決九_九_藏_書方法,都依著年代的先後和學派的系統一一記敘下來,便成了哲學史。
哲學的定義從來沒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暫下一個定義:「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例如行為的善惡,乃是人生一個切要問題。平常人對著這問題,或勸人行善去惡,或實行賞善罰惡,這都算不得根本的解決。哲學家遇著這問題,便去研究什麼叫做善,什麼叫做惡;人的善惡還是天生的呢,還是學得來的呢;我們何以能知道善惡的分別,還是生來有這種觀念,還是從閱歷經驗上學得來的呢;善何以當為,惡何以不當為;還是因為善事有利所以當為,惡事有害所以不當為呢;還是只論善惡,不論利害呢:這些都是善惡問題的根本方面。必須從這些方面著想,方可希望有一個根本的解決。
(摘自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中國哲學史大綱》)
(丙)要看一家學說的結果,可造出什麼樣的人格來。

中國哲學的地位

(乙)要看一家學說在風俗政治上,發生何種影響。
一、明變。哲學史第一要務,在於使學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變遷的線索。例如孟子、荀子同是儒家,但是孟子、荀子的學說和孔子不同,孟子又和荀子不同。又如宋儒、明儒也都自稱孔氏,但是宋明的儒學,並不是孔子的儒學,也不是孟子、荀子的儒學。但是這個不同之中,卻也有個相同的所在,又有個一線相承的所在。這種同異沿革的線索,非有哲學史不能明白寫出來。read•99csw.com
六、人生究竟有何歸宿。(宗教哲學)
(甲)要看一家學說在同時的思想和後來的思想上,發生何種影響。
綜觀清代學術變遷的大勢,可稱為古學昌明的時代。自從有了那些漢學家考據、校勘、訓詁的工夫,那些經書子書,方才勉強可以讀得。這個時代,有點像歐洲的「再生時代」(再生時代,西名renaissance,舊譯文藝復興時代)。歐洲到了「再生時代」昌明古希臘的文學哲學,故能推翻中古「經院哲學」(舊譯煩瑣哲學,極不通。原文為scholasticism,今譯原義)的勢力,產出近世的歐洲文化。我們中國到了這個古學昌明的時代,不但有古書可讀,又恰當西洋學術思想輸入的時代,有西洋的新舊學說可供我們的參考研究。我們今日的學術思想,有這兩大源頭:一方面是漢學家傳給我們的古書;一方面是西洋的新舊學說。這兩大潮流匯合以後,中國若不能產生一種中國的新哲學,那就真是辜負了這個好機會了。
哲學史的種類也有許多:
一、天地萬物怎樣來的。(宇宙論)
哲學史有三個目的:
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時要在有疑處不疑。
中國哲學史可分為三個時代:
因為人生切要的問題不止一個,所以哲學的門類也有許多種。例如: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二、中世哲學。自漢至北宋,為中世哲學。這個時代,大略又可分作兩個時期:

哲學史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二、求因。哲學史目的,不但要指出哲學思想沿革變遷的線索,還需要尋出這些沿革變遷的原read.99csw.com因。例如程子、朱子的哲學,何以不同於孔子、孟子的哲學?陸象山、王陽明的哲學,又何以不同於程子、朱子呢?這些原因,約有三種:
(乙)所處的時勢不同。
明代以後,中國近世哲學完全成立。佛家已衰,儒家成為一尊。於是又生反動力,遂有漢學、宋學之分。清初的漢學家,嫌宋儒用主觀的見解,來解古代經典,有「望文生義」,「增字解經」種種流弊。故漢學的方法,只是用古訓、古音、古本等等客觀的根據,來求經典的原意。故嘉慶以前的漢學、宋學之爭,還只是儒家的內鬨。但是漢學家既重古訓古義,不得不研究與古代儒家同時的子書,用來做參考互證的材料。故清初的諸子學,不過是經學的一種附屬品,一種參考書。不料後來的學者,越研究子書,越覺得子書有價值。故孫星衍、王念孫、王引之、顧廣圻、俞樾諸人,對於經書與子書,簡直沒有上下輕重和正道異端的分別了。到了最近世,如孫詒讓、章炳麟諸君,竟都用全副精力,發明諸子學。於是從前做經學附屬品的諸子學,到此時代,竟成專門學。一般普通學者崇拜子書,也往往過於儒書。豈但是「附庸蔚為大國」,簡直是「婢作夫人」了。
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想怎麼收穫就怎麼栽。
(甲)中世第一時期。自漢至晉,為中世第一時期。這一時期的學派,無論如何不同,都還是以古代諸子的哲學作起點的。例如《淮南子》是折中古代各家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支;王充的《天論》得力于道家,《性論》折中於各家;魏晉的老莊之學,更不用說了。
二、知識思想的範圍、作用及方法。(名學及知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