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卷 胡適說哲學 行為道德種種

上卷 胡適說哲學

行為道德種種

杜威論人生的行為道德,也極力反對從前哲學家所固執的種種無謂的區別。
(1)主內和主外的區別。主內的偏重行為的動機,偏重人的品性。主外的偏重行為的效果,偏重人的動作。其實這都是一偏之見。動機也不是完全在內的,因為動機都是針對一種外面的境地起來的。品性也不是完全在內的,因為品性往往都是行為的結果,行為成了習慣,便是品行。主外的也不對。行為的結果也不是完全在外的,因為有意識的行為都有一種目的,目的就是先已見到的效果,若沒有存心,行為的善惡都不成道德的問題,譬如我無心中掉了十塊錢,有人拾去,救了他一命。結果雖好,算不得是道德。至於行為動作有外有內,更顯而易見了。杜威論道德,不認古人所定的這些區別。他說,平常的行為,本沒有read.99csw.com道德和不道德的區別。遇著疑難的境地,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但是這樣做便有這等效果,那樣做又有那種結果,究竟還是這樣做呢,還該那樣做呢?到了這個選擇去取的時候,方才有一個道德的境地,方才有道德和不道德的問題。這種行為,自始至終只是一件貫串的活動,沒有什麼內外的區別。最初估量抉擇的時候,雖是有些遲疑。究竟疑慮也是活動,決定之後,去彼取此,決心做去,那更是很明顯的活動了。這種行為,和平常的行為並無根本的區別。這裏面主持的思想,即是平常猜謎演算術的思想,並沒有一個特別的良知。這裏面所用的參考資料和應用工具,也即是經驗和觀念之類,並無特別神秘的性質。總而言之,杜威論道德,根本上不承認主內和主外read.99csw.com的分別,知也是外,行也是內;動機也是活動,疑慮也是活動,做出來的結果也是活動。若把行為的一部分認作「內」,一部分認作「外」,那就是把一件整個的活動分作兩截,那就是養成知行不一致的習慣,必致於向活動之外另尋道德的教育。活動之外的道德教育,如我們中國的讀經修身之類,決不能有良好的效果的。
(2)責任心和興趣的分別。西洋論道德的,還有一個很嚴的區別,就是責任心和興趣的區別。偏重責任心的人,說你「應該」如此做。不管你是否願意,你總得如此做。中國的董仲舒和德國的康德都是這一類。還有一班人偏重興趣一方面,說我高興這樣做,我愛這樣做。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便是這個意思。有許多哲學家把「興九九藏書趣」看錯了,以為興趣即是自私自利的表示,若跟著「興趣」做去,必致於偏向自私自利的行為。這派哲學家因此便把興趣和責任心看作兩件絕對相反的東西。所以學校中的道德教育只是要學生腦子裡記得許多「應該」做的事,或是用種種外面的獎賞刑罰之類,去監督學生的行為。這種方法,杜威極不贊成。杜威以為責任和興趣並不是反對的。興趣並不是自私自利,不過是把我自己和所做的事看作一件事。換句話說,興趣即是把所做的事認作我自己的活動的一部分。譬如一個醫生,當鼠疫盛行的時候,他不顧傳染的危險,親自天天到疫區去醫病救人。我們一定說他很有責任心。其實他只不過覺得這種事業是他自己的活動的一部分,所以冒險做去。他若沒有這種興趣,若不能在這種冒險救人的事業裏面尋九-九-藏-書出興趣,那就隨書上怎麼把責任心說得天花亂墜,他決不肯去做。如此看來,真正責任心只是一種興趣。杜威說,「責任」(duty)古義本是「職務(office),只是「執事者各司其事」。興趣即是把所要做的事認作自己的事。仔細看來,興趣不但和責任心沒有衝突,並且可以補助責任心。沒有興趣的責任,如囚犯做苦工,決不能真有責任心。況且責任是死的,興趣是活的。興趣的發生,即是新能力發生的表示,即是新活動的起點。即如上文所說的醫生,他初行醫的時候,他的責任只在替人醫病,並不會想到鼠疫的事。後來鼠疫發生了,他若是覺得他的興趣只在平常的醫病,他決不會去冒險做疫區救濟的事。他所以肯冒傳染的危險,正為他此時發生一種新興趣,把疫區的治療認作他的事業的一部分,九-九-藏-書故疫區的危險都不怕了。學校中的德育也是如此。學生對於所做的功課毫無興趣,怪不得要出去打牌吃酒去了。若是學校的生活能使學生天天發生新興趣,他自然不想做不道德的事了。這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社會上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商店的夥計,工廠的工人,一天做十五六點鐘的苦工,做得頭昏腦悶,毫無興趣,他們自然要想出去干點不正當的娛樂。聖人的教訓,宗教的戒律,到此全歸無用。所以現在西洋的新實業家,一方面減少工作的時間,增加工作的報酬,一方面在工廠里或公司里設立種種正當的遊戲,使做工的人都覺得所做的事是有趣味的事。有了這種興趣,不但做事更肯盡職,並且不要去尋那不正當的娛樂了。所以真正的道德教育在於使人對於正當的生活發生興趣,在於養成對於所做的事發生興趣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