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輯 我們都是倖存者 保存大地震的真實歷史——在央視《銘記》研討會上的發言

第七輯 我們都是倖存者

保存大地震的真實歷史
——在央視《銘記》研討會上的發言

2008.7
汶川大地震期間,央視的出色表現有目共睹,在國內外贏得了廣泛讚揚和高度評價。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對災情和抗震救災實況進行快速、持續、具體、形象的報道,正是通過這些報道,國人與災區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了,普遍產生了也如同親臨現場一樣的切身感受。這次震災中,國人之所以會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人性關懷和救助熱情,央視功不可沒。
作為媒體,央視做這個工作當然是要講究傳播價值的,問題是如何把傳播價值與歷史價值統一起來。我本人認為,這兩者並不矛盾,完全可以統一九-九-藏-書,統一的基礎就是真實性。傳播要求當下能夠打動人,吸引觀眾,而真實是最能夠打動人的。歷史的最低要求和最高要求都是真實,不真實就不是歷史,遲早會被推翻,不可能長久保存。所以,我認為,做這個節目,最重要的是真實。真實,包括事件的真實和人性的真實。我的建議是,為了做到真實,在這兩方面都不要有意識形態的預設、價值觀的預設,應該採取價值中立的立場。比如說,在事件方面,在選擇題材時不要只尋找感人的、光明的事例。在這一點上,我不贊同剛才那位專家說的要「淡化傷痛,留住美好」。大地震畢竟是一個災難、一個悲九*九*藏*書劇,許多人的遭遇只是悲慘,無光明可言,這是最基本的事實。如果漏掉了那些在震災中徹底消失了的村莊和家庭,那些成片倒塌的鄉村學校和大批遇難的孩子,反映出的就不是大地震的真實情況,就是對歷史的不忠實。有些案例也許不宜播出,但不妨拍攝完成,作為內參版保存。又比如說,在人性方面,一定要讓被採訪者講自己當時最真實的經歷、想法和感受,不但不要進行意識形態的誘導,諸如愛國主義之類,而且要化解他們可能有的顧慮或意識形態語言定式。在我看到的幾個節目中,我覺得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好。
李侖讓我來參加這個會,我很猶豫。九-九-藏-書對於電視,我不但不是專家,連普通觀眾也不是,基本不看電視。《銘記》系列節目,我只看了送來的這張盤,四十七個節目里只看了五個。想上網補課,好像因為缺一個軟體,視頻打不開。李侖很有紳士風度,請我參加活動,我能感到他非常希望我來,同時又不給我絲毫壓力,來不來完全隨我。以前已經有過一次,我想,這次我再不來,我就太沒有紳士風度了,於是硬著頭皮來了。當然,鑒於這種情況,我肯定不是作為專家來參加研討會,而只是作為一個不合格的觀眾來發表一點感想。
開頭我說,我基本不看電視。但是,大地震期間是例外,我也是天天守在電九_九_藏_書視機前。現在,我要再加上一個例外,以後爭取每期《銘記》都看。我欣賞你們的事業,祝你們成功。
如果說報道災情是央視為大地震做的一件大好事,那麼,我認為,現在通過這個《銘記》系列片來保存歷史,便是央視為大地震做的另一件大好事。汶川大地震正在成為歷史,它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一個極其重大的事件,值得好好保存。保存歷史有兩種方式。一是歷史學家的方式,理性的方式,就是各種數據、實物的搜集、保護和研究,目前這是政府部門和有關專家的工作。另一是藝術家的方式,感性的方式,《銘記》屬於這種方式。歷史是民族的記憶,而民族的記憶是由無數個人的九_九_藏_書記憶組成的。只有宏觀的數據和資料,沒有個體記憶,歷史就成了空洞的東西,實際上並不能複原歷史的真實面貌。但是,記憶是非常靠不住的東西,容易淡化、遺失和走樣,必須及時搶救。《銘記》做的就是搶救記憶的工作,而且做得非常及時,在震災發生不到一個月就開始播齣節目了,表明了央視對於歷史的高度責任心。這次震災有許多親歷者,包括政府官員、記者、志願者、遇難者家屬和廣大災區民眾,而由於數碼器材的普及,許多非專業人士都留下了圖像記錄,這是一個有利條件。困難在於,如何把這些分散的記憶和資料彙集起來,從中整理出一部部有不同個性和視角的有價值的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