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八章 佛祖喬達摩

第二十八章 佛祖喬達摩

他來到貝拿勒斯,招來那些曾離他而去的弟子,向他們講授自己領悟的新學說。在貝拿勒斯皇家鹿園裡,他建了一座小房子用於棲身,又開辦了學校,向更多尋求真知的人傳道解惑。
後來,他的心中突然冒出這樣的想法:疾病和死亡的真諦是什麼,幸福的真理又是什麼?正當他被這些問題所困擾時,一位雲遊四方的苦行僧進入了他的世界。在當時,印度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苦行僧,他們堅守嚴格的清規戒律,一生都在沉思反省和探究宗教真諦,他們似乎在追尋生命的真正意義。受僧人的影響,喬達摩開始嚮往這些人的生活,並且這種想法越來越強烈。
當他回到家中之後,發現族人正為他兒子的誕生而舉行盛大的慶祝宴會,大家載歌載舞,顯得那樣高興。然而,當天夜裡,他突然被某種巨大的精神痛苦給驚醒了,這種痛苦就像是一個人突然被告知說「你家著火了」的那種感覺。於是,他決定要徹底擺脫這種幸福卻又毫無目標的生活,而且立即行動。他躡手躡腳地走到妻子床前,藉著昏暗的燈光,看著妻子懷抱著兒子在鮮花的環繞下正睡得香甜。突然,他心裏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抱一抱自己的兒子——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抱一抱。但是,他又擔心會將妻子驚醒,只好強忍著這股衝動,轉身離開。就這樣,他騎上馬,消失在皎潔的夜色之中。
喬達摩祖師的確給這個世界帶來很多實質性的東西。對芸芸眾生來說,如果涅槃的想象力過於深不九-九-藏-書可測,印度人把喬達摩平凡的生活編織成神話的衝動過於強烈的話,我們最起碼從他的教義中悟出了喬達摩所宣揚的「八正道」,即人生八大正道的真正的含義:正見(正確的見解)、正思維(在沒有貪嗔等煩惱的情況下,依正見觀察、思維,合理地做出決定)、正語(即說話要符合佛陀的教導)、正業(正確的行為)、正命(從事正當的職業)、正精神(精神上要向善)、正念(正確的慾念)以及正定。
他騎著馬在夜色中走了很久,等到黎明到來之時,他已經離開了自己的國家。他來到一條沙河旁邊,抽出自己的佩劍,給自己剃了頭,又將身上的飾物一一摘下。然後,他讓人將這些飾物連同他的馬匹和佩劍一起送回家中,而他自己則繼續向前走。途中,他遇到了一個衣衫襤褸的人,他便同對方交換了衣服。這樣,他就擺脫了一些世俗羈絆,可以了無牽挂地去探索人生哲理了。喬達摩一路向南,來到了文迪亞山的一個小山上,這裏聚居著許多隱士和傳道者。不少智者隱居在山中的岩洞里,他們靠城中百姓布施的粗茶淡飯維持生活,樂於給登門求知者口授一些知識。然而,喬達摩對當時的那套形而上學的學說已經了如指掌,那些隱居的智者所傳授的東西,根本無法滿足他的需求。
這便是喬達摩傳道的要旨——一種微妙的形而上學的教義。希臘人的教義是教導人們要勇敢無畏地去探求真理,希伯來人的教義則是https://read•99csw•com勸誡人們要敬畏上帝施行正義,這兩種教義都很容易讓人明白其宗旨。但是喬達摩教義卻明顯與它們不同,他的教義更加玄妙難懂,就連喬達摩的親傳弟子也常常無法悟透其真正的含義。所以,當喬達摩個人的影響力消退之後,他的教義常被曲解傳播,並被視為異端邪說。在印度,人們廣泛相信,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位智者降臨人間,他便是神靈佛陀的化身。喬達摩的弟子宣稱,喬達摩就是佛陀,而且也是最後的佛陀。不過,還沒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喬達摩自己到底有沒有接受這個尊號。在他涅槃之前,印度就已經開始盛傳他的神奇傳說了。比起道德說教來,人們更樂意相信傳奇故事,所以喬達摩便被神化了。
公元前6世紀的確算得上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時期。那時,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包括下文我們將要介紹的中國——都在人類的精神領域體現出從未有過的膽量和勇氣。人們擺脫了王權、神權及血腥的祭祀等原始傳統的羈絆,開始探究人類最為尖銳的問題。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人類終於走出了長達兩萬年的童稚時代,開始邁入青年時代。
喬達摩的教學是從其自身感受的一個問題開始的:「作為一個幸運的年輕人,為什麼我感覺不到百分之百的快樂?」這是一個自省的問題。這一問題,與泰勒斯及赫拉克利特在對宇宙問題的研究上,那種所表現出來的坦率無我的外在求知慾以及同樣無我的希伯來先知對希read•99csw.com伯來人心智的教化在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這位印度導師,其不僅沒有忘卻自我,還專註于自我和毀滅自我的探索中。在他看來,人類一切苦難的根源就是自身的貪慾,假如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慾望,那麼他將能避免經歷悲慘的命運,否則他的一生將註定是一個悲劇。
關於印度早期的歷史,人們至今仍然不是十分了解。據推測,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一支說著雅利安語的部族,曾一次或者數次從西北部入侵印度,並將他們的風俗習慣和語言傳播到印度的大部分地區。現今印度人所說的梵語,便是雅利安語的一個特殊變種。侵略者們佔領了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后,發現這裏生活著一群擁有更複雜文明但生活卻稍顯沉悶的膚色淺黑的民族。這一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希臘人、波斯人的顯然不一樣,他們似乎不和部族外的居民自由混居,而是孤獨地生活。歷史學家發現,當印度的歷史輪廓大致呈現在眾人面前時,印度就已經出現了社會階級分化,而每一階層又被分為若干等級。根據規定,不同階層、不同等級的人,不能一起進餐,不能自由交往,也不能相互通婚。這種社會等級制度後來演變為「種姓制度」,並且貫穿整個印度歷史,這也使得印度民族與可自由雜婚的歐洲人和蒙古民族明顯區分開來。可以說,印度社會就是一個由不同社會階層團體共同組成的大團體。
現在,我們得將人類的歷史向前推進3個世紀,來介紹一位偉大的傳道者,他的出現,使九*九*藏*書得整個亞洲的宗教思想和宗教感情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便是佛界人人稱頌的佛祖喬達摩。當以賽亞在巴比倫發表預言而以弗所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開始探究世界本原的時候,在印度的貝拿勒斯地區,喬達摩·悉達多正對信徒佈道。這幾位偉大的人都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但是,他們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根據喬達摩傳道的教義所說,人類的貪慾大致有三類,而且都十分邪惡。第一類是,食慾、貪慾以及其他一切感官慾望;第二類是,個人的、利己的、不想死的慾望;第三類是,追求功名利祿及諸如此類的慾望。喬達摩認為,人們只有徹底掙脫這些慾望的束縛,才能真正逃離人生的苦惱和一切痛苦。當人們杜絕了這些慾望之後,其自我也自然而然消失了,心靈將獲得寧靜,就能達到至善的涅槃境界了。
據說,正當喬達摩在思考是否剃度出家時,卻傳來了他的妻子為他誕下一個兒子的消息。喬達摩得到消息后,感嘆地說道:「這是我的又一個難解之結呀。」
從此,他開始正常飲食,不再苦行。這使得跟隨他修行的弟子們感到大為驚恐。這時候,喬達摩才意識到,人類只有擁有了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心智才能更好地追求真理。在當時的印度,他的這一觀點無疑被視為妄語邪說,所以,他的門徒都離開了他,怏怏不樂地回到了貝拿勒斯。喬達摩沒有因此而放棄,開始獨自一人求索真理之路。
然而,一旦遇到重大而複雜的問題時,僅憑其一人之力去解決,其進度就顯九_九_藏_書得有些不盡如人意了。在沒找到完全解決問題的辦法之前,在靈光突現之前,人們往往察覺不到其實正越來越接近答案。當時喬達摩的情況就是這樣的。一天,他正坐在河邊一棵大樹下吃東西,恍惚間他突然感覺到自己的腦海中湧現出一種思緒,使得他徹底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據說,他在河邊沒日沒夜地思索著,最後終於站了起來,將其領悟到的生命真諦傳播給眾人。
在印度,人們一直深信:苦行可以幫助人們獲取知識和能力。所謂苦行,即指不吃飯、不睡覺、自我磨鍊等一系列行為。為了驗證這種理論,喬達摩便帶著一直跟隨自己修行的五個弟子,一起來到了深山密林之中,開始禁食和苦修。他響亮的名聲很快便傳播開了。然而,他卻覺得這種苦行並沒有讓他獲得任何的真理。一天,儘管身體十分虛弱,但他還是走來走去,苦苦思索著。突然,他倒了下來,不省人事了。待他蘇醒過來,他猛然醒悟過來:用這種苦行的方式來獲取知識是十分荒謬的。
喬達摩·悉達多就生活于這樣的印度社會中。喬達摩原本是喜馬拉雅山麓一個小國的王子,他在19歲時娶了其美麗的表妹為妻。在陽光明媚的花園中,在林木蔥鬱的小林間,在水渠縱橫的良田裡,他打獵、散步和嬉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這樣的生活卻讓他越來越不快樂,讓他的內心產生了一種想要有所作為的想法。他認為自己的生活過於安逸了,不是一種真正的生活,而是一種漫長無期的假期,他不願意再這樣生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