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十九章 歐洲人的理性復甦

第四十九章 歐洲人的理性復甦

我們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談到,阿拉伯人是如何讓歐洲人重新重視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的;弗里德里希二世是如何讓冥頑不靈的歐洲人對阿拉伯哲學與科學發生興趣的。事實上,對人們思想觸動最大的是猶太人,而他們存在的本身就是對教皇權威最好的質疑。除此之外,由於冶金術士那種神秘的、充滿誘惑的研究的廣泛傳播,使得人們也加入到那種細微隱秘而效果顯著的實驗科學研究行列。
兩個世紀以後,一位熱愛《馬可·波羅遊記》的熱那亞水手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萌生了向西航行環遊世界到達中國的念頭。在塞維利亞,存有一本哥倫布做了註解的《馬可·波羅遊記》。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之所以萌生這樣的念頭,其實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在1453年以前,君士坦丁堡還沒被土耳其人佔領時,一直是一個連接東西方兩個世界的商貿中心,熱那亞人允許在那進行自由貿易,但自從拉丁系威尼斯人的盟友土耳其人佔據了君士坦丁堡后,熱那亞商人就受到了不友善的對待。當時,熱那亞人與拉丁系威尼斯人是彼此最大的競爭對手,而後者後來與土耳其人結成聯盟共同抵抗希臘人,所以當土耳其人得勢之後,熱那亞商人便遭到了打壓。其次,被人遺忘了很久的地圓說又逐漸在人們的腦海中被想起,人們相信,從歐洲一直向西航行最終一定能夠到達中國。而且,還有兩個有利因素使這個想法得以實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強:其一,航海指南針已經被發明並使用,海上航行的人們大可不必在夜裡尋找方向,也不用再靠求助星星來決定正確的航線;其二,諾曼人、塔羅尼亞人、葡萄牙人以及熱那亞人都曾經遠航大西洋,到過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和卡那利群島。
到了公元13世紀和14世紀時期,那些已經獨立的或半獨立的城市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例如,威尼斯、佛羅倫薩、熱那亞、里斯本、巴黎、布魯日、倫敦、安特衛普、漢堡、紐倫堡、諾夫哥羅、維斯比以及卑爾根等。這些城市是貿易城市,往來的旅行者很多,人們到這裏旅行,在這裏交易,在這裏進行思考和討論。對於教皇和王侯之間的相互傾軋、教會對異教徒的迫害行為,人們都極為痛恨,開始質疑教會的權威,同時也對一些根本性問題提出質疑,並進行探討。
哥倫布的成功,極大地促進了海外事業的發展,各國迅速發展航海事業。公元1497年,葡萄牙人繞行非洲來到印度;公元1515年,葡萄牙人的船隻到達爪哇島;公元1519年,葡萄牙海員read•99csw.com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之託,帶領五艘船從塞維利亞起航,然後一直向西航行。公元1522年,麥哲倫船隊中的「維多利亞」號回到了塞維利亞,而這艘「維多利亞」號正是世界上第一艘成功完成環繞地球航行的船。他們共有280人一起出發,但活著回來的僅有31人,而麥哲倫則在菲律賓群島上被當地人所殺。
後來,根據馬可·波羅的口述而寫成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在歐洲出版了,這又大大刺|激了大家更豐富的想象力。歐洲的文學,特別是15世紀的歐洲傳奇小說中經常出現契丹(中國北方)、汗八里(北京)等,而它們均源自馬可·波羅的故事。
在克服了各種苦難之後,哥倫布終於獲得了實現夢想的船隻。他一一遊說歐洲各國王室,終於在剛脫離摩爾人統治的格瑞那達得到了斐迪南和伊莎貝拉的資助,然後他便帶領著三艘船駛向未知的海洋。經過兩個月零九天的航行后,他自以為抵達了印度,可等到上了岸后他才發現,這裏其實是一片新大陸。在此之前,舊大陸的人們都還不知道世界上有這麼一塊新陸地。哥倫布回到了西班牙,並且還帶回了黃金、棉花、珍禽異獸以及兩個目光犀利的打算受洗的印第安人。這兩個人之所以被稱為印第安人,是因為哥倫布至死都以為登陸的地方是印度。直到幾年後,人們才知道這塊美洲新大陸是地球的另一個部分。
截至目前,我們只談到了阿拉伯人對歐洲的復興所做的貢獻。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蒙古人的侵略行為對歐洲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蒙古人刺|激了歐洲人在地理方面的想象力。有一段時間,在大汗的統治下,亞洲和西歐一度可以公開來往,道路暢通,各國使臣紛紛來到喀喇崑崙的宮廷。由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宗教恩怨而造成的亞歐之間的屏障逐漸減少了。羅馬教廷於是產生了一種要讓蒙古人皈依基督教的想法,但直到目前為止,蒙古人唯一的宗教還是原始的薩滿教。一時間,教皇的使者,印度的佛教僧人,波斯和印度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義大利、巴黎和中國的技工,拜占庭與亞美尼亞的商人,阿拉伯官員,這些人紛紛來到蒙古人的宮廷中。
印刷術這一成就直接導致了兩個顯著後果:其一,《聖經》在世界上的大量普及;其二,學校的教科書便宜了。大量書籍的出現,讓知識可以迅速地傳播開來。實際上,書籍不僅在數量上增多了,而且書籍的內容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閱讀起來更加清楚,理解起來也更加容易了。這九_九_藏_書個時期,讀者不用再將時間浪費在研究那些模糊難辨的字跡及推敲其含義上,他們的閱讀往往暢通無阻,還能在閱讀的時候思考。當閱讀變成越來越方便的事,讀者也自然逐日增多,書籍不再是華麗的裝飾物品,也不再是學者們的私藏珍品,而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學者們開始為普通讀者寫書了,他們也不再使用拉丁文了,而改用通俗的語言。到了14世紀,歐洲文學開始萌芽。
早在11世紀,歐洲再次進行有關哲學的討論。牛津、巴黎、博洛尼亞以及其他中心城市都已經出現了許多優秀的、發展迅速的大學。在這些大學里,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家」崛起,並提出了一系列有關某些概念的意義和價值的問題,並對此展開討論,而這就是為了迎接馬上就要到來的澄清思想的科學時代而進行的奠基。這一時期,以獨特的天才傲然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羅傑·培根(約1210年—1293年)。羅傑·培根是牛津大學方濟各派的修士,被後人譽為「近代實驗科學之父」。在人類歷史上,培根的地位僅次於亞里士多德。
羅傑·培根在其著作中,言辭激烈地抨擊了那些無知的人、無知的行為,並大胆提出時代的無知——這在當時可謂冒天下之大不韙。現在,我們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言論,我們可以說這個世界是莊嚴的,也可以說它是愚蠢的,可以說這個世界的各種方法都是幼稚的、拙劣的,或者說所有的教條都是幼稚的假設,但無論如何都不會招致死亡威脅。然而,生活于中世紀的人們,只要沒有被餓死、染上瘟疫而死、遭屠殺,他們都會極為虔誠地相信自己的信仰,認為它是完美無缺的,而且還對質疑其信仰的人表現出極大的仇視。所以,羅傑·培根的著作就好像是一道劃破黑暗的閃電,不僅抨擊了當時的各種愚昧思想,還為豐富人類的知識提供啟示。他提出了一個主張,即人類必須具有知識積累的意識以及進行科學實驗的熱情,從中我們彷彿看到亞里士多德的精神又復活了。羅傑·培根,始終堅持的便是:實驗,實驗!
之前他們是取道克里米亞來到中國的,而這一次他們則是借道巴勒斯坦來的。他們的這一次旅行,由於大汗的金牌及其他證物保駕護航,所以旅途中多多多少獲得了不少便利。因為大汗曾說過他想要一些耶路撒冷城市中的燈油,所以他們便先去了耶路撒冷,然後取道西里西亞到達亞美尼亞。他們之所以向北走了那麼遠的路,是因為當時古埃及蘇丹正在入侵伊爾汗國。接著,他們又從九*九*藏*書亞美尼亞出發,經由美索不達米亞抵達波斯灣的霍爾木茲,似乎準備走水路。在霍爾木茲,他們碰到了一些印度商人。但是因為某種原因,他們最終沒有坐上船,而是繼續向北走,穿過波斯沙漠到達巴爾克,又翻過帕米爾抵達喀什噶爾,然後經過和田、羅布泊到了黃河流域,最終抵達北京。在北京,他們受到了大汗的盛情款待。
種種跡象表明,在整個公元12世紀,歐洲人在探索知識方面的活力和勇氣又重新迸發了,人們萌生了向早期希臘人學習進行科學的研究和理性的探索的想法,同時又打算像義大利人盧克萊修一樣繼續沉思。引起這種理性的復興的因素很多,也很複雜。比如,對私鬥的管制,十字軍東徵結束後人們獲得了較為安寧和舒適的生活,十字軍多次遠征對歐洲人思想的刺|激等,都是促成這次復興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因素。而且這一時期,歐洲各地商業貿易越來越繁榮,城市又恢復到以前那種閑適、安逸的狀態,教會中的教育水準也在提高,而且這種教育還惠及普通民眾。
此時,精神出現覺醒的,不只有那些獨立的、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還包括普通人——這種現象在以前是從未出現過的 。雖然有教士的迫害與壓制,但是所有基督教教義傳播到的地方,都能引起人們精神上的騷動,它直接聯繫著個人的良知與正直的上帝。如此一來,只要有必要,人們就有對信條、高級教士和王侯提出自己見解的勇氣。
馬可·波羅聰明伶俐,精通韃靼語,忽必烈很喜歡他。忽必烈授予其官職,還多次派他到中國的西南部處理事務。馬可·波羅向人們介紹了這個繁華穩定的國度,「一路上到處都有供旅客休息的豪華旅店」,「優美的葡萄園、花園和田野」,佛教僧人們居住的「眾多寺廟」,「首尾相接的市鎮」以及「各種精美的塔夫綢和織錦」等等。對於他的這些介紹,歐洲人最初的時候是深表懷疑的,然後又激起整個歐洲的想象力。
馬可·波羅還談到了緬甸,講述緬甸是怎樣用數百頭大象組成特殊軍隊的,而這支軍隊又是如何被蒙古人的弓箭打敗的;講述了勃固是如何被蒙古人征服的。除此以外,他還介紹了日本,不過他對日本的黃金儲藏量進行了極其誇張的誇大。馬可·波羅曾被任命為宣慰使,在揚州城生活了三年。對中國人而言,他並不比韃靼人更像外國人。他還很可能曾被派往印度。中國的歷史資料上曾有過這樣的記載:1277年,有一個名叫波羅的人曾任職中書省。這是一個很好的佐證,證明馬可·波羅的read.99csw•com故事是真實可信的。
突然之間,各種新鮮事物紛紛湧入歐洲人的頭腦中,如紙質印刷書籍的出現、陌生的大陸、奇特的動植物、環遊世界的實現以及各種風土人情。而那些塵封已久的古希臘經典著作,又被重新印刷和研究,使得人們的思想附著了柏拉圖的夢想、共和時代的自由與尊嚴的色彩。另外,西方人第一次產生秩序和法律意識,是源於羅馬的統治,後來拉丁教會又讓這些意識得以恢復。然而,在天主教和異教的統治下,求知慾與創新精神往往遭到宗教組織的約束和壓制。而此時,拉丁思想的統治時代已經結束。公元13世紀至16世紀,歐洲的雅利安人在閃米特人、蒙古人以及再次發現的古希臘經典的共同作用下,終於突破了拉丁傳統,再次復興,成為引領人類科學和物質發展的領導者。
但是,阿拉伯人為基督教世界帶來的不止眾多哲學家及冶金術士所引發的精神激勵,還有造紙術。可以說,紙的廣泛使用是歐洲理性復活的重要前提。紙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中國人大概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開始使用紙張了。後來,阿拉伯人從中國人那裡學到了這種造紙的技術。9世紀以來的一些阿拉伯人的紙質手稿,現在還保留著。
雖然羅傑·培根在13世紀就已經做了這樣的描述,但人們真正去進行某種系統性的嘗試、去探索與開啟那些被人類的紛雜事務所掩藏的巨大能量和利益,已經是三個世紀之後的事兒了,但羅傑·培根對此卻早有清晰的認識了。
造紙術傳入基督教國家,或是通過希臘,或是通過西班牙——基督教徒在收復西班牙時,繳獲的戰利品中或許就有造紙作坊。然而,在西班牙基督教徒的管理下,造紙技術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而且紙的質量還下降了。直到13世紀末期,歐洲的基督教世界才造出了質量較好的紙張。後來,義大利的造紙技術不斷提升,世界聞名。造紙技術傳到德意志,已經是14世紀時候的事兒了。至14世紀末期,因為紙張的價格低廉而品質較高,這才讓印刷書籍變成了一種有利可圖的行業。印刷術很自然地也得到了發展。自此之後,人類的知識生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更加有生命力的階段。這時的知識已經成了滾滾洪流,可以同時傳播給大眾,而不再是從一個頭腦流向另一個頭腦的涓涓細流了。
歷史上,人們大多忽視了蒙古人對學問的好奇與探求,人們聽到有關他們的話題大多是他們的征討和殺戮。或許蒙古人稱不上是具有創造力的民族,但他們卻是知識和方法的傳播者,對世界影響極大。從成吉思九-九-藏-書汗與忽必烈那隱隱約約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人格上可以看出,他們至少和自負浮夸的亞歷山大大帝,或是政治幽靈的招魂者、精力旺盛卻又目不識丁的神學家查理曼大帝一樣,都是具有極高悟性和創造力的君主。
但是,羅傑·培根並不迷信權威,他甚至敢去冒犯亞里士多德。究其原因,是因為當時人們不敢面對現實,只是一味地在家研究亞里士多德作品的拉丁文譯本——這種譯本極為拙劣,但卻是當時能找到的最好的亞里士多德著作的版本。羅傑·培根用極為苛刻的言辭寫道:「如果給我權力,那我就把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全都燒光,因為閱讀它們根本就是浪費時間,製造謬論,增加無知。」如果亞里士多德能夠復活,他一定會發現人們不是在閱讀而是在崇拜他的文章,並且所使用的還是像羅傑·培根所指出的最不靠譜的譯文,或許亞里士多德也會贊成羅傑·培根的說法。
為了免於被囚禁甚至更糟糕的事情發生,羅傑·培根不得不進行一些偽裝,盡量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在表面上裝作和正統派持有一樣的觀點。但是在其著作中,他始終對人們大聲疾呼:「清醒地看待這個世界吧,不要再受權威、教條的控制了。」他對引起人類無知的根源進行了揭示和譴責,指出過分尊崇權威、墨守成規、無知百姓的想法和虛偽傲慢又不肯接受教育的人類劣根性是無知的四大來源,必須撇除。只要人類能夠克服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將迎來一個充滿力量的世界——「未來可能會出現不用划手推動的航海機器,只需一個人便能駕駛著它遨遊海洋,而且它要比擠滿了划手的船速度更快。另外,人們也能夠造出不用畜力拉動而靠無限的動力來推動的車子,就像古人用於戰爭的上面裝有鐮刀的戰車一樣。將來還可能出現一種在空中飛翔的機器,一個人坐在飛翔機器中操控著某個機關,飛行器的人工翅膀便能像飛鳥的翅膀一樣在空中自由飛翔。」
蒙古宮廷迎來了四面八方的異國人士,而威尼斯人馬可·波羅便是其中最有趣的一位。後來,他還將自己的故事寫成了書。大約是在公元1272年,馬可·波羅跟著父親和叔叔來到中國。這已經不是馬可·波羅的兩位長輩第一次來到中國了,其實他們此前就已經到過中國,並給大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那是大汗第一次見到「拉丁人」。隨後,大汗請他們回到歐洲,並拜託他們邀請學識淵博的人和教師一起來中國,向自己介紹基督教,並能一一介紹那些令他十分好奇的歐洲物品。這次他們帶馬可·波羅來拜謁,是他們第二次見到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