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十六章 俄國的十月革命

第六十六章 俄國的十月革命

對於這個新政府,西歐國家和美國都沒有表現出什麼遠見,同時也沒有什麼力量去干預,所以在這個蘇俄政府所進行的非凡的實驗中,他們都不曾提供過任何幫助,也沒有做過任何引導。然而,新聞媒體不顧自己的名譽地站在了統治階級一邊,並且不擇手段、不惜一切地對這個新勢力進行著攻擊。一種無恥的、令人作嘔的、虛偽的宣傳活動,就這樣在全世界的報紙上公開進行著。它們將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人描繪成一群恐怖的、嗜殺成性的、荒淫的強盜與魔鬼。相比之下,拉斯普丁干預下的沙皇宮廷反倒顯得清白純潔多了。這樣一來,這個已經精疲力竭的國家裡,那些叛亂者與偷襲者就得到了鼓勵,獲得了武裝和資助。可以說,為了搞垮布爾什維克政權,那些叛亂者用盡了所有能用的卑鄙和可怕的手段。
公元1916年12月29日,僧侶拉斯普丁在彼得堡的一個晚宴中遇刺身亡。隨後,人們展開了一次早就該執行的整頓沙皇政府的計劃。到了公元1917年3月,事態迅速發展,一場革命起義因彼得堡的糧食騷亂而爆發了。起義者試圖推翻政府的代議機構杜馬,並試圖逮捕自由派的領導人,成立一個以里沃夫親王為首的臨時政府。3月15日,俄國沙皇被迫退位。在一段時間里,人們似乎將希望寄託於一場溫和有限的革命,就比如換一位新沙皇。不過,事態的發展卻日漸明顯,俄國人民已經對沙皇徹底失去了信心,所以任何相似的調整都無法挽救當時的read•99csw.com沙俄政府了。這個時候的俄國人民已經對歐洲秩序、沙皇、戰爭以及列強痛恨不已,他們迫切希望趕快擺脫這種痛苦,他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公元1921年,被戰爭蹂躪得瘡痍滿目的俄國的東南幾省,又連續遭到了乾旱和嚴重的飢荒的襲擊,數以百萬計的人民在飢餓的死亡線上苦苦掙扎。
在前面提到的大戰同盟國瓦解的前一年,那個公開宣稱要繼承拜占庭皇帝之位的半東方國家俄國的沙皇就已經被推翻了。早在戰爭爆發前的數年裡,沙皇俄國已經出現沒落的徵兆了,竟然讓拉斯普丁這個宗教騙子掌管國家大事,國家在軍事和民事上的管理也都顯得極為腐敗無能。戰爭初期,俄國上下熱情高漲,很快便組織好一支龐大的軍隊。然而,這支軍隊既沒有配備適用的武器裝備,也沒有配備優秀的指揮官或將領。就這樣,這支供給不足、管理不善的軍隊就被匆匆投到德、奧的前線中去。
公元1919年,這個歷經5年大戰而傷痕纍纍、混亂不堪的國家,在布爾什維克政權的領導下,又被迫在各條戰線上苦戰:在西伯利亞,他們與俄國舊軍官高爾察克進行戰鬥;在東西伯利亞,他們頑強地抵抗日本侵略軍;在阿爾漢格爾斯克,他們與英國干涉軍展開了軍事較量;在南方,他們還需要應對法國、希臘和羅馬尼亞的軍隊;在克里米亞,他們與法國艦隊所支持的鄧尼金激烈交戰。這一年的7月,彼得堡差點就被一支由尤登尼奇九九藏書率領的愛沙尼亞軍隊攻下了。公元1920年,波蘭軍隊在法國的煽動下,對蘇俄展開了新一輪攻擊。另外,弗蘭格爾繼承鄧尼金,率領一支新成立的反動叛軍,襲擊、破壞自己的祖國。公元1921年3月,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也發生了叛亂。在列寧的領導下,蘇俄政府成功擊退了各方的圍攻,充分顯示了這個新政權的頑強的生命力。不論環境多麼惡劣,蘇俄人民始終堅定地支持著自己的政權。至公元1921年底,英國和義大利終於率先承認了這個共產黨政權。
當時協約國的各成員國並不了解俄國國內的形勢,就算是他們的外交官,也對俄國沒有多大的了解。這些所謂的高雅之士,他們只將目光緊鎖在俄國的宮廷內,根本沒有去了解俄國下層階級社會的真實情況。所以,他們對俄國的估計是極其不可靠的。而且,在這些外交官中沒有幾個是不討厭共和政治的,所以毋庸置疑地會對新政府設置各種障礙。
至此,俄國人民實在是忍無可忍了,軍隊時常發生兵變,而且這種情況在北方前線表現得尤為明顯。公元1917年11月7日,蘇維埃推翻了克倫斯基政府的統治,並奪取了政權。新政權由列寧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社會主義者所掌握,不管西方列強如何強烈警告,它都不予理睬,誓要實現俄國的和平。公元1918年3月2日,蘇維埃領導的俄國和德國簽署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
與其在反抗外國的侵略和國內的叛亂的努力相比,布九*九*藏*書爾什維克政府想要在俄國建立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秩序,需要付出的努力要大得多。當時的俄國的農民都是有著很少土地的小土地所有者,要想讓他們從思想上和生產方式上都實現共產主義,就好像是讓鯨魚飛天,實在是太難了。革命給他們分了大地主的土地,但是卻不能讓他們為了錢以外的東西去進行糧食的生產。
從本質上來說,布爾什維克社會主義者完全不同於口頭上的立憲主義者和克倫斯基革命黨人,而且這一點很快便明顯顯示出來了。他們都是忠實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深信他們在俄國奪取政權只是全世界的社會主義的革命的開端。憑藉美好的信念,他們在沒有任何經驗的前提下開始改造社會和建設經濟秩序。
實際上,革命否定了錢的價值。戰爭讓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混亂,鐵路癱瘓了,農業生產遭到破壞,農民生產的糧食減少到僅夠維持他們自己的生活,而城鎮則陷入了飢餓的恐慌中。同時,根據共產主義理念所制訂的恢復工業生產的草率計劃也遭遇了失敗。到了公元1920年,俄國幾乎就要徹底崩潰了,鐵路被大量廢棄,城鎮變成了廢墟,整個國家到處充斥著一種頹敗的氣息。而這一時期,這個國家還不得不在邊界上與各方敵人糾纏在一起。
迄今為止,關於俄國境況和恢復經濟的問題,各界人士仍存在著不同的意見,本書對此不做過多的討論。
俄國共和政府的領導人是克倫斯基,他是一位雄辯的、風采出眾的人,他當時面臨著兩大難題:九*九*藏*書第一,俄國國內正進行著一場更徹底的革命運動,而且這股強大的社會革命力量正在衝擊著自己;第二,國外各協約國政府都對自己的新政府表現出極為冷淡的態度。這些協約國禁止他將邊界線外的土地交給俄國農民,又不支持他從境外戰場上撤回俄國軍隊。英國和法國甚至在報紙上大造輿論,糾纏著俄國去發起新的進攻。然而,當德國軍隊從海陸兩方面對里加發起進攻時,英國海軍卻在遠征波羅的海救援俄國的事情上錯失了大好的機會。孤立無援的新俄羅斯共和國只能獨自進行著戰鬥。關於這一次戰爭的海上問題有一點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雖然在海上居於優勢地位的是各協約國,儘管英國海軍上將費希爾勛爵(1841年—1921年)曾對此提出抗議,但英國和協約國在整個戰爭期間只進行了局部的潛艇攻擊,到最後還是將波羅的海的控海權拱手讓給了德國。
俄國人民要求儘快結束這一場殘酷的戰爭,甚至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在彼得堡,一個代表工人階級和普通士兵的組織——蘇維埃政權,成立了。它號召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社會主義者的國際大會。與此同時,德國柏林出現了糧荒,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國的厭戰情緒再次升級。從後來發生的情況來看,國際大會的召開必然會在公元1917年促成以民主原則的方式實現的正義和平以及引起德國的革命。克倫斯基也曾請求西方盟友同意召開此次會議,但是其盟友都擔心該會議會引起世界性的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革命,九*九*藏*書所以拒絕了,儘管英國的工黨政府以微弱優勢的票數通過了這一要求。在既沒有物質支援又失去協約國道義上的支持的情況下,這個不幸的「溫和的」俄羅斯共和國繼續戰鬥著,並在這一年7月的時候發動了最後殊死的攻勢,雖然一度取得了勝利,但最終還是失敗了。俄國人民再次遭受血腥的屠殺。
公元1914年9月,在德軍眼見就要取得攻擊巴黎的勝利時,俄國軍隊卻突然出現在了東普魯士,使得德軍將注意力和精力都從對巴黎的首次勝利轉到這裏來。俄軍的此次出征因為缺少優秀的指揮官而損失慘重,參軍的俄國農民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看著數萬戰友犧牲,但卻將法國從戰爭的徹底毀滅中拯救出來,並讓整個歐洲都對這個偉大而慘烈的民族感激不已。對於這個臃腫的、組織失當的國家而言,並不是其能力不夠,只是戰爭已經大大超出其國力的承受範圍。俄國士兵進入戰場時,不僅缺少炮火支援,就連步槍子彈的供應也不充足,最後在長官和將軍們狂熱的軍國主義的欺騙下,白白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們都像牲畜一樣默默承受著這一切巨大的痛苦,然而再老實的人,忍耐力也是有限的。於是,這些被出賣和被屠殺的軍人對沙俄政府產生了憎惡和不滿,他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想法,他們要奮起反抗,改變這樣的命運。公元1915年後,俄國成了其西方盟友心中的一個隱憂。至公元1916年時,它基本上都處於守勢,稱其與德國單獨媾和的謠言一時間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