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附錄 發現的時代

附錄 發現的時代

當時我家住在離上海圖書館不遠的地方,我常常經過那裡,但小學生是沒有資格進去的,我只能心嚮往之。小學畢業,拿到了考初中的准考證,憑這個證件就可以到館內的閱覽室看書了,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記得我借的第一本書是雨果的《悲慘世界》,管理員懷疑地望著我,不相信十一歲的孩子能讀懂。我的確讀不懂,翻了幾頁,乖乖地還掉了。這一經驗給我的打擊是嚴重的,使得我很久不敢再去碰外國名著,直到進了大學才與世界級大師們接上頭。
現在我分析,當時我實際上是處在性心理的自發的調整時期。為了不讓肉|欲的覺醒損害異性的詩意,我便不自覺地遠離異性,在我和她們之間建立了一道屏障。這個調整時期一直延續到進大學以後,在我十八歲那一年,我終於可以坦然地寫詩謳歌美麗的女性和愛情了。
在高中三年級的寒假,我沉湎在唐詩宋詞之中,被感染得自己也寫起了詩詞。我的筆記本里還保留著那時的塗鴉,雖然不講韻律,難登大雅之堂,卻很能反映我當時的心氣。例如,有這樣一首詞——
那是讀初中的時候,為了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老師按家庭住址給學生划片,每個片的男生和女生各組織成一個課外小組。當然,每個學生都必須參加自己那個小組的活動。在我的印象中,課外小組的活動是一連串不折不扣的噩夢。也許因為我當時身體瘦弱,性格內向,組裡的男生專愛欺負我。每到活動日,我差不多是懷著赴難的悲痛,噙著眼淚走向作為活動地點的同學家裡的。我知道,等待著我的必是又一場惡作劇。我記得最清晰的一次,是班上一個女生奉命前來教我們做手工,組內的男生們故意鎖上門不讓她進來,而我終於看不下去了,去把門打開。那個女生離去后,大家就群起而恥笑我,並且把我按倒在地上,逼我交代我與那個女生是什麼關係。

一、書的發現

二、性的發現

這是表示瞧不起分數,看重的是真才實學。為什麼要有真才實學呢?心裏並不清楚,只是出於一種抽象的志氣。請看這首——
莫辨四、五;
當然,否認不可能持續太久,至少在初中時,我已經知道我必將死亡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了。從那時起,我便常常會在深夜醒來,想到人生的無常和死後的虛無,感到不可思議,感到絕望。上歷史課時,有一回,老師給我們講釋迦牟尼成佛的故事,我感動得流了眼淚。在我的想象中,佛祖是一個和我一樣的男孩,九九藏書他和我一樣為人的生老病死而悲哀,我多情地相信如果生在同時,我必是他的知己。
我這一輩子可以算是一個讀書人,也就是說,讀書成了我的終身職業。我不敢說這樣的活法是最好的,因為人在世上畢竟有許多活法,在別的活法的人看來,啃一輩子書本的生活也許很可憐。不過,我相信,一個人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如果不讀書,他的眼界和心界就不免狹窄。
無職少鳴難驚人,
我是帶著秘密的苦悶進入高中的,這種苦悶使我的性格變得內向而敏感。在整個高中時期,我像苦行僧一樣鞭策自己刻苦學習,而對女孩子彷彿完全不去注意了。班上一些男生和女生喜歡互相打鬧,我見了便十分反感。有一回,他們又在玩鬧,一個女生在黑板上寫了一串我的名字,然後走到座位旁拍我的腦袋,我竟然立即板起了臉。事實上,我心裏一直比較喜歡這個機靈的女生,而她的舉動其實也是對我友好的表示,可是我就是如此不近情理。我還利用我主持的黑板報抨擊班上男女生之間的「調情」現象,記得有一則雜感是這樣寫的:「有的男生喜歡說你們女生怎麼樣怎麼樣,有的女生喜歡說你們男生怎麼樣怎麼樣,這樣的男生和女生都不怎麼樣。」我的古板給我贏得了一個「小老頭兒」的綽號。

四、「我」的發現

當時我並不知道,我對女孩子的白日夢式的戀慕只是一種前兆,是預告身體里的風暴即將來臨的一片美麗的霞光。男孩子的性覺醒是一個充滿痛苦的過程。面對洶湧而至銳不可擋的慾望之潮,男孩子是多麼孤獨無助。大約從十三歲開始,艱苦而漫長的搏鬥在我的身上拉開了序幕,帶給我的是無數個失眠之夜。沒有人告訴我發生了什麼,應該怎麼辦。我到書店裡偷偷地翻看生理衛生常識一類的書,每一次離開時都帶回了更深的懊悔和自責。我的親身經驗告訴我,處在討人嫌的年齡上的男孩子其實是多麼需要親切的幫助和指導。
只因冷熱你不懂。
回想起來,最早使我對書發生興趣的只是一本普通的兒童讀物。那還是在上小學的時候,班裡的同學們把自己的書捐出來,湊成了一個小小的書庫。我從這個小書庫里借了一本書,書名是《鐵木兒的故事》,講一個頑皮男孩的種種惡作劇。這本書讓我笑破了肚皮,以至於我再也捨不得與這個可愛的男孩分手了,還書之後仍然念念不忘,終於找一個機會把書偷歸了己有。
隨你隆隆;九九藏書
小時候,我經歷過外祖父的死,剛出生的最小的妹妹的死,不過那時候我對死沒有切身之感,死只是一個在我之外的現象。我也感到恐懼,但所恐懼的其實並不是死,而是死人。在終於明白死是一件與我直接有關、也屬於我的事情之前,也許有一個逐漸模糊地意識到、同時又懷疑和抗拒的過程。小學高年級時,上衛生常識課,老師把人體解剖圖掛在牆上,用教鞭指點著講解。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腦中盤旋著的想法是:不,我身體里一定沒有這些亂糟糟的東西,所以我是不會死的!這個抗辯的呼聲表明,當時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死與我的可怕聯繫,所以要極力否認。
少年時代,我始終體弱多病,這更加重了我性格中的憂鬱成分。從那時留下的詩歌習作中,我發現了這樣的句子:「一夕可盡千年夢,直對人世說無常」;「無疾不知有疾苦,曠世雄心會入土。」當時我還不可能對生與死的問題作深入的哲學思考,但是,回過頭看,我不能不承認,我後來關注人生的哲學之路的源頭已經潛藏在少年時代的憂思中了。
莫辨四、五,
在我上中學的年代,學校里非常重視集體主義的教育,個人主義則總是遭到最嚴厲的批評。按照當時的宣傳,個人沒有任何獨立的價值,其全部價值就是成為集體里的積極分子,為集體做好事。在這樣的氛圍里,一個少年人的自我意識是很難覺醒的。我也和大家一樣,很在乎在這方面受到的表揚或批評。但是,我相信意識有表層和深層的區別,兩者不是一回事。在深層的意識中,我的「自我」仍在悄悄地覺醒,而且恰恰是因為受了集體的刺|激。
隨你隆隆
眼見偽鉤且不紅。
丑者偽也,奴者分也
高喊來了對諸聖。
那個小男生就是我。那是讀初中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地開始注意起了班上的女生。我在班上年齡最小,長得又瘦弱,現在想來,班上那些大女生們都不會把我這個小不點兒放在眼裡。可是,殊不知小不點兒已經情竇初開心懷鬼胎了。我甚至相信自己已經愛上了那個穿綠花衣服的女生。然而,一下了課,我卻始終沒有勇氣去接近這個上課時我敢於對之頻送秋波的人。有一次下廠勞動,我們分在同一個車間,我使勁跟別的同學唇槍舌劍,想用我的機智吸引她的注意,https://read.99csw.com但就是不敢直接與她搭話。班上一個男生是她的鄰居,平時敢隨意與她說話,這使我對這個比我年長的男生既佩服又嫉妒。後來,在一次家長會上,我看見了綠衣女生的母親,那是一個男人模樣的老醜女人。這個發現使我有了幻想破滅之感,我對綠衣女生的暗戀一下子冷卻了。
不過,對書的愛好有增無減,並且很早就有了買書的癖好。讀初中時,從我家到學校乘車有五站地,由於家境貧寒,父親每天只給我四分錢的單程車費。我連這錢也捨不得花,總是徒步往返,攢下來去買途中一家舊書店裡我看中的某一本書。錢當然攢得極慢,我不得不天天去看那本書是否還在,直到攢夠了錢把它買下才鬆一口氣。讀高中時,我住校,從家裡到學校要乘郊區車,單程票價五角,於是我每周可以得到一元錢的車費了。這使我在買書時有了財大氣粗之感,為此每個周末無比愉快地跋涉在十幾公里的郊區公路上。
偶思賦志
在人的一生中,中學時代是重要的,其重要性往往被估計得不夠。這倒也在情理中,因為當局者太懵懂,過來人又太健忘。一個人由童年進入少年,身體和心靈都發生著急劇的變化,造化便藉機向他透露了自己的若干秘密。正是在上中學那個年齡,人生中某些本質的東西開始顯現在一個人的精神視野之中了。所以,我把中學時代稱作人生中一個發現的時代。發現了什麼?因為求知慾的覺醒,發現了一個書的世界。因為性的覺醒,發現了一個異性世界。因為自我意識的覺醒,發現了自我也發現了死亡。總之,所發現的是人生畫面上最重要的幾筆,質言之,可以說就是發現了人生。千萬不要看輕中學生,哪怕他好似無憂無慮,愣頭愣腦,在他的內部卻發生著多麼巨大又多麼細緻的事件。
讀破萬卷游列國,
受了欺負以後,我從不向人訴說。我壓根兒沒想到要向父母或者老師告狀。我的內心在生長起一種信念,我對自己說,我與這些男生是不一樣的人,我必定比他們有出息,我要讓他們看到這一天。事實上我是憋著一股暗勁,那時候我把這稱作志氣,它成了激勵我發奮學習的主要動力。後來,我的確是班上各門功課最優秀的學生,因此而屢屢受到老師們的誇獎,也逐漸贏得了同學們的欽慕,甚至過去最愛惹我的一個男生也對我表示友好了。
醜奴兒九九藏書
我聲明,後來我沒有再偷過書。但是,從此以後,我對書不再是視若不見,而是刮目相看了,我眼中有了一個書的世界,看得懂看不懂的書都會使我眼饞心癢,我相信其中一定藏著一些有趣的東西,等待我去把它們找出來。
幾分只當屋外風,
1999.3

三、死的發現

寫到這裏,我不禁感到好笑。我一直自以為處世超脫,毫無野心,現在翻出舊帳一看,才知不然。在中學時,我的功課在班裡始終是名列前茅的,但不是那種受寵的學生。初中二年級,只是因為大多數同學到了年齡,退出了少先隊,而我的年齡偏小,才當上了一回中隊長。這是我此生官運的頂峰。高中一直是班上的數學課代表,僅此而已。看來當時心中是有不平的,證明人皆不能免俗。說到數學課代表,還有一段「軼事」。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好,高中臨畢業,當全班只有我一人宣布報考文科時,便在素有重理輕文傳統的上海中學爆出了一個冷門,引得人們議論紛紛。當時我悄悄賦詩曰:「師生紛紜怪投文,抱負不欲眾人聞。」其實我哪裡有什麼明確的「抱負」,只是讀的書雜了,就不甘心只向理工科的某一個門類發展了,總覺得還有更加廣闊的知識天地在等著我去馳騁。最後我選擇了哲學這門眾學之學,起作用的正是這樣一種不願受某個專業限制的自由欲求。
我相信,每一個人在生命的早期必定會有那樣一個時刻,突然發現了死亡。在此之前,雖然已經知道了世上有死這種現象,對之有所耳聞甚至目睹,但總覺得那僅僅與死者有關,並未與自己聯繫起來。可是,遲早有一天,一個人將確鑿無疑地知道自己也是不可避免地會死的。這一發現是一種極其痛苦的內心經驗,宛如發生了一場看不見的地震。從此以後,一個人就開始了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和思考。
大志不隨眾笑沉。
當然,嚴格地說,這還算不上對自我價值的發現,其中攙雜了太多的虛榮心和功利心。不過,除此之外,我當時的發奮也還有另一種因素起作用,就是意識到了我的生命的有限和寶貴,我要對這不可重複的生命負責。在後來的人生階段中,這一因素越來越佔據了主導地位,終於使我能夠比較地超脫功利而堅持走自己的路。我相信,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是最基本的責任心,一個對自己的生命尚且不負責的人是決不可能對他人、對民族、對世read•99csw•com界負責的。可是,即使在今天的學校教育中,這仍然是一個多麼陌生的觀念。
在我身上,自我意識的覺醒還伴隨著一個現象,就是逐漸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一開始是斷斷續續的,從高中一年級起,便每天都記,樂此不疲,在我的生活中成了比一切功課重要無數倍的真正的主課。日記的存在使我覺得,我的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沒有白白流失,它們將以某種方式永遠與我相伴。寫日記還使我有機會經常與自己交談,而一個人的靈魂正是在這樣的交談中日益豐富而完整。我對寫日記的熱情一直保持到大學四年級,在文化革命中被暫時撲滅,並且還毀掉了多年來寫的全部日記。我為此感到無比心痛,但是我相信,外在的變故並不能奪去我的靈魂從過去寫日記中所取得的收穫。
在整個中學時代,我愛書,但並不知道該讀什麼書。初中時,上海市共青團在中學生中舉辦「紅旗獎章讀書運動」,我年年都是獲獎者。學校團委因此讓我寫體會,登在黑板報上。我寫了我的讀書經歷,敘述我的興趣如何由童話和民間故事轉向偵探小說,又如何轉向《苦菜花》、《青春之歌》等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現在想來覺得好笑,那算什麼讀書經歷呢。進入高中后,我仍然不曾讀過任何真正重要的書,基本上是在粗淺的知識性讀物中摸索。在盲目而又強烈的求知慾驅使下,有一陣我竟然認真地讀起了詞典,邊讀邊把我覺得有用的詞條抄在筆記簿上。我在中學時代的讀書收穫肯定不在於某一本書對於我的具體影響,而在於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從那時開始,我已經把功課看得很次要,而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讀課外書。這部分地要歸功於我讀高中的上海中學,那是一所學習氣氛頗濃的學校,閱覽室的牆上貼著高爾基的一句語錄:「我撲在書本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這句話對於當時的我獨具魔力,非常貼切地表達了一個飢不擇食的少年人的心情和狀態。我也十分感謝那時候的《中國青年報》,它常常刊登一些偉人的勵志名言,向我的旺盛的求知慾里注進了一股堅韌的毅力。
學識萬般靠自通,
上課時,坐在第一排的那個小男生不停地回頭,去看後幾排的一個大女生。大女生有一張白皙豐|滿的臉蛋,穿一件綠花衣服。小男生覺得她楚楚動人,一開始是不自覺地要回頭去看,後來卻有些故意了,甚至想要讓她知道自己的「情意」。她真的知道了,每接觸小男生的目光,白皙的臉蛋上便會泛起紅暈。這時候,小男生心中就湧起一種甜蜜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