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搜尋標籤紅軍,結果共24筆

  •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史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史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湘贛邊軍民開創的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井岡山素以「中國革命的搖籃」著稱於世,朱德稱之為「天下第一山」,彭真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坐落在江西、湖南兩省之交的羅霄山脈中段,紅色區域主體橫跨「六縣一山」,即江西的寧岡、永新、蓮花、遂川、湖南的酃縣、茶陵,以及井岡山。井岡山根據地鼎盛時期面積達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餘萬,割據勢力曾擴展到吉安、安福各一小部。萬安、泰和、桂東、資興等縣邊地皆屬根據地的外圍屏障。

    井岡山的鬥爭,代表了中國革命的新方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是沿著一條獨特的道路走向勝利...

  • 劉志丹與西北革命根據地研究

    劉志丹與西北革命根據地研究

    2009年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75周年、劉志丹任陝甘邊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75周年。12月27日,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志丹縣委、志丹縣人民政府等單位,聯合在西北大學舉行劉志丹與西北革命根據地學術研討會。會上10位專家學者圍繞「劉志丹、謝子長的兵運活動與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劉志丹與西北革命根據地的統一戰線工作」、「西北革命根據地建設與劉志丹的人格魅力」、「劉志丹的革命精神及其對黨的建設的當代啟示」、「西北革命根據地反對『左』傾錯誤的經驗教訓及其當代啟示」、「劉志丹與西北革命根據地研究及其對陝西紅色文化建設的思考」,以及「西北革命根據地時期的劉志丹與同桂榮」等專題進行了研討,內容廣泛...

  • 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鬥爭紀實

    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鬥爭紀實

    1935年紅軍長征途中,在北上與南下的戰略方針問題上,黨中央與張國燾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鬥爭,毛澤東稱之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期」。

    紅一、四方面軍為何在短暫會合後分道揚鑣;張國燾是否曾發出「武力解決中央」的密電;西路軍為何在河西走廊遭受失敗……

    書中真實地披露了長征途中這一段極其複雜而難忘的歷史。

  • 北有照金

    北有照金

    照金,位於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西北部54公里處,地處橋山山脈南端,北倚子午嶺,南俯渭北高原,東臨咸榆大道,西臨陝甘腹地。以薛家寨為中心的照金革命舊址是1933年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高崗、王泰吉、李妙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的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並在此創建了芋園游擊隊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先烈們據險築寨,修建哨卡、弔橋等防禦工事,創建軍械廠、被服廠、紅軍醫院以及指揮部等1—4號紅軍寨和白石崖萬人紅軍洞,在陳家坡召開了重要的陳家坡會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獻資料、革命文物、歷史遺迹以及動人的英雄事迹,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史有「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之稱。

    作者以散文化...

  • 告訴你真實的長征

    告訴你真實的長征

    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長征,深深地感動著中國,影響著世界。本書運用「縱橫結合」的方法,選取典型的史實,以求真、務實的筆觸,圖文並茂的形式,告訴人們一個個真實的長征故事,再現了紅軍當年長征的非凡歷程,熱情謳歌了可貴的長征精神。全書共分四大部分:長征準備與初期失利、艱難的轉折、堅持北上與南下分裂的鬥爭、鬥爭的繼續與三大主力會師。

    作者簡介:莫志斌,1950年生,湖南益陽人。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曾先後擔任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文學院副院長、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等職務。長期以來從事中國現代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研究工作,特別是研究中國現代思想文...

  • 喋血大別山·黃麻暴動紀實

    喋血大別山·黃麻暴動紀實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麻城兩縣三萬余名農民自衛軍和義勇軍在中共湖北省委和潘忠汝、符向一、吳光浩、戴季英、曹學楷、戴克敏、吳煥先、劉文蔚、李先念等同志領導下,攻打黃安縣城,打響了鄂豫皖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右派的第一槍,正式成立了黃安農民政府,組建了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在湖北黃安麻城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武裝起義,史稱「黃麻起義」。黃麻起義中建立的政權和軍隊,為後來中共創建鄂豫皖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起了先導作用。

  • 壁上紅旗飄落照·紅都志丹紀事

    壁上紅旗飄落照·紅都志丹紀事

    志丹縣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劉志丹的故鄉。志丹縣也曾是黨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定都的地方。

    中央機關在志丹縣定都的半年多時間里,克服了異常艱苦的生活困難,胸懷天下,運籌帷幄,不斷深化統一戰線工作,使根據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並正確決策和參与解決了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開啟了民族團結抗日的新局面。同時,加強了黨內的團結,實現了二、四方面軍順利北上,指揮了三軍大會師,產生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新的領導集體。

    在紅都志丹,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接受了美國記者斯諾的採訪,將中國共產黨紅色蘇區的真實情況和抗日主張宣傳給了全世界,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在紅都志丹,由丁玲發起並成立了中國文藝協會,開始了革命文藝...

  • 巴山紅旗·紅四方面軍川陝紀實

    巴山紅旗·紅四方面軍川陝紀實

    本書稿以紀實的筆法,真實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間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建立川陝蘇區、發展壯大紅四方面軍和川陝蘇區、最後迎接中央紅軍並進行戰略轉移、北上抗日的全過程,滿懷深情地頌揚了紅四方面軍的豐功偉績,生動有力地刻畫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鬥、不勝不休」的偉大紅軍精神。

  • 歷史的驚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實

    歷史的驚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實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由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會合后組成)、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中央蘇區向陝甘蘇區撤退和轉移。1935年夏,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紅四方面軍首次使用「西征」這個詞。紅一方面軍行程在二萬五千華里以上,因此又稱二萬五千里長征或萬里長征北上抗日,當時的國民政府稱其為「流竄」。紅軍被迫穿越大面積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凍土帶和無人區,主力由出發時的30萬人銳減到2萬5千。1936年10月7日起,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

  • 殘陽如血·長征前後內幕大寫真

    殘陽如血·長征前後內幕大寫真

    本書描寫了紅軍長征前後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和曲折、艱辛、悲壯的歷程。

  • 汩水怒潮·平江暴動紀實

    汩水怒潮·平江暴動紀實

    1928年7月22日,在中共湖南省委和彭德懷、滕代遠、鄧萍、張榮生、黃純一、李燦、李力、李光、黃公略、賀國中等同志領導下,發動平江起義成功地粉碎了平江的反動武裝,成立了工農紅軍第五軍和平江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平江起義有力地推動了湘鄂贛邊界革命鬥爭的發展,開闢了湘鄂贛根據地。11月,率紅五軍與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作者簡介:于波,男,漢族,生於1950年,黑龍江賓縣人。中共黨員。畢業於湖北大學政治教育專業,后又畢業於魯迅文學院。1969年應徵入伍,歷任空降兵部隊戰士、班長、營部書記、指導員,武漢軍區空軍軍事法院審判員,濟南軍區空軍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二級...

  • 洪湖血浪·湘鄂西暴動紀實

    洪湖血浪·湘鄂西暴動紀實

    1928年4月2日,由周逸群、賀龍、賀錦齋等領導的桑植起義正式發動。賀龍指揮工農革命軍一舉殲滅守城團防武裝,奪取了縣城。接著,建立了桑植縣革命委員會,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四處張貼《工農革命軍布告》,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和工農革命軍的宗旨。周逸群率一部轉移到鄂西的石首,組織中共鄂西特委,領導洪湖地區的武裝鬥爭。賀龍收攏失散的三四百人,在桑植、鶴峰邊界重整隊伍,堅持游擊鬥爭。6月間,重新攻下洪家關,收編部分地方武裝,使工農革命軍恢復到1500多人,7月,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賀龍任軍長,惲代英任黨代表(未到職),從而開始了創建湘鄂邊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作者簡介:劉秉榮,男,漢族,生於1945...

  • 紅五軍團傳奇

    紅五軍團傳奇

    1931年12月14日,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率領國民黨二十六路軍1.7萬餘人,領導下發動了寧都起義。中共中央軍委將其編為紅五軍團,下轄十三、十四、十五3個軍。由季振同任軍團總指揮,董振堂任副總指揮,肖勁光任軍團政治委員,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十三軍軍長由董振堂兼任,政委何長工;十四軍軍長趙博生,政委黃火青;十五軍軍長黃仲岳,政委左權。紅五軍團成立后,隨即開往中央革命根據地,1934年10月與中央紅軍長征,1935年11月紅五軍團與紅三十三軍合編為紅五軍,歸屬紅四方面軍建制。

    1936年11月8日,西渡黃河的紅五軍、九軍、三十軍和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被中革軍委授予紅軍西路軍的稱號,總指揮:徐向前;...

  • 紅色大本營·井岡山

    紅色大本營·井岡山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典範,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這一革命道路的起點。從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以毛澤東、朱德等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用他們的勇氣和智慧,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在井岡山這塊原本鮮為人知的地方,干出了開天闢地的一番偉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締造了中國第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建立了中國農村的第一個紅色政權;總結了中國第一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開展了中國第一次土地革命運動。

    歸根結底,井岡山的鬥爭,代表了中國革命的新方向,孕育了中國革命的新高潮。它開闢了一條使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獨特道路,即「以農村包圍城市,武...

  • 紅色大本營·延安

    紅色大本營·延安

    在現代中國的大舞台上,延安是個神奇的地方。半個世紀前,中國共產黨在這片貧瘠的黃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紛呈、威武雄壯的歷史話劇,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由此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走向輝煌。

    延安的13年是中共鑄造輝煌的13年,延安的道路是勝利的道路,雖然當年的締造者大多已作古,但延安的道路、延安的風範永遠昭示後人,永放光芒;延安的寶塔山、延河水、土窯洞、小米飯也因之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記憶和懷念。本書講述了發生在延安的歷史故事。

    作者簡介:葉健君,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副主任。主編作品有《新中國第一代》4卷(既:《開國五大書記》卷,《開國部長》卷,《開國軍兵種、大軍區司令員》卷,《開國省(市、...

  • 紅軍(1934—1936)

    紅軍(1934—1936)

    中國畫傳風潮開啟人師永剛,將歷史中扮演重要腳色的名詞、行動一一以多元角度附上新一層的當代閱讀意義。「歷史說明書」或是「歷史概念書」讓過去以狹隘政治角度面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我們,及對中國共產黨沒有歷史包袱的六、七年級生,可以有再一次不同的閱讀經驗和歷史感受。接續之前《切.格瓦拉畫傳》的編輯模式和美編格式,《紅軍》將再為當代歷史閱讀,啟發另一層次的深探。

    本書共分為十六章,它以關注細節、散點式的記錄方式為主,涉及了許多以往未曾涉及、關注的內容,諸如紅軍長征食譜、長征時用過的器物、紅軍病歷、長征中的浪漫主義精神,長征的參加者以及長征中流散各地的紅軍士兵的命運,等等。

    「紅軍這個詞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