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史記麻辣鍋

史記麻辣鍋

作者:張怡微
史記的酸菜鍋底很鮮美,廣告上說是「老闆以金門高粱腌漬的高麗菜作為湯頭的靈魂,並加入雞湯底熬煮而成……」總之很好喝,自製的上海魚丸很好吃,我在上海三十年倒也很少吃到那麼好吃的魚丸了,有一種小時候菜場里買的能吃到一點點魚刺的魚丸。淡季時譬如夏天,臉書打卡會贈送白桃味的可爾必思,餐后甜品會贈送百香果蒟蒻,可即使如此,我還是會單點一個我心中的史記「靈魂」——乳酪而不是金門高粱腌漬的高麗菜作為ending。
2012年有一期《康熙來了》做美食推薦,題目是「辣到哭還是要吃的美食」,小馬推薦了史記精緻麻辣鴛鴦鍋,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印象比較深的地方是他們家即使是辣鍋的湯底都可以喝。這件事本身就很弔詭,在說明了湯頭真的很鮮美的同時,似乎也暗示了辣鍋並不很辣……在節目里小S對美食的標誌性讚賞,是和來賓一起拉手轉圈圈,很有意思,蔚為風潮。小S也是第一個聲稱吃完麻辣鍋不想洗頭,因read•99csw•com此最好能帶上淋浴帽去吃火鍋的名人,真是說出了我的心聲。受她影響,後來很多年我都要留一顆沒洗的頭才願意去吃火鍋,因為吃完了可以毫無遺憾地回家洗頭。而萬不得已剛洗完頭就被朋友拉去吃火鍋的話,心情就難免有點鬱悶。
台灣「吃到飽」火鍋的特點是食材種類多,從肉類到海鮮,從酒到甜點一應俱全,餐后還有哈根達斯或者莫凡彼冰淇淋。越來越多的麻辣火鍋店會把自己裝修得像咖啡店一樣文藝的風格,雖然沒有一家自助火鍋店的餐后咖啡不像咳嗽藥水。我年紀越大對自助類的飲食越有一種虔誠的敬畏心,十多年來已基本從興奮期盼,變成了麻木和敬畏,可能是因為年齡的重擔在背後作祟。2010年到2012年我在當交換生期間胖了十多斤,相當於徹底調整了一下體重基數,就是拜這些「吃到飽」餐廳所賜。如今想起這件事來只有淡淡幽情,幽怨的那種幽,雖然感謝上帝我原來體重過輕挺過了這一災難九九藏書,但我知道我再也不會有那種如熨斗熨過的平坦腹部。
眾所周知台灣人很愛吃火鍋,台灣火鍋界競爭堪稱激烈。「吃到飽」的辛殿、馬辣、滿堂紅都是我們學生黨常常去打卡的地方。我還記得辛殿剛開張的時候就位於國賓長春電影院邊上松江四平路街口,不需要訂位和排隊。國賓長春排片很好,日常有大片也會有不少文藝片上檔。看完電影我常常和同學一起去吃辛殿。那時辛殿還沒漲價,八十、一百塊人民幣可以吃到撐腸拄腹。每次吃完,我們都會沿著松江路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什麼時候覺得至少消耗掉一杯飲料了,再走去附近的地鐵站打道回府。兩年前,信義辛殿開張前,松江辛殿已經需要提前一個月訂位。好在中山區可替換的「吃到飽」麻辣鍋也不少,比方沿著松江路沒走幾步就是滿堂紅。
我已經不記得我第一次去史記麻辣鍋是什麼時候,第一次去他們隔壁的史記牛肉麵倒是有印象,兩家店的老闆是同一個。似乎也是差不多在2012年的時候,我採訪作家九九藏書舒國治,那時他是資深美食家,帶我們一行人去了史記。史記牛肉麵門口貼著一張報紙,上面就是舒國治抱著一隻大碗的照片。老闆看到舒先生來了招待特別殷勤,送了我們不少小菜。舒先生不在就不會有這樣的事了。台灣遍地都是好吃的牛肉麵,我對麵食也缺乏鑒賞力,第一次吃史記的面只覺得不錯,看牆上的價格又覺得略貴。以及,餐后乳酪可真是好吃,像小時候吃到的慣奶油。後來看許多美食評論嘆為觀止,知道一家麵店連同隔壁火鍋店可以調度的美譽可有諸如「清雅」等高級的詞彙,清雅的火鍋店,恩……當然比咖啡店一般的文青風格看起來學歷要高一點、志向也大一點了。有段時間史記牛肉麵也是綜藝節目常客,那時慢慢對史記印象深刻起來,因為綜藝愛在晚上播放,全筋紅燒牛肉麵與冰糖蹄花會像勾引窮書生的妖精一樣動搖軍心,令寫不出論文的學生從懷疑自己的知識水平,一直進階到懷疑起這一生。許多名人都曾經到過史記麻辣鍋,比方侯佩岑。愛吃面的張艾九-九-藏-書嘉去年一月也曾到史記吃面,被民眾捕獲。對昔日巨星來說,「吃面」恐怕還有另一曾含義,如坊間盛傳葉倩文稱自己18歲時已經和羅大佑在台灣認識,大家經常相約吃牛肉麵,又大爆《是否》的來源:「這首歌是為某人而寫,該『某人』也經常一齊吃牛肉麵,但後來沒有吃了,我才認為不要拍拖,這麼痛苦。」之後羅大佑笑稱:「都不怕說,那時候很多人一齊,張艾嘉、林青霞和秦漢。」坊間不僅傳播八卦也傳播知識,比如前幾天蔡康永的節目就說吃面多的人容易得抑鬱症……(存疑)
和「吃到飽」相比,單點的麻辣鍋也有一些小福利,譬如可以續豆腐鴨血,以及贈送小甜品。史記的湯頭我很喜歡,特別適合下面,但又比不過他們隔壁的清燉牛肉麵湯。麻辣鍋湯底來源可能是台灣人喜歡的所謂「酸菜白肉鍋」。這也是很奇怪的地域特色,詳細說來,台北有些東北酸菜白肉鍋會搭配蒙古烤肉一起做生意。有個段子是相聲演員吳兆南說蒙古烤肉是他創作的,因為蒙古沒這種東西,九九藏書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在螢橋旁、淡水河邊開個茶棚,想賣烤肉營生,因為當時叫「北京烤肉」不便,因此起名蒙古,離的遠一點。從這麼瞎掰,到遍地都是蒙古烤肉店,可算一則百年以來民間軼事,理性的人們要記得分辨同安街底才是台灣蒙古烤肉發源地。至於酸菜白肉,被許多火鍋店當做鴛鴦鍋的白湯湯底來操作,據說是台灣賣得最好的湯底之一。嘉義有一家酸菜白肉火鍋店,對酸菜白肉做過腦洞式改良,把香蕉、番石榴、蘋果等其中蔬果打成泥混在豆腐乳中當酸菜白肉鍋蘸醬,則又似乎回到了文青風的老路上。
對史記的特殊性感情當然也是起始於寫論文。那一年因為消耗太大,我一共吃了四十幾次火鍋,其中十幾次是不遠萬里從木柵到行天宮吃史記,一個人點一盤肉、一盤魚丸再下個面。從一個看起來很不開心的人,到一個看起來真的很喜歡吃火鍋的人,真的只差一篇二十幾萬字的博士論文。因為我有個閨蜜經常在上海隔空安慰我,你覺得自己很苦是吧,你想想司馬遷會不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