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長生不老的挑戰

長生不老的挑戰

作者:趙洋
死亡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困擾,也是哲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從人之必死現象所衍生出「人生意義」之類的哲學思索,幾千年來填充了無數天才的大腦。宗教一勞永逸地給出了終極答案:一神教以天堂和地獄來安排死後的世界;佛教用輪迴來安慰苦痛的靈魂;而道教則告訴信眾,神是天然不死的,凡人則可以羽化成仙,達到永生的境界。
中止衰老
消除疾病
如果真有壽與天齊的生命形態,它也是克服熱力學第二定律而存在的,它維持著低熵狀態,收集宇宙間的物質能量為構成自己意識的信息服務,這些信息再進一步組織起物質和能量。它重塑宇宙,它將進化為宇宙的大腦。物質的宇宙終將消亡,除非生命能憑空創造物質與能量,否則它也要面對熱寂或冷寂的大限。倘若真能夠超越這個極限,那麼它就是「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的存在了。
不斷進行器官移植畢竟要忍受手術的痛苦。神經和大腦也會衰老,並且它們很難通過人造並移植,中止其衰老過程是釜底抽薪之道。老年病學者認為,衰老是一個由基因編碼的程序,很多研究也證明了這一理論。例如,竹子在15至20年間快速成長,並無老態。但是,一到種子成熟,竹子在幾天之內就會枯萎和死亡。基因控制著生命體的衰老。生物必須衰老和死亡,才能為下一代留下生存空間和資源。近幾十年來,隨著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免疫學等學科的發展,人們對衰老的機理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除了上面談到的理論外,還有端粒、免疫、神經內分泌、基因調控、DNA損傷修復等三十多種學說。也許抑制衰老將是以上手段綜合運用的結果。一旦人類實現對衰老進程的控制,甚至逆轉,那麼可以說,長生不老的千年夢想就將實現了。
現在,長生不老的技術仍屬於科幻範疇,最多只能做到延緩衰老。死亡的現實意義之一就是為後代騰地兒。阿西莫夫的小說《天上的小石子》寫到,未來的地球因環境惡化,60歲以上的人必須安樂死,儘管地球屬於銀河帝國的2000萬個行省之一。或許,科幻大師也意識到,人人都永生的社會,要是再只生不死,整個銀河系都不夠住。對抗死亡不是沒有辦法:有人通過遺傳,在下一代的身上使自己的基因獲得「永生」;有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給後人留下「迷米」(文化基因);有人通過做自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使短暫的生命變得永恆。
在神話里,折磨永生者的唯一方法,就是向其施加永遠的痛苦。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之一。想悟空當年,在菩提祖師處學了筋斗雲https://read•99csw.com,無拘無束自在逍遙,享盡長生之美。然而在大鬧天宮后,雖有不死之身,卻被壓在五行山下,那五百年的屈辱寂寞歲月也可謂生不如死了。類似的折磨還見於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將天火帶給人類后,受到宙斯的懲罰,他被掙不斷的鐵鏈鎖在高加索山的峭壁上,一隻鷹每天啄他的肝臟,這肝臟被吃去多少就又重新長出多少。普羅米修斯是永生的,所以這種痛苦也不會停止。直到幾百年後,赫拉克利斯解救了他,並讓自願放棄永生而去受死的馬人喀戎做了普羅米修斯的替身。
古老的巴比倫史詩《吉爾伽美什》主人公通過神明獲得長生不老葯。古代傳說中的嫦娥吃了不死葯,飛到月亮上。月亮與長生觀念有隱晦的聯繫:月亮面容的盈虧不息彷彿死而復生,啟發中國古人在早期宗教中創立了「不死」的概念。
即便不生病,人體器官也會老化。器官移植和人工器官早已是成熟技術,比如水泵一樣的人工心臟就性能優異,但仍有無法用機電手段模擬的器官。這時,用生物技術培養的人工器官就要登場了。幹細胞具有卓越的分化能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多種功能細胞。除了在本人機體上採集幹細胞培養外,近年來流行的3D列印技術已經可以「列印」出人造幹細胞,用以生成人工器官。這種在培養皿中長出來的器官和人體原有的器官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而且不會發生排異反應。
人類對長生不老的追求還化為實際的行動。煉丹家的丹劑不知毒死了多少追求永生的帝王,被製成木乃伊的法老從未復活。醫學的進步為的是延長人的生命,本質上都是向長生極限的步步逼近。
許多原來的長期效應都將變得短期化:在經濟、教育、情感上的投資不再像過去一樣受重視。長生者會覺得,反正人生漫長,有的是時間,何必搞那麼累,慢慢享受生活不遲。
但宇宙也有終結的時候,就連質子的壽命也是有限的。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一千億人都死去了,英雄、帝王、智者……無一例外。認識到自己必死,或許是文明前進的動力。因為生命短暫,人們才加緊工作,加倍折騰。
或許血肉之軀仍以原來的物理形態生存下去,才是保證心理健康的長生方式,長生者只需要不停地更換失靈的器官和身體就行了。然而對於一生下來就是長生者的人來說,仍有一些不易克服的困難,比如無限的回憶和有限腦容量的矛盾。阿瑟·克拉克在《城市與群星》里設想了一座存在了十多億年的人類城市,人通過儲存記憶實現了永生。但克拉克也承認,「在一個身體里活一千年read.99csw.com,這對一個人來說夠久了。在那段時間終了時,他的心靈會被種種記憶堵塞,他只求安息,或者一個新的開始。」若如克拉克所言,可以通過刪除不願保留的記憶,以及更換全新的軀體實現長生,但是,這麼一來,人還是原來的那個人嗎?永生的生命豈不成了一系列熟悉的陌生人生命的串聯?為了解決記憶重壓的難題,日本科幻作家梶尾真治在短篇《回憶愛瑪儂》中想象了一種記憶長存、記憶載體卻不斷更新的長生模式。作者借愛瑪儂之口說出了長生者的苦痛:「但人應該是不需要過多的記憶的。因為比起想要記住的事,想要忘記的討厭的、污穢的體驗應該更是多得不得了。對這些想忘卻的事,經過幾億年也無法忘記,你能明白這是怎樣的心情嗎?」於是,長生者愛瑪儂生下孩子後會失去之前所有的記憶,而孩子作為新一代愛瑪儂繼承她 「記憶的種子」,個體的記憶就這樣一代代傳下去,從而不至於把某一個個體的精神壓迫太久。

永生的途徑

解決了衰老問題后,肉體的返老還童可能比現在的美容手術還簡單。如果可以改變自己的身體狀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停留在相貌和體力俱佳的青年時期。於是,社會上充斥著幾代同堂的家庭,每一代都是青年人,先做了手術的長輩比尚未做手術的晚輩看起來年輕將極為正常。好處是以貌取人的陋習將消失。
在科幻的技術時代,永生者受苦的方式就更多了。根據邏輯推斷,第一代被電子化的人都曾是有血有肉的人。電子化前後,個體存在方式的巨大差異將導致思維產生極度的不適。劉宇昆在科幻短篇《愛的演算法》中白描了技術奇點到來前後的人類生活:第一個被電子化的人類思維只存活了幾秒鐘就瘋掉了,原有的熟悉感官都不復存在,在黑暗中與自己對話許多年(因計算機運算速度很快,電子人的主觀時間相當於現實中的好多年),精神分裂是必然的。吉恩·沃爾夫的「長日」四部曲,描寫了一艘世代飛船上發生的故事,飛船上的「上帝」是被下載到電腦里的古人,但有幾位古人在電子環境中已經瘋掉了。
經過公民運動和技術的進步,長生不老技術終於普及為每個公民的預設配置,就像強制接種疫苗一樣,人人都能在嬰兒期完成「長生化改造」。好在新生兒並不多。因為自然死亡的人越來越少,為避免生活水平的降低,人口控制已成為大多數國家的國策。有些人還花錢給寵物進行長生化改造,這樣可以滿足主人的情感需要。
在這個N代同堂的社會裡,你的孫輩成為你的上司和老師也不奇怪,你的後代與https://read.99csw.com你是對頭也不稀奇。生命太長了,長到無限,需要嘗試各種可能性才能打起精神活下去。戀愛、分手、友誼、決裂……永恆的感情在無盡的生命里變得很不現實。《一千零一夜》中反覆提及的「直至白髮千古」的結局將變成天方夜譚。
多長才算長?
電子社會少不了計算機的支持,如果計算機產生自主意識,它還會恪盡職守地撫育電子化人類嗎?《黑客帝國》就描繪了這樣一種壞未來。
許多疾病都是由基因缺陷造成的,基因療法可以將這些疾病消滅于萌芽狀態。到本世紀中葉,常見的與遺傳和環境有關的疾病,如精神疾病、糖尿病和大部分心臟病都能被基因療法治愈。同時,越來越先進的藥物和疫苗將使人類不再因細菌和病毒的感染而喪命。隨著醫學技術的日益發達,人們將因為遠離疾病而獲得長壽。
器官移植
在我們這些「短命者」看來,由長生不老者組成的社會未必是理想國。通過簡單的推測就可以知道這樣的社會將面臨許多問題。
文化產業空前發達,動輒上百卷的長篇小說、上萬集的連續劇、超大型的電腦遊戲被製作出來用以消磨大把的無聊時間。
長生是很受歡迎的文藝主題,古今中外的讀者沒有不喜愛的。《西遊記》作為以道教神話為基礎的神魔小說,簡直是一曲對長生不老的頌歌。石猴渡海學道,求的就是長生。他在菩提祖師處學了本事,然後在天宮偷吃了玉皇王母的特供食品(蟠桃、仙餚仙酒、仙丹均以延壽為主要功能),算是坐實了不死之身。取經路上,所遇妖精看重的唐僧的「價值」,都是「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人蔘果之所以惹出恁大禍端,全因「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的長生之效。當孫悟空被紅孩兒的三昧真火燒暈,氣阻丹田,不能出聲時,沙和尚以為他死了,垂淚道:「師兄!可惜了你,億萬年不老長生客,如今化作個中途短命人!」悼詞竟也是從長生失效切入的。
個體的肉體雖然不斷更新,但精神卻日益蒼老。記憶消除服務開始流行。否則,在有限的認知資源下,人會變得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喪失好奇心。好奇心是大腦尚未被裝滿的表現。
所謂「一生中要去的50個地方」早就變成了500個、5000個,即便這樣,也有大量的「在路上」的背包客把這些地方走過了好幾遍。極地、高山、深海都不再有秘密的角落。在漫長的個體生命看來,地球彷彿變小了。無處可去的人、尋求刺|激的人將一致同意,無盡的太空才是壽命無盡之人的樂園。
霍桑、巴爾扎read.99csw.com克等大作家都寫過關於長生不老葯的小說。香格里拉之所以誘人,不僅是因為那裡與世隔絕,更因為那裡蘊藏著長生不老的奧秘(《失落的地平線》)。在科幻界,長生不老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科幻元素,在不同時代反覆出現。編寫著名科幻史系列讀物《科幻之路》的詹姆斯·岡恩就著有長篇小說《長生不老》。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傑克·萬斯也曾寫過一些關於長生不老的小說,1956年的《永生》便是其代表作。蘇聯作家阿·德聶伯羅夫創作的科幻小說《長生不老的公式》還出過中譯本。
思維電子化
即便實現了不再變老,血肉之軀仍顯得脆弱。物理損傷、化學損傷都會造成生命的意外中止。其實人最重要的部分是思維,由於信息複製與貯存的便捷,許多科幻作家認為將人類思維電子化才是終極的永生之道。號稱「新浪潮」旗手的羅傑•澤拉茲尼在《光明王》中,講述了掌握高科技的「原祖」能夠將自己的意識傳入另一具軀殼,一次次轉世輪迴般的傳輸使他們獲得永世長存的故事。劉慈欣在《中國2185》中,也通過大腦掃描技術在電腦中「復活」了幾個故去的中國人。
在剛剛實現長生不老技術的社會中,個體的長生不老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通過基因工程、人造器官、微創手術、神經網路等實現的。長生申請者只有證明自己能夠自食其力,能為社會創造足夠多的物質和精神價值,才能獲准長生。但這也將會造成生命權的不平等。此時的長生者要麼是精英(類似《2012》中的登船者),要麼是自願參加長生實驗的人。因為物質條件或身體條件所限而不能使用長生技術的人會仇視那些「羽化成仙」的長生者,社會將存在分化為兩個對立集團的風險。

長生的苦痛

《西遊記》第一回,通背猿猴開導憂慮著生死問題的石猴時說:「唯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好 一個與天地山川齊壽!川就是河流,因為地質運動和淤塞,壽命不過千萬年;山由地質運動而生,也因地質運動和風化而平復,壽命可達億年;天可視為宇宙,迄今已達百億年。「壽與天齊」——與宇宙共寂滅總算長壽了。
雖然劉慈欣在《三體》中提出的「黑暗森林」假說認為生存是文明的最高價值,但古往今來仍不乏捍衛信念的自殺者。屈原、王國維、崖山殉國者……他們都是能活卻不活。自殺現象在長生社會裡仍將存在。但自殺者一定要確保可以達到快速的腦死亡和徹底的記憶消除,否則,急救人員會很容易把他救活,甚至從記憶庫中提取出記憶https://read.99csw.com,再給他一副新的軀體。所以,除非有絕對的把握,否則自殺就是自討苦吃。未來可能會出現「自殺族」,為了追求刺|激,專門開發和踐行絕不造成腦死亡和記憶湮滅的自殺方式,這是比「古代」的極限運動還刺|激的「運動」。
這個時代最痛苦的人是處於過渡狀態的那幾代人。他們對於舊時代還有記憶和情感牽絆。他們還記得親人、愛人生命短促造成的悲傷。有的人還不能接受自己因為運氣好而趕上長生技術普及的現實。一神教信眾會疑惑,既然不再有死亡,靈魂怎麼上天堂?佛教徒會問,人類不再參与輪迴了嗎?新的生存方式會催生新的宗教運動和宗教改革。隨著苦於自己長生不死的人越來越多,安樂死將逐漸合法化。
詹姆斯·岡恩在科幻小說《長生不老》中指出,人類每前進一步,都將會產生新的苦難,人類只有忍受並擺脫這種新的苦難才能繼續前進。任何事情,包括生命和健康,一旦過頭,就會產生難以想象的後果。長生不老也是如此,人類需要許多年才能摒棄短促生命打下的烙印,開始享受長生不老的樂趣。
以現有的技術遙望思維電子化,會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少。目前邏輯架構的計算機能否對人腦進行模擬?運行數十億電子人口的系統得消耗多少電能和硬體?拋棄了身體的靈魂,靠機器來供養,如果機器出故障怎麼辦?如果一個機櫃掉電意味著一座城市人口的消滅,那麼整個系統宕機是否意味著人類文明的終止?個體思維和社會狀態在多處備份可以降低數據丟失的風險。如果正在運行的思維或社會程序出了問題,從資料庫中調出以前的備份重新運行就行了。那麼,正常人多久進行一次備份是合適的?或許在進行重大冒險前,比如考試、戀愛、探險前,就應該備份思維。反正可以從頭來過——這會不會助長玩世不恭的態度?思維備份也存在倫理風險,如果出現問題而貌似被刪除的思維又正常運行了怎麼辦?電子社會裡將有兩個同樣的「人」在運行。誰來決定何時啟用備份?電子化的人需要睡眠嗎?面對過度的刺|激,電子人有疲勞或暈倒等保護機制嗎?
第一代長生者將把許多舊時代的習俗帶入長生社會,包括他們的財富和社會關係。這勢必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弱勢群體失去上升的渠道。這種優勢的累積會使得社會階層板結。

不懈的追求

阿西莫夫在短篇科幻小說《終極答案》中塑造了一個被電子化的靈魂,最後,他/它認為自己無盡生命的目標就是毀滅自己和自己的創造者——「任何自知會永生的生命除了想要一個結束之外,還會追求什麼呢?」

長生社會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