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每個故鄉都在消逝(節選)

每個故鄉都在消逝(節選)

作者:王開嶺
本期客座主編:
比地震更可怕的,是一場叫「現代化改造」的人工手術。一次城市研討會上,有建設部官員憤憤地說:中國,正變成由一千個雷同城市組成的國家。
這不僅是詩人的尷尬,而是所有人的遭遇。
這樣的心急,這樣的馳往和刻不容緩,我深有體會。現代拆遷的效率太可怕了,灰飛煙滅即一夜之間。來不及探親,來不及告別,來不及救出一件遺物。對一位孝子來說,不能送終的遺憾,會讓他失聲痛哭。
我把優秀作家分成三類:一類是可讀其代表作,一類是可讀其選集,一類是可讀其全集。某回,有人讓薦書,我說:若你只能讀一部書,那就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吧,它能讓你美好而自足地面對整個世界。就精神的端莊和美感而言,我最推崇的是羅曼·羅蘭和茨威格,我稱其為「人類作家」,其屬於我方才說的第三類。讀他們的時機越早越好,read.99csw.com一旦你讀了大量流行書之後,就很難再領略其美感,因為你的口味被熏得太重了,會變得不耐煩。末了,出於真誠和責任,追了句:不妨再隨意讀讀我的書。

安東尼·奧羅姆是美國社會學家,他有個重大發現:現代城市太偏愛「空間」卻漠視「地點」。在他看來,地點是個正在消失的概念,但它擔負著「定義我們生存狀態」的使命。「地點是人類活動最重要、最基本的發生地。沒有地點,人類就不存在。」
當然還有個選擇:永遠不回故鄉,不去目睹它的死。
推薦語:
是的,喪鐘響了。是告別的時候了。每個人都應趕緊回故鄉看看,趕在它整容、毀容或下葬之前。
如果說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只能指認和珍藏一個故鄉,且故鄉信息又是各自獨立、不可混淆的,那麼,面對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一千個城市,我們九_九_藏_書還有使用「故鄉」一詞的勇氣和依據嗎?我們還有抒情的可能和心靈基礎嗎?
是的,「90后」一代肯定認為于堅在撒謊、在夢囈。因為他說的內容,現實視野中根本沒有對應物。該文還引了他朋友的議論:「周雷說,『如果一個人突然在解放后失憶,再在今年醒來,他不可能找到家,無論他出生在昆明哪個角落。』杜覽爭辯道,『不可能,15年前失憶,現在肯定都找不到。』」
當一位長輩說自己是北京人時,腦海里浮動的一定是由老衚衕、四合院、五月槐花、前門吆喝、六必居醬菜、月盛齋羊肉、小腸陳鹵煮、王致和臭豆腐……組合成的整套記憶。或者說,是京城餵養出的那套熱氣騰騰的生活體系和價值觀。而今天,當一個青年自稱北京人時,他指的一定是戶籍和身份證,聯想的也不外乎「房屋」、「產權」、「住址」等信息。前者在深情地表白故鄉和生https://read.99csw•com壤,把身世和生涯溶化在了「北京」這一地點里。後者聲稱的乃制度身份、法定資格和證書持有權,不含感情元素和精神成分。
《城市的世界》中,有這樣一件事:帕特麗夏和兒時鄰居驚聞老房子即將被拆除,立即動身,千里迢迢去看一眼曾生活的地方。作者感嘆,「對我們這些局外人而言,那房子不過是一種有形的物體罷了,但對他們,卻是人生的一部分。」
2006年,做唐山大地震紀念節目時,我看到一位母親動情地向兒子描述:「地震前,唐山非常美,老礦務局轄區有花園,有洋房,最漂亮的是鐵菩薩山下的交際處……工人文化宮裡可真美啊,有座露天舞台,還有古典歐式的花牆,爬滿了常青藤……」大地震的可怕在於,它將生活連根拔起,摧毀著視覺記憶的全部基礎。做那組節目時,竟連一幅舊城容顏的圖片都難覓。1976年後,新一代唐山人對故鄉九_九_藏_書幾乎完全失憶。幾年前,一位美國攝影家把1972年偶經此地時拍攝的照片送來展出,全唐山沸騰了,許多老人泣不成聲。
王開嶺,1969年生,祖籍山東。著有《激動的舌頭》《黑暗中的銳角》《跟隨勇敢的心》《精神自治》《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殤》《王開嶺文集》等多部著作,作品入選數百種選集年鑒、大中學語文讀本和多屆「中國散文排行榜」。在思想界,他被譽為「新生代的旗幟人物」;在文學界,他被視為優美的靈魂書寫者,其作品被校園師生薦譽為「精神啟蒙書」和「美文鑒賞書」。現居北京,曾任CCTV新聞頻道《社會記錄》《新聞會客廳》《24小時》等欄目指導,參与過《感動中國》《中國日記》等大型節目的撰文,現任CCTV綜合頻道《看見》主編。
讀過昆明詩人于堅一篇訪談,印象頗深。于堅是個熱愛故鄉的人,曾用很多美文描繪身邊的風物。但1read.99csw.com0年後,他嘆息:「一個煥然一新的故鄉,令我的寫作就像一種謊言。」
「故鄉」,不僅僅是個地址和空間,它是有容顏和記憶能量、有年輪和光陰故事的,它需要視覺憑證,需要歲月依據,需要細節支撐,哪怕蛛絲馬跡,哪怕一井一石一樹……否則,一個遊子何以與眼前的景象相認?何以肯定此即替自己收藏童年、見證青春的地方?
其實,「故鄉」的全部含義,都將落實在「地點」和它養育的內容上。簡言之,「故鄉」的文化任務,即演示「一方水土一方人」之邏輯,即探究一個人的身世和成長,即追溯他那些重要的生命特徵和精神基因之來源、之出處。若拋開此任務,「故鄉」將虛脫成一記空詞、一朵謊花。
「我回到故鄉即勝利。」葉賽寧說。沈從文也說,「一個士兵要麼戰死沙場,要麼回到故鄉。」他們算是幸運,那個時代,故鄉是不死的。至少尚無徵兆和跡象讓遊子擔心故鄉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