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創新改變世界

創新改變世界

作者:吳曉波

創新引領未來

智慧地球的出現將使中國產生巨大變化。智慧電力、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應鏈等也將應運而生。我國的勞動力和投資由勞動密集型向「智慧型」相關產業的轉變將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利用更智慧的工具管理環境,減少碳排放、減輕污染、構建智慧的能源基礎設施,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環境得到保護;建設智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將使人們過上更便利和高質量的生活;構建一個動態的智慧業務機制,整合企業信息系統,將使企業成為快速響應市場的更具競爭性的企業。
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21世紀,創新更將是人們新的生活方式。
知識創新,科學創新,事理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藝術創新,實踐創新,研究創新,設計創新,行動創新,工作創新,生活創新……只有進行創新活動,人類才得以改造自然,實現生存與發展空間的擴大,最後創造出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環境。
基於價值網路重構的商業模式創新,可分為基於關係的變革和基於位置的重定位兩種。其中基於關係的變革中,關係內容包括個性化定製、解決方案、快捷可靠的超級服務,關係方式有顧客參与、非傳統契約(合作設計、研發製造、營銷、標準聯盟);基於位置的重定位分為價值網路的拆分、延展、整合。以前的創新是基於價值鏈的創新,從廠商視角出發,從企業內部相對穩定的業務流程進行分析,價值創造主要通過前後相繼的生產經營環節產生。當價值鏈向價值網路進行轉變時,視角和價值創造的環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視角從企業離開,甚至不在產業,而在於整個價值創造系統,重視網路中相關主體各自的價值主張;價值創造也轉變為通過合作關係共同創造價值。
當我們去觀察19世紀和2https://read.99csw.com0世紀的發明和創新時,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從發明到創新的過程,存在著滯後期。而這個滯後期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縮短。例如,1859年日光燈從發明到創新中間有79年的滯後期,而到了1938年圓珠筆從發明到創新僅用了6年時間。短短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滯後期的快速縮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變化不僅離不開發明者與創新者的合二為一,更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源頭整合方式的有效提升:市場拉力和技術推動的整合與互動方式的革命性變遷。

創新強大中國

在創新發展之旅中,還不斷湧現出一些新的形態。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性已經不亞於技術創新。基於現代信息技術和超企業價值網路的商業模式創新出現的時間很短,其引起廣泛的重視與20世紀90年代中期計算機互聯網在商業世界的普及應用密切相關。商業模式創新的主要形式,是已有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再定位和提供顧客產品與服務的新方式。在新創新模式下要取得成功離不開功能價值與體驗價值相結合,虛實的結合使商業模式創新更具有時代特點。企業核心能力與產品價值鏈核心環節相匹配也是商業模式創新成功的關鍵點之一。
創新改變了過去,它將繼續引領著我們走向未來。就像工業革命極大地推進了人的體力的延伸,如今的信息革命則使人類的智力得到了極大的延伸。智慧地球將會是未來創新的大趨勢。
作為人力資源大國,中國可以也必將抓住時代的發展機遇,成為「智慧革命」的領導者,從而在智慧地球的實現中發揮重大作用,獲得更大收益。不但能在短期內戰勝一些關鍵的風險與挑戰,而且會為長遠的健康、和諧和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我國正在大踏步地進入智慧電力時代。目前,國內太陽能光伏九*九*藏*書產業概念股共有18支。2009年,我國一家能源公司通過垂直一體化整合的商業模式創新,在兩年內將太陽能組件的成本降到每瓦1.2美元,逼近光伏巨頭美國第一太陽能有限公司每瓦低於1美元的成本價;依靠技術創新,使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達到18%以上,衰減率控制在1%以內。與此同時,2010年1月,國內第一塊真正意義上的太陽能薄膜電池也正式下線。
提高創新能力,可以使人的思維更加活躍,想法更加多元,能促使人不斷去發明創造。創新更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你們是否聽說過「網娃」,它是一種基於價值網路重構的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將傳統的玩具製造與網路遊戲進行巧妙結合,通過網路技術,為每個玩具精心創造設計一個可以延伸產品生命的虛擬世界。消費者購買到可愛的毛絨玩具后,可通過其所擁有的密碼進入一個兒童益智網站,孩子們可以在那裡領養一個與所購玩具一模一樣且與自己同歲的寵物,在虛擬的社區里一起學習、遊戲、生活,擴展知識面,培養獨立生活能力。「網娃」的成功是商業模式創新成功的典型案例,他們在取得第一步的成功后也將繼續保持著這種創新的優勢,並實現「打造中國自己的迪士尼」的目標。

在創新中前行

從過去到現在,創新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創新也讓我們看到了想準確地預測未來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創新可大可小:大可改變人類命運,小可增進人生幸福。于個人,可增強其個人競爭力,有利於在社會立足;于集體,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益,創造集體業績;對於國家和民族,則可以增強國際競爭力,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創新從身邊做起,創新從現在做起,讓我們攜手創新,創想未來!
創新在哪裡?創read.99csw.com新就在你周圍。創新不是上天註定的,而是你的主觀能動性所決定的,社會的每一行業,都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只要你對哪方面有興趣,就能試著去創新。機遇是靠自己爭取,創新是靠自己實現,這是創新精神之所在。創新沒有理由,創新不需看學歷、看長相、看職業。創新是從你的每一個舉動開始的,一些微小的事物,都能成就創新。只要我們想創新,周圍的事物都在等著我們去挖掘。
創新(Innovation),源於拉丁語。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
一點小小的改進、一種新的方式就會給自己帶來好運氣。這一點小小的改進,便是可貴的創新。
摘自《解放日報》2010年7月26日
「創新」一詞原用於藝術界,最早由當代西方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用於對經濟增長動力的分析。1912年,他在《經濟發展概論》一書中首先提出了「創新理論」(Innovation Theory),認為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於「創新」。當時曾轟動西方經濟學界,並且一直享有盛名。「創新是創造性破壞的狂飆」。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也就是說,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他認為,新產品、新的生產方法、開拓新市場、獲取(支配)新的資源(或貨源、原材料)、新的組織形式都屬於創新的範疇。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創新。創新能力不僅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充分體現,還與每個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近些年來,人們對創新的關注越來越多,創新已經從一個經濟範疇的概念,成為各學科、各行各業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一項技術能夠引發一場革命,國家競爭力體現在創新能力上。當今的中國比以read.99csw.com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創新來拉動發展,實現轉型升級。中國GDP佔世界GDP總量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中國再也不是靠賣出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空客的發達國家的「長工」,而是昂首闊步進入了憑創新取勝的時代。
以智能電網為例,丹麥一家最大的能源公司,其採用包括對遠程設備所提供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的解決方案和重新設計了業務流程后,可以將停電時間縮短5%~30%,通過充分利用現有電量,大大節省了額外發電的開支。我國是電力能耗的大國,且地區分佈不均勻,智能電網在我國的實施不僅可以實現更智能的電力消費決策,最大化實現可再生資源的供電,大大降低開支,而且可以實現各地電力的平均分配,實現村村通電、戶戶用電。
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我們要做的還很多,中國在自主創新上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如相關研究質量不夠高、整體意識薄弱、缺乏氛圍和制度保障、優秀拔尖人才比較匱乏、科技投入不足等,這些問題如不克服,將會成為中國崛起的一個很大的障礙。但與此同時,我們能做的也很多,而紮根于中國的現實,正確認識和理解創新則是成功的關鍵。
自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創新一直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引領著我們前進。從1769年法國人居紐設計出蒸汽機三輪車到如今的混合動力汽車,汽車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福特汽車生產流水線的創新所帶來的規模化優勢,成為了汽車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信用卡的出現不僅讓全人類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都改變了,而且帶動了一個產業的發展;集裝箱使高度自動化、低成本和低複雜性的貨物運輸成為可能。而在1956年集裝箱出現之前,人們很難想象美國的沃爾瑪能夠遍地開花。而在集裝箱出現之後,以至於某件東半球的產品運至紐約銷售,遠比在紐約近郊生產該產品更划算。不起眼的集裝箱降低read.99csw•com了貨物運輸的成本,實現了貨物運輸的標準化,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全球範圍內的船舶、港口、航線、公路、中轉站、橋樑、隧道、多式聯運相配套的物流系統,世界經濟形態因此而改變。還有許許多多生活工作中的小物品,例如橡皮、回形針、拉鏈、遙控器、易拉罐、計算器等等,這些創新給我們帶來的改變和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實現創新是目的,勇於創新是精神。
前路漫漫,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時,只有大胆創新,才不會失掉文化的靈魂。對國家而言,這是歷史賦予這個時代的人們的永久重任;對世界而言,人們終將在持續創新的坐標中,為世界的更加和諧發展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智慧地球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政府、公司和人們,甚至人與物之間互相交流的方式。如今信息基礎架構與高度整合的基礎設施的完美結合,使得政府、企業和市民可以作出更明智的決策。智慧方法具有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三大特徵。
在具體行動上則應該落到實處。即,首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關鍵,其中政府的關注和重視至關重要;其次,注重相關人才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人才是創新的發動機,只有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創業精神與社會責任的人才,才能為中國發展輸送足夠的動力;最後,抓住新的平台技術出現的重大契機,加速創新成果的商業化,實現創新與價值創造互相轉化的良性循環則是實現中國崛起的有效路徑。(本文有刪節)

創新威力不凡

創新擊破了許多大人物的預言:1901年,戴姆勒汽車創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預言,由於司機的缺乏,未來全球對汽車的需求不會超過100萬輛。但是,到了2000年,全球累計汽車產量6億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