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沒有憐憫心的人,是無能的人

沒有憐憫心的人,是無能的人

作者:蕎麥
我們跟他人之間,不管怎麼區分階級、國籍、貧富、性別……但本質上我們都是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我們之間的聯繫,比你想象的要緊密得多。想把他人的不幸隔絕在外部,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學習的,恰恰是儘可能去體會別人的痛苦,而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畫腳;儘可能去憐憫別人,珍惜自己的同情心。畢竟人生漫長,終有一天,你也會希望別人溫柔待你。
但如果是討飯,則會盡量施捨,盛一碗飯,或者給兩個饅頭。
這樣的心理,在網路上蔓延。當大學生登山死掉的時候,人們說:「不專業還去登山。」當窮人的孩子上不起學時,人們說:「窮人幹嗎要生那麼多孩子。」當一個女人被丈夫暴力致死時,依然會有人說:「她為什麼不逃跑?她為什麼要嫁個這樣的混蛋?」
或許與整個社會的氣氛有關。當人們普遍樂觀放鬆的時候,會更有同情心。而當人們緊張、多疑、焦慮的時候,對同情心的克服很容易就會過度,導致變成了惡意。人們開始對不幸視而不見,甚至過分醜化悲劇,或許是因為人們越來越無力,越來越悲觀,就像現在對弱者普遍的惡意。「你弱你有理?」幾乎變成一個熱門反問了。這種潛意識裡的自我保護,已經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之所以要read•99csw•com對弱者如此苛刻,投射諸多惡意的想象,只是因為人們太害怕自己在這個社會裡變成弱者了,所以千方百計要證明:他們弱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跟我沒有關係,反而拖累了我呢。
不夠完美的場景是:飢餓的人會偷田裡的西紅柿或者黃瓜這種能吃的東西。有時家中沒人,也在門口張望,惹人擔心。雖然最終這種行為也被原諒了。如果偷什麼吃的被抓住了,被偷的人家還會塞給他兩個饅頭。「為什麼要偷呢?」這樣的抱怨也不是沒有。但或許是因為淳樸的民風,大部分還是會想:「畢竟是太可憐了。」
後續的爭論,都是這種反彈的結果。有些人咬死:「總之偷竊就是不對。」還有人說:「其他還有很多凄慘的人,都沒有去偷雞腿,也沒有接受社會捐助。」其實說這話的人,並不一定真的認識什麼是更凄慘的人,只是想象是有這麼一些人,他們再悲慘也不影響別人,不出現在公共視野中。想通過這種近乎無理的想象,來消解此時的不適感。
這種心理機制,減少人們對於同類凄慘命運的愧疚,也保護自己,讓自己覺得:「這都是他/她自己的錯。只要我不犯錯,同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完美的場景是:有些討飯read•99csw.com的非常識趣。被天災逼得平時的勤勞人要出來討飯,已經內心慘痛顏面盡失,卻還要維持最後一點自尊,給肉給菜都是不吃的,只吃最基本的可以果腹的主食。這樣的話,施捨的人也更加難受了,同情心更甚,覺得自己的施捨是非常有意義的。
很小時候,我生活在鄉下,有一年發水災,來了很多流浪乞討的異鄉人。那個時候我們村也非常貧窮,遇到來乞討的人,也覺得很難辦。
歐洲本來是人道主義精神的大本營,但歐洲的難民事件卻遭到了國內網友幾乎一致的嘲笑:歐洲經濟低迷,自顧不暇還去幫助別人,簡直是作死。
我能理解現在的年輕人,都追求酷和優越,而給予同情心這件事,既不酷也不優越,甚至有點迂腐。人人都想顯得比別人聰明,總是急於否定別人的不幸,連最基本的同情心都沒有了。但這其實一點都不高級,是極其無能的表現。
這些人都有一個天真的設想:人人都勤勞努力,所以就不會有貧窮。這隻是一種無知。你之所以站在某個社會中間階級,正是因為有人被你踩在了腳下,而對這些人施以憐憫,是你不可推卸的責任。
就像歐洲難民問題一樣。難民剛剛開始湧入時,歐洲人民被同類的受難震驚了,敞開了國門。之後出來更https://read.99csw.com多的報道,比如女生被難民強|奸之類,被大肆渲染,是因為人們不想再承受了。歐洲人發現要承受這麼多難民,是極大的考驗,於是防禦心理很快起了作用,開始更多傾向於把難民想象為可怕的、具有攻擊性的人。
這幾乎是民間救濟最基本的準則:錢,沒有。飯,一定要有。
從某個角度來說,沒有比這個母親更為聖潔的人了。她撫養兩個不是親生的孩子,而且這兩個孩子還都有非常難辦的疾病,丈夫離開了,她孤身一人為之受難,收廢品、借債,給孩子治病。
可以這麼說,越無能的人,就越缺乏同情他人的能力。同情心的缺乏,久而久之,會變成一種病態。就像為了孩子高考,而想殺掉小區里所有青蛙的母親一樣,簡直演變成了一種瘋狂。對他人的極度無視,對自己的過分重視,眼中只有自己,對所有利己事件都振振有詞,這樣的人,多半自己也很不幸,不管有錢沒錢,都生活在一種不健康的焦慮中。
我同情心的死穴是老人。但凡在街頭看到老人乞討,我是一定會給錢的。公司旁邊地鐵口有個沉默的老人,不說話,只是坐著,一種被絕望感籠罩的衰老和貧窮,經過給錢的人很多。後來有一天出了個新聞,是講一個乞討老人去銀行存了一萬塊錢的硬幣九*九*藏*書。雖然跟這個老人沒什麼關係,但自從有了這個新聞之後,給他扔硬幣的人少了很多。
所以此時,人們往往有兩種選擇:一部分人為之感到傷痛,想給予幫助來平衡這種愧疚;另一部分人卻想克服這種愧疚感,拒絕承認這跟自己有關。
最近的新聞是關於一個女人,在丈夫離開之後,獨自撫養兩個生著腎病的小孩,這兩個小孩並非她親生。是愛,或者是她過分強烈的憐憫之心,令她負擔起這個本不屬於自己的重任。兒童節的時候,她在超市偷了一本《三字經》和一隻雞腿,只偷了一隻,因為「只是給小孩吃我自己不吃」。可以想見,這則新聞引起了軒然大|波,喚起了大面積的同情,很快人們就進行了捐款。
輿論很快分成兩派,爭吵不止。
或許就是因為捐款吧,事情開始發生了轉變。首先是有人說她曾經也偷過白糖,於是有人說她其實是慣偷,根本不值得憐憫。而她自己則說之前從未偷過東西。接著就是聽說這位母親獲得了30萬的捐款,有人說:「我工作一年也拿不到十萬,她竟然靠偷東西獲得了30萬。」
可能就是因為這個行為太過利他了,這其中甚至一點點的自私都沒有。這反而導致了人們內心的反彈:真的有人這麼無私嗎?真的有人這麼高尚嗎?
但事實是:貧窮和弱小是客觀存read.99csw.com在的現實,從來不是追求的結果。沒有人會去追求貧窮,陷入貧窮更多是命運,是社會結構導致的,這其中所謂的懶惰只佔了非常少的一部分。
大概是聽聞本村民風善良,來乞討的人更多了。其中很多人,看上去特別可憐,但討的是錢,有些甚至都不是災民。久而久之,村裡人開始不耐煩,見到乞討的就狠心關門,慢慢的,乞討的人也就不來本村了。
這種心情我其實都理解。這是一種反抗。就像有人如果在你眼前淹死而你沒能施救,人類會有一種自救機制,告訴自己,這都是他自己的錯:「他為什麼非要這個時候要去游泳呢?」
一般情況下,如果討錢,那是很為難的。
同情變為敵意,幾乎是一瞬間的事情,中間沒有過渡。只要有一兩個因素作用,人們就會想放棄同情心,這很正常。但像現在這樣,大家自豪于同情心的失去,對自己的冷酷充滿優越感,也真是一種奇特的現象。
這就是同情心奇怪的地方,它搖擺不定,非常脆弱。雖然它是一個美好的品質,但其實人類一直想要克服它的泛濫,因為同情心的背後是羞恥感。人類本身是一個整體,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是天生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即使不會游泳也要跳河去救陌生人的原因。當看到同類的凄慘情景時,這種感覺並不好受,彷彿自己是有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