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戈爾丁與《蠅王》

戈爾丁與《蠅王》

作者:吳定柏
他渾身哆嗦,好不容易掙扎著抬起頭來,驚異地發現自己面前站著一位海軍軍官。在軍官身後的海灘邊停泊著一艘快艇,原來是樹林里的大火引起了快艇的注意。軍官望著狼狽不堪的拉爾夫和不聲不響地圍成半個圓圈的小追捕手,心裏不免納悶,但他很快就意識到這裏也在打仗。
這群孩子的年齡都在6歲至12歲之間,現在沒有一個大人在身邊,孩子們只得自己料理自己,謀求生存。為了在荒島上建立文明的秩序,拉爾夫提議大家選舉首領。傑克認為自己是唱詩班的領唱兼首領,能唱升C調,理所當然該當首領。可是孩子們覺得拉爾夫身強力壯,還有一隻神秘莫測的海螺,於是大多數孩子投了拉爾夫的票。他當了頭領,立刻想到應該安慰落選的傑克,於是讓他繼續帶領唱詩班,專管打獵,為孩子們提供食品。
無庸置疑,該書的另一主題是關於死亡,關於人對死亡的意識和恐懼。如作者所說,他試圖探討人類心靈里的黑暗。對於青少年來說,面臨死亡,面臨心靈里的黑暗,無疑是一種新的,令人緊張、令人驚恐,也令人入迷的經驗,因為他們正處在形成人格的成長過程。正因為這樣,青少年讀者特別欣賞這部小說。《蠅王》曾在1963年和1990年兩度被搬上銀幕。
於是,他朝傑克的寨子走去。途中,他看到一隻插在豎桿上的豬頭,彷彿在對他獰笑。拉爾夫感到無比的憤怒,猛地打落豬頭,拔出豎桿,權且用它作為防身的長矛。當他從值班的小孩口中得知傑克明天還要追捕他時,終於明白與「野人」們實在無理可講,氣餒地找了一個洞穴過夜。
不久,林子里冒起了濃煙。傑克一夥顯然改變了策略,大團大團的煙火向拉爾夫撲來。他只得緊貼地面,穿https://read•99csw•com過矮林,向樹林中的一塊空地爬去。他捅倒一個擋路的小「野人」,又盲目地亂竄亂鑽,然而,大火卻越燒越近。他拚命地奪路奔跑,忘記了傷痛、飢餓和乾渴,任憑恐懼驅趕著自己朝開闊的海灘飛奔而去。突然,他的雙腿被樹樁絆倒,他跌跌撞撞地爬起來,舉起了投降的雙手。
孩子們漸漸習慣了從黎明到黃昏的緩慢生活節奏,他們忘卻職守,忘卻希望,從未放棄自己的職責。拉爾夫雖然也和別的孩子一樣貪玩,但他對獲救依然抱有希望。一天,他發現地平線上升起一縷輕煙,斷定有船隻駛過海面。可是他回頭往山頂一望,卻發現篝火早已熄滅。他發狂似地爬上山頂,卻不見值班的孩子。他用目光四下搜尋,發現傑克一夥扛著一頭死豬走來。傑克正要討功,卻被拉爾夫訓了一頓,豬崽也指責他使大家失去了一次獲救的機會。傑克惱羞成怒,打了豬崽一拳,並打碎了他的一塊鏡片。拉爾夫制止了傑克,傑克無奈,只得認錯道歉。拉爾夫用鏡片重又點燃了篝火。傑克一夥烤起山豬,孩子們狼吞虎咽起來。
傑克為了弄到點火的鏡片,襲擊了拉爾夫的營地,揍了豬崽,搶走了他的眼鏡。拉爾夫等孩子去找傑克評理,但是桀驁不馴的傑克不聽好言相勸,竟然動起武來。傑克一夥從山上撬下巨石,巨石滾到豬崽面前,砸碎了他手中的螺號,也把他撞下崖壁。豬崽的頭顱砸在礁石上,血漿四濺,屍體也被浪濤捲走。
戈爾丁生於英格蘭康沃爾郡,1934年出版詩集,1935年畢業於牛津大學,1934年至1940年為幾個小劇團編寫劇本,擔任演員和舞台監督,1940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read•99csw.com間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1945年至1954年從事編劇和演出工作,1961年後在大學任教並從事研究工作。
戈爾丁本人認為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遺產繼承人》(The In-heritors,1955)最為出色。它的故事發生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即尼安德特人時期。情節是從一位史前人展望未來的角度鋪展的。當人類這一新的物種在地球上佔了優勢,就把自己的祖先給消滅了。這是一部以人類學為基礎的科幻小說,展露了作者對人類所持的悲觀態度。

《蠅王》故事梗概

未來世界,一場原子戰爭正在進行。疏散兒童的飛機中彈起火,駕駛員不得不把一群兒童暫時撂在一個荒無人煙的珊瑚島上。12歲的拉爾夫是英國海軍司令的兒子,他在島上礁湖邊的灌木叢里發現了戴眼睛的小胖子「豬崽」。他們相互介紹了自己的名字和家庭情況之後,對困守孤島產生了不同的想法。豬崽知道原子彈奪去了親人們的生命,所以沒有人會來拯救他,而拉爾夫認為小島是他擺脫成人約束的自由天地。他們在海草里發現一隻大海螺。在豬崽的建議下,拉爾夫吹響了螺號。分散在小島各地的孩子們聞聲后紛紛聚集攏來,其中有傑克帶領的身穿制服的唱詩班。
戈爾丁從此蜚聲文壇。他陸續發表的小說還有《品徹·馬丁》(1956)、《塔尖》(1964)、《金字塔》(1967)、《看得見的黑暗》(1979)、《航行的儀式》(1980)和《紙人》(1984)。《航行的儀式》曾獲1980年英國布克獎。此外,他還著有劇本《銅蝴蝶》(1958)、廣播劇《破碎的心)(1962)、雜文集《熱門》(1965)read•99csw•com及短篇小說等。戈爾丁相信基督教的原罪說,認為人類的本性是邪惡的,認為是人把惡帶到了世上,於是試圖從人本身的缺陷來尋找社會問題的根源。這是他思想上的局限性。
拉爾夫在樹林里找到一個濃蔭覆蓋的洞穴,鑽了進去。他靜靜地躺在洞里,不敢貿然露面;直到夕陽西下,他才摸到密林邊沿,四下察看,發現傑克的嘍羅在懸崖頂上守衛。山上飄來烤豬的香味,使拉爾夫倍感飢腸轆轆。他悄悄走入一片果樹林,填飽肚皮后,又來到海灘,卻不敢孤身一人在空蕩蕩的窩棚過夜。所有的孩子迫於傑克的淫|威,都已離他而去,拉爾夫成了孤家寡人。他唯一的希望是傑克一夥在吃飽喝足之後會良心發現。
《蠅王》(Lordof the Flies,1954)是戈爾丁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長篇小說。它曾先後遭二十一家出版社的拒絕,然而,該書一經問世,立刻成為五十年代後期六十年代初期中學、大學校園裡的暢銷書,深受青少年讀者的歡迎。這部小說敘述的是未來世界里一場核戰中兒童的遭遇。由於撤離兒童的飛機中彈后被迫在荒島上降落,一群英國孩子在沒有大人照料的情況下,不得不自己組織起來謀求生存。拉爾夫在聰明的「豬崽」的協助下,以海螺為權力的象徵,把散失各地的兒童召集在一起,試圖用民主的方式在島上建立秩序;而以傑克為首的「獵人」則代表無政府主義傾向。在兩股勢力的鬥爭中,邪惡佔了上風,使兒童們過起野蠻的部落生活,拉爾夫成了孤家寡人,「豬崽」慘遭殺害。正當傑克帶領他的人到處點火,追殺拉爾夫時,一名海軍軍官突然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阻止了這場惡鬥。作品生動形象地顯示了這一主題:文明的約束一旦放鬆九*九*藏*書;人類的原始本能就會暴露無遺。由於不敵大多數人的邪惡本性,少數堅持文明的兒童就成了無辜的犧牲品。然而,童年的天真一旦結束,人類天賦的智慧終將戰勝邪惡。
威廉·傑拉爾德·戈爾丁(W.G.Golding,1911-)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他既不是正統的主流文學作家,也不是徹底的科幻大師。然而,在英國文學史和科幻百科里,人們絕對不會把他遺漏,因為他1983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的讚詞是:他「在小說中以清晰的現實主義敘述手法和變化多端、帶有普遍性的神話闡明了當今世界人類的狀況。」戈爾丁獲獎的主要因素是《蠅王》在創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戈爾丁的文學成就

新的生活開始了。這裏雖然沒有房屋,沒有炊煙,沒有船隻,沒有大人,但是拉爾夫要大家相信,船遲早會出現,他們遲早會得救。為了引起過往船隻的注意,孩子們在山頂平台上把柴枝堆得高高的,然後借用豬崽的眼鏡使太陽光聚焦點燃篝火。傑克自告奮勇,負責永保篝火不滅。他把唱詩班分成小組,晝夜輪流在篝火旁值班。正當大家為燃起篝火而興高采烈的時候,豬崽卻抱怨拉爾夫該先做的不做,他認為大家該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海灘上蓋起窩棚。夕陽下墜,大家馬上意識到黑夜即將來臨。拉爾夫羞愧地接受批評,孩子們立刻七手八腳地搭起了窩棚。
傑克越來越狂妄自大,他不服拉爾夫的領導,執意另立山頭,自成部落。他們一夥模仿野蠻人,在臉上身上塗上各種顏色,過起蠻荒時代的原始生活。他們圍獵山豬,砍下豬頭,把它血淋淋地掛在支起的木樁上。豬頭引來了營營亂飛的蒼蠅,於是成了猙獰的蠅王。傑克從拉爾夫處偷了火種,在自己的營地升九九藏書火烤肉,並且圍著蠅王狂跳亂舞,做起圍獵遊戲。他們失去了理智,把弱小的西門當作怪獸圍打。西門被折磨而死,屍體被拋向大海,隨海水飄流而去。
然而,他對人生的探討是積極的。他的作品富有哲理,富有想象力,題材多種多樣,風格各不相同。他經常運用寓言、比喻、象徵等藝術手段,並引用《聖經》和神話傳說,來創造現代神話,揭示人類文明的脆弱。由於他往往採用象徵手法表現嚴肅主題,故而被人們稱為道德家和寓言家。
傑克冷酷無情,舉起長矛向拉爾夫狠命擲去。矛鋒擦破了拉爾夫肋骨上的皮肉,但是他已不覺得疼痛,只有恐懼籠罩著他的心頭。傑克一夥發瘋似地向他衝殺而來,拉爾夫本能地拔腿就逃,越過無頭的死豬,沖入濃密的樹林。傑克被死豬擋了一下,就下令回寨,改日再抓拉爾夫。
拉爾夫默默地望著軍官,他回想起這幾天的恐怖生活,禁不住號啕大哭,悲慟幾乎要撕裂他的身軀。在他的影響之下,其他的孩子也一個個哭泣起來。在這群蓬首垢面、滿身污穢的孩子中,拉爾夫的悲哀最深。他痛哭童心泯滅,他痛哭人性兇殘,他痛哭死於非命的小夥伴。海軍軍官被一片哭聲包圍,既動了側隱之心,卻又不知如何是好。他轉過身去,目不轉睛地望著遠處的快艇,而更遠處,在他望不到的地方,原子戰爭的烈火仍在蔓延。
拉爾夫一覺醒來,耳邊不斷傳來圍捕的呼喊。現在只有堅守洞穴了。他手持長桿,隨時準備抵擋來犯者。外邊傳來一陣「放!放!放」的呼聲,緊接著就是巨石像水車輪子似地隆隆滾來。原來傑克一夥用石頭開路,漸漸逼近洞穴。有人猛力撥開茂密的樹葉,伸進一支長矛。拉爾夫驚恐萬狀,不顧一切地用長桿對洞外猛刺,受傷的來犯者痛苦不堪地呻|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