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余秋雨

余秋雨
收藏

浙江餘姚(1946 -)

余秋雨,浙江餘姚人。在家鄉讀完小學後到上海讀中學和大學,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內外出版過史論專著多部,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榮譽稱號。做過幾年學院院長,辭職后潛心寫作,在繁多的頭銜中比較重視上海市寫作學會一職,因為這個學會由全上海各大學的寫作教授們組成,專門研究「寫作」究竟是怎麼回事。近年來在教學和學術研究之餘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後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台灣聯合報讀書最佳書獎、金石堂最具影響力的書獎、上海市出版一等獎等。

余秋雨的藝術理論著作,也備受學術界重視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戲劇理論史稿》,此書是中國大陸首部完整闡釋世界各國自遠古到現代的文化發展和戲劇思想的史論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獲北京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十年後獲北京文化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而另一本於1985年發表中國大陸首部戲劇美學著作-《戲劇審美心理學》,次年亦榮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其學術成就可見一二。

作品總覽,總共9筆
  • 中國之旅

    中國之旅

    15年前,余秋雨先生因困惑于書齋著述與實際發生的文化現象嚴重脫節而走出書房。在旅行了大半個中國后,踏足亞歐大陸,叩訪兩河流域、埃及、以色列、阿拉伯半島、希臘、羅馬、伊朗、印度等古文明發祥地以及眾多歐洲國家。在行走中洞察,在觸摸中感悟,在跨越中思索,在燭照中敘述……從而交織形成了一系列以獨特人文情懷,導遊人類文明大空間大歷史的睿智而優美的文字,由此開了文化大散文之先河。

  • 中國文脈

    中國文脈

    《中國文脈》是繼《文化苦旅》之後,余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也是當今中國當代文史領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余秋雨教授感嘆當前「文脈既隱,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稱鵬」,因此以這部重大的開創性著作來提醒和彌補。

    中國文脈,就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中國文脈》以中國文字起源為引,從《詩經》講起,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楚辭,再到秦漢時期的大一統與書同文對文學的影響,漢賦及「無韻離騷」《史記》,魏晉時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賢」等文人雅士的詩作文采,再到唐宋詩詞,元曲及明清小說,一氣呵成,使歷史與現實相溝通,文理與形象相交融,為廣大讀者解讀了中國文化的演化過程。

    第一核心篇...

  •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對中國文化界的告別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諸多不為人知的經歷,還描繪了記憶中文革時大揭發、大批判的整人模式……從前輩到自己,作者以平實、真實的記憶組成一部文學作品。我歷來不贊成處於創造過程中的藝術家太激動,但寫這本書,常常淚流不止。

    《借我一生》是秋雨先生的生命之旅, 是他蔑視災難、不斷突破的精神歷程,是以散文筆調貫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詩。他獨創的文體交糅了體驗與論述、激情與冷靜、宏觀與細節等諸多對立性因素,呈現全方位的表現力度。

  • 出走十五年

    出走十五年

    余秋雨更願意人們稱他為文化行者。走出書齋十幾年來,我品味到的是一個行者的艱辛,在世界各地感悟到的是歷史留下的種種細節。作為一個寫作者,我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把我對於自然景觀的思考和體驗,用散文的形式進行收藏,它們是我對生命、文化和歷史的體會,也是我作為一個行者的責任。我願意與讀者一起分享內心對文化的渴念……

    十五年前,余秋雨攜《文化苦旅》亮相《收穫》,融歷史積淀和現代意識的文化大散文由此發端,轟動海內外;十五年後,余秋雨檢視漫漫旅程的每一個腳印,把最精彩的風景留在這部《出走十五年》里。

    這本書收錄了我考察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間寫下的小部分文章。我的考察,路雖不少,但主要還是在尋找各大...

  • 山居筆記

    山居筆記

    《山居筆記》一書的寫作,始於一九九二年,成於一九九四年,歷時兩年有餘。為了寫作此書,我辭去了學院的行政職務,不再上班,因此這兩年多的時間十分純粹,幾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麼多時間才寫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我的寫作是與考察聯在一起的,很多寫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來。記得有一次為了核對海南島某古迹一副對聯上的兩個字,幾度函詢都得不到準確回答,只得再去了次。這種做法如果以經濟得失來核算簡直荒誕不經,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謂得失寸心知。

    在總體計劃上,這本書是我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訪中華文明的第二階段記述。第一階段的記述是《文化苦旅》,那本書中的我,背負著生命的困惑,去尋找一個個文...

  •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喜愛散文的朋友恐怕沒有人不知道這本書,出版八年來居高不下的銷售量早已讓她深入人心。讀過了《山居筆記》,讀過了《霜冷長河》,不知你再讀她時是否還會體味到在文化旅途上的絲絲苦楚。本書是余秋雨先生的一本雜文集,其中的文章大多涉及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本書為當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級文化學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專集。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飛揚、思維敏捷、知識豐厚、見解獨到而備受萬千讀者喜愛。他的歷史散文更是別具一格,見常人所未見,思常人所未思,善於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將讀者帶入文化意識的河流,啟迪哲思,引發情致,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史學意義上的文化價值。此外,還有早已傳為名篇的論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上海人...

  • 笛聲何處

    笛聲何處

    中國歷史充斥著金戈鐵馬,但細細聽去,也回蕩著胡笳長笛。

    只是,后一種聲音太柔太輕,常常被人們遺忘。

    遺忘了,歷史就變得獰厲、粗糙。

    這本書要捕捉的,就是曾經讓中國人痴迷了兩百年之久的崑曲的笛聲。 

    十二年前,我曾向台灣的聽眾描述過這種笛聲。

    應《聯合報》之邀,在台北中央圖書館發表了一個有關崑曲的演講。演講之餘,還與我所敬重的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作了一次有關崑曲之美的長篇對談,發表于《中國時報》。那是我第一次到台灣,《文化苦旅》還沒有在那裡出版,因此我留給台灣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崑曲研究者。

     十二年間經歷了很多事情,我的主要精力投注在對人類各大文明廢墟的實地考察上。忘了是在地球的哪一個角...

  • 行者無疆

    行者無疆

    從去年8月到今年1月,歷時6個月,余秋雨走過了26個國家96個城市,《行者無疆》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旅程的全部感受。

    據《北京晚報》報道,此次推出的新書《行者無疆》是作為考察西方文明的記錄。在《行者無疆》中余秋雨感嘆,歐洲文明確實優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傳統和現代文明、個人自由和社會公德融會貫通。

    《行者無疆》此書分南歐、中歐、西歐、北歐4卷,收錄散文80篇。全書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體的張力和自由上,更勝余秋雨以前的幾部著作,筆觸比《文化苦旅》更優嫻、比《山居筆記》更開闊、比《千年一嘆》更從容。

    全書的裝幀設計力求與內容諧調統一,特製的正文紙和書中的圖片,刻意做舊,配以精緻的裝飾圖案,...

  • 霜冷長河

    霜冷長河

    本書分為四輯,主要內容講:第一輯:壯士、中秋、琉璃、垂釣、老師、長者;第二輯:關於友情、關於名譽、關於謠言、關於嫉妒、關於善良、關於年齡、最後的課程;第三輯:綁匪的紙務、智能的夢魘、文化敏感帶、這樣的男人、大橋的寓言、遺憾的真實、氫彈的部件、亂世流浪女、裉色的疑問、膨脹的雪球、心中的惡狼、為自已減型;第四輯:燈下回信、掩卷沉思、鞦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