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劉勰

劉勰
收藏

山東莒縣(約465 - 520)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于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理論家。祖籍山東莒縣東莞鎮大沈庄(大沈劉庄)。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 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劉勰雖任多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據《梁書.劉勰傳》記載,劉勰早年家境貧寒,篤志好學,終生未娶,曾寄居江蘇鎮江,在鐘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隨僧佑研讀佛書及儒家經典,32歲時開始寫《文心雕龍》,歷時五年,終於書成我國最早的文學評論巨著,該書共計三萬七千余字,分十卷五十篇,書超前人,體大而慮周,風格迥異,獨樹一幟,對後世影響頗大。

作品總覽,總共1筆
  • 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

    成書于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502)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魏晉時期,中國的文學理論有了很大的發展。到南北朝,逐漸形成繁榮的局面。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批評在其歷史發展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既為《文心雕龍》的出現準備了條件,也在《文心雕龍》中得到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