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
-
傅斯年講詩經
《傅斯年講詩經》涵蓋了詩經研究史、詩經研究方法、詩經的藝術性等多方面內容,顯示出一個具有深厚國學積淀和系統西學思想素養的年輕學者的學術眼光。本書涉及《詩經》相關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放在今天的《詩經》研究著作中也並不過時,堪稱《詩經》講義類著作的經典。
論中國古代的知識分類與典籍分類
中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是我國數千年知識的寶庫,但如果讀書不得其法,則勢必一無所得。
典籍分類正如書海里的指南,啟示讀書的方法,引導求學的門徑。
本書論述中國古代的知識與典籍分類,考索古代「七略」「四部」兩主要分類的特徵與嬗變,並追尋這種分類的思想文化淵源,為我們撥開求知路上的迷霧,指點入學的路徑。
文本闡釋的內與外
文學文本的闡釋,既可以從文本本身出發,也可以從文本之外的因素出發,此即是美國文學理論家韋勒克所謂的「內部研究」和「外部研究」。
本書同時運用文本內部和外部兩個視角,考察莊子、左思、鮑照、陶淵明、謝靈運、李白的詩文作品和心靈世界,深度討論正始議論文、元嘉七言古詩和現代新詩的文學意義。從紙面上的文字,讀出紙背後的真情。
六朝文學史
東漢末年到隋朝初年是文學史上的六朝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取得了不容低估的藝術成就。文人的個體意識開始覺醒,大詩人陶淵明和眾多文學集團紛紛湧現,創作了華美精工的駢體文,還將五、七言古詩推向繁榮。六朝文學的樣式主要有詩歌、文賦和小說。在本書中,戴建業教授以別具一格的解讀方式和優美機智的語言,講述六朝詩歌、文賦、小說的演進、特點與魅力。
兩宋詩詞簡史
兩宋是詩詞發展的黃金時代,宋詩突破了唐詩的藩籬,開闢出奇崛蒼勁的新境界;宋詞從小令發展至慢詞,躍而成為一代文學的標杆。
本書作者戴建業,從流傳至今的30萬首兩宋詩歌作品中千里挑一,收錄蘇軾、李清照、陸遊等50多位名家,精選272首詩歌講述兩宋詩詞發展軌跡。
閱讀本書,不僅能重溫偉大的詩詞作品,更能一窺300年兩宋詩詞發展全貌。
詩囚·孟郊論稿
孟郊,字東野,中唐詩人。人們常把他和賈島並稱為「郊島」,並有「郊寒島瘦」之說。
東野的詩,今存四百四十多首。歷代詩歌風派的大浪洪峰,淘去了許多名詩人、大詩家的面影,但孟郊的聲音和風貌是淘不掉的。他的詩格不靠名句、巧對,他的氣味、骨相是靠瘦硬和沉潛的精魂,使人一接近就能辨識。人總說「郊島」「郊島」,實際上,郊可攝島。賈島有《投孟郊》一首,把孟郊比作如來佛,直指心傳,不從文字入。孟郊是中唐詩壇一大派的領袖。他的同代人韓愈名位高,文學成就方面較多,所以論中唐詩人首推韓孟,雖一般以韓為首,而開風氣之先的,其實是孟郊。
孟郊一生顛沛,他的苦難成就了他,他的眼淚凝成了詩的珍珠。
「國民教授」戴建業,將通過本書帶你走進「詩囚」的精神和藝術世界,並一睹中唐詩壇絢爛的藝術圖景。
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
陶淵明既沒有屈原的宏偉悲壯,又沒有李白的豪放飄逸,也沒有杜甫的闊大沉雄,以他百來篇詩文,何以贏得了與這三位詩國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
蘇軾認為:「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
王國維認為:「屈子之後,文學上只雄者,淵明其尤也。」
朱光潛認為:淵「明崇高的詩人地位,可以和他比擬的,前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陳寅恪認為:「陶淵明不僅文學品節居古今之上流,而且實為吾國中古時代之大思想家。」
戴建業老師以深厚的學養,紮實的史學功底,風趣的文筆,獨到的價值取向,論述了陶淵明的文學成就、人格思想及精神世界,向讀者還原了一個真實豐滿的陶淵明——他是滔滔濁流中的一泓清泉,「大偽斯興」時代里的一位真人,他超脫的人生韻味、灑落的生命境界,以及體現這種人生韻味和生命境界的詩風、詩境,便是我們應該吸取的精神食糧。
戴建業精讀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經》,是中國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學著作,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它被譽為「萬經之王」,千百年來,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性格的形成。
戴建業教授以深厚的學養、風趣的文筆、獨到的視角,用隨筆的形式深入淺出地為大眾闡釋老子的思想,解讀古老智慧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逐篇精講《老子》,講透老子智慧。
為讀者解答:為什麼高者應就低?為什麼柔能勝剛?為什麼拙能勝巧?……戴教授把老子請上前台,面對這個時代發言,拂去我們的孤獨、焦慮、痛苦,幫助我們找回心靈的寧靜。
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錄魏晉名士言行風貌的志人小說,為我國古代文學珍品。但其文辭簡略,如果不知相關背景,則十分難解。
本書作者戴建業,研究《世說新語》三十年,不僅能結合歷史背景完整還原書中的軼聞趣事,掃清閱讀障礙,更能帶你領會魏晉風度的神髓,領會一個時代的狂放不羈、率真洒脫。
多虧了劉義慶留下一本《世說新語》,讓我們能見識什麼叫超然脫俗,什麼叫高潔優雅,什麼叫瀟洒飄逸。
懸崖邊的樹
《懸崖邊的樹》收入叢書「大家讀大家」(第二輯),該叢書邀請當今人文大家深入淺出地解讀中外名家名作,讓普通讀者也能從刪繁就簡的閱讀引導中走進文學的殿堂。本書是著名漢學家、哈佛教授王德威對海內外華語文學作品、作者論述性的文章選集,分為三輯,文字清麗抒情,辯證張力十足,各有不同關懷脈絡。第一輯針對人文學科的發展趨勢發揮之議題,涉及抒情傳統、近代文論、舊體詩新論等。第二輯是對師長、前輩的懷人散文和評述,懷人憶舊之間保有一種溫厚的理解和敬重。最後一輯,是面向現當代華文文學的點評文字,既能響應中國語境下的評論成果,亦反映華語小說的眾聲喧嘩。
《懸崖邊的樹》是王德威教授關於現當代華語作家、批評家的創作實踐的精選集。作者縱橫華語文學世界,連接「古典」與「今典」,感恩追憶前輩學者治學與創作的人生,在海外華語文學與中國主體文學的平等對話中,探索中文書寫的可能性發展。
武俠小說史話
這是一本漫話式學術隨筆,追尋和講述中國武俠及俠義文化的淵源流變,並以武俠小說的傳承發展為研究對象。作者一方面溯源而上,將自唐宋萌芽,以迄於20世紀中國武俠小說蔚為大觀的歷史,一網打盡;另一方面,則重點梳理明清乃至民國以來武俠小說敘事風格的流變,尤其是對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人不同作品的風格、特色進行探討,正視武俠小說在通俗文學中的存在意義。
頓悟的時刻
突如其來的精神顯現,意味著一次頓悟。
作家張悅然首部文學評論集,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召喚隱匿文本顯形。從人物、視角到衝突、情節,以創作的框架,構築閱讀的王國;從喬伊斯、契訶夫到門羅、波拉尼奧,截取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瞬間,淬鍊成小說獨異的配方。15堂創意寫作課,與文學同行者一道,迎來文學頓悟的時刻。
「頓悟,正是精神世界被照亮的時刻。」每個人都可以循著小說發出的光芒,發現自身的遺失之物,並用讀和寫再次賦予其生命。
一份文學同行者的創作心得和閱讀指南
《頓悟的時刻》是張悅然精心寫給所有閱讀者與創作者的小說課。涉及讀書與寫作的種種疑問:是什麼促使作家動筆寫一篇小說?是什麼讓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開始了思想的跋涉?大眾小說為什麼能感動更多的人?次要人物為什麼同樣要豐滿?
60部經典小說的獨特閱讀路徑
全書拆解60部小說文本,梳理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建立屬於作家的秩序,用有限的故事幫助我們了解世界與他人,跨過生命旅程設置的層層路障。同時全面剖析與解讀了村上春樹、波拉尼奧、門羅等五位同時代的作家作品,凝視當代小說家筆下的愛憐與傷痛、冷酷與慈悲,幫助我們找到身處之地在時空中的坐標,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
全面了解我們時代的文學巨匠
作家生平經歷,對作品有著怎樣的影響?作品背後滲透著作家怎樣的創作習慣?書中全面分析村上春樹、波拉尼奧、麥克尤恩、門羅等當代文學巨匠的生平與作品,一改小說課慣談經典著作的局限,讓你全面了解與我們同時代的文學巨匠。
重點所在
《重點所在》延續了蘇珊·桑塔格一貫的敏銳和視角的多元,在她《重點所在》這本最新的論文集中,她的目光投向了現當代的重要詩人、作家、戲劇家、舞蹈家,以及各種類型的藝術、文學形式,由於其獨特的敏銳性,使得她的文章的意義不局限在某個領域,透過文章本身,我們看到永恆的人性,永恆的正義感,永恆的批判精神、永恆的激情以及永恆的冷靜。
反對闡釋
《反對闡釋》是蘇珊·桑塔格最著名的文集之一,是奠定其美國「現有的目光最敏銳的論文家」地位的成名作,評論的鋒芒遍及歐美先鋒文學、戲劇、電影,集中體現了「新知識分子」「反對闡釋」與以「新感受力」重估整個文學、藝術的革命性姿態和實績。
激進意志的樣式
本書是蘇珊·桑塔格生平第二本重要的文論集,是對於《反對闡釋》所研究的主題的一種延伸,內容涉及電影、文學、政治等各個領域,其中頗為引人注目的是她關於色情文學作品的分析。本書秉承了桑塔格一貫的風格,視角犀利敏銳、見解別具一格。
在土星的標誌下
照本雅明的說法,土星是「一顆充滿迂迴曲折、耽擱停留的行星」、桑塔格遂用「土星氣質」來描述以本雅明為代表的這類思想家的精神風貌。除本雅明外,本文集還深入評論阿爾托、巴特、卡內蒂等她本人引為榜樣和同道的思想家、藝術家的作品、鮮明地描畫出他們的精神肖像,桑塔格對他人的評論由是亦成為她本人的一種精神自傳。
- 上一頁12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