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收藏

日本(1899.6.14 - 1972.4.1)

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

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生於大阪。川端家是一個比較顯赫的舊家族,川端康成的父親喜好中國詩詞和山水畫。 川端在十歲之前就失去了父母和祖母,後來一直和祖父住在一起。在十五歲那年,祖父也離他而去。他後來的作品中展示的孤兒的情感,都是由於這一段經歷而造成的。

中學二年級時,川端就立志做一名小說家,從此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 由於川端在文學上的造詣,昭和四十三年,他成為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此後參加了呼籲世界和平七人委員會,在夏威夷大學做講師。但由於三島由紀夫自殺事件的刺激,昭和四十七年(1972年)川端康成在家裡煤氣自殺。

但他的作品卻能夠流芳百世。《雪國》、《千隻鶴》等代表作被譯成外語而在海外贏得了許多讀者,並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川端文學的精髓正是表現在《雪國》等代表作中。從文章的角度看也一樣,《雪國》是這樣一種作品--它挖掘到了川端這個作家可以將自己優秀的資質作為不朽的作品留給後世的礦脈。

川端文學的特色之一在於超短篇小說,又叫微型小說。那是四百格稿紙.一張至十六張的、極為短小的小說,初期時寫了許多,戰後也發表過,至今已經發表了一百二十七篇。七張紙的最多,其次是三至五張的較多。川端本人說過,這些超短小「在舊作品中是最難忘懷,最喜歡,如今最想送給許多人的。」當然,作家本身的愛憎是搖擺不定的。後來還說過對超短篇小說中哀現出的自我的厭惡,是,這種「厭惡」,可以與川端本人說名作《禽獸》是自我厭惡的作品作用樣的理解。

川端的處女作品集是《感情裝飾》,專收超短篇小說,共三十五篇。是能夠最好地了解新感覺派時代的川端文學本質的作品集。最好地消化新感覺派時代的成果,即便在新感覺派的諸要素在文壇上腐蝕之後,仍然在文學上運用它的正是川端文學,因此,川端的《感情裝飾》是值得紀念的處女作品,同時是川端文學的故鄉,而且不僅很好地表地出川端文學的真礁,而且是新感覺派手法的萬花筒,橫光利一評論《感情裝飾》時說「用剃刀的刃造的花」非常著名,這句話,不僅僅是說《感情裝飾》的,可以說它還適用於新感覺派。

川端康成還潛心於《源氏物語》等日本文學的古典及佛典。這種傾向表現在獲諾貝爾文學獎后的演講《美麗的日本的我--序說--》、《美的存在與發現》及《日本文學的美》等文章中。川端計劃過把《源氏物語》譯成現代日語,這也讓人浮想起與古典的傳統相結合的川端的面孔,但不幸的是最終不見完成,另一方面,我們不能無視川端具有傾心於西歐的前衛藝術的技法及意識流的方法的傾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西歐文學也認真閱讀過。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都運用到了作品之中。這種古今東西的文學造詣注入的大河似的渾融的要素,凝縮在超短篇小說這種微小的小說形式之中一一這正是川端文學。

受到感覺的觸發、極端地捕捉對象核心的手法,表現在《母親》中的「木蘭的花瓣像白色的船從鄰家的庭院飄落過來」,及《滑石》中的「光著身體站起時,女入的新發宛如摘掉花瓣只留下的芍藥」之中。這種描寫,與《雪國》中葉子的眼睛表現為「漂添在薄暮波浪間的、妖旭美麗的夜光蟲」的感覺,也有相通之處。

作品總覽,總共16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