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張鳴

張鳴
收藏

中國(1957-)

張鳴(1957年3月-),浙江上虞人,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該系主任。成長在北大荒的張鳴,曾做過農工、獸醫。1994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1996年畢業后,留校任教。

教書之餘喜歡寫點東西,其中不少變成鉛字出版,有論文數十,學術隨筆上百。其作品主要有:《武夫治國夢》、《鄉土心路八十年》、《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中國教育病了嗎?》等數種;還有歷史文化隨筆,有《直截了當的獨白》、《關於兩腳羊的故事》、《歷史的壞脾氣·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歷史的底稿·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Ⅱ》等。

張鳴在互聯網上是一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其語言犀利、文字諷刺抨擊政治精闢,受到了很多網民的欣賞。

作品總覽,總共23筆
  • 歷史的碎片·側擊辛亥

    歷史的碎片·側擊辛亥

    《歷史的碎片·側擊辛亥》為張鳴精選的一組歷史隨筆。作者以老辣筆法,獨特另類的視角,觸及晚清民國諸多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諸如皇宮之隱秘,女人之別樣,君臣之分別,文人之脾氣,軍閥之臉譜,武夫之性格, 「男人的辮子」,「洋人的鬍子」,等等,構成一幅晚清民初的群像圖,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不為人知的奇聞軼事,折射出歷史深處所隱藏的秘密和真相。細細品讀這些正史瞧不上的雞零狗碎般的故事,真切感受到了歷史的真實,感受到它的血與肉,更看到那紛擾世界中的另一番景緻。

  • 歷史的空白處

    歷史的空白處

    《歷史的空白處》是著名學者張鳴的歷史文化隨筆,他以另類的視角和舉重若輕的筆觸,將晚近歷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軼事生動勾勒,鮮活展現。

    張鳴力圖剖析歷史空白處那些不為人知的深層真相,引領讀者去反思中國封建文明給中國歷史、給國人,乃至當下的社會帶來的影響。錯得過的歷史,錯不過的文字。

  • 歷史與看客

    歷史與看客

    《歷史與看客》精選了張鳴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歷史類雜文30餘篇。全書分三部分《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歷史·迴音》,每部分由十篇左右的雜文。如《世紀末的看客》、《兩個糊塗丞相的故事》、《林則徐的澳門之行》、《簧聲戲影里的西太后》等,盡量把歷史那些引人深思、可以為鏡的歷史小故事,以詼諧生動的語言表述出來,並加入作者獨特的理解,從而借古喻今,引人莞爾,又引人深思。

    全書涉及了中國不同年代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作者視角另類,筆調生動,勾勒出歷史中形形色色的大小人物和不為人知的奇聞軼事,剖析歷史深處所隱藏的秘密和真相。「歷史與看客」,有歷史八卦,有歷史揭秘,有歷史翻案,有史事反證,還有對世態民生、草...

  • 民國的角落

    民國的角落

    歷史向來有正、野之分正史我嚴肅端莊之作,野史則多戲說演繹之辭,故史家多重正史而輕野史。張鳴先生此書合正史與野史二者之優長,史料考據皆穩妥可靠,而觀史之角度則煥然一新,所謂史料正兒八經,觀點野趣盎然是也。

  • 辛亥:搖晃的中國

    辛亥:搖晃的中國

    辛亥:一盤很大的棋

    2011年,辛亥百年衝擊波,海峽兩岸盛典迎接,要下一盤很大的棋。新年1月開始,超千萬人氣教授張鳴首發力作《辛亥:搖晃的中國》,聚焦大清王朝最後歲月、民國肇造第一篇章,領銜角色有袁世凱、馮國璋、黎元洪、張宗昌、譚延闓、汪精衛、張彪、吳祿貞、蔭昌、瑞澂、良弼、載穆、端方,等等,好似一部從晚清到民國的百年動作大片。研究這一類歷史人物,本書以了解之同情的態度認為,製造過量的英雄,結局是沒有英雄。

    《辛亥》:一部揭開百年真相的國史讀本

    正如今天維基解密和阿桑奇的背後故事,真相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辛亥:搖晃的中國》潛心研讀原始資料和真實案例,開門見山解析武昌起義真相,為什麼能成...

  • 近代史上的雞零狗碎

    近代史上的雞零狗碎

    軍閥之臉譜,武夫之性格,文人之脾氣,皇宮之隱秘,女人之別樣,重臣之分量,張鳴品人,勾勒晚清至民初之人物群像圖。

    從出人意料的武夫張作霖,到開涮警察的文人章太炎;從黑社會討公道,到雙面藝人謀生;從妓女救國,到弱勢記者。雞零狗碎,有溫度的近代史。一〇三篇精華之作,勾勒晚清至民初歷史人物群像圖。

    作者從五年來大量的歷史文化隨筆中擇選一〇三篇精華之作,集中體現其對各類人物的獨到觀點,突顯張鳴式說史之魅力。

  • 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1903-1953

    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1903-1953

    《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1903-1953)收入22篇文章,大致以時間為序,以專題形式,論述了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鄉村社會各階層與各時期國家權力的互動、鄉村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而以後者更為精彩。

    中國農村政治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為什麼非走這一步?《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1903-1953)正是通過回顧1903—1953年之間的農村社會歷史,試圖徹底釐清我國農村基層政權和文化結構變遷的內在線索和發展方向。理清這個脈絡,對認識百年中國,尤其是大規模推進現代化的近代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上一頁12下一頁